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威海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各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路划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

    B.我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C.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炖。

    D.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 2、下列诗句直接表达了渴盼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的是( )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③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 3、下列对课文《忆读书》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本文是巴金以回忆的形式叙述自己读书经历的文章。

    B.通过描写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书籍的感受,我们了解到冰心奶奶读书非常投入,同时有自己的感悟。

    C.本文的中心句不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D.课文的前半部分以“议”为主,告诉读者应该多读好书。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在感恩、回报母爱的时候,经常会想到唐代诗人孟郊的《_________》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中充满着童真童趣。杨万里的_______________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儿童以冰为钲的童趣;而雷震的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儿童天真、调皮的神情。

  • 5、课本直通车

    1.边塞诗悲壮苍凉,其中写青海风光的有“_____________”;而诗句“_____________”则抒发了将士们誓死保卫祖国的崇高精神。

    2.《乡村四月》诗中描绘农家繁忙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爷爷经常告诉我们,不要做不义之事,正如《左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坏事做多了,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4.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田忌赛马》让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自相矛盾》让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

    5.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_____________。”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_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6.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的武松、_____________的孙悟空。

  • 6、词语乐园。仿写词语。

    AABB  大大小小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ABAB 很小很小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 7、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山居秋暝》是____朝诗人______写的。人们常称赞他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更是将《山居秋暝》中的“______________”称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

    (2)《渔歌子》是________写的一首描写________季景色的词。全词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彩。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

    (3)“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____________地朝窠里飞去”。这句话是________态描写,“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这句话是对榕树的________态描写。

    (4)《月迹》是________写的一篇散文,记叙了________几个孩子从________________,从院子到________寻找________的过程。

  • 8、古诗词名句运用。

    1.[运用]风雪交加的一个夜晚,身处异乡的我辗转反侧,不由得想起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的句子: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此情此景,我不禁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吃饭时,小明把米饭都弄到了地上,爸爸见了,教育他说: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玲玲上课时很不认真,她总是觉得自己还小,以后再学也来得及。老师见了,用岳飞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导她。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 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

    【1】按课文填空。

    【2】这个片断选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的感情。

  • 10、阅读。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①鲁智深垮了戒刀,提了禅(chán)杖,随同两个和尚来到酸枣门外的菜园。

    ②菜园附近有二三十个赌博成性的无赖,经常到园里偷菜,听说来了新人接管菜园,就打算给他个下马威。鲁智深走进菜园想巡视一下,那二三十个无赖拿着果盒、酒礼,嬉皮笑脸地走过来,说:“听说来了新住持。我们街坊邻居前来祝贺。”鲁智深不知是计,随他们走到粪池边来。无赖中有两个为首的,一个叫“过街鼠”张三,一个叫“青草蛇”李四,他们带着一群喽啰跪拜说:“俺特来为师父作贺!”鲁智深让他们进房坐,他们执意不肯,只等鲁智深上前来扶,他们好照计行事。鲁智深粗中有细,心里早就怀疑,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这倒是虎口拔牙!”【第一句】鲁智深大步走上前去,那张三、李四便说:“参拜师父!”说着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鲁智深不等他俩沾身,早飞起右脚,腾地把李四踢下粪坑;张三正想跑,鲁智深又飞起左脚,将他也踢了下去。【第二句】后边那二三十个无赖惊得目瞪口呆,正想逃,忽听鲁智深一声吼:“不许动,谁走我就让谁下去!”小喽啰们都不敢动弹了,这时张三、李四从粪坑里探出头来,两人一身臭屎,哆嗦着向鲁智深求饶。鲁智深一挥手,先命令小喽啰们把他俩拉出来,又让他俩块去洗澡更衣。【第三句】

    ③没多久,两个无赖收拾干净后,在鲁智深面前长跪不起,要认鲁智深为师父。鲁智深说:“你们这二三十人算得了什么,就是千军万马,俺也敢杀进杀出。”这帮无赖连连称是,拜谢了鲁智深便回家去了。

    ④第二天,这帮无赖买了十瓶酒来请鲁智深。喝得正高兴,忽听有乌鸦哇哇地叫,大家说:“老鸦叫,祸来到。”鲁智深说:“为什么要这么说?”一个种地僧人笑着说:“都是因为墙角边杨柳上新添一个老鸦窝,一群老鸦每天从早叫到晚。”大家都说:“搬个梯子把它拆了算了。”鲁智深跟大家到外面去看,果然杨柳树上有个老鸦窝。大家七嘴八舌正想办法如何上树拆窝。只见鲁智深走到树前,打量一下,脱了衣服,弯下身子,右手在下,左手搂住树干,把腰只一挺,那株大树便连根被拔起。【第四句】无赖们见了,一齐拜倒在地,惊叹不已:“师父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怎能拔得起这杨柳?”

    ⑤酒足饭饱后,大家要求鲁智深表演一下。鲁智深满口答应,取出他的铁禅杖——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大吃一惊,说:“两臂没有水牛的力气怎能使得动?”鲁智深把禅杖握在手中嗖嗖地舞动,毫不费劲。众人看了齐声喝彩。

    【1】短文记叙了鲁智深接管菜园后,先是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而后为大家表演舞禅杖,深得众人佩服的故事。

    【2】文中鲁智深拔垂杨柳的原因是(       

    A.鲁智深担心“老鸦叫,祸来到”。

    B.为了树立起威信,收服众无赖。

    C.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勇猛过人。

    【3】根据短文画“ ”的句子,填写表格。

    句子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描写方法

    ____

    ____

    动作

    ____

    鲁智深的特点

    ____

    ____

    性格豪爽

    宽宏大量

    ____

    【4】下列对文中画“﹏﹏﹏”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从侧面描写出鲁智深的武艺高强、力大无穷。

    B.说明鲁智深通过舞禅杖结交了许多朋友。

    C.表现了鲁智深舞动禅杖时的样子及特点。

    【5】本文选自名著《水浒传》,我能列举书中其它故事至少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爸爸教我动动脑

    小时候,爸爸喜欢问我问题。有一次,他问:“一个金鱼缸里有十条金鱼,死了三条,还有几条金鱼?”

    我觉得太简单了,马上很自信地回答说:“还有七条!”

    答案一定是七条吗  爸爸摇摇头  笑了笑说  你要动动脑哦

    也可能是十条  我想了又想  回答说

    爸爸摸摸我的头  再动动脑筋

    我又想了想,回答说:“也可能是三条,也可能是零条吧!”

    爸爸拍拍手,问我:“为什么?”

    我很得意地说:“第一种养金鱼的人,可能是个戴眼镜的小朋友,态度很认真。金鱼为什么会死呢?他要探究原因,他用放大镜东瞧瞧西瞧瞧,看不出原因;又用手东摸摸西摸摸,还是摸不出原因;他想起了动物医生,就请他来诊断,动物医生说:‘这三条金鱼是患了严重的感冒死的,这种感冒具有很强的传染力!养金鱼的人听了,赶紧把三条死金鱼捞起来埋了,并且说:‘我要好好地养活剩下的七条金鱼。”所以鱼缸里还有七条金鱼。第二种养金鱼的人,可能是个忙碌的年轻家伙,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死了就死了,管他去吧,没去理它,所以金鱼缸里的金鱼还有十条!第三种养金鱼的人,可能是个迷信的中年人,他认为金鱼缸的风水不好,赶紧去买了一个新的鱼缸,把活生生的七条金鱼捞起来,放在新的金鱼缸里,换换风水。原来的金鱼缸里只剩下三条死翘翘的金鱼!”

    “第四种养金鱼的人,可能是个白发老公公,他看到心爱的金鱼死了,顿时悲观起来,用手指头指着自己的鼻子,骂自己:‘我年纪一大把了,连小小的十条金鱼都养不活,我还养它干吗?’说完,老公公就把金鱼送人,所以金鱼缸里一条金鱼也没有了……”我滔滔不绝地说了又说。爸爸拍拍我的肩膀,把我的话打断,他说:“太好了!太好了!”

    1给文章第3~5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填空。

    1)本文的小作者列举了四种养金鱼的人,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小作者的回答我们知道他是一个___________的孩子。

    3根据作者回答,用“因为……所以金鱼还剩几条。”写一句因果关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只写了小作者的四种假设,你能开动脑筋,说一说金鱼还有可能剩几条?为什么?(不能重复文章中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龙到底是什么动物

    在十二生肖中,龙是最受人们尊崇的。它的形象虽然有些凶恶,却被中国人选为吉祥及高贵的象征,广受欢迎。许多人希望在龙年生育子女,取得好兆头。不像西欧中世纪的文学美术,把吐火焰的龙看成恶势力的象征。龙与中国文化圈的关系非常密切,常被用以代表中国。它盛见于古代的各种传说中,也是古今美术常见的题材。

    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不存在的动物。但它应是源于人们见过的存在的动物。因其罕见,形象才慢慢起变化,后又被神化,才脱离实际,成为虚构的动物。河南濮阳几个6000多年前的墓葬,发现有用蚌壳在尸体旁边排列龙的图案,寓有宗教信仰的作用。其形象颇为写实,有窄长的嘴,长身,短腿,粗长尾巴,但无歧角。发展至商代的甲骨文,龙字已是个头有角冠,上颌长、下颌短而下曲,身子卷曲的动物形。中国文字为了适合窄长的竹简,常将动物的身子转向,四足悬空,使龙像是种可直立而飞翔的动物,其实它描写的是有短足的爬虫动物形。从流传的文物看,龙早期的形象较写实,后来为了夸张其神奇,就选择9种不同动物的特征加以修饰: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当然就不可能在现实的世界找到它的形象。

    龙是古代的图腾,商代有叫龙的方国。图腾大多是自然界实有其物的。春秋时代的铜器铭文有获龙的记载。西周早期的《周易》,把龙描写成能潜藏于深渊,飞跃于天空,相斗于地面,流出的血是玄黄的颜色。《左传》记载公元前523年,郑国遭受大水时,有龙相斗于城门外的洧渊;还记载龙有黄河及汉水的不同种类,有人能豢养它们,夏后吃了其肉酱后还想再吃。从这些描写及遗下的图形,可知龙原是种两栖类爬虫动物的总称,能生息于陆地及水中,有些还能跳跃甚高,像是能飞翔的样子。

    爬虫种类多,习俗各有不同。人们把不同形状及种属的爬虫化石都当作龙看待,导致龙能变化形状的传说产生。公元2世纪的《说文解字》,解释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种见解很可能基于偶然发现的古脊椎动物的化石而得的联想。唐代《感应经》有如下的描写:按山阜缸岫,能兴云雨者皆有龙骨。或深或浅,多在土中。齿角尾足,宛然皆具。大者数千丈,或盈十围。小者才一二尺,或三四寸,体皆具焉。尝因采取见之。一到博物馆参观,就会了解所称的或大或小的龙,其实就是各种脊椎动物的化石。古人见化石大小悬殊,故而有能变化的见解。濮阳的龙图案也是这一类动物的形象。

    至于认为龙能飞翔和致雨,可能和栖息于长江两岸的扬子鳄鱼的生活习性有关。龙的特征,脸部粗糙不平,嘴窄扁而长,且有利齿。在中国地区,除鳄鱼以外,是他种动物所无的异征。扬子鳄除了没有角外,身躯、面容酷似龙,可能就是龙形象的取材。何况远古的龙是无角的。扬子鳄每在雷雨之前出现,有秋天隐匿、春天复醒的冬眠习惯。古人每见扬子鳄与雷雨同时出现,雨下自空中,因此想象它能飞翔。但龙致雨的能力也可能来自龙卷风。龙卷风的威力奇大,且经常带雨。其形状好像细长的龙身,故容易让人以之与爬虫的化石起联想,误认龙能大能小,能飞翔、致雨,是威力无边的神物。

    龙后来还成为皇家的象征。它很可能与汉高祖刘邦的出生传说有关。汉代的《史记》有两则刘邦与龙有关的记载。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大公往视,则见蛟龙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汉高祖出身普通人家,有必要编造故事说明凡人接受天命而登上帝位的合理性。

    龙由于威力大,故成为男性的象征。鳄鱼的生殖能力强,一次产卵20到70个。中国人很看重延续家族的事。也许希望能多生些将来显耀家族的男儿,所以有龙生九子,个个有好本领的传说。并有悬挂九颗粽子,以祈生产男儿的习俗。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精华本,作者:许进雄,文章有删改。)

    【1】结合文章分析,龙到底是什么动物?

    【2】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3】这种见解很可能基于偶然发现的古脊椎动物的化石而得的联想。

     【4】简要分析第段中画线句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河南濮阳几个6000多年前的墓葬,发现有用蚌壳在尸体旁边排列龙的图案,寓有宗教信仰的作用。

    【5】文章第段认为:至于认为龙能飞翔和致雨,可能和栖息于长江两岸的扬子鳄鱼的生活习性有关。请说一说和扬子鳄的哪些习性有关?  

     

  • 13、课内多场景阅读。

    场景一: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方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慈母情深》

    场景二: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叫父亲买。

    ——《父爱之舟》

    【1】联系课文想一想场景描写的场景中地方在哪里?主要人物是哪些?主要事情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圈圈出场景一中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3】场景一的描写与课文中“我”的心情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个片段都是场景描写,可有同学说第一个场景读后给人深刻印象就是妈妈工作的环境恶劣,可读第二个场景有的同学印象深刻的是热闹,有的印象深刻的是吃的多,有的印象深刻的是饿。从两个场景表达的方式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中上边两个场景描写,分别在课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场景二的表达方式写运动会某一时刻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 训)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 娇 骄)健,四肢(轻 清 青)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 拢 垅)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晾)。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 座)着,(像 象)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 瓜)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选出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松鼠不是肉食动物的原因。

    ____________

    【3】松鼠最不像四足兽的原因。

    ____________

    【4】松鼠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看见。

    ……

    大自然的语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

    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1仔细阅读这两段诗歌,找出前后照应的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你能写出你观察到的语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诗歌中可以看到,只有________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而且妙不可言。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妙不可言的意思:________

  • 16、课外阅读吧。

       

    我是电。小朋友,我的本领可不小,人们缺我就会恼:一座城市没有我,工厂就得停工,电灯不能亮,电视无图像,就连你那宝贝的电动玩具,也动弹不得呀!一切似乎都缺我不可。你说是吧?工人用机器做工,农民用抽水机排灌,飞机、大炮的神威由电脑遥控……高士其爷爷夸我是永不疲倦地为人民服务”,这可夸得我心里乐开了花。

    也许,你觉得奇怪,我这么大的能耐,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富兰克林的人发现了我,后来又有好多勤奋的人们,用科学的方法,把火爷爷”水奶奶”太阳妈妈”的能量转化给我,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总之,聪明的人类可利用很多办法和途径来创造我,让我来为人类服务。

    我通常是脚踩着铜丝前进的,我的行走可快呢!最快时1秒钟就能飞奔30万公里,只有光伯伯的速度才能和我相媲美。

    有时候我也很苦恼。人们不小心碰上了我,就会全身麻痹,严重的会死亡。其实,这也不能全怪我呀,这是人们利用我时粗心大意才受到伤害。使用我时万一碰上了我该怎么办呢?第一,切断电源;第二,给碰上我的人进行人工抢救,使他起死回生。

    (1) 这篇短文采用了第_____人称介绍电的知识。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电的发明者是____________。

    电”我们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电的形式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了,我们首先应该___________

    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假如你长大后当了科学家,你想利用电做些什么?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高士其爷爷了解吗?简单说说他的情况。

     

     

     

  • 17、阅读

    三峡之秋

    ①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②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③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

    ④下午,大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摇曳。

    ⑥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⑦这一天,正是中秋。

    1作者是按________顺序来描写三峡之秋一天中景色变化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重点写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三峡之秋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第⑤⑥自然段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再重点写__________,突出了三峡之秋夜晚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画“____”和画“﹏﹏”的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

    4文中多次运用比喻来表现事物的特征,请你用“_____”在文中画出其中的一句,并说说这个比喻句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哦!爸爸认输喽!”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坦率  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满  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的,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道哪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哑巴?”弟弟受了教训,很委屈,张一张嘴却不知道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了。”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时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怎么看呢?”

    谁知道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给“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动  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啊!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厚  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

    2请用“/”把短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划去。

    3从文中摘抄三个你喜欢的词语,再连起来写一段话。

    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第①段和第④段首尾呼应的句子,用“﹏﹏﹏”在原文中画出来。

    5爸爸原来认为______________,我举了两个事例进行反驳,概括地说,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________

    A.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名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B.“我”能言善辩,驳得爸爸无言以对。

    C.“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心服口服。

    (2)这篇文章说明________

    A.大人说话时小孩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插嘴。

    B.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应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

    C.“家长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 19、阅读短文《野鸭》,完成练习。

    野鸭

    ①一天,我在小山上漫步,忽然看见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②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觉,藏在这儿的,我就用手杖拨了它一下,想叫它站起来,可是它一动不动。

    ③我觉得很奇怪,便俯下身细看。这时我才发现它已经死了。它身体的一侧(    )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它的翅膀(     )张开,一条腿(     )伸向后。在它的腿跟前有两个蛋,我便把这只鸭子提起来。果然,在它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盛着十一个蛋,连同外面两个,一共是十三个。

    我将它仔仔细细地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看,它是被冻死的。(     )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     )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了这个结论: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⑤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是一种多么深沉,多么感人肺腑的爱呀!

    ⑥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筋疲力尽,再也无力坚持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⑦太阳已经落下去了,苍茫的暮色渐渐隐没了远处的山峦。我用一张大纸把它们包起来,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坟,将它们母子放进去,用泥土把它们埋起来。我把它们留给大地母亲,便继续向前走我的路了。

    【1】在第④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请你用简短的语句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题。

    (1)将下列三个词语填入第③段,正确的一项是(_____

    ①稍稍        ②微微        ③略微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2)下列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赞扬了野鸭敢于跟风雪搏斗的勇敢精神。

    B.表达了“我”对野鸭的勤劳品质的赞美。

    C.赞扬了动物深沉、伟大的母爱。

    (3)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

    A.过渡          B.做铺垫        C.引起下文

    【4】仔细阅读短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说说“我”是怎样推测出野鸭是冻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筋疲力尽,再也无力坚持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改写下面的句子。

    (1)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说的话,这不正是特别紧急的事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妻两个痛哭了一场,把老牛的尸骨埋在屋后边的山坡上。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下面句子改成字句。

    1)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橡树的树荫下。

    ___________

    2)大家险些把小艇弄翻了。

    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家中有温暖,家中有亲人,家中有家训……请以“我家的故事”为主题,描绘家中的温馨片刻,可以是家长对自己的谆谆教诲,可以是长辈教会自己立身处世的家训或礼仪,可以是看到的感动心灵的“家”事……作品要求主题鲜明,情感真挚,积极向上,富有新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