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中山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胆却 配置 眼(mú) 日月如(suō)

    B.相宜 结昏 相如(lìn) 有无恐(shì)

    C.压榨 协调 节(jiǎn) 如薄冰(lǚ)

    D.仿碍 手电桐 伟(hóng) 负请罪(jīn)

  • 2、反义词供你选用“____”标出

    光顾 (光临 照顾) 适宜 (恰恰 适合)

    隐藏 (露头 暴露)    暂时 (长久 小时)

     

  •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恩慧 呼啸 迷惑 不计奇数

    B.猎豹 胁调 嫂子 惟独

    C.饱览 殿堂 胆怯 流泻

    D.床铺 象征 示意 爱幕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梅花魂》一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_   __;第三次是   _。表达了外祖父__   _的情感。

    2.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表现作者浓浓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   __,   __。

  • 5、根据意思写词语。

    1.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____________

    2.本意为水盛大貌,引申为广大、繁多之意。__________

    3.飞鸟或飞机从空中迅速下降。________

  • 6、我是填空小能手。   

    1.《忆读书》作者是_____,她回忆了自己幼年、少年时代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少年儿童懂得“________”的道理。

    2.《长相思》是___代词人__的作品,词人身在____,心在____,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和家人的情感。 

    3.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

    4. 《少年中国说(节选)》的作者是_____。文中极力歌颂了_______的朝气蓬勃,寄托了作者对_________的热爱和期望。 

    5.孔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千万不要不懂装懂。

  • 7、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古诗中描绘了可爱的儿童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讨人喜欢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儿童以冰为钲的童趣。古诗中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2)《手指》一文,作者丰子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刻画了五根手指的鲜明形象,我对__________(任选一手指)印象最深,这根手指让我想到生活中__________的人。

    (3)本学期,我们认识了作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罗贯中笔下__________的诸葛亮,有《儒林外史》中的“吝啬鬼”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的刷子李等。

    (4)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人有耻,_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 8、填适当的词。

    ( )的山路   (   )地瞄准敌人 

    ( )的力气   ( )地躺着尸体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圏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着迷,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1】根据意思选词填空。

    A.与众不同        B.天高气爽       C.千篇一律       D.独树一帜

    ①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没有变化。( )

    ②天空晴朗,气候清爽。( )

    ③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

    【2】选修辞填空。

    A.打比方        B.夸张        C.排比       D.拟人

    ①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

    ②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

    ③秋天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 )

    【3】你从这篇短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时,你读书做笔记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撤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救乡亲们,(   )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1在选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用“﹏﹏﹏”在文中画出描写海力布心理活动的句子。

    3为什么海力布不惜自己变成石头,也要告诉大家真相?

    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海力布的做法值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

    ④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

    ⑤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拐弯 下梯 过马路 躲避人……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⑥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⑦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⑧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选文有改动)

    【1】写出第②段中划线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给文中第5自然段划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3】方老师给“我”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多处场景和细节的描写,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1)场景一: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

    (2)场景二:我在盲道上练习。我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

    (3)场景三:________________丈夫和女儿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这三处场景中的细节,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决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准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刚想给同学们讲下面的故事。请你帮助他进行准备。

    ①一九六四年夏天,骄阳似火,迎来了早稻扬花的季节。安江的试验田里,水稻正在阳光照射下吐穗扬花。

    袁隆平走在稻田里,一垄一垄地寻找着。他一手拿着镊子,一手握着放大镜,不时地停下来,用放大镜观察扬花的稻穗。他看到的所有稻穗都开出正常的花朵,雄花和雌花都很健全。他要寻找的“雄性不育株”偏偏是不正常的稻穗,它的雄花是病态的,是不能授粉结籽的。

    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汗水浸湿了他的衣服,太阳晒得胳膊脱了皮,仍是一无所获。

    到了第八天,他改变了战术,决定一穗一穗地观察。他心里清楚,稻穗扬花就十多天的时间,错过这个季节,又要等到明年。尽管气温持续升高;头顶烈日蒸腾,脚下的烂泥巴都晒热了,袁隆平仍然在坚持不懈地寻找着。

    ⑤那“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雄性不育株”,到底是副怎样的真面目呢?当时国内还从来没有人见过,书上也从来不曾有过图片或文字介绍。他从理论上推断,安江的稻田里应该存在这种不育雄花。然而要从数不胜数的稻穗中把从未见过的不育雄花找出来,谈何容易!

    ⑥忽然一阵眩晕,两眼直冒金星,双腿酸软得迈不动步子,袁隆平意识到自己中暑了。他挣扎着爬上田塍(chénɡ),步履蹒跚地来到树下,取下挂在树上的水壶,喝了几口水,吃了几片清凉片,休息了一会儿,才缓过气来。这时,妻子邓哲到田边给他送茶来了,看着袁隆平辛苦的样子心痛不已。她也挽起裤脚,下到水田里找起来,

    ⑦日复一日地观察寻找,袁隆平和邓哲体会着“大海捞针”的艰难。他们坚持寻找了十六天,日历翻到了七月五日,袁隆平在一块洞庭早籼(xiān)品种的田里寻找着。突然,他的目光在一株性状奇特的植株上停住了。那株水稻的稻穗上,大多数颖花的花药不开裂,雄蕊瘦弱寡白,发育不全。

    ⑧“这不是退化了的雄花吗?”这么多天以来,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奇异的雄花。正常的水稻开花,颖花张开,雌蕊较小,雄蕊却壮观漂亮,蕊上布满鲜黄色的花粉,一有风吹就把花粉洒到雌蕊上,让雌蕊受粉,从而繁殖出种子。但这一植株上的稻花,雄蕊个个瘦弱寡白、除了花药不开裂的特征,震动也不救粉。这样的雄蕊,基本上可以断定是不能繁育的。袁隆平看了又看,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那确实是病态的雄花。他在这株稻子上做了标记,赶紧采集花药,带回去做实验。

    ⑨夜里, 在实验室的灯光下,袁隆平用镊子取出一些花药,放在显微镜的载玻片上,再用镊子将花药压碎,调好焦距,仔细观察,证实了白天的观察判断。他又取了一个吸管、从盛着碘化钾溶液的玻璃皿中吸了一点儿滴在载玻片的花粉上,然后通过显微鏡仔细观察。一般正常的花份, 在这个实验中呈蓝色。可是过了许久,仍不见花粉与碘化钾溶液产生化学反应,这证明它的化学性质与正常花纷不一样。袁隆平充满了信心,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这个奇特的植株,确实是一株货真价实的“雄性不有林”。

    ⑩袁隆平终于在茫茫的常规水稻中找到了 “雄性不育株”。 这标志着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始,获得了开启神秘的水稻王国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1】请你帮助小刚补充故事提纲,并结合完整的故事内容,给文章加上题目。

    第①至③自然段:1964年夏天,袁隆平在安江的试验田里寻找

    雄性不育株,一无所获。

    题目《___________

    第④至⑥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⑦至⑨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中画曲线的语句,对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A.强调寻找的时间紧张,过程艰难

    B.强调寻找雄性不育株的时间充足

    C.强调这个夏天不仅漫长而且炎热

    D.强调稻穗扬花时间是非常短暂的

    【3】文中有两处画横线的语句,对这两处语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A.袁隆平改变了战术,变成一垄一垄地寻找

    B.袁隆平改变了战术,变成一穗一穗地寻找

    C.袁隆平找得更加精细,工作强度也更大了

    D.袁隆平不放弃寻找,即使再艰辛也要找到

    【4】第⑤自然段中,对“养在深闺人未识”理解正确的项(     

    A.当时国内有少数人见过雄性不育株

    B.当时国内从没有人见过雄性不育株

    C.当时国内很多人都见过雄性不育株

    D.当时国内的科学家见过雄性不育株

    【5】结合第⑧自然段的内容,对第⑨自然段“雄性不育株”理解正确的项(     

    A.雄蕊壮观漂亮,蕊上布满了花粉

    B.雌蕊较小,等待授粉,繁殖种子

    C.雄蕊瘦弱寡白,震动也不能散粉

    D.雌蕊壮观漂亮,而雄蕊是病态的

    【6】你建议小刚在讲故事的时候,结合文章中对袁隆平的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袁隆平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桂花雨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这段话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字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香的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等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请你仔细阅读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啥时把它搬走吧。”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huàn洗)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都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的伟大。 

    (节选自  贾平凹——《丑石》)

    【1】文中写“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这“好些人”具体指哪些人?选择答案中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村里村外的人。

    B.看热闹的人。

    C.关心丑石命运的人。

    D.对天文学有研究的人。

    【2】能准确理解文中语句“眼光立即就拉直了”具体含义的是下列哪一项(  

    A.表明要仔细、专心地看一看这块石头。

    B.表明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与对它的高度重视。

    C.表明发现这块石头后感到莫名其妙。

    D.表明对这块石头的颜色、姿态感到奇怪。

    【3】对文中最后一句中的“屈”字做出准确解释的是下列哪一项?(   

    A.理亏

    B.弯曲

    C.屈服

    D.委屈

    【4】作者所以赞扬丑石“伟大”的原因是什么?(   

    A.它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

    B.我感到自己的无知。

    C.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

    D.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小心翼翼”写出了人们把“丑石”视为了无价之宝,发现了它真正的价值,对它倍加爱护,与之前的“咒骂它,嫌弃它”形成鲜明的对比。

    B.本文“丑石”的“丑”表现在相貌丑陋;没有多大用处,甚至妨碍生活。

    C.我们对丑石的情感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遗憾、讨厌、赞美、惊奇。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无论是石头还是人,都不应该只在乎其外表,或许外表丑陋,但必有一长。我们不能仅凭事物的外表,去评论它的价值,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要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并用心去感受,就足够,就美好。

  • 15、课外阅读

    读书再读书

    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

    商人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发现它们都变成了宝石!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却很懊悔。高兴的是,石头变成了宝石;懊悔的是,捡得太少了。

    亲爱的小读者,读书也如此。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作宝贵的财富,当我们长大成人,总会懊悔自己读得太少。

    很幸运的是,我从小就爱看书。记得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捧着厚厚的《女游击队长》囫囵吞枣地看,这份读书的兴趣一直伴随我长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给我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多:小时候从不为写作发愁,考大学语文得了高分,选择职业考上电台主持人,直到今天开始尝试写作……这,都是读书的功劳。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我不读书也就不会有今天,但在庆幸的同时我也和那个商人一样懊悔:我为什么不读得多一些再多一些呢?这份懊悔来自我在工作的时候,常常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因为: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初春,当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的《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妈妈,你会认识我么?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读书使我们美丽。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蓦然抬头,那份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是啊,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

    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它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我们本来天生只有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了一个头脑。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不读书的人,只有一次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从看电视、看卡通漫画、玩游戏机的时间中务必抽出时间来读书。别忘了,“书是奇迹”,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发生奇迹的话,那就去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懊悔,让我们快快来捡宝石噢。

    【1】“商人捡石头”的故事中作者形象地把读书类比作_______,把读书获得的好处类比成__________

    【2】面对读书,作者是________。她高兴的是____________;懊悔的是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含有加点词的句子,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划线句子中“偷”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别人的智慧”指的是________

    【5】从文中摘录一句关于读书的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内品读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每年春天的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当没有大风、而且晴朗的日子,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穿云霄。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出的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1)选文第一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请你从选文中找出描写刘老师放风筝的句子,写在下面。

    (3)选文第3自然段中加点的字有什么作用?

    (4)第4自然段写的是刘老师有一次故意把线拐撒脱手,然后蹦着去追赶的情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走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呵护幼小心灵”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学生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认为哪一个更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1)选择:___。(填序号)

    (2)理由:___

    【2】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江苏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仔细阅读,并从中提炼出两条信息。

    江苏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

    抑郁频度

    经常

    有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5.9%

    52.9%

    35.5%

    5.7%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3.6%

    35.5%

    5.9%

    35%

    我获得的信息:

    (1)___

    (2)___

    【3】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给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

    (1)___             (2)___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ī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在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4、5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 ”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答:

    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 这样两种精神。

    【5】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延伸阅读

    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的时候,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名叫孟姜女,她的丈夫叫范喜良。他们结婚后不久,范喜良被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牵挂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

    孟姜女立刻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个正要上工的人询问:“你们这儿有个叫范喜良的人吗?”那人说:“是有这么个人。”孟姜女一听,别提多开心了!她又问:“他在哪儿呢?”那人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埋在城墙里了!”

    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得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她直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她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她丈夫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她的丈夫却再也看不到她了。

    【1】“噩耗”在文中指(  )

    A.范喜良被抓。

    B.长城被哭倒了。

    C.晴天响霹雳。

    D.范喜良死了。

    【2】“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

    A.增加文章的文采和内容。

    B.暗示故事发生的时间。

    C.揭示当时社会的无情。

    D.渲染人物的悲伤情绪。

    【3】下列表现孟姜女伤心绝望的一句是(  )

    A.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牵挂着丈夫。

    B.孟姜女只觉得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

    C.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

    D.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她丈夫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

    【4】请你以那个正要上工的人的口吻讲述孟姜女来寻找丈夫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读到“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她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_____________

    (2)松鼠有一条美丽的尾巴。

    ________________

    (3)太阳像一个火球。

    __________________

    (4)秋天的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

    (5)乡亲们团结有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值得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日的夜晚,野地里渐渐安静下来,四下里静得听不见一点狗吠,__________静得______________(想象情景补充句子)

    (4)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姑娘对青年们说:我非常高兴你们信守诺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园地。

    同学们,我们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21世纪,再过二十年,会是什么样呢?二十年后的天空、大海、森林,二十年后的城市、乡村、学校,或者二十年后的你、家人朋友是怎样的?请以“二十年后的 ”为题目,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

    注意:书写要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