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词填空。
意识 意味
①中指身材修长,皮肤细嫩,颜色红润,颇有养尊处优的________。
②詹姆斯马上________到那是个大家伙。
宁静 平静
③农村的夜晚格外________,偶尔传来几声狗吠。
④尽管已不是第一次发表作品,可刘悦内心依然久久无法________。
2、娘娘庙的泥像以( )为多。
A.男子
B.女子
C.天王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刷浆(jiāng) 涟漪(qī) 揩泪(kāi) 监生(jiàn)
B.屏障(píng) 桅杆(wéi) 清澈(chè) 龇牙(zī)
C.旖旎(yǐ) 憎恨(zèng) 祷告(dǎo) 颤抖(chàn)
D.应答(yìng) 瞄准(miáo) 渺茫(miǎo) 公爵(jiáo)
4、读拼音,写汉字。
zhān( )仰 崎qū( ) tiào( )望 灰jìn( )
hóng( )伟 jǐn( )慎 废xū( ) 支chēng( )
5、ABAC式词语,如:一五一十
自(_______)自(_______) 自(_______)自(_______)
自(_______)自(_______) 自(_______)自(_______)
6、比一比,再组词。
防( ) 堕( ) 绰( ) 挽( )
访( ) 惰( ) 卓( ) 晚( )
7、问答题。
请用一百来字概括一下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并用上“无价之宝、为难、理屈、完璧归赵”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松鼠 ______的动作
______的手指 ______的快乐
______的清晨 ______的颜色
______的河水 ______的人物
9、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后,完成题目。
儿子和列车
在德国的一个火车小站里,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驶动的列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方向隆隆驶近车站。假如他不扳道,这两辆火车就会相撞,酿成巨大的灾难。
这时,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那一端玩耍,而那列行驶的列车马上就要驶上这条铁轨。
怎么办?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驶来的列车将会有上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
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安全职责。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一眨眼工夫,这列火车安全地进入了预定的铁轨。
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长辈的命令,没显出丝毫的慌张,立刻笔直地躺倒在铁轨中央,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而过。
车上的旅客们丝毫不知情,他们的到来给一-颗崇高的心灵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痛楚,他们的生命曾千钧一发。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不敢想象儿子那惨不忍睹的情状。然而,他的儿子活着,竟未受一点伤。
据说,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员的勇敢举动,就派人去把他召来,奖给他一枚荣誉勋章。一方面是奖励他( )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 )的儿子。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平素:______
千钧一发:______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卧倒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个句子的表达更好,好在哪里。
①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而过。②火车呼啸而过。
我认为第______句更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列火车同时进站,扳道员面临怎样的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狂奔”一词表现此时这位父亲的心理是:___________。
【6】根据你对短文的理解,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内。
一方面是奖励他( )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 )的儿子。
A.极端尽职 B.足智多谋 C.机灵听话 D.顾全大局 E.遵从纪律
【7】读了短文,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此时,你想对扳道员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实践探究。班级开展关于错别字的调查与研究,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一、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发现身边有很多错别字现象,所以想搜集街头的错别字,思考街头出现错别字的原因。chū móu huá cè,nǐ dìng改进建议。于是,同学们在学校附近的街头展开了一次关于错别字的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在学校附近的街头xìng zhì bó bó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街头易错的错别字及总体情况。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我们行走在街头,可以看见城市广告、宣传画、招牌、标语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有的故意使用别字,有的______,有的误用繁体字,有的滥用简体字等。 在调查的102张街头广告中,有48张街头广告出现了错别字,错误率达到47.1%。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如,将“______”写成“打拆”,“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______”写成“寻人启示”…… 四、研究结论 (一)原因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街头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①写字人没有查证就suí yì使用汉字。 ②商家故意写错汉字,以此来吸引顾客的眼球。 ③写字人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掌握一些同音字、形近字的字形区别。 (二)建议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正: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
【1】读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的汉字注音。
chū móu huá cè( ) nǐ dìng( ) xìng zhì bó bó( )
suí yì( ) 搜( ) 滥( )
【2】画“ ”句子有1处语病,请说出错误原因和修改方案。
错误原因:____________;修改方案:_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在语段“____”写上恰当内容。(前三个空写词语后两个空写句子)
【4】改正街头商铺招牌中的错别字。
图①中有3个错别字:______应改______为,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
图②中有1个错别字:______应改为______。
11、课内阅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责备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 sh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cǎi chǎi)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luò là)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chuò cuò),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搭石》节选)
【1】用“√”选择文中加点汉字的正确读音。
【2】文中表现了乡亲们的哪些美德?(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摘抄短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选文的中心向,再围绕(2)所给出的中心向续写几句话。
(1)选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课间的校园,是同学们欢乐的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文片段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选文画线部分写了鸟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鸟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还写了鸟的不同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画线部分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加点的“天堂”在这句话中指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句子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句子中第二个“鸟的天堂”还可以说成是________________。
13、将相和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
【2】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
(1)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_____)
(2)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_____)
(3)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_____)
【3】用一个小标题概括选文第二段话的内容_______。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________和廉颇______________。实际原因是:___________。
【4】从选文第一段话中的人物对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起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身上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儿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文章以___________的形式回忆往事。“父爱之舟”实指_______________,虚指_______________。
【2】上面的选段描写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场景,表现了父爱的深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平时节省到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对“加点儿钱换个较好的房间”动心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从“我”宁愿被臭虫咬,也不愿换房间,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左右,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将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③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④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约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小岛。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 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⑤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要让33个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越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⑥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⑦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船舶多达4000余艘。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这一点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无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⑧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科研阶段到开工建设阶段,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对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了引领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有删改)
【1】(整体感知)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下列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正确的是(____)(多选)
A.外海快速筑岛技术 B.“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
C.“搭积木”的建造方式 D.岸上工厂整件制造和拼装
【2】(方法探究)对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小岛。(作诠释、列数字)
B.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列数字、作比较)
C.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列数字、作比较)
D.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将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作诠释)
【3】(词句辨析)下面对词句的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⑦段中的关联词“无论……都……”照应了前面的“全部”一词,强调了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都是在岸上整件制造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B.“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指的是由于这座大桥的建立,港珠澳三地的车程缩减了2个小时,极大地方便了出行者。
C.港珠澳大桥建设项目中的难中之难是外海人工建岛和满足机场航行的限高要求。
D.从“远眺、俯瞰”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顺序写的。
【4】(主题升华)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千岛湖位于浙江西部的淳安县境内,是一个美丽的山水之乡,素有“明珠”之美称。湖中有1078个小岛,许多岛都是旅游景点,其中有鹿岛、蛇岛、猴岛、桂花岛等等。鹿上的鹿温顺可爱,如果你用嫩枝条去喂它,它会向你点头,表示感激。猴岛上的猴灵活敏捷,从一棵树上可以轻巧地跃到另一棵树上。桂花岛上秋秀飘着桂花那浓浓的香气,游船还没靠近岸边,就能闻到桂花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我经常去那儿游玩 曾经写过一篇作文 题目是 美丽的千岛湖 还在 浙江日报 上发表了呢
千岛湖不但是一个黄金旅游区,而且土特产也极为丰富。香脆的山核桃,甜甜的金丝蜜枣,酸甜的柑橘,都是千岛湖著名的土特产。千岛玉叶是驰名中外的国家一级茶叶,用开水一泡,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令人馋涎欲滴。
千岛湖( )山美水美,投资环境( )理想。近年来,千岛湖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南山建立了开发区,筑巢引凤,鼓励外商前来投资。风光如画的千岛湖是我的故乡!
⑴给第一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7分)
⑵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2分)
⑶短文向我们介绍了千岛湖的三个方面的情况,(6分)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冯友兰
①冯友兰是我国著名的大学问家,从小说话就结结巴巴,有些口吃。年轻时候的一件事表现出冯友兰与众不同的胸怀。
②顾颉刚也是我国著名的大学问家,也患有比较严重的口吃。有一年,他因病从北京大学休学回家,同寝室的两位室友不远千里坐火车送他回家乡苏州。室友们忧心顾颉刚的病,因而情绪并不高。在车厢里,大家显得十分沉闷,都端坐在那儿闭目养神,谁也不肯说话。顾颉刚为了打破沉默,想找个人说说话。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邻座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身上。
③顾颉刚主动和这位年轻人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是……是……是去苏州的吗?”因为和陌生人说话免不了有点紧张,顾颉刚口吃得很厉害。年轻人转过脸看着顾颉刚,想了想,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④“出去……去……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找话,顾不得自己口吃。
⑤年轻人仍是微笑着点点头。一时间,两个人的谈话因为一个人的不配合而陷入了僵局。
⑥“你什么时候到……到……到终点站呢?”顾颉刚不甘心受此冷遇,继续追问着。
⑦年轻人依旧微笑着沉默不语。而这时,坐在顾颉刚不远处的一位室友看不过去了,生气地责问那位年轻人道:“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没听见他正和你说话吗?”年轻人没有理会顾颉刚的室友,只是一个劲儿微笑着,室友见状,便不再理睬这个只会点头微笑的木疙瘩,而是转过身和顾颉刚聊起来。
⑧当他们快到上海站准备下车的时候,顾颉刚突然发现那个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只留下果盘下压着的一张字条,那是年轻人走时留下的:“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用我的口吃嘲笑你的口吃。”
⑨顾颉刚感动地说:“口吃的人最怕别人嘲笑了!冯友兰用自己的沉默来表达对口吃患者的尊重,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
【1】第②段中“口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中的“木疙瘩”指的是____________
【3】文章的主人公是( )
A.冯友兰 B.顾颉刚 C.室友 D.另一个室友
【4】顾颉刚找陌生人说话的理由,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想看看陌生人是否口吃
B.想让自己口吃得更厉害
C.想让大家多交一个朋友
D.想让大家的心情好一些
【5】请你围绕冯友兰“年轻时候的一件事”并根据段落提示来概括文章内容。
起因(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第③至⑦段):_______________
结果(第⑧至⑨段):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中“顾颉刚不甘心受此冷遇”中的“冷遇”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
【7】冯友兰不肯和顾颉刚搭话的理由,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他不想让别人发现自己也口吃
B.他不想和火车上的陌生人说话
C.他不想让口吃的对方误会自己嘲笑对方
D.他不想让人打扰自己闭目养神
【8】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告诉读者冯友兰具有什么优秀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将相和》(节选)
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 ),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 )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加点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_________________
【4】“渑池之会”写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
19、现代文。
左公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河西走廊到玉门关,数千里关山路,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我们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
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惟幄。我们顿时兴奋起来,赶紧下了年,飞也似地向前扑去。到了树阴下,啊,好粗的树哇!两个人合抱都抱不拢。
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湖畔河边的依依柔柳大不相同。内地的柳树枝条纤巧柔软,楚楚动人。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导游觉察到我们动情了,便平静地告诉我们这树叫左公柳。左公柳?我们感到更惊异了。导游微微一笑,向我们讲起了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
“清朝末年,西部邻国的一个军事首领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紧接着,俄国又乘机出兵占领了北疆的伊犁。我国的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国家告急!
“当时朝廷众臣中,有一部分人对保卫新疆的认识有失偏颇,主张放弃新疆。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激昂地反驳道:‘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等矿藏也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实为聚宝之盆!’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如果放弃新疆,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
“这位铁骨铮铮的六旬老人主动请缨!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这时,导游停顿了一下,深情地望着那株柳树,又接着讲了下去:
“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天上没有明月,地上没有人送行。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烟滚滚的战场。
“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令人震惊的是,这支队伍中竟有众人拾着一口黑漆棺材!这口棺材是左宗棠为自己准备的。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殓他的尸体。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官兵个个泪流满面,无不为之动容。他们深知,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但是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就是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率部完成了收复新疆失地(除伊犁外)的伟业。”
导游还告诉我们:
“左宗棠不仅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而且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在征战中,他深感茫茫戈壁没有绿阴的困苦,便率领部队植树造林。他的湖湘子弟兵既是战斗之旅,也是植树大军。人人随身携带柳树苗,一路走一路栽,前营栽罢后营管,并且动员百姓分段看管。终于在千里戈壁种下片片树林,形成一道‘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这些柳树不但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而且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
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1】本文写了左宗棠的哪些爱国事迹?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6自然段中的“力排众议”是什么意思?左宗棠“力排众议”的理由有哪些?
“力排众议”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宗棠“力排众议”的理由有: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左公柳外形的语句,并把最能体现其外形特点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本文题目是“左公柳”,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它应该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1)“左公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公柳”还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借助“左公柳”这种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缩句:它是我国古代造型雕刻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________
21、句子百花洲。
(1)改拟人句。(1分)
小鸟在枝头鸣叫。
(2)改陈述句。(1分)
难道这不是真理吗?
(3)改感叹句。(1分)
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4)扩句。(1分)
小朋友来到公园。
22、按要求做。(8分)
(1)松鼠是小动物。(扩句)
(2)鲸的后肢经过漫长的年代,终于变化了。(修改病句)
(3)灰尘是个人人讨厌的东西。 生活离不开灰尘。(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4)我国是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国家。(修改病句)
23、习作表达
请你把上面的短文《梁山伯与祝英台》缩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简短的故事。缩写时注意故事要完整,意思要连贯,不能改变故事的原意,语句要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