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不是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的是( )
A.《勤礼碑 》
B.《兰亭序》
C.《多宝塔碑》
D.《颜家庙碑》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B.古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是众神的首领,掌管着旅行和商业。宙斯是他的父亲,赫拉是宙斯的妻子。
C.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戏曲是戏剧的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话剧、歌剧有较大的自由,《变脸》就是戏曲,而川剧“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变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特技表演。
3、对选段主要观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一群弱小的生物。地震、海啸、台风、泥石流等,任何自然灾害来袭,都会让人类陷入困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个家园需要大家共同去维护。我们应该少一些私欲和贪婪,多一些和谐与共识。因为过度开采和挥霍地球的资源,终将会受到惩罚。
A.爱护地球,减少自然灾害。
B.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很渺小。
C.任何自然灾害都会让人类陷入困境。
D.人类应该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
4、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反义词。
(1)走过一段狭窄的通道,溶洞里面变得很暗了。_____
(2)事实上,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质朴的言语。_____
(3)他诚心诚意地邀请我,我怎么忍心拒绝呢? 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将相和》作者是________,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写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________,________?(按原文填空)。在这个句子中,“急”的意思是,对所填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填序号)。(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6、根据词意写词语。
(1) 一个新的国家建立时举行的隆重的典礼。 ( )
(2) 恭敬而庄严地站着。 ( )
(3) 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 )
(4) 恭敬地看。 ( )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填空。
鸟栖虫( ) 指手( )脚 绘( )绘色
凶相( )露 名( )其实 枝( )叶茂
①小弟弟________地向我讲述了他们学校发生的趣事。
②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到此一游,果然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习课文,致敬英雄人物。通过抓住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一个___________的刘伯承浮现在我的眼前,致敬!
(2)诵读经典,体会家国情怀。从王昌龄的“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体会到将士们精忠报国的决心;从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_。”体会到诗人听到收复失地时的欣喜;从陆游的“___________,南望北师又一年。体会到诗人未见国家统一的遗憾。
(3)对话名著,品味人生百态。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中的“_______”是我喜欢的人物,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 )我爸爸活着()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发生什么,你()会和我在一起!”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
【2】给文段中的括号加上关联词语。
【3】从以上描述,看出父亲怎样的品质?
【4】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
【5】儿子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什么?
10、课内语段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 )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 )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按原文填空。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_________、尝花生、_________这些内容,选文是在讲__________。我知道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3】“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好看”是指_______,“很有用”是指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父亲对“我们”的希望,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普通糖酸锌口服溶液。
(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
(适应症)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管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pǐ)、口腔溃疡(yáng)、痤(cuó)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
(规格型号)10ml*12支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30~50ml,一日1次。12岁以下儿童,年龄1~3岁,体重0~15千克,一日用量5~7.5rml,年龄4~6岁,体重16~21千克,一日用量7.5~10ml,年龄7~9岁,体重22~27千克,一日用量10~12.5ml,年龄10~12岁,体重28~32千克,一日用量12.5~15ml。
(不良反应)有轻度恶心、呕吐便秘等消化道反应。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本品宜餐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2)应在确诊为缺锌症时使用,如需长期服用,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3)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4)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5)请将本品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7)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勿与牛奶同服。(2)本品勿与铝盐、钙盐、碳酸盐、鞣(róu)酸等同时使用。(3)本品可降低青霉胺、四环素类药品的作用。(4)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避光,密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24个月。
【1】下列症状,不适合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的是( )
A.厌食 B.痤疮 C.流鼻涕 D.口腔溃疡
【2】丁晓明11岁,体重30千克,因病需要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合适的日用量是( )
A.5~7.5ml B.7.5~10ml C.10~12.5ml D.12.5~15ml
【3】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期间,不可以同时饮用( )
A.茶水 B.牛奶 C.矿泉水 D.鲜果汁
【4】王玲帮着妈妈清理家里存留的药品,发现了一盒两年前买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可以留下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姥姥的剪纸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嘖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hao)草……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唰唰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感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唰唰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
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噢!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我嚷着还要。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姥姥问:“看明白了吗?
我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说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呐!”
姥姥把我接在怀里夸道:“机灵鬼!”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免子总是在玩要,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开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出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边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第3自然段中“□”内依次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
A.:“,??”
B.:“,?。”
C.:“,,?”
D.:“。??”
【2】文中写的传统文化是( )。
A.喜鹊登枝
B.剪纸
C.大平原的小屯
D.窗花
【3】对文章结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扬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
B.说明剪纸是祖国文化的象征,歌颂了祖国文化的多样性。
C.表达了对姥姥的尊敬与怀念之情。
D.歌颂了姥姥任劳任怨、和善可亲的品质。
【4】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地两根延长的手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姥姥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溪水和石头
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前进的路。那天然生就的棱角,像一把锋利的钢刀,保护着躯体,大有不可侵犯之势。
溪水唱着歌儿,由远而近。
石头说:“伙计,你还是绕道而行吧,不然我会把你劈得落花流水。”
溪水说( )我前进的道路是不会改变的( )宁可粉身碎骨( )说完( )挺身向前( )后面的伙伴犹如千军万马( )前赴后继( )
不知过了多久,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高傲的身躯变小了。溪水依然唱着歌儿,深深地流着……
【1】“天然生就”中的“就”如果查字典,应查____部,在这篇短文里“就”字是____的意思。
【2】“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高傲的身躯变小了。”这是因为(_____)
①溪水不断地冲刷;
②石头原来的棱角太锋利;
③石头挡住了溪水前进的道路。
【3】给短文第四自然段加标点符号。
【4】短文结尾处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唤醒fú Xiǎo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一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wēi fēng lǐn lǐn的雄狮
——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
——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bō dòng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涌动的血液bēn téng着长江黄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词语。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横线画下来。
3.说一说作者爱祖国的什么。
15、课外类文阅读。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4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
“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不后悔?”
“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然而,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荷包蛋告诫儿子。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
“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 儿子让蛋 爸爸您是大人 您先吃 儿子手一挥做 绅士 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卧着荷包蛋。“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你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我能给短文空白处加标点。
(2)根据短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短文写了父子( )次吃荷包蛋面条的经过。三次吃面都由“( )——询问吃哪碗面——( )——总结吃面的事”这几部分组成。
(3)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父亲借“孔融让梨”这一典故的用意是( )
A.教育儿子像孔融一样学会让蛋。
B.教育儿子学习孔融的谦让精神,不要一心贪便宜。
C.教育儿子要有宽广的胸怀,不要目光短浅,只看眼前一点儿小利。
(4)第二次吃面时,父亲针对儿子吃亏上当后的心理,制造假象是进一步考验儿子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文《钓鱼的启示》片断,回答问题。
尽(jǐn jìn)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zhuàn zhuǎn)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jǔ jǐ)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sì shì)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1】请用“——”选出片断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____________能举个例子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小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而当他把鲈鱼放回湖中时,心情又是(____________);三十四年后,他则怀着一颗(____________)的心。
【4】文中画“ ”的句子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你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个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①正是春天。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那是充满生机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几个风筝正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不由得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是啊!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仰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我们偷偷找来竹篾(miè),一定得挑绿皮的、有韧性的。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各种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绑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了。做好的骨架先摆在一边,几颗小脑袋已经抵在了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纸上涂画一通,绘出各自喜欢的彩图,还要叽叽喳喳地再互相评论一番。接着,就要把绘好的彩图小心地糊在风筝骨架上,为它们穿上美丽的衣衫。再做一条长长的风筝尾巴贴在风筝下方,这可是保证风筝平衡的重要一步。最后拿出大团大团的风筝线,把一端系在风筝上。
④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看!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太太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美丽的麦田黑,宽阔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它们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悠悠地、自由自在地飞向天空,一会儿你追我赶比着赛似地往上窜,一会儿又摇曳着优美的身姿、深情地去亲吻蓝天中的朵朵白云。伙伴们的笑声、叫声也一路奔跑着,跟着飞到了天边。
⑤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非得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们虽然着急,也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好不容易鼓捣好了,风筝终于又飘然升起。有的时候正放到得意处呢,猛不防风筝突然就断了线,只见那风筝 ……每每这时,我们拉着那断了的风筝线,只好连连叹气、不胜惋惜……
⑥岁月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充满笑声的童年。
⑦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填空。
(1)作者在文中主要回忆了与风筝有关的情景,这些情景可简要概括为:做风筝和 _____。
(2)读第3自然段,简要概括“做风筝”的过程:绑骨架→_____→_____→_____→系风筝线
(3)第4自然段中的“看!风筝!风筝!全是风筝!”写出了“我们”_____的心情。
【2】读第4自然段画曲线的句子,想象画面,就能感受到这样的动态描写带给我们的( )
A.寂静与安详
B.热闹与活力
C.严肃与紧张
【3】第5自然段画直线的句子用了( )的写法,把风筝掉落的情景描绘得充满童趣。
A.比喻
B.拟人
C.对比
【4】从第5自然段中“( )”这一词语,可以体会到小伙伴们对风筝的珍爱。
A.环眼圆睁
B.一脚踏翻
C.小心翼翼
【5】对于这篇短文的布局谋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者在开篇描写了春天那“鹅黄的、充满生机的绿意”,在结尾感叹着自己“充满笑声的、鹅黄色的童年”,他以这样的开头和结尾追忆和回味着快乐、美好而充满生机的童年,读来令人向往而回味
B.作者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布局谋篇的,叙述很清晰
【6】第4自然段中,作者恰当地运用动态描写将风筝升起的美好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请你向作者学习,恰当地运用动态描写,将第5自然段中“风筝断线后”的情景写一写,展现出那富有情趣的画面。
_____
18、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①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②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③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④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⑤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1】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孤独——(______) 安稳——(______)
悠然——(______) 嗜好——(______)
【3】白鹭的“嗜好”是_________。
【4】“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是一个____句,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_________之情。
【5】有的同学把选文第③段的内容概括为 “白鹭望哨图”,但有的同学不同意,认为这样概括不对。请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劳动的开端(节选)
屋檐底下有两张方桌,是窑上开票记账用的。我看天还没亮,爬上桌去躺着,一合眼就睡着了。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我爬起来揉揉胳膊,心想,出门做工真不容易,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我很想多挑一些,试了试,挑不动,又去掉一点。
矿上的办事人不耐烦地说:“你不挑就算了,别找麻烦!”
我一赌气挑上就走。
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二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我解开衫子一看,肩也肿了,皮也破了。
【1】给加横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浮萍(pín píng)
欺侮(wǔ rǔ)
称(chèn chēng)煤
煤藏(cáng zàng)
挨(āi ái)饿
挑(tiāo tiǎo)脚
【2】写出近义词。
艰难—( )
商量—( )
欺侮—( )
【3】解释词语意思。
万丈深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改成比喻句)
【5】题目“劳动的开端”意味着什么?
20、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附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仿照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面对敌人的威胁,我们不能束手就擒。(改为反问句)
(2).他已经远走他乡,每年都很少回家几次。(修改病句)
(3).在战场上,战士们与敌人展开视死如归的斗争。(缩写句子)
(4).为了让生病的母亲安心治疗,我不得不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改为肯定句)
22、按要求答题。
1.一天没吃饭,可把我饿坏了。(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都说元宵好吃。(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像琦君笔下故乡的桂花,冯骥才眼中可爱的珍珠鸟。请以“我的心爱之物”为话题,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心爱之物吧。题目自拟,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