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晃动 晃眼 摇晃 明晃晃
B.提供 供给 供养 供不应求
C.湖泊 停泊 漂泊水 水泊梁山
D.吓唬 恐吓 威吓 杀鸡吓猴
2、我能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景名胜( )A.胜利;B.优美的(景物、境界等);C.能够承担或承受。
(2)举世闻名( )A.听见;B.听见的事情,消息;C.有名望的。
(3)武陵春色( )A.情景,景象;B.种类;C.脸上表现的神情,神色。
3、下列带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羞耻(chǐ) 教诲(huì) 默而识之(zhì) 发酵(jiào)
B. 岂敢(qǐ) 偷窥(kuī) 地煞(shà) 水浒(xǔ)
C. 消遣(qiǎn) 烦琐(suǒ) 呻吟(shēng) 磁铁(cí)
D. 过瘾(yǐn) 报偿(cháng) 馈赠(kuì) 某年(mǎo)
4、根据课文内容或阅读理解填空
1.2018年10月24日上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的心情可以用“ ________”等成语来形容。看到这座桥的名字,我就知道这座桥连接起了________这三个地方。看了电视上的介绍,我觉得可以用________成语来赞美港珠澳大桥。
2.《长相思》是________代________写的其中“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3.从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我懂得了时间的可贵,“莫等闲,________,空悲切。”我体会到钓鱼的乐趣,“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我知道古代乞巧节时妇女们都会:“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填空。
1.“书山有路勤为径。”古人教给我们许多读书的方法。如《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读书学习要实事求是,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把古人的教导铭记于心,认真阅读吧。
2.诸葛亮曾说:“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总让我想起历史上那些淡泊名利、向往宁静的人。
3.《忆读书》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作者主要回忆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和体会。其中作者关于读书的体会可以用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她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
4.盖士人读书,第一要_______,第二要________,第三要________。
5.如果要在学校餐厅里悬挂一句勤俭节约的名言,你会想到: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牧童》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牧童生活的自由自在。
(2)《舟过安仁》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渔船小童的聪明和调皮。
(3)《清平乐·村居》的体裁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词中写出了小孩子顽皮、可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阳·童年·骆驼队》是__________写的小说《__________》的序,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__________》也是这位作者写的。
(5)《祖父的园子》出自小说《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6)《童年的发现》一文,“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__________的规律,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__________的风险。”
7、名言警句积累。
(1)一粥一饭,______;半丝半缕,______。
(2)多少事,从来急;______,______。
(3)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4)请你写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_____
8、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千变______ ________落魄 震耳________
______民安 成____立____ 同心________
上面画线的词语是描写人的精神、心理状态的,请再写两个这样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第一次
马路旁的人行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还没有满一周岁。
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但两条腿的小主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猛烈 强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男孩儿又收回了跨出去的那一步,他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儿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意 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__(1)__“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小男孩儿的妈妈并没有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励 鼓舞)他说__(2)__“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小脚又一次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憋足了劲。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__(3)__
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人行道上去了,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胖脸同时(咧开 绽开)了笑容——了不起的胜利!
“好一个登山者!”老爷爷幽默地说,他摸摸孩子的头,“一开头总是困难的,但现在总算对付过去了。乖孩子,祝你向新的高度进军!”
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啊!
1.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给文中的(1)(2)(3)处加上标点。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3.读画线的句子,想想老爷爷为什么称小孩子是登山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四种人对小男孩儿的态度。
老奶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能读懂通知。
通知
6月26日下午5点,请各班合唱队员到三楼报告厅集合,参加“庆祝建党百年”合唱比赛排练。
光明小学少先队大队部
6月25日
【1】通知所说的事情是什么?请你用“ ”画出来。
【2】通知什么人参加?请你用“﹏﹏﹏”画出来
【3】通知的活动地点是哪里?请你圈出来。
【4】通知什么时候参加活动?请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说明性文本,完成练习。
令人恐惧的冰川病毒
目前,一种真正对人类形成威胁的现象,正在( )地接近,它来自寒冷极地的冰川。
由于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南极和北极的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加快。人类对这一情况的担心,以前只是局限在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更多的陆地这方。但最近的海洋和气候学家的研究表明冰川的融化,将会释放出许多被冻结的恐怖病毒。这些病毒眼下被关在那个“魔瓶子”里,一旦有人启开瓶塞,人类可就要遭殃了。这并非( ),因为这些病毒即使经历几千、几万年,可能依然保持着生命力。这一点不久前在格陵兰岛上得到了证实。当研究冰层物质的科学家们,从冰川和冰原深处取出大约13000年前的冰层样品时,( )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古老的冰芯中竟然释放出了一种能够攻击植物的细菌病毒。这表明一旦环境和温度条件许可,这些冻结在极地冰川中的病毒和细菌就会再度活跃、繁殖、传播,甚至发生变异,引发大规模的疾病和灾难,从而导致物种灭绝。
当然,这种不幸至今还没有发生过,这是因为地球在它将近50亿年的运动中,环境和气候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急剧变化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不幸的是,人类自身却以破坏地球环境使地球变暖的方式给自己的脖子套上吊索。
研究者发现,这些古老的冰层中所隐藏的病毒种类相当繁杂,如各种怪异的流感病毒、骨髓灰质病毒。对这些可能( )的病毒,美国斯塔摩尔教授指出:“尽管还不能确定有多少病毒会再次返回到现代文明社会中,也不能确定这些病毒中有多少会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但确定无疑的是,这一切将会发生。”
【1】根据语境将下列词语填在文中合适的括号里。
危言耸听 悄无声息 重见天日 令人惊骇
【2】请用“_____”画出南极和北极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的原因。
【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极地冰川融化释放出的古老病毒,将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B.令人恐惧的冰川病毒目前已经引发了大规模的疾病和灾害
C.冰川病毒的生命力十分顽强,有可能会再度活跃繁殖、传播、变异
【4】“这些病毒眼下被关在那个‘魔瓶子’里,一旦有人启开瓶塞,人类可就要遭殃了。”这句话中的“魔瓶子”是指______________,“启开瓶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如何理解“人类自身却以破坏地球环境使地球变暖的方式给自己的脖子套上吊索”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故乡的山溪
①今年暑假,我随爸爸回到山东老家。家乡青的山,绿的水,崭新的瓦房,鸡鸣羊叫,清脆的蝉鸣……一下让我陶醉了,但更使我陶醉的是村东的山溪。
②一天清晨,我闹着要爸爸带我去找山溪的源头。走到一座山前,爸爸说:“源头在山的那一边。”我是无力爬上那座山峰的,只好跟着爸爸往回走。我渴极了,蹲在溪边,捧一捧溪水,一饮而尽。好凉的水啊,喝一口全身清凉;好清的水啊,蓝天、白云、野花、蝴蝶,都清晰地映在水中。
③山溪给了我欢乐。我和村里的小伙伴经常到山溪里捉鱼摸虾,这里的鱼虾可真肥。只一小会儿,小伙伴们就摸了不少,可我连个鱼鳞虾皮也没有摸到。小伙伴告诉我,摸的时候不能急,动作轻轻的,要不,鱼虾就会被惊跑的,我照着做了,果然摸到一只好大好肥的虾。小伙伴们瞅着我笑,我也不由自主地笑了。
④好多天不下雨,田里的小苗儿卷起了叶子。村里的孩子们就引山溪的水,浇一位军属老伯伯的田。溪水潺潺地、潺潺地流着,浸透了田地。多听话、多无私的山溪啊。顿时,我觉得家乡这些天真无邪的小伙伴不就像那正在流淌的山溪吗?
⑤开学前,我不得不告别山溪。故乡的山溪啊,一直在我心中流淌……
【1】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在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写在括号里。
(1)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十分爽快。(_______)
(2)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_______)
【2】第③段通过写__________的情景,写出了______________。
【3】请用“ ”在第④段中画出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4】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你想到了家乡的哪处美景呢?请写下来介绍给大家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研究所
天鹅的故事(节选)
这时,别的天鹅似(sì shì)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féng fèng,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kū kuō)窿的边缘(yán yuán)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1】用“_______ ”画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破冰勇士”指的是________,说它是“破冰勇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天鹅群“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仿佛是它们齐心破冰的__________
【4】看到天鹅群齐心破冰的场面,我们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 ”等名句。
14、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那是流星体!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校小的天体。有的流星体运行的最大速度能达到二十五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速度的六倍多。
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进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三十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约七圈多!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
【1】第一自然段中表示速度快的词语是________。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表示“让人难以相信,不容易相信”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2】在“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这句话中,“它”指的是_____;在“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这句话中,“它”指的是______。
A.火箭 B.流星体 C.喷气式飞机 D.光
【3】根据文段,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这句话采用先感叹、后疑问的句式,能够迅速调动人的注意力,增强表达感染力,表达“惊奇”的感情。______
(2)文段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一系列具体的数字,让人很容易看出谁更快,进而一步步引出宇宙中最快的东西。_______
【4】第一自然段主要是介绍__________,第二自然段主要是介绍__________。
15、 想做橡树的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电脑公司的总裁。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天穹的橡树。
比尔•盖茨上小学时,一本《世界百科全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了。他钻到爸爸的书房里,看不懂法律方面的书,就看起名人传记来,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政治家罗斯福、军事家拿破仑以及大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传记,他都看。
“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些人物的传记呢?”老盖茨抚摸着儿子的头,非常和蔼地问。
“为了思考。”
“为了思考?”
“对,为了思考。这些伟大人物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我要好好揣摩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样就能找出这些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见儿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想像力,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老盖茨是既吃惊又高兴。一有机会,老盖茨就给孩子买书,买回各种书籍。比尔•盖茨高兴极了,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建立了一个小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还编上了序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有历史人物传记,有法律、商贸方面的书,还有文学作品等等。
一天,比尔•盖茨的同学来他家做客,发现比尔•盖茨在看这些书。禁不住好奇地问:“你怎么买这么多书?” “在书中可以学到好多好多新的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干吗要与众不同?和别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就像草原上的小草一样。” “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荒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天穹。” 比尔•盖茨坚定地说。
【1】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1)形容名气很大。( )
(2)跟大家不一样。( )
(3)一千篇文章都一样,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
【2】请你说说“因为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天穹的橡树。”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文章,想一想这篇短文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尔•盖茨小时候的志向是做一棵昂首天穹的橡树,你的志向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链接阅读。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还有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向前去。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婉转:__________
酝酿:__________
【2】这篇文章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春的?
_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文中两处静态描写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两处动态描写的语句。
【4】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春天,还可以把春天比作什么?请你仿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的油布伞
飘飘洒洒的雨丝,(飘、织、网)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放学了,从小巷深处(涌、撑、冒)出了许多花花绿绿的伞。‖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想起了令我难忘的一件往事。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路以外的镇上去上学。来回走读,最怕遇上雨天。半路上冷不丁地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哪!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便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娘好久没做声,最后才说:“买,咱买一把!”‖
那时,我们家依靠娘织些土布来贴补生活,还要给我交学费。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从那以后,她每天晚上总是一吃完晚饭就上了织布机,“哐哩哐当”,满屋子都是织布的声音。我每天(伴、枕、听)着织布声入梦。一觉醒来,织布机还在响着。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娘。”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她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喜滋滋地对我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偶一回头,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那把黄油布伞一直伴随着我。渐渐地,那把黄油布伞很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了它。熟悉我的朋友说我艰苦朴素;不知内情的人,笑我寒酸小气,我都不去管它,只是笑笑。殊不知,我带着这把伞,母亲仿佛就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打钩。
【2】为什么我一开始提出:“咱买一把吧!”后来又说:“俺不要伞了!”这两句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滚烫(__________) 偶然(__________)
【4】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她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已分成四段,用“‖”标明,请写出第二段、第三段的段意。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为什么心里一酸,眼里涌出泪水?请把你的理解简单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蚂蚁也有闲逛时
陈钰鹏
侧重蚂蚁研究的生物学家估计,世界上的蚂蚁种类繁多,共有15000种。自古以来,蚂蚁一直被看成是勤劳的动物,比如《伊索寓言》中一则《蚂蚁和蚱蜢》讲到:夏天,蚂蚁也在不辞辛劳地忙碌着,到了酷冷的冬天,就不至于挨饿;而盲目乐观的蚱蜢以为天天都是春天,只知道逍遥快活,什么准备工作也不做……
蚂蚁于是给人一种“不知疲倦”“不需休息”的印象,其实不是这样的。2015年,生物学家们在人造蚁巢中做了实验,他们给每一只蚂蚁做上记号,用摄像机记录蚂蚁的活跃程度,最后在分析录像资料时发现,有五分之二的蚂蚁在“闲逛着”,无所事事。在一个勤劳的群体中,其他蚂蚁怎么会容忍这种“偷懒”行为呢?于是科学家们将实验延续下去,终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实验人员从正在忙碌的蚂蚁中撤走了20%的劳动力,一周之内,他们发现,那些空出的岗位已由那些原来在自由散漫地闲逛的蚂蚁顶替了。科学家们顿时醒悟过来,是他们误解了那些“闲逛蚂蚁”,它们没有在偷懒,也不是没有事做或不愿做事,因为它们本来就是“替班工蚁”。又有人想了个点子,将这些“替班工蚁”也撤走。于是,空出的岗位再也没有蚂蚁来替补了。
有关上述现象,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做了补充解释:对于蚂蚁王国来讲,没有必要让所有的劳动力参加每一次劳务行动,太多的行为反而带来“添堵”风险。通常30%的工蚁就能完成全部“工作定额”的三分之二。
也许小小蚂蚁的行为和蚂蚁王国的机制尚没有完全被人类认识,非洲有一种个体2厘米长的蚂蚁,人们发现这种蚂蚁喜欢猎食其他等翅目昆虫,由于对方的个头不亚于蚂蚁,且擅长抵抗,所以猎食和反猎食的斗争非常激烈,有时甚至十分残酷。为了对付猎物,往往会有200至600只蚂蚁(由工蚁变形的兵蚁)出动,每次战役总有5%左右的蚂蚁受伤,被对方强有力的颌钳折断腿或被咬伤。尽管如此,仅存4条腿或5条腿的蚂蚁仍能继续战斗,因为蚂蚁群体中存在一支有效的“救护兵”。
战斗结束后,受伤的蚂蚁用气味向救护蚁发出求救信号,救护蚁便会赶来将它们送回蚁巢,并为受伤的同伴舔伤口——一种消毒手段。有时候,救护蚁甚至会利用已死的等翅目昆虫身体上的某些部分为受伤的蚂蚁“施行手术”,手术的成功率颇高。令人惊讶的是,严重受伤的蚂蚁(比如六条腿中已经失去了五条)最后会拒绝接受救护蚁的帮助。当救护蚁去接近它们时,它们会竭尽余力抵制救护,迫使救护蚁将它们放弃。
看来,世上有些物种真的还需要好好研究。
(摘自《意林》2019年第22期)
【1】蚂蚁给人的印象是( )的。
A.勤劳
B.爱偷懒
C.悠闲
D.乐观
【2】受伤的蚂蚁通过( )向救护蚁发求救信号。
A.嘴巴
B.后腿
C.气味
D.触角
【3】对文中“偷懒”一词解释正确的是( )
A.没有事做
B.不愿做事
C.等待替班
D.自由散漫
【4】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和举例子
B.作比较和列数字
C.打比方和列数字
D.举例子和作比较
【5】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总领全文
【6】“每次战役总有5%左右的蚂蚁受伤”,这里的“左右”能否去掉?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说,文章题目叫《蚂蚁也有闲逛时》,可第四、五自然段,却不是写蚂蚁的“闲逛”,离题了。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蜜蜂的舞蹈语言
每逢春暖花开之际,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在花朵里钻进钻出,忙个不停地采集花蜜和花粉。那么,当一只蜜蜂找到了鲜花盛开的蜜源后,是怎么通知同伴一起来采集的呢?
奥地利一名科学家决心解开这个谜。他将一只盛有蔗糖溶液的碟子放在临近蜂巢的地方。不一会儿,一只工蜂发现了蔗糖溶液。趁着工蜂在碟子中光顾蔗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这只工蜂的背上涂了一点红色的颜料。他追踪着那只涂着红点的工蜂,看着它飞回了蜂巢。过了一会儿,成百上千只蜜蜂从蜂巢里飞出,一起飞向放着蔗糖溶液的地方。奇怪,那只背上涂着红点的蜜蜂是怎样向同伴通风报信的?于是,科学家制作了一只特殊的蜂箱,蜂箱的一面用玻璃来代替木板,以便能看到蜂箱里发生的情况。终于,他发现了蜜蜂报信的秘密。
涂上红点的蜜蜂回到蜂箱里,便不停地做着一种有规则的飞舞。其他工蜂立刻围上来,表现出非常兴奋的样子。接着,围观的工蜂也模仿着飞舞起来。随后,大家跟着涂着红点的蜜蜂一起拥出蜂房,径直飞向盛蔗糖的碟子。
科学家观察到,如果发现蜜源的蜜蜂回来后,先飞一个圆圈,然后反方向再飞一个圆圈,这是“跳圆圈舞”,这是在报告距蜂巢约50米内有蜜源。如果报信的蜜蜂先飞半圈,然后直飞回来,换个方向再飞半圈,飞舞得像个“∞”字,而且,它在直飞时,腹部末端还不停地摆动,是“跳摇摆舞”。如果蜜蜂在1分钟里飞舞出30多个“∞”字,而尾部摇摆的次数较少,是在说蜜源大约距离蜂巢200米左右;如果它1分钟只飞了8个“∞”字,而尾部却摇摆得非常频繁,这是在表示蜜源离蜂巢很远,大约6千米左右。
蜂巢里是漆黑一团的,其他的工蜂能看清找到蜜源而回来“跳舞者”的“舞姿”吗?当然看不清。不过,蜜蜂自有办法,它们会像盲人用手指摸着“看”书一样,用它们的触角来了解对方跳的是什么舞,“舞蹈”节奏有多快。瞧,这多有趣!
【1】读短文,想一想:文章是围绕哪个问题展开叙述的?请找到这句话,并正确地抄在格子内。
【2】根据要求,理解后填空。
(1)“于是,科学家制作了一只特殊的蜂箱,蜂箱的一面用玻璃来代替木板,以便能看到蜂箱里发生的情况。”句中“以便”是表示下文所说的目的希望能够实现。科学家制作玻璃蜂箱的目的是_________。短文第二段,科学家悄悄地在工蜂的背上涂了一点红色的颜料,以便______________。
(2)“随后,大家跟着涂着红点的蜜蜂一起拥出蜂房,径直飞向盛蔗糖的碟子。句子中“径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在这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二段至第四段,简要填写科学家做实验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报信秘密
【4】读短文第四段,根据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舞蹈语言 | 蜜源与蜂巢的距离 | |
跳圆圈舞 | _____ | |
_____ | _____ | 大约200米左右 |
1分钟只飞了8个“∞”字,而尾部却摇摆得非常频繁 | _____ |
【5】读了短文,你是否相信科学家通过这样的科学实验已经揭开了蜜蜂报信的秘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张军坚持锻炼身体。 张军长得很结实。(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2.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黄山。(改成“被”字句)
3.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你能说它不重要吗?(改成陈述句)
4.我喝着可口可乐和花生米,心里舒服极了。(修改病句)
21、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仿写一个连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10分)
(1)填上适当的语句,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①老师____________地说:“小明,你行,一定能做成这件事!” 小明____________地说:“老师,请放心,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成!”
②李白说:“孟夫子,您的诗篇誉满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说:“我俩的友谊很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的责骂不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滴年复一年,锲而不舍,怎么不能滴穿顽石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师说的那句话我牢牢记在心里,一辈子终生难忘。(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3、作文 真让我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