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七台河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关于民间故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的女儿》《牛郎织女》《白蛇传》《祝英台》都是美丽的民间故事。

    B.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正义弱小的主人公总是能够打败强大的对手……

    C.民间故事都是有固定的形象。如非洲民间故事中,狮子傲慢,蜘蛛贪婪,野兔机敏,乌龟聪慧。

  •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桂花雨》一文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了自己对童年的回忆。

    C.“小珍珠鸟长得和它的妈妈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桂花盛开的时候,香飘十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严生(jiān)   牙咧嘴(zī)

    B.旖(nǐ)     精神抖(sǒu)

    C.声(yìng)       情不自(jìn)

    D.抖(càn)   半夜三(gēng)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三到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眼口岂不到乎?

    (3)《论语》中关于读书的言论,对你启发最大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己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振兴国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5、课文重要内容回顾。

    1.《白鹭》中作者先以“___________ ”为喻写白鹭的美,然后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方面表现白鹭的___________ ,紧接着通过三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白鹭是一首“___________ 的散文诗”。

    2.《落花生》一文讲述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过程。“我们”谈论花生的好处:___________、可以榨油、___________ 等,后来父亲借花生“果实埋在地下”的特点,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将相和》由三个小故事组成。“ __________”表现了蔺相如__________ 的特点;“渑池会面”表现了蔺相如的________________;“负荆请罪”表现了蔺相如的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现了廉颇的____________

    4.《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介绍了人、________ 、猎豹、游华、________________、流星体、光等事物的速度,让我们体会到科学的神奇。

  • 6、活学活用,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一个好吃懒做的年轻人经常偷电动车电瓶,前几天在小区偷电瓶时被当场抓获,正如《左传》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咱们咸菜烧豆腐——有言在先,如果你期末考试没考好,就像去年一样每天上午都要学习,而且不能外出旅游了。”我嘀咕道:“这不是________吗?”(横线上填一句合适的歇后语)

    (3)课文《草船借箭》出自名著《______》,作者是_________。《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

    (4)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古诗《村晚》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牧童的无拘无束、悠闲自在。

    (5)女子十三四岁叫作__________年华,人到了三十岁就是__________之年了。

    (6)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父母的恩情深重,难以回报。

  • 7、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汉字。(4分)

    jīng           

    dào           

    bǔ            

    zào        

     

  • 8、照样子,写词语。  

    干干净净(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自在(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眉开眼笑(含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文精彩回放。

    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2000年7月,小恩科西参加了在南非举行的国际艾滋病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穿着一身小西服的恩科西站在主席台上,用尚显稚气的声音,向数千名与会代表讲述了母亲被艾滋病夺去生命,而自己也感染上了病毒的悲惨遭遇。他说:“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她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他还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小恩科西的一番发言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纤弱:  

    另眼相看:  

    2.恩科西是如何同病魔作斗争的?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来。

    3.恩科西的话为什么能够震撼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下列选项中对此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恩科西虽然身患重病,随时可能死去。但是他坚强乐观地去面对,还同情和关心和自己一样深受艾滋病折磨的儿童,并为他们大声疾呼。

    B.恩科西渴望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

    C.恩科西给各国代表宣传了艾滋病知识。

    4.读了这两段话,你觉得作者为什么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

     

     

  • 10、认真读下面歌词,并回答问题。

      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

      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呼,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有乐也有苦。

      欢乐你不笑,痛苦你不哭,撒给大地多少绿荫,那是爱的音符。

      风是你的歌,云是你脚步,无论白天和黑夜,都为人类造福。

      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

    1《想当一棵树》中说树沉默、有姿态、有雅量、很幽默,而这首诗说好大一棵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它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 )。

    3无论白天和黑夜,都为人类造福。你能举例说说树怎么为人类造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生活中哪些人有树的精神?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儿子还小,壶就总在儿子的被窝里。儿子的被窝总是热烘烘的,父亲的心里总是热烘烘的,他们面前的日子也总是热烘烘的。

    (1)在文听意思是( )

    全部的;全面的 一直;一向 毕竟;总归。

    (2)照样子写词语。

    热烘烘: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热烘烘的不同含义填在相应句子后面(只填序号)。

    A、指看见儿子能睡得暖,能幸福地成长,父亲心里很高兴;

    B、指日子虽然清苦 ,但父子情深也让这个家其乐融融,让人看到一幸福和希望;

    C、指儿子得到了父亲的关心和呵护。

    儿子的被窝总是热烘烘的( )

    父亲的心里总是热烘烘的( )

    他们面前的日子总是热烘烘的( )

     

  • 12、课内阅读盘点。

    《太阳》(节选)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1】在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抵得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作者把____________作比较,形象说明了太阳“______”的特点。

  • 13、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1】用“____”画出本段话的中心句。

    【2】这段话是作者对_____(季节)景物的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不仅体现了景物的______,还表达了诗人_____的心情。

    【3】仿照这段话的描写手法,写一写你所熟悉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  ),名字叫织女。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  )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

    1给文中加点的两个字注音。

    2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中的与下列哪个句子中的意思一样?(  )

    A. 我们要学会尊老爱幼。

    B. 这孩子老爱生病。

    C.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的描写方法,表现了织女___

    4天上仙境,往往是人们向往之所,可织女却常常想离开,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织女想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你能给她介绍介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年仅十三岁的小英雄王朴英勇地为自己的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1、短文从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几个方面刻画了王朴的小英雄形象,请按要求摘抄语句。

    (1)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的句子是对人物___________的描写,该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文中语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黑体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什么?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除了王朴,你还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请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至少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眨眼,他们又成了原来的样子。他们回到家里,倒头就睡。第二天,没头脑一觉醒来,把自己浑身上下看了个够,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他上学前到我家,把整件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我说这一定是他做的梦。他说不管是不是梦,从小养成好习惯总是对的!他还说,放学后,一定给我讲讲不高兴的变化。最后__他把帽子__手套__围巾__书包都检查了一遍__看一样儿也不少__才哼着歌上学去了__

    1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最后________他把帽子________手套________围巾________书包都检查了一遍________看一样儿也不少________才哼着歌上学去了________

    2文中的没头脑身上的缺点是________不高兴的缺点是________。因为他们自己的毛病,给大家带来了________,造成自己的________

    3没头脑回家后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没头脑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包饺子》,完成练习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jié)据,吃饺子当然只能挨到年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馅儿,一种素菜馅儿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放上不同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着,妈妈把包好的饺子沿着边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儿,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shà)是好看。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儿地吞进肚里,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她自己和爸爸却吃着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③那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至少不能让妈妈在吃的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hūn),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莱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但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让妈妈吃得开心的唯一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有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儿一围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是梳理记事类文章信息的好方法。本文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事件有两件:一件事是________;另一件事是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第③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3】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指定内容,联系上下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1)读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这个细节让你体会到了________

    (2)读第⑦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这个场景让你体会到了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zhou)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京城去看看吧。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geng),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he)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

      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在地上pu)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lao)池塘黑;bo)取百家chang),始得龙凤飞。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愤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jian)子,衣zhou)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1给文中划线的字标上声调。

    zhou________   geng________   he________   pu________   lao________

    皱眉头     五更     喝彩     铺了   砚涝

    bo________   chang________   jian________   zhou________  

    博取           衣肘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________       慌忙——________

    3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四字成语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 19、阅读理解。(17分)

    我爱红杜鹃

    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杜鹃花。

    那时每当花开时节我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 有一次  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在墓碑上写着  革命烈士之墓  的墓前  我便问老爷爷  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  他看了我一眼  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里边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还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拉响了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读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

    (1)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4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同归于尽:

    音容笑貌: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经常(   )   精心( ) 安全( )

    (4)用 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2分)

    (5)杜鹃花作为一种象征物,不同的人对她寄托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八路军伤病员把她作为     :作者借她表达自己

        的思想感情。(4分)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扩写句子。(6分)

    (1)海滩上全是游人。

     

    (2)树妈妈为孩子们送行。

     

    (3)旁边还有一张纸。

     

     

  • 21、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仿照着写一写。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月亮出来了,撒下光辉。

    __________

  • 22、按要求变换句式。

    (1) 一个年过50的残疾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

    缩写:。

    (2) 后来我考入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反问句:。

    (3) 已经三十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是退休了。

    双重否定:。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展示。

    题目:我心爱的玩具

    提示:想想你心爱的玩具是什么,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样得到它的,它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