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下列加点字的正确含义。(填序号)
【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A.逐渐。
B.全部用处。
C.泡﹐使渗透。
【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A.宽裕。
B.停止。
C.姿态柔美。
【3】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
A.磨制。
B.磨刀石。
C.醒悟﹐觉悟。
【4】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
A.环绕。
B.向上或向前推。
C.建筑物上呈弧形的结构。
2、下列选项中,每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展览会上,各式各样的物品让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的工作让哥哥感到有些劳累,但的确锻炼了他的能力。
B.走搭石的时候,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老师说,同学们要平衡好学习与玩乐的关系。
C.这棵古槐姿态优美,吸引了游客驻足观赏。
台上的舞者身体轻盈,姿态优美。
D.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炊迎。
医院为老年患者开辟了绿色通道。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落花生》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慈母情深》一文中“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这句话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C.《父爱之舟》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意在强化作者对父亲的怀念、感激之情。
D.《忆读书》一文重点介绍了读书的好处,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
4、照样子,变新字组词。
例:几 (几个) 桑(____) 兼(____) 肖 (____)
讥 (讥笑)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朝 (____) 旦 (____)
___(____) ___(____)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国_____民安 足智多______ 同心______力
负_____请罪 ______计多端 生灵______炭
(1)与“同舟共济”意思接近的词语是__________。
(2)他为人机敏,__________,人送外号“小诸葛”。
6、我是拼音小能手。
鼓舞_____ 极端_____ 争吵_____
7、记诵牢固,灵活用。
1.古诗里的战争展现了人间百态。“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是王昌龄的壮志;“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是陆游的伤痛;“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_”是杜甫听闻捷报后的喜极而泣。
2.犯罪嫌疑人终于落网了.这真是“多行不义,___________”!如果他早知晓《朱子语类》中的“人有耻,____________”这一道理就不会自食恶果了。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这句话出自课文《___________》。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8、根据日积月累等完成以下内容。
(1)诗人的家国情怀,令人感动!读《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我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张继用“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展现了苏州城的动静之美;我们要牢记梁启超先生的嘱托“故今日之责任,______________。”
(2)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有的同学不想学习只想玩游戏,我可以用陶渊明的诗句劝他“及时当勉励,______________”。有的同学浪费粮食,我会用朱用纯的名句劝说他“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告别南极,不带滴水片石
“南极属于全人类,不准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这已成为所有到南极的人们的共识。在考察期间,船主在我们每次登陆之前都反复讲:“不要拾石头!”“不要挑逗企鹅!”“不要踩坏苔藓!”( )是因为拍摄工作( )不允许!否则,将不允许您再上船。”
企鹅、海豹、海狮都是南极的主人。前来考察的科学家或旅客在道路上走都是悄悄的。记者无限感慨:( )在南极,动物( )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如果有人问我:“南极怎么样?”我的回答是:“南极仍然是一个童话世界!”
保持南极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一次,几个记者在冰海中穿行寻找蓝鲸,因为下小雨都用塑料袋套住摄像机。有一位不小心把塑料袋掉进海里了。为我们驾驶小艇的卡地亚小姐不顾风浪,执意去追赶那只漂得很远的塑料袋,直到捞上来为止。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共识——
执意——
【3】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4】 “告别南极,不带滴水片石。”说明了什么?
10、阅读。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选文中蔺相如的话里有两个问句,第1个是_______句,第2个是_______句。请将第2个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画“___”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中“往回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片段,你觉得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了。有一种号称 海中之虎 的虎鲸 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 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 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 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 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 又细又高 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 又粗又矮 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1】给画直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有一种号称________海中之虎________的虎鲸________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________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________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________
不同种类的鲸________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________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________又细又高________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________又粗又矮________
【2】仿写句子。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个自然段介绍了鲸的________;第二自然段介绍了鲸的________。
【4】这两个自然段分别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种植春天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格冷酷。他的国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他十分(渴望 希望)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春天却从不肯光临。
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了王宫的门前。她(请求 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她实在太饿太累了,但是国王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他叫随从把少女赶走了。
可怜的少女在肆虐的风雪中走进了森林。在森林里,她遇到一位(厚道 忠厚)的农夫。农夫急忙把她扶进屋,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边,给她盖上毛毯。当他把面包和汤端到少女面前时,才发现少女已经死了。
农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和汤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尽管其他地方仍旧白雪皑皑,但是少女的坟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
原来,这个少女便是春天。
【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2】“少女的坟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句话中“五彩斑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还有这种意思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用这个词语写句话:_________。
【3】对待流浪的少女,国王的态度是________;农夫的态度是_______,这里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出农夫的________,突出国王________的性格 。
【4】我们可以用(______)来形容文中的国王,用(______)来形容文中的农夫。
A 勤劳勇敢 B 冷酷无情 C 热情善良 D 大公无私
【5】春天不肯光临这个国度的原因是( )。
A.国王把少女赶走了。
B.国王从来不愿意帮助别人,没有一颗善良的心。
C.这个国度没有春天这个季节。
D.国王没有送给少女礼物。
【6】读了这则童话故事,我明白( )的道理。
A.只有热情帮助别人,就会看到春天。
B.只要热情友善对待他人,就会有回报。
C.做人冷酷无情,不会有好的结果。
D.对人要有春天般的温暖。
13、阅读练习。
火把节之歌(节选)
王充闾
这是一个火的民族,它的历史就是一条火的长河。
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实际上是彝家古老的祭火节。
在凉山彝族群众心目中,火是圣物,它能够净化一切。年节祭品要一一在火上转三圈。火是中心,哪里有了火,哪里便会围上一圈人,火成了凝聚人们的轴心。
我们来到凉山时,恰好赶上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彝族火把节。傍晚,人们在街前广场上,点燃干蒿扎成的火把,排成长长的队伍,高声唱着火把节祝歌,走向田野,走向山冈。由于火把节适值盛夏,田里秧苗正处于旺盛的生长期,也正是各种危害庄稼的昆虫繁殖的高峰期。当火把在四野燃起,那些害虫便迅速攒聚趋光,一齐葬身火海。所以火把确有除害保苗的实效。时间已到深夜,登高四望,但见漫山遍野,到处都有金龙飞舞,起伏游动,浩荡奔腾,人们仿佛置身于火的世界。
山在燃烧,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与此相应,人们的情绪也在燃烧,激扬、纵放,沉浸在极度的兴奋之中。面对着星河火海,我也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高声朗诵起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中的诗句:“我们生动,我们自由,我们雄浑,我们悠久。一切的一,悠久。一的一切,悠久……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翱翔!翱翔!欢唱!欢唱!”
火把节自始至终体现了一种狂欢精神,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现代人的一种精神需求。人们都愿意借助这个节日,营造一种规模盛大的、自己也参与其中的欢乐氛围,使身心放松、亢奋,一反平日那种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生活秩序,而同时又不被他人认为是出格离谱,荡检逾闲。
(有改动)
【1】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火光映红了山,也映红了水和天空,所以说:“山在燃烧,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因为随着烧起来的火把,大家的情绪兴奋起来,就像火一样热烈,所以说“人们的情绪也在燃烧”。
B.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火势越来越大。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循规蹈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部就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中对“火”的称谓,填写恰当的词句。
称彝族为________,彝族的历史为________;漫山遍野的火把为________,人们围聚的火堆是________,人们随之欢腾的火焰是________。
【4】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火把节,彝族老乡过火把节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是( )
A.延续祭祀习俗
B.消除田间害虫
C.举着火把狂欢
D.追求精神生活
【5】作者想要向人们传达的是( )
A.火把节体现了一种享乐精神。
B.火把节营造了一种规模盛大的、自己也参与其中的欢乐氛围。
C.火把节反映了现代人的一种精神需求。
D.火把节一反平日那种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生活秩序。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冰雪雕像
夏夜,路灯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
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他们越来越觉得这个小屋的负荷太重,快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供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
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么隔音?有时他躺在那里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个毛病呢?
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唉,儿子,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阻拦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去。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宁静温暖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雪白,成了个小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静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
【1】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屋里放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B.一家人一住便是十几年,屋子已经显得有些老旧。
C.儿子没有安静的学习场所,父母也没有单独的休息空间。
【2】文章前两段描写了_____的场景;最后两段又描写了____的场景。
【3】第五自然段中加点的苦恼分别指什么?
(1)儿子的苦恼:_____
(2)爸爸的苦恼:_____
【4】本文很注重自然环境的描写,如第一段写了“夏夜”,最后
两段又写了______,这样描写的好处是_____。
【5】文中哪个人物打动了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明理由。
______
15、课外阅读
槐乡五月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用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花,中午,桌上就会摆出香喷喷的槐花饭。这时候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如果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摇摇晃晃地卧在花丛中。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精白粉拌槐花做的,可好吃了。吃成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袋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地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1】照样子从文中摘抄ABB式的词语。
香喷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呢?( )
A. 孩子们可以采摘槐花换学费。
B. 槐花可以生吃,也可以做成好吃的槐花饭。
C. 女孩子还可以用槐花来装扮自己。
16、阅读《西游记》原著片段,完成小题。
大圣从清风、明月的道房内盗出金击子,到园中敲了三个果,径到厨房里对八戒道:“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
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旧时做卷帘大将,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gū lù]的囫囵[hú lún]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象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罢罢罢!够了!”
行者欠起身来,把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不期那两个道童复进房来取茶去献,只听得八戒还嚷甚么“人参果吃得不快活,再得一个儿吃吃才好。”清风听见心疑道:“明月,你听那长嘴和尚讲人参果还要个吃吃。莫敢是偷了我们宝贝么?”明月回头道:“哥耶,不好了!不好了!”
【1】《西游记》是章回体小说,以上文字选自下面哪个回目?( )
A.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B.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C.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2】联系上下文猜猜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背了( ) 旧时( ) 莫敢是( )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偷果→( )→( )→( )
【4】读读文中描写八戒的语句,作者主要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八戒______、______的特点。
【5】在《西游记》“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一回中,孙悟空外出化缘,白骨精变作一名女子给唐僧、八戒、沙僧送斋饭。师徒为是否吃妖精送来的斋饭产生了意见分歧。请根据你对原著中人物性格的了解,推想下面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将选项字母填在括号里。
A.唐僧 B.猪八戒 C.沙僧 D.孙悟空
(1)“善哉!善哉!悟空摘果子去了,就来,我不敢吃。假如我吃了你饭,你丈夫晓得,骂你,却不罪坐贫僧也?”( )
(2)“现成的饭三分儿倒不吃,只等那猴子来,做四分才吃!”( )
17、快乐阅读。
我爱桂花
人,都爱美。有的爱美妙的音乐,那优美的旋律会使人陶醉;有的则爱花,花的婀娜多姿、芬芳香味,使人心旷神怡。像我,我爱桂花。
八月,许多花儿都已凋谢,而桂花却怒放了。打老远人们就闻到一股香气。但花儿在哪儿呢?——害羞的桂花躲在叶子后面哩!你看它,由五六个小瓣组成的小黄花,娇小玲珑,十分可爱,多么像藏在绿荫后面的害羞的姑娘啊!
桂花,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没有玫瑰的浓艳重彩,没有菊花的千姿百态。但它花美而不刺眼,显得那样朴素大方;花香而不刺鼻,闻着使人清新舒畅。
桂花榨出的油经过加工,可以制成美味可口的桂花糖,吃起来有一股桂花的香气。当爸爸买糖给我时,我总爱对他说□□买桂花糖□买桂花糖□□桂花还可以熏香茶□喝了这种香茶□满口清香□据说桂花还可以制成化妆品□□它的用途真广啊□
我想,做一个人,也应该像桂花那样,不争名利,不哗众取宠,却有益于人民,有利于社会。
朋友,你能不爱桂花吗?
【1】从文中摘录四个描写花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短文第四自然段的“□”内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短文为了突出桂花的美与香,运用了________(对比 比喻)的手法;为了描写桂花怒放的样子,运用了________(对比 比喻)的手法。
【4】用自己的话概括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短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写出你对下面的句子的理解。
我想,做一个人,也应该像桂花那样,不争名利,不哗众取宠,却有益于人民,有利于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细读课文深感悟。
“我”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但是父亲却要“我”把它放掉,是因为________。
A.鲈鱼不好吃,卖不掉,所以父亲让“我”放掉它。
B.当时没到鲈鱼的捕捞时间,留下鲈鱼是不道德的,违法的,父亲是理解孩子心情的,但道德实践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所以要把鲈鱼放回去。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道德实践是很难的,因为道德实践就需要放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如果你以后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节选)
①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
那是流星体!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
②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7圈多!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1】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可以提高阅读速度。选文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抓住关键语句,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1)请用“________”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关键语句。
(2)借助关键语句将下列图表补充完整。
|
| 流星体 |
|
|
|
|
|
|
|
约4万千米每小时 |
|
|
| 约30万千米每秒 |
(3)宇宙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自然段中的加点词“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李博士走进手术台。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找到可移植的骨髓谈何容易。
把句子写具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面对敌人的威胁,我们不能束手就擒。(改为反问句)
(2).他已经远走他乡,每年都很少回家几次。(修改病句)
(3).在战场上,战士们与敌人展开视死如归的斗争。(缩写句子)
(4).为了让生病的母亲安心治疗,我不得不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改为肯定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用关联词将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对秦王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那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造句。
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真了不起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像“刷子李”那样有专长的人,请围绕“了不起”选择一两件事把你所填人物的本领叙述出来。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