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我国的直辖(xiá)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这句话的小方格内应该填( )
A.顿号
B.逗号
C.句号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船借箭》结构清晰,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叙述。
B.《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非连续性文本,侧重为读者提供丰富而明晰的信息。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两句诗描写牧童的活动,“横牛背”“信口吹”生动地表现出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
D.《手指》是丰子恺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想象丰富。
3、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入句中的“_____”上,为恰当的一项是( )。
①解开缠绕在人们心中的死结
②洗涤飘荡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③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_____;谅解是一双温暖的巧手,能_____;谅解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_____。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②
4、给形近字组词。
仗(_____) 搜(_____) 蔓(_____) 檐(_____) 膀(______)
杖(_____) 馊(_____) 慢(_____) 瞻(_____) 傍(______)
5、认真读拼音,端正写词语。
bái hè ài mù lǎn duò fán zhí jīn bì huī huáng
( ) ( ) ( ) ( ) ( )
kǒu zhào lí míng xián yì zhào yào cùn cǎo bù shēng
( ) ( ) ( ) ( ) ( )
6、读拼音,写词语。
jìnɡ xiá lǎn duò bēnɡ tā chí yán
( ) ( ) ( ) ( )
chóu xiè diàn tánɡ lí mínɡ shù shuō
( ) ( ) ( ) ( )
7、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得意忘( ) ②应接不( ) ③国( )民安
④兴高( )烈 ⑤气( )败坏 ⑥同心( )力
1.词语______和_______(填序号)都含有高兴的意思,但它们的感情色彩却不同,请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注意体现出成语的感情色彩。__________
2.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扰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但正是这场灾难让世界见证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请结合抗击疫情的相关见闻,用具体情景把词语③或词语⑥的意思通过一段话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语⑤用俗语还可以这样表达:_________________
8、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只填序号)。
①八仙过海——______________
②周瑜打黄盖——_____________
③千里送鹅毛——____________
④只要功夫深——___________
⑤丈二和尚——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 —— 节节高
(1)参加“才艺大赛”的选手们个个是_____,不时赢得台下观众的一阵阵掌声。
(2)今天下午我放学刚到家,爸爸冲着我就是一通臭骂,骂得我是______。
(3)开学前,我们为四川灾区的学生寄去了学习用品,这真是________。
(4)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可真是________。
9、默读下则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被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每到水势缓慢的洄(huí)水涡,都有鱼儿在跳跃。这个时候,饮(yìn)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沿着白皑(ái)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漫流在岩石上的水被马蹄溅起的声响,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流缓慢,萦(yínɡ)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ān),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雪峰 ( )的白莲 ( )的雪水
( )的日影 ( )的溪流 ( )的山涧
( )的鳞光 ( )的生机
【2】默读句子填空。
①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入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
作者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②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作者描写野花,用三个“像……”构成了什么修辞方法?(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进入天山”,重点描写__________,突出天山的__________;作者“再往里走”,重点描写__________,突出天山的__________;作者“走进天山深处”,重点描写__________,突出天山的__________。
【4】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
【5】用曲线把文中揭示中心的一句话画出来。
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宁死不屈的空军勇士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空军勇士阎海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1937年8月17日,淞沪会战中阎海文的战机被击落。几天来,日本侵略军已尝到了中国空军的苦头,中外舆论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也使他们有一种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觉。当他们看到阎海文从战机上跳伞下来时,就急着想看看中国空军是什么样的。粗野的日本大兵边飞跑边喊骂着:“活捉中国飞行士。”“让这家伙尝尝皇军战刀的滋味。”“不,让他投降,让他跪着求饶。”但阎海文并没有放弃反抗,他一直战斗到只剩最后一颗子弹,并把那颗子弹留给了自己。一个驾机作战被击落跳伞的中国空军,用配枪的最后一颗子弹拒绝俘降,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敌人。
当天下午,日本兵列队脱帽,向刚树立的阎海文的墓碑致敬。为敌人的勇士举行葬礼,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一个多月后,在东京新宿繁华的闹市区,“中国空军勇士之友阎海文展览会”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
阎海文是辽宁省北镇市人,殉国时年仅21岁。他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对手——日本人,更为一个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可这丰碑上,又何止凝聚着一个阎海文?这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不屈精神的化身。
【1】文章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谁),文中画“____”的句子为什么要详细写日本侵略军的语言?把你的想法写到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人为什么要向阎海文列队脱帽致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讲空军勇士阎海文战机被击落,他从战机上跳伞,日本侵略者想要活捉他让他投降,结果他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故事,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精神
B.本文讲了空军勇士阎海文从战机上跳伞的故事
C.本文讲日本侵略者要活捉空军勇士阎海文的故事
D.本文表现了空军勇士阎海文宁死不屈的精神,他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4】细读短文中画“ ”的句子,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太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不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作文本中的一本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却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待人接物,还是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巴尔扎克为什么会问老太太是孩子的母亲、奶奶还是亲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老太太的话,巴尔扎克会怎么说、怎么做?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写一写。
【3】你喜欢巴尔扎克的老师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第一场雪
①前天,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昨天,强大的冷空气就侵入了胶东半岛。
②前些天还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阴云,中午,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③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开始还伴着一阵儿小雨,不久就只见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面上一会儿就白了。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就万籁俱寂,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树木的枯枝被雪压断了,偶尔咯吱一声响。
④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门一看,喘!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
⑤大街上的积雪足足有一尺多深,人踩上去,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⑥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个话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并不是迷信。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融化了的水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我相信这一场十分及时的大雪,一定会促进明年春季作物,尤其是小麦的丰收。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明春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慢头睡。”
⑦我想,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吧。
【1】文章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了胶东半岛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
【2】读文章第③段,用“_____”画出静态描写的句子,用“ ”画出动态描写的句子。
【3】文章第⑤段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瑞雪兆丰年”的意思是_________,说它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用一两句话写一写你看到的雪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白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的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儿,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巢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儿,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按要求填表格
季节 | 最美的时间 | 最美的景色 |
春 | ________ | ________ |
夏 | ________ | ________ |
秋 | ________ | ________ |
冬 | ________ | ________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连段成篇的方法是________,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是________关系,不分________,这样能更好地表达短文的中心,本文的中心是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月迹》(节选)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1】在短文中找出反义词写下来。
高兴( ) 盈( )
【2】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亮的______(静态 动态)变化,体现这一变化的词语是:先、_________、________。
【4】请仿照文中划线句的这一写法,写一写日出或日落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华佗学医
据说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到许多人被疾病折磨着。为了(解除 消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辛苦 艰辛)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佗拜师后,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门侍候他们吧!”华佗( )耐心地侍候病人,( )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的情况。(因此 因为),几年后他就掌握了不少治病方法。
三年过去了,师傅说:“你已经(磨炼 训练)了三年,虽然学了不少东西,但是还要读些医书。”他带华佗来到内室,只见这里到处是书籍。华佗高兴极了,
从此不分昼夜地攻读起医书来。
寒来暑往,一转眼又是三年。一天,华佗正在读书,忽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
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了摸师傅的额头,又摸了摸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人们都认为华佗医术不精。就在这时,师傅突然坐起来,哈哈大笑说:“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的本领的。”众人听了,不得不人佩服华佗的本领。
后来,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们治病去了。
【1】将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恰当的词语用“×”划掉。
【2】在第二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寒来暑往”是表示时间流逝的词语,请你再写出四个与时间有关的四字词语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用“ ”在文中划出最能反映华佗认真学医的两句话。
1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织女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可是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一块儿过日子。日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她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跟牛郎会一次面。
每年的这一天,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就因为这件事,每逢那一天,人们很少看见喜鹊,它们都往天河那儿搭桥去了。还有人说,那一天夜里,要是在葡萄架下边静静地听着,还可以听见牛郎、织女在桥上亲亲密密地说话呢。
【1】画“____”句子的意思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2】从第1自然段中,我体会到了( )
A.织女的脾气非常倔。 B.织女与牛郎的深厚感情。
【3】文中所说的“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__________节。我知道这个节日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
【4】从喜鹊给牛郎织女搭桥的情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_____________之情。
17、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刻骨铭心的国耻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史料陈列厅、尸骨陈列室和卵石广场等几部分。
走进史料陈列厅,首先看到的是墙壁上挂着的250幅图片和文字说明。这些真实的历史纪录,展示了日寇制造的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初,仅仅六个星期,毫无人性而又发了狂的日寇,以枪杀( )刀砍( )焚烧( )刺戮( )活埋等残酷手段,对待我无幸的市民,其中包括年逾古稀的老人和刚出生不久的婴儿,35万人惨遭屠戮!日寇把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历史名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在陈列厅中央的橱窗里,陈列着几件当年日寇屠杀我同胞的凶器,有军刀、长枪、机枪等。其中一把叫作“助广”的军刀,至少染上了350人的鲜血,而现在,它只能作为罪证,永远趴在橱窗里。
走进尸骨陈列室,跳进眼帘的是橱窗里的累累白骨!尤其使我悲愤的是那个只有拳头大小的颅骨,这分明是一个幼儿的遗骨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日寇连婴幼儿都不放过,难道不是企图扼杀我们祖国的未来吗?
如果说史料陈列厅的图片和说明,尸骨陈列室的累累白骨令人感到愤怒的话,那么室外的卵石广场则会给你另外一种感觉。整个大院,铺满了苍白的卵石,寸草不生。这悲凉的气氛,使人不由得想起当年大屠杀后“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
历史,( )记载着过去,( )给现在和将来以深刻启迪。这刻骨铭心的国耻我们不会忘记!
【1】给短文第二自然段的括号里加上恰当的标点,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而现在,它只能作为罪证,永远趴在橱窗里”,从“趴”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______)句,在文章结构上起(______)的作用。
【4】文中的“日寇连婴幼儿都不放过,难道不是企图扼杀我们祖国的未来吗?”这是一个(______)句,表达了非常强烈的思想感情,把它变为陈述的语气,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下文,推想“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每年的(______)月(______)日,被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带给我们什么启迪?请你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对于“江枫”的新解尤其牵强。我没有作过调查,不知道寒山寺前是否真有两座并排的姐妹桥,一座叫江村桥,一座叫枫桥。就算有这两座桥吧,诗人怎么会把它简称为“江枫”写入诗中?显然,把江村桥和枫桥合并简称“江枫”,不仅不合古人的习惯,甚至也不合最会滥用简称的今人的习惯,像这样的简称,除了诗人自己,还有哪个能懂?再者,诗是要讲究形象和意境的。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简称,究竞有什么形象和意境可言?有什么美感可言?可以说,除了留给一千几百年后的好事者作考证文章之外,什么意义也没有。最后,这个“新解”如果能够成立。那么,这首诗的题目也应当改为“江村桥枫桥夜泊”了,这行吗?
【1】解释词语
①尤其:___________
②牵强:___________
【2】划分本段的层次(在文中用‖标出),并说说你的理由。
【3】下面是《唐诗鉴赏辞典》中关于“江枫”赏析,你是否赞同?
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最糟糕的发明
【材料一】英国一家报纸曾评选过“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获此“光荣”称号的就是人们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
诞生于20世纪的塑料袋,其家族包括用塑料制成的快餐盒、塑料包装纸、塑料餐具以及塑料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等。这些废弃物形成的垃圾,数量多、体积大、重量轻、不降解(不容易分解),给治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比如,散落在田间、路边及草丛中的快餐盒,一旦被牲畜吞食,就会危及其健康甚至导致死亡。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大量的废弃塑料填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的透气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的生长。而焚烧处理这些塑料垃圾,则会释放出多种有毒的气体,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此外,在生产塑料袋的过程中使用的氟利昂,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极为严重。研究还表明,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使用塑料袋和塑料餐具,其产生的有毒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凡此种种,表明塑料袋获“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的称号确属“实至名归”。
【材料二】一位记者对几家超市的消费者使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关于超市塑料袋使用情况调查表
人数 超市 | 使用塑料袋(人) | 未使用塑料袋(人) | 总人数(人) | ||
分类 | 人数 | 占总人数比例 | 人数 | 占总人数比例 | 人数 |
好又多超市 | 65 | 65% | 35 | 35% | 100 |
百事达超市 | 45 | 90% | 5 | 10% | 50 |
校园超市 | 26 | 92.8% | 2 | 7.2% | 28 |
总计 | 136 | 76.4% | 42 | 23.6% | 178 |
【材料三】为了抵制“白色垃圾”,各国政府纷纷发力。据悉,爱尔兰现在已经开始征集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征收13美分的税。这个方法极为有效,爱尔兰塑料袋的使用率降低了90%。在挪威,商店虽为顾客提供了塑料袋,但需付费。我国这几年有不少环保组织都搞了布袋赠市民的活动,倡导人们少用塑料袋,但是也没见多少人用环保布袋购物。
【1】读材料一,完成下列练习。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A.酸奶杯、雪糕杯不属于塑料袋家族。( )
B.焚烧处理塑料垃圾会释放出多种有毒的气体。( )
C.塑料垃圾不易处理,我们可以把它埋在地下,这样不会污染环境。( )
【2】读了材料二,你发现人们在超市买东西使用购物袋时有什么共同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材料三,说说国内外在抵制“白色污染”的方法有哪些?请列举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让人们少使用塑料袋,请你为市民写一则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老师用和蔼的语气和温柔的目光注视着我们。(修改病句)
______
(2)病人对沃克医生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改为转述句)
______
(3)运用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写一个“焦急等人”的情景,表现人物的内心。
______
21、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这个学期,课外阅读对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阅读了三国演义等课外书。这些书的内容和中心都很丰富。大量的阅读使我们加强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我们班还被学校授予“课外阅读先进班级”。
22、冬天到了,梅花又开放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
23、小练笔。
暑假,爸爸妈妈带你去参观地道战遗址。行走在英雄战斗过的地道战里,你会想什么?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