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划去括号里错误的字。
(阻 狙)止 (赋 斌)诗
(芧 茅)屋 来(源 原)
唾(末 沫) (玫 梅)瑰
2、蝗虫蜕皮时首先从外壳中露出的部位是 ( )。
A.头 B.前腿 C.背
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组是( )
A.自此,严监(jiàn)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B.满载(zǎi)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C.远处,传来一阵哗(huá)笑和告别的声音。
D.他经受住了敌人的种种恐吓(hè),一身忠肝义胆。
4、挑战自我
把下列名言补充完整,并写出作者。
1. _______________ ,岁月不待人。_____
2.不饱食以终日, ______________ 。_____
3.________________ ,一寸光阴不可轻。_____
5、换一换,给下列字换一个偏旁组成另外一个字,并组词。
鹭——( )( ) 嫌 ——( ) ( )
喙 ——( )( ) 黛 ——( )( )
6、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 )中不( ) ( )接不( ) 处( )积( )
( )耳( )聋 内( )外( ) 迫( )( )待
失( )落( ) 完( )归( )
1.形容社会动荡不安的成语是________,与它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__。
2.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我还能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与画横线句子意思一样,但感情色彩不同的一个词语___________,任选这两个词语其中的一个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拼音写汉字,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Ké sòu jǔ sàng qí tú jǐn shèn duǎn zàn
( ) ( ) ( ) ( ) ( )
Xiǎo xīn yì yì zhǎn dīng jié tiě tuī xīn zhì fù
( ) ( ) ( )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无论……总要…… 不管……都…… 不只……而且…… 虽然……但是……
(1)_____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_____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
(2)一个中国人,_____在怎样的境遇里,_____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3)他们_____历经多少磨难,从来_____是顶天立地。
(4)这手绢上绣的_____是花,_____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9、人该看重什么
做人处世,该看重什么?居里夫人的“三重”“三不重”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一是重爱心不重金钱。她是法国读书时生活很__________kùn nan,祖国波兰给成绩优异的她寄来一部分“亚历山大基金”作为奖学金,( )她很需要钱用,( )她只留下了十分之一,其余寄回基鑫会,以救助更需要__________bāng zhù的穷人。她说:“最富有的人( )那些拥有亿万家产的人,( )富有爱心的人,哪怕物质上很清贫。”
二是重工作不重__________xiǎng shòu。居里夫人当年年薪达4万法郎,在那个时代算是相当富有了,她丈夫建议家里添置一对沙发。居里夫人说:“不,还是不要舒服好,舒服了我可能会多坐一会,那就会少了工作时间。”正是因为她的勤奋努力才为世界化学宝库增添了镭。她的重工作不重享受,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是重成绩不重荣誉。她一生两次获诺贝尔奖;一生获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但她对这睦荣誉全不在意。一次,她的一位朋友来访,她女儿正在玩一枚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奖章。朋友很__________jīng yà,这是最高的奖赏,居里夫人竟然给孩子们当玩具。居里夫人说:“我不在乎这个,我是想让小孩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1】把文中的拼音写成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优秀( ) 贫困( ) 荣耀( )
【3】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4】把文中的画线的句子改变一种形式,但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1)“人该看重什么,不该看重什么,居里夫人用她光辉的一生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写出居里夫人所说的“三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三不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居里夫人的一生两次获诺贝尔奖,你知道还有谁曾获得过此奖,请写出他(她)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概括的话写出居里夫人“三重”与“三不重”的三件事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在“三重”与“三不重”中任选一条,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西部印象
对我来说,西部印象首先是与荒凉、遥远、新奇和异域风情连在一起的。她是众山之巅、江河之源,是茫茫无边的黑色大戈壁、一望无际的黄色沙漠。但她也是丰润的绿洲、肥茵的大草甸子、淙淙的雪山泉水、悠扬宛转的牧歌。她是葡萄架下的笑声、旋转的裙子、飘舞的辫子。她是油滋滋粘满孜然的羊肉串、大块白嫩嫩蘸白盐的手抓羊肉。
西部是东西方文明的通道,是连接欧、非、亚三洲的大陆桥。她是上古开通的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的商队、和平与繁荣的使者,是驼背上诱人的香料与丝织物,是大车里精美的瓷器和工艺品,是艰难的长途跋涉,是艰苦的辗转
旅途,是阳光下欢快的驼铃。西部曾有过极盛的繁荣,因而在古代,人们对她并没有遥远的感觉。节旄出塞是常使,立功异域为殊荣。唐代大诗人李白,甚至就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他仗剑去国,白发飘零,游历和歌咏遍了祖国山水。五十年来的西部,是铺天的麦地,是无际的棉田;是井架,是运油车,是输油管;是原子基地,是发射架,是内地支边,是生产建设,是强大国防,是赫赫国威。
眼下,西部就要发生一场更大的变化,她将成为人类文明的奇迹,21世纪的硕果。啊,西部,我无法预知你未来的笑容。
1.读短文,找句子。
(1)与《草原》相关的语句:
(2)与《白杨》相关的语句:
2.文中提到了诗人李白,写写你积累的他的诗句。
3. “啊,西部,我无法预知你未来的笑容”。根据你的了解,对西部的未来作个预测。
11、阅读与鉴赏。
太阳(节选)
①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②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③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短文中的“差不多”“约”等词语 _____(选择:A.能B.不能)去掉,原因是:_____。
【2】第①——③自然段分别从远、_____、_____三方面介绍太阳。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_____和 _____的说明方法,我能用上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下我的语文课本:_____。(最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
12、我们的生活不可缺少
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跳动在方格纸上,谱出一曲曲动人的汉字之歌;像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渓,流过笔尖,顿时,一篇佳作跃然纸上。汉字,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
汉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瞧!街头的广告牌上,眼前的书籍上,都有汉字的足迹。我爱读书,我爱写作,我更爱中国的汉字!如果没有汉字,这一切又从何谈起?
从小,我就与汉字拉起了手,在那彩绘书上,汉字向我招手,在《格林童话》中,汉字拉着我的手,为我诉说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一本本科普知识上,汉字告诉我一个个世界奇观,对我讲述一个个科普知识,开扩我的眼界,为我的大脑“充电”。如今,我喜欢上了写作,汉字好像我的兵将,乖乖地听我调遣,构成一篇篇佳作,我爱你汉字!
汉字那悠久的历史也让我着迷,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小篆,隶书、草书,从草书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楷书,行书、汉字每前进一步,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心血,汉字是中华人民、是龙的传人凝聚的核心!
每当看到熟悉的汉字,我赖以交流沟通的汉字,脑海里就会浮现着这样的句子,“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这些片段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
【1】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汉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汉字是中华人民、是龙的传人凝聚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巫峡赏雾
巫峡多雾,因而有人叫它雾峡。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秀迷人。巫峡赏雾,如同欣赏一幅幅绘画珍品,人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那种如梦如幻的境界。
山帽子雾,大而圆。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山峰,都美美地戴上了一顶。巫峡由此更添几分秀色。痴情的山帽子雾,与太阳约会的时间定在早晨。太阳准时赴约,直把山帽子雾吻得银光闪闪,璀璨夺目。
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天幕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一栋栋农家小院,一片片田园果林,便严严实实隔在了这道天幕后面。就那小路倔强得很,硬左拐右拐从雾中一头伸了出来。一阵铃铛声传来,雾中走出一头头黄牛。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连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轻纱雾,丝丝缕缕,看上去如同落地纱帘。如此珍品,是织女抛梭织出来的吗?微风轻拂,轻纱雾慢慢走动起来;于是,雾中的山峰也跟着走动,农舍也跟着走动,牛群羊群也跟着走动;神女峰上的“神女”也苏醒了。拖着长裙,一步一步……
巫峡的雾,迷人的雾。每次赏雾前我一再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被那雾所迷惑,千万千万。却每次都不争气,一赏便痴迷在雾中。
【1】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解释下列词语。
欣赏:__________
雾絮:__________
璀璨夺目:__________
【2】短文采用的抒情方式是__________。
【3】作者在描写山帽子雾和轻纱雾时抓住了什么特点?请写下来。
山帽子雾:__________
轻纱雾:__________
【4】理清文章思路。(用先写…然后写…这样的句子表达)。
__________
【5】请“__________”在首尾段画出一处互相呼应的句子。
【6】文中画“﹏﹏”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由此想到哪些古诗句?
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少爷喝墨水
从前,一户有钱人家为了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光宗耀祖,就把家中的独生儿子送进一家私塾,几年过去了,这个有钱人家的少爷斗大的字还认不得几个。
一天,他家来了一个有学问的客人。他父亲把客人请到客厅,两个人喝茶聊天。少爷听说来了一位有学问的客人,想见一见。可是又一想:在有学问的人面前不能显得自己没有学问。于是随手拿了一本书走进了客厅。
客人看到少爷进来,手中还拿本书,便恭维说:“少爷是喝墨水的人,想必学问也一定不浅了。”
他的父亲听后摇摇头说:“读书十多年,胸无点墨,不成才。”
少爷听了,心想:原来自己不会念书是因为没有喝墨水呀!于是他回屋磨了满满的一碗墨,“咚咕咕咚”地喝了下去。他觉得不够,又磨了一碗,一仰脖又喝了下去,然后兴冲冲地跑到了客厅,对他父亲说:“爹爹,可不要再对别人说我胸无点墨了,我刚才喝了一肚子墨水,以后应该说我‘满肚子墨水’了。”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奉承”的近义词是(________),“培育”的近义词是(________)。
【2】“少爷是喝墨水的人,想必学问也一定不浅了”和“满肚子墨水”中的“墨水”的意思分别是____和______。现在常用“肚子里没墨水”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对少爷的两处心理描写。从这两处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少爷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少爷喝了一肚子墨水就不是“胸无点墨”了吗?你想对文中的少爷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选文从哪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词语不能说明( )
A.船夫驾驶小艇得心应手
B.威尼斯的小艇行动灵活
C.乘小艇的人感觉不舒服
D.河道中来往的船只很多
【3】白天小艇出动了,人们各自忙碌着,城市就_____________起来了,这是对威尼斯的_____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夜晚小艇停靠在码头,威尼斯变得_____________了,展现了威尼斯的_____________(动态 静态)美。
【4】选文最后一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描写了威尼斯的夜晚,这与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哨卡(节选)
①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里。屋外(______),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过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次请求说:“太危险了……”上校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②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率领的一行人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人,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
③风雪中,哨卡上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走过去握住他的手。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将军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④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上校的……亲弟弟……”
⑤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⑥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 ),支撑在天地之间。
【1】给文中的括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序号)
A.狂风怒号 B.波涛汹涌 C.各有所长 D.融为一体
【2】画横线的句子是属于( )(A.人物描写 B.环境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_
【3】下列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选择恰当的选项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E.外貌描写
(1)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 )
(2)将军问:“当兵几年了?”“五年。”( )
【4】短文中描写将军往哨卡攀登时的艰难很细致,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说明将军好久没有攀登了,所以失去了耐力与技巧。( )
B.说明哨卡的环境恶劣,突出边防战士的艰苦。( )
【5】读“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这句话,联系上下文理解“惊愕”的意思是_________。当时将军可能在想:_________
【6】上校将自己的弟弟安排在最艰苦的地方执勤,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7】将军在得知哨兵长时间在高海拔地区执勤时,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在知道那位战士是上校的弟弟后,向所有的军人________________,由此看出将军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8】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军人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B.军人站在高高的山峰,显得比别的人要高很多。
C.突出刻画了军人坚守高峰的高大形象,给读者展示一幅壮观的画面。
17、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
天上之“河”
在晴朗的夏夜,我们可以看到天空中从东北向南横跨天空的一条白茫茫的光带,好像一条流过天空的大河,一泻千里,这就是银河。
银河并不是一条大河,它是由密集的恒星和其他天体组成的,这个庞大的恒星体系叫银河系。银河系的外形是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扁平盘状体。从正面看像一个急流中的(旋涡 漩涡),从侧面看有点像投掷的铁饼。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8万光年,中央厚约1万光年,边缘厚3000——6500光年。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太阳位于银河系中心约2.3万光年的地方。我们从太阳系向周围看银河,只能看到一条(实际上是半条)光带。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1000——2000亿颗。
银河系也在自转,越靠近银河中心,自转越快,银河系边缘自转缓慢。我们的太阳系以每秒约250千米的速度环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大约需要2.5亿年才能转一圈。现在已知,银河系中心为一个球状体,这个球状体有(具烈 剧烈)的活动,有大量气体从银心向外扩张着,银心是一个很强的射电源和高能辐射源,银心的质量约相当于几百万个太阳质量。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打“√”。
【2】“一泻千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银河是由恒星和其他天体组成的。______
(2)银河系的外形从侧面看像投掷的铁饼。______
(3)“银心的质量约相当于几百万个太阳质量”一句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______
【5】想一想,写出一句跟银河有关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知道关于银河的故事吗?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回答问题
身份证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的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的,它们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第7~14位是出生日期码;第15~17位是顺序码;第18位是校验码。如果校验码是10,则用X代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未满16周岁的公民自愿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5年的居民身份证;16~25周岁的,发给有效期10年的居民身份证;26~45周岁的,发给有效期20年的居民身份证;46周岁以上的,发给长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证。
【材料二】:
●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在含有身份信息的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某某用于某某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
●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
●身份证最好不要借给他人使用。如果请他人代自己办事,也要托付给信任的人。
【材料三】:
张明的妈妈假期带他外出旅游。出发前,妈妈带他去派出所办理了身份证。一路走下来,张明发现身份证虽小,但作用可大了,生活中不少地方都用得上它。
身份证用处知多少:
(1)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
(2)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3)在火车站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
(4)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5)在邮局邮寄物品。
【1】居民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码是第几位?( )
A.第1~6位
B.第7~14位
C.第15~17位
D.第18位
【2】未满16周岁的公民,自愿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 )的居民身份证。
A.5年
B.10年
C.20年
D.长效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份证可以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B.身份证丢失,不用到公安机关挂失。
C.爸爸今年45周岁,可以办理长期有效的身份证。
D.身份证可用于办理住宿、打印火车票、邮寄物品等。
【4】身份证复印件在使用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知道身份证还有哪些用途吗?请试着举至少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生态金字塔
①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绿藻……当你察看生物食物链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生物链越往____层,不被别人吃或少被别人吃的动物数量越____;而越往____层,被别种动物大量吞食的生物数量越____。
②杂草是数量最大的生物了,可蝗虫、尺蟃、菜蚜、甲虫等昆虫,田鼠、兔子、羚羊、鹿等哺乳动物,都靠它生存。而这些食植物性的动物,其数量也较大。吃肉的食肉性动物,如黄鼠狼、狐狸、狼、狮子、虎,比食植物性的动物少得多。甲虫吃草,蜘蛛吃甲虫,山雀又捕食蜘蛛,鹰吃山雀。一只甲虫,地上一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这些生物中,甲虫比草少,蜘蛛比甲虫少,山雀比蜘蛛少,鹰比山雀少。
③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便把这叫做生态金字塔。
④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食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是初级的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往上,便是食草动物,是第二营养级。食肉动物处在第三营养级上。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金字塔的底层,是生产者,顶端是消费者。
⑤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是太阳能量的收集者,也是生态系统能量和营养的供应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能利用效率的高低,它的生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多少,也决定了我们的地球究竟能承载多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至于处于生态金字塔顶端的人。生态金字塔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损耗90%左右,越往上,能量流越细,流入塔顶的能量越少。
⑥有位生态学家做过一个假设:在食肉为主的国家,一个体重48公斤的男孩,以吃小牛肉为食,一年之中他需要吃4.5头小牛。为了饲养这 4.5头小牛,需要开垦4公顷的土地,全部种上苜宿来生产饲料。最后的结果怎样呢?小孩重48公斤,牛重1035公斤,苜宿重8211公斤。小牛的重量是小孩的22倍,苜宿的重量是小孩重量的170倍!
⑦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负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负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1】细读①②段,联系全文,将“上”、“下”、“多”、“少”分别填入第①段的空格内。生物链越往____层,不被别人吃或少被别人吃的动物数量越____;而越往____层,被别种动物大量吞食的生物数量越____。
【2】为什么说绿色植物的“生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多少,也决定了我们的地球究竟能承载多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至于处于生态金字塔顶端的人”?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三句话合为一句话。
大象走到观众面前。
大象拿起口琴。
大象吹了起来。
21、变魔术 (我能按要求变换句子)
(1)我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缩句)
(2)大鲤鱼消失在湖水中。(扩句)
(3)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改成陈述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你不知道博览群书的好处吗?(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背得滚瓜烂熟。(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被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因为有了你,你的家庭一定多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因为有了你,你的家庭可能产生许多变化;因为有了你,你家可说的实在太多了……请以“因为有我(你),……”为题,写一篇习作,记述你和家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