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佛山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用成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意思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我注意地看着,眼睛看不过来,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应接不暇)

    B.我第一次读《红楼梦》,对里面的内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一知半解)

    C.过年了,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人人兴致高昂,情绪热烈。(得意忘形)

    D.农民伯伯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秋天能有个好收成。(望眼欲穿)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惑(yòu xiù) 动(yǔ xī)  择(jué kuài)   拨(tiāo  tiǎo)

    (wàn  màn)流(xiè xiě) (sháng cháng)会(yán  yàn)

     

  • 3、关于“提高阅读速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B.我们阅读时,要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

    C.带着问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都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

    D.我们要不断地练习,多读书,努力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背一背,填一填。

    1.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______

    2.小葱拌豆腐——______

    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______,习相______

    4.______不敢轻言语,______万户开。

    5.晨对暮,雪对霜。和风对______,朝霞对______

  • 5、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小动物   _______的小面孔

     _________的老树   _______的夏夜

  • 6、词语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看拼音写词语。

    shòu  ruò zhōu  wéi dān  w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huí  yì zuàn  zhe  qián

    ________ ________

  • 8、填一填。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不少优秀的人物,有_________的诸葛亮,有___________的武松,有_______的石猴,有________的刘伯承,有__________的方志敏,有__________的毛主席。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

    少年王冕

    王冕是元末明初人,他的家乡在今天的浙江诸暨()。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

    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收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mēn  mèn)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第二天一早,母亲同王冕来到隔壁秦家。秦家人牵出一头水牛交给王冕,说:“离这不远就是七泖(mǎo)湖,你就在那儿放牛。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我每天供你两顿饭,早上再给你两个钱买点心吃,你做事一定要勤快些,懒惰是要辞退的。”母亲谢了秦家,说:“你在这里要小心,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荫下看书。

    不知不觉三四年又过去了,十三四岁的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mēn  mèn)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天空中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些颜料,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乡里人见他画得好,竟拿钱来买。荷花越画越好,王冕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他每天画画读书,和母亲过上了好日子。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把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意思不变:_________ _________

    3第五自然段“()”内的句子按   的顺序描写了 等景物,这是一段   态描写,让我感受到  

    4学着梳理信息:课文写了王冕哪些年龄段发生的什么事?用简练的话概括,并照样子按时间顺序写在下面。

    七岁:父亲去世,靠母亲供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八岁:和母亲过上了好日子。

    5第二自然段中王冕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联系上下文思考,他真的这样想吗?为什么要这样说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王冕。

    6读了文章你在哪里还存有疑惑?请用“ ”画出来。要解决这些疑惑你想查找什么样的资料?

     

  • 10、现代文阅读

    庐山落霞

    ①傍晚,雨后初霁。我们走上庐山山梁,面对锦绣谷的方向一抬眼,一幅从未见过的瑰丽图画出现在眼前。

    ②一轮橘红色的太阳,在与远天相接的长江江面上,开朗地笑着,容光焕发,神采奕奕。长江上展开一个像天空一样雄伟宽广的“广场”,“广场”上铺展开一幅同样宽广的巨型地毯;橘黄色、橘红色、琥珀色、靛青色、天蓝色……交织、融合在一起。

    ③这时的锦绣谷,成了一片海,淡白中透着浅绿,晶莹透明,纹丝不动,像是结了冰,又像是巨型玻璃镶成的舞台。沿“海”周围,是厚不可测的碧玉般的云雾,上面平平的,周遭如壁,像一溜高原。

    ④这像一幅什么图画?同游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恰当的比喻。有的说,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的说,像两天净土……

    ⑤我暗想:这不是一幅送行图吗?

    ⑥你看,那云障雾壁,雍容,肃静,不正是从千山万谷聚集而来的云神雾仙吗?早晨太阳从阳湖升起的时候,它们云霞万朵,彩衣百重,迎候在九奇峰与含鄱口的奇峰异谷;现在,当太阳要休息的时候,它们又赶到锦绣谷来送行了。

    ⑦好像要证明我的想法似的。太阳接近江面的时候,随着传令兵式的一缕烟云飞过,云障雾壁翻涌起来,江边像点起了万千火把,霎时,色彩明暗斑驳,一片欢腾:或乘龙乘凤,或骑象骑虎,或驾车驾舟,一起向夕阳奔去,欢呼,雀跃,挥手,直到夕阳沉下。

    ⑧天边留下了一幅无比宽大的斑斓的五彩织锦。

    ⑨这最后一个镜头像烙印一样刻在我的脑海:这是不是太阳给送行回赠的礼物呢?我痴痴地想。

    1文章是从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描写落霞的。

    2文中第③段是________描写,第⑦段是________描写,都写出了落霞的美丽。

    A.动态   B.静态

    3选文画横线的句子中,“这”指的是_______,“送行者”指的是__________,“送行者”送的是___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发挥你的想象续写句子。有的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关羽和周仓

    三国时代,蜀汉大将关公降服了一个叫周仓的人。这人是个大力士,长得非常魁梧,打起仗来更是勇猛极了,如虎入羊群,每次打仗都能立下大功。大家都夸周仓厉害,周仓也为自己的威武沾沾自喜。

    有一天,关羽和周仓两人赶路去某地,中途到一棵树下休息。

    关公看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在爬来爬去,便对周仓说:“周仓,你不是军中的大力士吗?今天我们来比试比试,看谁的力气大。”周仓一听很高兴,心想:那你输定了!于是说(       )好啊(       )怎么个比法(       )是摔跤还是举重(       )关羽道:“我们今天不比别的,比比看谁打死的蚂蚁多。”

    “什么?打蚂蚁?我周仓打过老虎,斗过狼犬,杀过无数猛将,打蚂蚁是小菜一碟!”周仓哈哈大笑。

    “不要小看蚂蚁哟!说不定,你还不是它们的对手呢!”

    “那你看我的吧!”周仓不以为然,伸出拳头,用力一砸。“嘭”的一声,地面被他砸出一个大坑,可蚂蚁却安然无恙,他痛得哇哇大叫。关公伸出食指,轻轻一捏,一下捏死了好几只蚂蚁。周仓看得哑口无言。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标点符号。

    【2】画线句子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拳头打不死一只蚂蚁”,也有人说“一根稻草压死一头牛”。请写一写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___________

    王兴全

    十八年前,我们一家三口辗转来到这座小城,租住在啤酒厂家属院。院外是一片荒野,因为电力紧张,绝大多数家庭舍不得开灯,仅有的几盏路灯亮着鬼火一样的光,将人影拉得老长老长。

    初来乍到,我赔着笑脸给左邻右舍打招呼,但大家对我的热情问候置之不理,警惕地看我一眼,然后砰的一声关上了防盗门。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只得叮嘱自己的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任何人来了也不要开门。女儿一脸疑感,似懂非懂地点头回应。

    然而,有一天我下班回来,竟然发现女儿从邻居家出来,轻手轻脚地回到自家屋里,而邻居竟然笑容可掬地与女儿挥手作别。

    一个寒冷的冬夜,姨妈出了车祸,我们必须留下女儿在家赶过去帮忙处理。临走前,我们叮嘱女儿把门锁好,开着灯睡,不要害怕,我们一会儿就回来。

    回来时已经过了深夜两点,家属院黑灯瞎火,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磕磕绊绊地走进院内,却不小心撞翻了一盆仙人掌。瓷盆的声响过后,一盏灯突然亮了,接着第二盏,第三盏,第四盏……小院所有的灯光刹那间依次亮起,宛若一朵朵七彩莲花灿然绽放。每一家阳台上,竟不约而同地站着一个人影,默默地注视着我们,待我们走上接房,所有的灯光又依次熄灭。

    而我们的女儿,安然地躺在邻居的床上熟睡,险上漾着幸福的微笑。邻居满脸慈祥,竖起食指“嘘”了一下,示意我们不要惊醒孩子。我没有惊动孩子,默默地退了回来,站在阳台上,望着黑沉沉的夜空,心如暖阳。多年以后,昔日的啤酒厂家属院成了时代广场,一幢幢精致的楼房拔地而起。每当我路过这里,总会仰起头久久地凝望着夜空里那一缕缕幸福而柔和的灯光。我知道,在人生旅途中,总会有一些人在暗夜里点燃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1】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辗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之不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什么让作者“心如暖阳”?请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

    【4】文章结尾画横线的句子中,“在暗夜里点燃一盏灯”指的是_____________

    【5】本文一共写了三件事,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一自然段对灯光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没有把我撵下去,才让我在皮包里(陆续  继续  连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大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出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一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我迫不及待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说:“我下站就到了。三年前,我第一次来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就替他投一块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藏  保管  保存)在你那里。”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文中括号里有两组词语,每组中你认为用词得当的是哪一个?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结合内容,完成填空。

    “我”尴尬和狼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一位外地老太太替“我”投进一元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提一个有思考性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就替他投一块钱……”

    后来,“我”真的在车上遇到像自己一样的粗心人,请展开合理想象,写出“我”会怎么做,怎么说。(40字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记一耳光,忘不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那一年我九岁,一向反对棍棒教育,文弱且极少发怒的父亲,第一次以(迅、讯)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在我的脸颊上落下(严重、重重)的一掌。 起因非常简单——我去游泳,回来时饥肠辘辘,便用准备(坐、座)车的5分钱买了两碗小米粥。车仍然坐了,下车时我藏在大人身后,躲过了售票员的眼睛。到家后,我眉飞色舞地把逃票的经(历、厉)讲给父亲听时,我本来期待一两句褒奖,不想却挨了一记耳光,而且猝不及防,没有任何铺垫。

    我很委屈,那一晚我没有吃饭。我甚至在内心发誓,一旦有能力自立,便离家出走,即使父亲病了,也不再回来看他一眼。我要让他为自己这一记耳光付出(代价、价格)。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呆了许久,他靠在床边,点燃一支香烟。

    就是在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我第一次听到一个曾经流传久远、震撼人心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一直对他百般呵护纵容。有一次,儿子偷了邻居的东西拿回来。母亲不但不责备,还(夸奖、夸耀)他聪明能干。于是,儿子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竟然发展成了一名江洋大盗。后来他被逮捕归案,判了死刑。临刑前,他痛不欲生的母亲来看儿子,没想到儿子疯狂的咬伤了母亲,并指责她说:你生养了我,却不教育我。如果当初偷了邻居东西时,你不是夸奖我,而是责备我,让我明(辨、辩)是非,我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好恨你呀!”

    讲完这个故事,父亲拿一块湿毛巾擦去了我脸上的泪痕,说:我当财会科长几十年,经手的钱财成千上万,但我从来没有拿过一分一厘。我虽贫穷,却问心无愧。我今天之所以打你,就是因为你坐车不买票和偷人家东西没什么两样,都是一个贫字。蚁穴虽小可以溃长堤呀!说着,父亲站起身,从衣架的衬衫里取出钱包,掏出2毛钱放在桌子上,严肃地盯住我:你再去游泳,要多买一张票要向售票员说明情况。能做到吗?

    我点点头,泪水再次涌出眼眶。我虽然还不能完全懂得故事中蕴涵的深奥道理,但是凭我的直觉感觉到了父亲的舐(shì)犊()之情。

    从那以后,每当在生活中遇到金钱的(诱惑、诱导),我总会想起那记耳光,想起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1“”划去(  )里的错字和(  )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2文中有许多成语或者四字词语运用得非常准确,请你摘抄在横线上(最少3个),并用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挨打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的心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给我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父亲给讲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你对文中这句话的理解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和这句话类似的古语还有一句,请试着补充完整:勿以善小而不为,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白鹭》,回答问题。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白鹭的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用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一句诗来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重点是赞美白鹭,为何要在文中插入对朱鹭、苍鹭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第⑦段写白鹭站在小树绝顶,人们猜测“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C.作者在文章最后又说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出了白鹭易被人忽视的内在的、质朴的美,这样由里及表,使文章更富有哲理。

    D.选文的第⑤段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主要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的色彩。

    6白鹭是美的,作者的语言更美。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很优美的歌”,那么在你看来白鹭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

    父亲的画面

    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我甚至觉得父亲成为我童年的代名词,从他逝去,我就失去了天真的童年。

    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父亲宠我,甚至有些溺爱。他总是专程到衡阳路为我买纯丝的汗衫,说这样才不致伤到我幼嫩的肌肤。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突然不再生产这种丝质的内衣。当父亲看我初次穿上棉质的汗衫时,流露出一片心疼的目光,直问我扎不扎?当时我明明觉得非常舒服,却因为他的眼神,故意装作有些不对劲的样子。

    母亲一直到今天,还常说我小时候会装,她只要轻轻打我一下,我就抽搐个不停,且装作不上来气的样子,害得父亲跟她大吵。

    确实,小时候父亲跟我是一国,这当中甚至连母亲都没有置身之处。我们父子常出去逛街,带回一包又一包的玩具,且在离家半条街外下三轮车,免得母亲说浪费。

    父亲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八十二岁的老母亲,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她便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了什么样子!”

    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オ打得到。”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オ不会再去叮我儿子!”

    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也清晰地看见他的手臂上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选文有删改)

    【1】短文一共描述了五个与父亲有关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2】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常常陪我去买玩具,是因为他自己也很喜欢玩。

    B.老母亲在看父亲照片时,埋怨父亲太宠我,对父亲的去世毫不伤心。

    C.父亲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是为了让蚊子临死前痛快一番。

    D.作者在回忆与父亲快乐的往事时,流露出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3】浓厚的感情藏在字里行间,品读文中画“﹏﹏﹏”的句子,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父亲成为我童年的代名词,从他逝去,我就失去了天真的童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部分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描写 、 ___________描写,通过这句话我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报记录稿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和平使者——足球

    在历史上,国家间经常发生对抗。但如今,国家间的一场足球赛,就可以唤起那种神圣的荣誉感,那就是:(1)______!

    在科特迪瓦政府军和反叛军爆发内战过去五年后,非洲球星德罗巴带领科特迪瓦队与马达加斯加队如约在布尔凯球场开赛。那一天,所有的科特迪瓦人都团结在一起,他们是在为国家荣誉而拼搏。赛前,德罗巴独自拜会了反叛军首领索罗,并赠送给对方一双绣有索罗名字的球鞋,还有一句期待语:为了和平而团结。当比赛开始,他们与叛军、与2.5万球迷一起欢呼进球。最终,科特迪瓦5∶0取胜,挺进世界杯。

    ③“那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场景,人们唱起国歌的那一刻,没有敌人,只有同胞,也让我更加坚信足球的魅力。德罗巴回忆开场奏响国歌时,已经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和平鸽

    有一种动物象征和平,那就是——和平鸽,这跟艺术家毕加索有很大的联系。

    1901年,毕加索画了一幅捧着鸽子的小孩,是他蓝色时期的开山之作。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毕加索的小邻居留辛和他养的那群鸽子不幸被法西斯杀死,毕加索知道后愤然画下一只展翅的鸽子,就是和平鸽的雏形。

    1949年,一位作家选择了毕加索的《鸽子》作为巴黎保卫和平会议的海报。那只白鸽随海报很快翱翔于欧洲各大城市。看到矫健飞翔的白鸽,人们祈愿和平也能降临。

    1950年,毕加索的《飞翔的鸽子》又出现在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海报中。就是近年来飞翔在世界各地的和平鸽,它已经不是恬静地停在那里,而是展翅飞翔的了。

    毕加索赋予鸽子新涵义:(2)______!

    【1】结合两篇选文,完成以下时间轴。

    【2】阅读选文,选择合适的句子分别把序号填在短文的横线上。

    A为国家而战!       B为战争而战!       C世界和平!       D民族统一!

    【3】“足球”和“和平鸽”都代表和平,都表达了人们____________的感情。

  • 19、课内阅读感悟。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悬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这句话,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是一则民间故事。你还知道民间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短文中,你感受到牛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 将下列各句换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1)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这座公园真美丽。(感叹句)

      !

  • 22、缩句

    承德的避暑山庄是景色秀丽的大公园。

    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鲜艳的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它为什么成为你的心爱之物?请以《我最心爱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吧!

    题目:我最心爱的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上:小乌龟、毛娃娃、机器人等)。

    2.写清它的特点和你对它的情感。

    3.语句通顺,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