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铜认识的第一个字是( )
A.大 B.太 C.阳 D.葵
2、下面有关汉字的发展过程,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小篆——隶书——金文——楷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C.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3、下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便宜(pián yí) 削弱(xiāo ruò) 间断(jiàn duàn)
B.强逼(qiǎng bī) 比划(bǐ huá) 丢三落四(diū sān là sì)
C.冠名(guān míng) 投奔(tóu bēn) 更替(gēng tì)
D.悄然(qiǎo rán) 传记(zhuàn jì) 着陆(zhuó lù)
4、补充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填序号,不能重复)
①足(______)多谋 ②同心(______)力 ③望眼(______)穿 ④不言而(______)
⑤万马(______)喑 ⑥(______)言不讳 ⑦呕心(______)血 ⑧一如(______)往
(1)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的词语是________;形容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的词语是________;与“诡计多端”含有相同意思,但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语是________;和俗语“盼星星盼月亮”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
(2)陈老师为了教育事业________,他的家人也________支持他的工作。
5、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并作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水千山只等闲。(2)作者从“万水千山”中选写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喜___________千里雪,三军过后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告诉我们长征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都喜笑颜开的意思。它表达了红军战士历尽艰难险阻最终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养(______)处优 ②神(______)妙算 ③跃跃(______)(______)
④心(______)胆战 ⑤汗如(______)下 ⑥龇牙(______)(______)
1.可以用词语②形容的四大名著中的人物________。
2.和词语③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________。
3.上面的词语中,与“坦然自若”意思相反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词语⑤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
7、小小美容师(填上合适的词语)。
8、默诵课文填空,或按照提示要求作答。
(1)默写《游子吟》 | (2)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
临行密密缝, | 昼出耘田夜绩麻,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童孙未解供耕织, |
报得三春晖。 | ______ |
(3)“______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人有耻,则能______”。一切投机取巧都是无用(换成歇后语:梁山泊的军师——______)的,“多行不义,______”啊,所以,要学会仁义、谨慎、勤奋。
9、课内阅读
陶校长的演讲(节选)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 )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 )讲究“公德”,( )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1】“陶校长”就是人民教育家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说说“真人”是指什么?_______
【4】由“真人”这个词,我联想到了陶行知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__________。它的果实__________,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__________的果实__________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__________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__________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按课文内容把选段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
【2】花生的“可贵之处”是______________。
【3】父亲把花生和____________进行对比,说明花生虽没有___________,却具有__________。
【4】父亲其实是借花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父亲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11、 清香父母茶
①那一段关于茶的往事,至今仍在我心中萦绕,10余年了,只要想起父亲的宽容,母亲的关爱,便如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映 印)于眼前。
②10年前,我在祖国南疆一个叫科甲的哨所当兵,生活的单调、训练的紧张,使我这个初入军营的学生兵非常想念远在千里之外的的亲人。一次超强度的体能训练之后,我又累又渴,此时的我很想喝上一杯茶水,尤其想喝上一杯清香滚烫的家乡茶。我按捺不住饮茶的(希望 渴望),提笔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除了问声平安,便是请爸爸买1公斤的新茶寄来。
③信是寄到父亲单位的,不巧父亲出差了。晚上单位的同事就将信送到我母亲手里,母亲一看内容,难过得眼泪直往下掉:可怜我儿,当边防兵可真苦啊,连菜叶都吃不上!母亲一夜未曾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去菜场(chǎng cháng)买了几十斤青菜,扛回家洗净去根去杆,仅留菜叶拿去晒。
④那时正值江南梅雨季节,想要把菜叶晒干可真不容易,为了尽快把菜叶送到我手中,天(梢 稍)晴,母亲就早把菜叶拿出去晒,若遇上天下雨,不会骑单车的母亲就会不顾一切地跑回家收菜叶。
⑤菜叶晒干了,父亲出差也回来了,看到满屋子的菜叶,很是纳闷,问到底是咋回事。母亲就拿出我的信给他看。父亲看了信,说:“边防兵再苦也苦不过南沙。南沙都有定期补给(gěi jǐ)船只把新鲜菜送到,科甲那地方吃菜怎么会成问题呢?”或许是知子莫如父,父亲猜我想要的是茶叶而不是菜干,于是给我寄了1公斤的茶叶,并写信问我要的是否是茶叶;同时说(希望 渴望)他给我寄错了,因为那饱含母亲深情的菜叶没有寄来。
⑥茶叶是收到了,但父亲的信足足让我难过了好久,真不知道,父亲后来是怎样把那些干菜吃完的。那茶叶的滋味让我回味至今,难以忘怀。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字词或拼音,共6处。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问题。
纳闷: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萦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句子原意。
南沙都有定期补给船只把新鲜菜送到,科甲那地方吃菜怎么会成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和文章开头相照应的句子。
【5】请你用“ ”画出3处最能体现“母亲的关爱”的句子。
【6】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赞扬了________。读了这篇短文,你会想起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也会想起这样的俗语:________。
【7】“茶叶是收到了,但父亲的信足足让我难过了好久。”“我”为什么难过?请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神奇的“鱼医”
在浩瀚的海洋世界里,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这里所说的鱼医不是我们人类,而是一种小鱼。
鱼医体型小巧,行动轻盈,它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用它那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肉。实际上,鱼医是把病鱼身上的寄生虫和坏死组织当佳肴美餐的。
说来颇为有趣,病鱼与鱼医的关系相当融洽,凡是前来接受治疗的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如果是喉咙生病,那么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吃掉其坏死的组织。也许有人会问,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据海洋学家考察,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遇上敌害,病鱼( )不会匆匆将鱼医吞掉,而是立即将鱼医带到安全的地方,然后才将其吐出来。总之,病鱼绝不会让鱼医受到伤害。由此可见,鱼类中鱼医是A. 的,( )有鱼医在,病鱼( )能得到及时救治,患病致死的现象就能大大减少。
鱼医的诊所总是生意兴隆、B. 。病鱼过多时,甚至会出现排队候诊的现象。一遇这种情况,鱼医也会勃然大怒,撒手不干,躲到清静的地方去。而此时,病鱼也常常一拥而上地把它拦住,无可奈何之际,鱼医又不得不重新开始治病工作。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怀疑其真实性。这并不奇怪,海洋学家们也颇感疑惑。为了证实病鱼是否真的由鱼医治好,他们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病鱼大大减少。更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10天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了疾病,一些鱼的鳞、腮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这是因为鱼类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微生物、细菌和寄生虫的侵蚀,随时都可能患病。加上鱼类间并不那么文明,争斗的事情常有发生,受伤在所难免。如果没有鱼医,伤病就得不到及时救治。
在鱼类中约有50种鱼是鱼医,它们夜以继日地从事“C. ”的医疗工作。“医疗站”通常设在珊瑚礁、岩石旁、海草茂盛等水流不急的水域或沉船残骸边。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研究人员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统计,一条鱼医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
【1】给下列划横线字注音。
浩瀚(________) 轻盈(________) 细菌(________)
佳肴(________) 融洽(________) 疑惑(________)
【2】“轻”字的意思有很多,请根据不同的句子选择最恰当的解释。
①用力不猛。 ②重量小。 ③数量少,程度浅。 ④轻松。 ⑤轻率。
(1)这是新买的家具,我们要轻抬轻放。(________)
(2)对于陌生人的话,我们不能轻信。(________)
(3)他年纪虽轻,经历却很丰富。 (________)
(4)闲暇时妈妈喜欢听轻音乐。 (________)
(5)鱼医体型小巧,行动轻盈。 (________)
【3】根据释义,在文中A、B、C三处填上相应的词语。
A:不能有一点点缺失。
B: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C:救活将死的,照顾受伤的。
【4】请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5】文中画线句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画“×”。
(1)鱼医通过药物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肉。 (________)
(2)鱼类每时每刻都在受微生物、细菌和寄生虫的侵蚀,随时都可能患病。(________)
【7】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不少于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 )着腰 ( )了裆,( )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 )两( ),( )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选段的括号里。
挠 塌 揪 鼓 抓 合 用
【2】用“﹏﹏﹏”画出选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3】选段中的小胖墩儿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试着分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梁山伯,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西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子。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yè),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一见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念俱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的更具体。
二人去西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如果让你创造性的复述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小妙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本文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祝英台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
新型冠(guān guàn)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在显微镜下,该病毒有着带有小突起的外形,看上去像王冠,因而得名,现已证实为一种新发急性传染性疾病。
新冠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症状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而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也有一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而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就形成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则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也就是说,在密闭环境中病毒仍可以存活传播。相较普通肺炎,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更强。该病毒有一定的潜(qián qiǎn)伏期,一般为1-14天,大多数患者会在感染3-7天后出现相应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感染者在出现症状前的潜伏期也有可能传播病毒。
目前确诊新冠肺炎的检测方法有核酸检测试剂和抗体检测试剂。以核酸检测为例,主要通过咽拭子取样,即用一个特制的“棉签”,伸入口咽沾取一份分泌物作为样本然后送至实验室检测,通常1天内检测者可知结果,一般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绝大多数为未感染者。
【1】请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3】短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新冠肺炎?请分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新冠肺炎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5】划线句中词语“一般”和“大多数”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在文中再用波浪线画出一处这样的句子。
【6】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针对病毒的传播途径和你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怎样做减少病毒的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1】“我”少年时读《红楼梦》的感受是怎样的?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2】“我”中年时读《红楼梦》的感受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年时期和中年时期读同一本书,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多选)
A.认识的字多了,读明白了作品的意思。
B.理解能力提高了,对作品的体会更深刻了。
C.阅历丰富了,对作品的体会更深刻了。
【4】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的收获是什么?你是否也认为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综合性学习。
和平宣言(节选)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1】阅读以上材料填空。
①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发生在______年12月______日,我国为此设立的国家公祭日即是这一天。
②南京大屠杀持续了______周,在此期间受害的人数大约是______。
【2】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想一想,写一写。
____________
18、拯救生命的瞬间
(1)2016年7月8日,国道318线四川天全县小河乡境内的火夹沟,急促的暴雨伴着雷声,从灰暗的天空倾盆而下。顿时,山路上到处是哗啦啦的流水。
(2)晚上8点多钟,一辆满载42人的旅游大巴正好行驶到这里。忽然,前面一阵轰隆隆的巨响,几块大山石随着雨水从右侧的山崖上滚落下来,瞬间将前面的道路堵死。此时,狂风裹着暴雨无情地抽打着大巴车,山上的树木也在狂风中左右摇摆,山体也好像摇摇欲坠。“不好!山体要滑坡!”经验丰富的大巴车司机黄师傅预感到情况危急,立即踩下刹车,将大巴车稳稳停住。几乎在黄师傅踩下刹车的同时,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巨大的山石随着泥石流从山崖上滚落下来,瞬间将公路掩埋。此时,客车距离滑坡的地点不足5米!“好险啊!”不少乘客吓得尖叫起来,有的人还从座位上站起来,惊恐地向车窗外张望。风雨中,山上的树木还在摇晃,这是山体塌方的前兆。在这生死关头,只听黄师傅大声喊道:“不要慌,都在座位上坐好!有我在,没事的!”接着,他两眼直视前方,双手紧握方向盘,沉着冷静,迅速而又平稳地向后倒车10余米。倒退的大巴车刚停下,又一堆山石轰然落下,掩埋了前面的道路。山石不断下落,而且越来越多,不一会儿就在前面的路上堆成了一座小山。
(3)整个过程只有19秒!在这短暂的瞬间,年近六十的黄师傅凭着他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术以及他的果敢,把全车42名乘客从死亡线上挽救了回来,避免了一场车毁人亡的事故。
(4)风雨中,黄师傅利索地将车后退到安全地带。车停稳后,他又逐一清点安慰车上的乘客,然后组织大家有序下车,到安全的地方休息,等待道路救援。下车后,乘客们环顾四周,看到道路右侧是高高的山崖,左侧下方是滚滚的天全河,还心有余悸。大家纷纷夸赞黄师傅生死关头临危不惧,是全车乘客的救命恩人。
(5)面对大家的感谢赞扬,憨厚的黄师傅笑着对大家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开旅游车多年,从没出过事故,时时把乘客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司机的职责。这次还要感谢大家的配合。”全体乘客报以热烈的掌声。
(6)天亮了,雨停了,几道金色的阳光从头顶上的乌云里照射出来,照在司机黄贵全师傅的身上,照在全体乘客的笑脸上,暖洋洋的。
【1】不回读文章,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次事故发生在四川的某地,时间是晚上,人物是黄师傅。______
(2)车上的乘客先后躲开了山体滑坡、泥石流和洪水。______
(3)出事后乘客们很惊慌,完全不能配合司机黄师傅。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黄师傅能在瞬间拯救全车人生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两个能概括黄师傅形象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整个过程只有19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停稳后,他又逐一清点安慰车上的乘客,然后组织大家有序下车,到安全的地方休息,等待道路救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要强调阳光照在黄师傅的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其颜色因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形成可燃冰,第一是要有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要有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可燃冰里蕴藏着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科学家预计,大约用10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1】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说明方法,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打比方 B.下定义 C.列数字 D.作比较
(1)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 )
(2)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 )
(3)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
(4)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 )
【2】下列句子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形成的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就是可燃冰。
B.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
C.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D.可燃冰这种新能源的产业化开采,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但人类有可能解决好它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
20、造句。
……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
改间接引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说,书籍是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同学们,喜欢读《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吧?你对书中的哪一个人物印象最深刻?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救出大家的海力布?是尽管困难重重但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去救母的沉香?还是廉洁公正、为民做主的包青天……
在你的班上,是不是也有这样特点鲜明的小伙伴?他(她)可能是热爱学习的学习委员,可能是多才多艺的文艺委员,也可能是总把“生命在于运动”挂在嘴边的体育委员……
选出你最熟悉的一位同学,学着上面阅读二“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把他(她)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他(她),了解他(她),喜欢他(她)。
题目自拟。注意做到语言流畅,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格式规范,中心明确,至少4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