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济源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为倡导师生节约粮食,在学校餐厅里可张贴的宣传语是(  )

    A.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B.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C.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D.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其中所包含的一个家族兴亡盛衰的滋味

    这道菜的滋味真不错。

    B.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

    提高生产,以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

    C.我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看到这个圆满的结局,我和弟弟心照不宣地笑了。

    D.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

    在这次战斗中,许多战士光荣牺牲了。

  •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B.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阙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C.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D.桂花像细雨般纷纷飘落下来。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诗文名句默写。

    (1)古诗里有“声”,你听,“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古诗里有“景”,你看“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

    (2)《长相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把作者的思乡之情表露无遗。

    (3)爱国诗在古诗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爱国诗人都有优秀作品,如林升在《题临安邸》中以“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___。”控诉统治者的骄奢淫逸;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 劝告统治者广纳贤才。

    (4)做事要有惜时的观念,所谓“盛年__________,一日__________。”还要有虚心好学的态度:“____________,不耻下问。”

    (5)《少年中国说》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美哉,___________________!壮哉,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相和》 写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 渑池会面,______________” 。

  • 5、 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 6、根据语境提示填写相应的内容。

    1.(与你品诗)品读古典诗词,韵味无穷。诗中有深刻的道理、灵感的勃发——“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有对自身品格的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

    2.(佳句欣赏)名言警句,总能带给人前行的力量。梁启超激励我们要年少立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富则国富”;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方法,所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乐读书吧)读中国民间故事,让我们认识了不同的人物,如机智的徐文长,__________的田螺姑娘;欧洲民间故事也同样精彩纷呈,我们看到狡猾的列那狐为了捉弄其他动物使出了很多计谋,如_________________

  • 7、把下列成语填写完整。

    众星___   ______画意   亭台楼___ ______

    ___狂澜   ______壮志   再接再___ ______

    再请你写出四个表现英雄人物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填写古诗名句。

    1.品读古典诗句,感受无穷韵味:

    诗中有对自身品格的自信——“居高声自远,_________”;诗中有佳节到来的欢悦——“_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诗中有醉人的江南景致——“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诗中还有深刻的道理、灵感的勃发——“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

    2.牢记名言警句,感受前行力量:

    陶渊明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因为“_________,岁月不待人”;孔子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因为“知之为知之,________,是知也”。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一面向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   ),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   )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   )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   )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粉身碎骨——

    居高临下——

    (3)文中加黑的字表现了五壮士的   精神。

    (4)请你给这段文字写一个小标题:  

    (5)读一读画线句子,这句话把 比作 ,表现了壮士们  

     

  • 10、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我喜欢去植物园,是为了静。

      ②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不只是对那些抽象的东西如心灵、寂寞之类。它使我听见鸟声,听见水声,听见四脚爬虫在草叶间窸窸窣窣的“走路”声,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令耳朵听得很深;它使我看见叶面上的“血脉”,看见树顶间的青天,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眼睛望得更远更细,仿佛可以看到天涯海角处——也不过是一片极静的幽林。

      ③前几天,我偶然在中午的时候去了植物园。到处都是满溢的阳光洒上的金粉,连曲径上的小碎石都艳了起来,一切的静依然静着,却不知由哪儿飞来了许多花的访客——那些横飞的蜜蜂。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透露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蜂把它传给旁边的野花。那野花像一朵淡黄的云,轻柔得仿佛轻风一吹就会散。那只蜜蜂一站到花蕊上去,花茎就不胜负荷地弯垂下来。“太重啦”,仿佛有一声甜美的呼喊,吓得蜂儿直跳起来,花儿才又弹簧似的弹回原位,伸直了花梗。

    1.结合上下文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天涯海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胜负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说说“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前面一句的内容,在第②自然段中的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一个句子。

    请你根据下面的比喻义填写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比喻见识短浅。(   ) 比喻大功告成。(   )

    比喻用计脱身。(   ) 比喻骗人离去。(   )

    比喻自取灭亡。(   ) 比喻走投无路。(   )

     

     

  • 11、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藏在花蕊里的蜜蜂

    ①一场夜雨,将天空沐浴得格外澄(dēnɡ chénɡ)澈,明净。

    ②园子里愈发清新,空灵。花儿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一只蜜蜂飞过来,落在一朵粉色喇叭花上,爬向花蕊,两条细长的后腿向上翘着,不停地抓挠,柔软而迅疾,在喇叭口边儿上一闪一闪,仿若夜空里星儿的眼睛眨呀眨的。凑近了仔细看,蜜蜂的须,细细软软,在窄仄(zè)的喇叭底欢快地抓挠,比穿梭还快。直想笑,却又不禁地生出几分疼爱和怜惜。

     ③熠(yì)熠烁烁的腿和须臾而停下来,原来,花上的蜜汁吸干了,蜜蜂要换个位置。定是为了节省时间吧,蜜蜂仍然头朝下,倒立着爬转几下,(继续 持续)它精彩的表演。演字一出,心里不禁地升出一种负罪感,蜜蜂那么忙碌,辛苦,哪里有功夫表演?终于将花儿上的蜜汁都吸尽了,蜜蜂从幽深、窄仄的喇叭花底部爬出来,一刻不停地飞向另一朵喇叭花。

      ④我跟过去,掏出手机,对准花蕊里的蜜蜂,接连不停地按动拍摄键,我想把蜜蜂采蜜的每一个(时间 瞬间)都拍摄下来。

    ⑤园子里真静呀,啪啪啪的声音听上去震天响。我试探着将手机一点一点靠近蜜蜂,越来越近,几乎要触着喇叭沿儿上蜜蜂穿梭般抓挠着的后腿了。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蜜蜂全然不知的样子。或许它是知道的,顾不得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采蜜,采蜜。

    ⑥蜜蜂从花蕊里爬出来时,我将手机收了起来,随蜜蜂走向另一朵喇叭花,专心看它采蜜。

     ⑦我在心里有节奏地数着,一,二,三……数到二十七的时候,蜜蜂直起身子开始往外爬。在这二十七秒,不,是三个二十七秒,不,是一整个上午,不,直到我看累了,离开的时候,蜜蜂从不曾歇息一下。有时花蕊被别的蜜蜂采过了,它蜻蜓点水般在花朵上落一下,接着飞向下一朵。

      ⑧那片喇叭花一朵一朵都飞遍了,采尽了时,我抬脚离开,蜜蜂扇动起翅膀飞向路那边的一朵黄色小花。小黄花的茎(jīnɡ jìnɡ)太过细软,才被蜜蜂触碰着,便朝地面弯下去,幸亏蜜蜂激灵,地飞起来,飞向前面的花丛去了。

      ⑨蜜蜂那么小,那么弱,却一直不停地忙碌,怎么会不累呢?顾不得呀,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采蜜,采蜜。

    【1】在文中( )里选出加加下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和恰当的词语。

    【2】第8自然段中加点的“腾”字写出了________

    【3】给画线的部分换个说法,意思不变:_____。想一想:文中的句子与改写后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_____

    【4】画“﹏﹏﹏”的部分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一句话概括文中蜜蜂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一只海鸠妈妈

    坑坑洼洼的岩脊一侧栖息着成百上千只海鸠,我们蹑手蹑脚地企图靠近它们的领地,很快我们就被警惕性颇高的海鸠识破了。“呼啦啦”一声响,一大片海鸠飞了起来。

    在岩石的边际有一只海鸠,它的(yuàn huì)紧张地半张着,灰褐色的眼里充满了恐慌,绷紧的身体上一对翅膀已向外张开,摆出了随时准备飞离的架势。在一只拱起的翅膀下露出了一对移动着的黑色小爪子。这只海鸠妈妈面对着两个庞然大物步步逼近它的巢穴,却依然不愿放弃自己的孩子。

    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我匍匐(pú fú  pǔ fú)向前,手指离它只有3英寸距离了。它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眼睛里流露出绝望的光。它扭头看向身后的悬崖,看得出内心激烈地挣扎着,因为只要轻轻一拍翅,它就会有逃生的希望。我停下来,静待着它的行动,可很快它就将头扭回,用长长尖尖的喙与我对峙。

    我伸出手,一个指头、两个指头、一只手,最后我用双手慢慢捧住这个“伟大的母亲”。它那颤抖不停的身体在我轻柔的抚摸中逐渐地平息了下来。这只长期生活在海边悬岩上远离人类的鸟,此刻安详地在我手中扭着它的脑袋,放松地左右环顾着,只是它的翅膀依然紧紧地拢着,护着下面藏着的幼仔。当我和同伴准备离去时,一大群海鸠在我们头顶的上空欢快地鸣叫着,仿佛在庆祝它们的转危为安。我默默地望着它们的身影,脑子里浮现出那只海鸠妈妈的样子。事实上,我们并没能俘获它,它已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

    【1】给文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蹑手蹑脚:_________________

    对峙: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一句话概括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鸠妈妈为什么不离开岩石。

    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鸠妈妈开始的表现是___________;当“我”靠近它时,它眼睛里流露出___________;最后当“我”抚摸它时,它__________。海鸠妈妈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

    【6】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yōu  xián( )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有什么问题你就说吧。” 

    “我们有个单位分配刚来的大学生,放着青贤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shù  fù(   ) ,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shén  mì(     )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就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shōu  liǎn( )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1】在文中拼音后面括号里填写正确的字词。

    【2】修改第三自然段中有误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_______”和“_______”。

    【4】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认为文中的马市长是个______________的人。

    【6】最后一句里“这样”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题目“变”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民间故事

    拷问青石板

    ①有一回,包公坐了轿子出去办事。街上,一个小孩子坐在一块青石板上,呜鸣地哭。包公听见了,就问孩子为什么哭。那孩子回答道:“我是卖油炸糕的,今天早晨,在大街上卖了二百文钱,放在篮子里。刚才因为有人在这里变戏法,我就站在这块青石板上,看了一会热闹。我看过以后,钱就丢了。”

    ②包公听了就对孩子说:“你的钱放在篮子里,刚才又站在青石板上,钱没有了,这一定是青石板偷的。衙役!把孩子和青石板一同带到县衙去审问。”

    ③“包公要审问青石板啦!”一传十,十传百,整条街、整个镇子沸腾了,人们蜂拥着跟到县衙里去,要听听包公怎么样审问青石板。

    ④包公进了衙门,升了大堂,叫人把青石板放在公案前面。小孩子就站在青石板的一旁,听审案的老百姓都围在大堂两边。

    ⑤包公坐在堂上,开始审问:“青石板,你偷了孩子的钱,若不照实讲来,就动刑拷打啦!”

    ⑥青石板一点动静也没有。百姓们面面相觑。包公拍案大怒,叫衙役动手打青石板。只见两个衙役抡起板子,打了几下,板子就断了。这时大堂两边的老百姓,实在忍不住了哄堂大笑起来。

    ⑦包公把惊堂木一拍,说:“你们好没规矩!衙役们,把大门关上。不准他们回去。”

    ⑧那些老百姓看见包公动怒,就连忙跪下求饶。包公说:“饶也使得,只是你们每人必须拿出一个大钱,才可放你们出去。”百姓们都很气愤,心想:这也是个贪官。

    ⑨包公就叫衙役抬了一缸水,放在大堂前边。百姓们来交钱,包公就叫他们把钱丢到水缸里,并且亲自站在水缸旁边看。一连有几个老百姓把钱丢到水缸里,都太平无事,放出了衙门。接着一个人,也把钱投进水缸里,包公向水面上一望看见水面上漂起了一片油花。包公就对这人说:“狗贼,你偷了孩子的钱,快快招来!”偷钱的人大吃一惊,但是拒不承认。

    ⑩包公又叫衙役搜查,结果就从那人身上搜出一百九十九文钱,连他投在缸里的钱计算在内,共是二百文。

    【1】选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镇上百姓的心情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沸腾: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包公的判案思路。

    包公公布审问青石板,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公当众审问并拷打青石板,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母爱的力量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

    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哀求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来,既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渴望,也要看她的造化

    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

    男人埋下头,低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着护士,少顷,泪流满面,说道;“谢谢,谢谢!”

    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而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结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死死抓住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话,给她讲故事,为她轻轻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来

    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女孩说:“我感觉到妈妈用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黑的冰冷冷的井里拉上来……”

    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的脸微微一红说:“我记得曾读过的一句名言:母爱可以拯救一切

    (1)这位女护士做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孩能苏醒是个奇迹”,请问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我家的菜园

      我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园子,它的四周围着高墙,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园子的北面长着一丛鲜艳的喇叭花,南面有一棵茂盛的石榴树。

      当春天来临时,菜苗纷纷从土里钻了出来,一片片绿油油的,大地像上了一条绿色的毯子。一群群毛绒绒的小鸟栖在高墙和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冬眠的菜园渐渐地苏醒了。

      到了初夏,成行的向日葵已经长得十分健壮,绽开的花朵像一只只金色的盘子。盛开的石榴树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园子里热闹极了。

      骄阳下的盛夏,一排排挺立着的玉米像一个个浑身插满手榴弹的威武的战士。高梁细长的头上像戴着一顶红珠帽。地里结满了累累瓜果。

      秋天,石榴胀开红褐色的果皮,袒露出饱含秋意的珍珠般的颗粒,迎着秋风欢笑着。镶嵌着无数红色小花的深蓝色的络石藤,布满北墙,墙角盛开着粉红色的喇叭花。

      一场大雪过后,菜园一片洁白,如同盖上了一床银色的被子。几片顽皮的菜叶悄悄地顶起被子探着脑袋张望着,远远望去就像几朵淡绿色的小花。

      菜园的四季,仿佛是一幅幅诱人的画卷。

    (1)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画卷 (   )的络石藤

    (   )的石榴树(   )的喇叭花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并指出把___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文章内容填表。

    季节

    描写的主要景物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 17、阅读理解。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考入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她是一个文静而又喜欢思考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搜 汇)集资料,认真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宋庆龄虽然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缓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方睡狮的吼声将(震惊 震荡)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歼 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有删改)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打“√”。

    【2】宋庆龄为什么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3】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

    A.因为宋庆龄是中国人,她很有才。

    B.因为宋庆龄不仅说得好,以理服人,而且说的话很有力量。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读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1】文段节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_

    【2】读文段中画横线的句于,回答问题。

    (1)从句①中的两个”第一次”可以体会到“我”懂得了( )

    (2)句②中“数落”的意思是_______,从母亲的数落中我们能够感受到______。“凑”字说明了_______但母亲还是给“我”凑足了钱、足见慈母情深。

    【3】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珍贵的废书

    袁国良

    一天,收拾屋子,打扫出两本布满尘土的小学课本。妻子说还不扔了?我抚摩着书半晌没说话。书是我上高中时妈妈为我买的。妈妈是个一字不识的苗家妇女。家乡有种风俗,一个女人在去世时,口里必须含银(或金)才能入土为安。所以在贫困人家,攒钱置办一件小小的银饰便成了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那一年,妈妈起早摸黑喂了两头猪,终于置了一对银手镯。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妈妈时常进城到学校给我送些吃的。她知道我复习忙,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去。有一天,妈妈去了不久却又回来,把我拉到僻静处:孩子,我替你买了两本考大学的书。”“什么!我心里咯噔一下。常听人说学校外面时常有人用假书、假资料来骗那些来自山区的一字不识的家长。人家说,只要用这书,考大学包中。

    哪来的钱?

    镯子换的。

    我抢过书,掀开封面,一阵巨大的绝望顿时袭上心头:两本小学课本竟然就骗走了妈妈的镯子!孩子,行吧?

    望着满怀期望的母亲,我强压下泪水和屈辱:行,妈,行的!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妈妈高兴极了,说是两只镯子花得值。她甚至想找卖给她书的人道谢!你妈后来知道真相了吗?妻子问。

    没有。我永远都不会让她知道。

    1文章的题目是《最珍贵的废书》,说它是废书是因为________,说它珍贵是因为________

    2为什么不愿把真相告诉母亲呢?(   

    A. 想欺骗母亲。

    B. 不愿让母亲心疼镯子被骗。

    C. 不愿破坏母亲的美好记忆。

    D. 觉得当年母亲这样做是对的。

    3你觉得这篇文章最令人感动之处是什么?(可从母亲和儿子两方面回答)

    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因智慧而美丽。

    (1)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改为“被”字句)

    (2)我永远感激我的启蒙老师(改为反问句)

     

  • 21、改写句子。

    (1)一枝梅花,没什么稀罕。(改为反问句)

     

    (2)我喜欢看《水浒传》、《东莞时报》、《施公案》等闲书。(修改病句)

       

    (3)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全部都是错误的信息。

    (改双重否定句)

    (4)指导员把雪梨递给我,说我几天没喝水了,雪梨应该由我吃。

      (改为引述句)

    (5)师傅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声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改成转述句。)

     

    (6)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改成转述句)

     

    (7)妈妈告诉小花,她今天回家会晚一点。(改为直接引用)

     

    (8)鸟在枝头唧唧直叫。(改成拟人句)

     

    (9)时间快速地流逝着。(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0)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爸爸妈妈经常严厉地斥责法布尔。爸爸妈妈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用上关联词)

     

  • 22、先读句子,体会句子的特点,再仿写具有这样特点的句子。

    (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____________

    (2)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_____________

    (3)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领略到了不少大自然的奇妙景观、景象。你还见过哪些奇妙的景观、景象呢?把你见到的描绘出来,让我们通过你的作品,感受一下其中的奇妙吧!

    要求:书写工整,内容具体,有一定的叙述顺序,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