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镜匣 同心胁力
B.照耀 生灵涂炭
C.黎明 振天动地
D.吮诺 心旷神怡
2、在横线上依次填入量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设计师为阳光小区设计了一________花园,一________水池,一________喷泉。整个小区鸟语花香,鱼儿戏水,简直是人间仙境。
A. 个个 方方 孔孔
B. 座座 方方 眼眼
C. 座座 个个 孔孔
D. 座座 方方 只只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垂蔓(wàn)
B.半亩(moǔ)
C.铿锵(jiānɡ)
D.长喙(huì)
4、诗文佳句积累回顾。
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空悲切。
_________________,牵牛织女渡河桥。
_____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
纵有千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日方长。
5、读拼音,写词语。(3分)
(1)夏天,zhì rè( )的太阳烤着大地,大树依然zī tài( )yōu yǎ( )地站在那里。
(2)湖中chǔ cún( )了大量的水,用来jiāo ɡuàn( )农田。
(3)老朋友相聚,大家chànɡ yǐn yì fān( )。
6、根据拼音写词语。
bào yǔ pī chénɡ bào zhà jiē kāi cháo fěnɡ yào shi
(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7、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píng héng xié tiáo jìn gōng shāng yì chēng zàn yǔn nuò
( ) ( ) ( ) ( ) ( ) ( )
lóng zhòng diǎn lǐ dǎn qiè liè bào guàn jūn chuán bō
( ) ( ) ( ) ( ) ( ) ( )
8、发挥你的聪明才干,把下列成语填写完整。
小心________ 不容________ ________不舍 络绎________
9、情境阅读
老师心语: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有些行为,完全靠它们的本能,石蚕幼虫就是这样的高手—
材料1:
昆虫界的建筑专家
石蛾幼虫生活在湖泊和溪流中,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在水中漂泊,那小鞘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这活动房子算得上很精巧的艺术品了。它的材料是由那种被水浸透后剥蚀、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筑巢时,石蚕用牙齿把这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老师心语:石蚕是毛翅目成虫石蛾的幼虫,它们不会总生活在水里,后来,它们爬上岸,开始了“蜕变成石蛾”的征程─
材料2:
石蚕
一些呆头呆脑的灰色小幼虫从河面冰缝中钻了出来。它们爬上岸后,身上的皮就蜕掉了,长成有翅膀的虫儿,它们的身子又纤细又匀称。
这时,它们虽然拥有长长的翅膀,但身子还是轻飘飘的,依旧不会飞翔,因为它们还很稚弱,还得晒晒太阳慢慢生长呢。
它们穿越马路,可能被过路的人踩,可能被马蹄踏,可能被车轮碾压,也可能被麻雀像捣米似的啄食,死掉了一批又一批的石蚕,可是那些幸存者还在往前爬着,往前爬着─它们多的是呢,有成千上万。那些爬过马路的石蚕,就爬到房屋的墙壁上去晒太阳了。
老师心语:想象当时的画面,你被震撼到了吗?大自然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奇妙,让人惊叹!
【1】阅读材料1回答问题。
①感受作者的用词的变化。
对小鞘,作者还这样称呼(巢)( )( )( )( )
②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
筑巢时,石蚕用牙齿把这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
句中( )( )( )等词语体现了石蚕幼虫高超的建筑才能。
【2】阅读材料2回答问题。
①请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简要描述石蚕幼虫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句子中的加点词,谈体会。
它们穿越马路,可能被过路的人踩,可能被马蹄踏,可能被车轮碾压,也可能被麻雀像捣米似的啄食……
我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石蚕的经历,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写写
(1)再读阅读材料,选择一个片段,写下你的批注。
我选择的是材料( )中的第( )自然段,我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两个阅读材料,补充恰当的语句。
石蚕,你们是稚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蚕,你们是聪明能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蚕,你们是(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仔细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练习。
类别 | 内容 |
来源 | 传说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官(掌管刑罚的官职),其子孙以官名“理”为姓氏。后来的“李”姓大多来源于此。唐代时,“李”为国姓。一些姓徐、安、杜郭、麻、鲜于的武将,因立功被皇帝赐“李”姓。 |
历史名人 | 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汉代的李广抗击匈奴,威名远扬;隋代的李春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唐代的李白被誉为“诗仙”;宋代的李清照是一代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明代的李时珍编写了我国古代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近现代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
现状 | 据统计,2018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个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
对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书中做了如下的研究:
【1】传说,“李”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__________,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其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_________,排名第二的是 _______。
【2】做“李”姓的历史和现状,有哪些研究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
【2】圈出文段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动词。
【3】下面两句话哪句好?为什么?
(1)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顿时,石头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第_______句好。因为________。
【4】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______和语言,表现了战士们_____的精神。
12、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不甘心,继续发难,但蔺相如毫不示弱,直到会面结束,秦王也没占到便宜。秦王知道糜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1】秦王要赵王鼓瑟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秦王也没占到便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线部分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熟读精思。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地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觉得 ,说: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 ,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 ,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近义词。 推却( ) 军令状( )
【3】揣摩人物心理,选择合适词语的序号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①步步紧逼 ②明知故问 ③胸有成竹 ④正中下怀
【4】对比阅读。选文和课文在语言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周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
不同之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简单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就地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有另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议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欢愉—(________)狼吞虎咽—(_______) 意味深长—(_______)
【2】在文中用“____”画出具体写“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的句子。
【3】“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都是写他们的“死”,后面为什么不写成“他便饿死在细细的鱼竿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第三批的“饥饿者”,也面临这样的事,你有更好地解决方法吗?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上面每段话都是一幅优美的画面,请你给每幅图画命一个名字。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想象成了__________。
【3】人们猜测白鹭站在小树的绝顶“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种猜测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这种嗜好”是什么?请你用“﹏﹏﹏”把相关句子画出来。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5】你知道哪些关于白鹭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精彩赏析阁。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 “正是这战斗的声音”中的“声音”指的是:_____ ___ _____________。
2. 读上文,说说“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这句话意在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只小鸟
——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
冰心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羽毛还未曾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
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地落到地上来。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1】小孩子们为什么想捉住小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句话表现了老鸟对小鸟伟大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为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鼓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比喻句是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
【3】“精彩极了”指____________________
“糟糕透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管仲与鲍叔牙
①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才干。管仲因贫穷,经常沾鲍叔的便宜,鲍叔始终能很好地对待他,不因此而说他的闲话。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当小白被立为齐国国君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齐桓公任用,在齐国主持政事,齐桓公因此也成就霸业,多次联合各国诸侯主持盟会,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这都是管仲的谋划。
②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③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1】本文共48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____分钟。
【2】用“ ”线画出表现管仲的才能的句子。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①管仲多分钱财,鲍叔认为他贫穷;
②管仲办事不利,鲍叔认为他__________;
③管仲三次被辞退,鲍叔认为他__________;
④管仲三次逃跑,鲍叔认为他__________;
⑤管仲被囚受辱,鲍叔认为他__________________。
【4】“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这句话的意思是管仲认为__________,表达了管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下人为什么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的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仿照句子的写法,补全下面的句子)
开学典礼开始了,小王满含期待校长宣读获奖学生名单,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仿写句子)
早晨的集市真热闹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志敏说自己没钱。国方兵士并不相信他。(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类带来了诗的灵性。(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他作文里的病句大大进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作文的层次和语言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①空中没有灰尘。
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
②灰尘是个人人讨厌的东西。
生活离不开灰尘。
23、习作。
二十年后,你会是什么样子?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去看一看。要大胆想象,二十年后你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你的样子?你的职业?你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题目:二十年后的我
要求:1.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字迹工整,语句通顺,情感自然。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