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无错别字的一组词语( )
A.绝处逢生 繁弦急管 玲珑剔透 擎天憾地
B.回味无穷 坚忍不拨 问心无愧 肃然起敬
C.理所当然 专心致志 天灾人祸 庞然大物
D.多愁善感 温故知新 见贤思全 黔驴技穷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排比)
B.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设问)
C.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比喻)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反问)
3、[构词方式]下列词语中,构词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暖洋洋
B.笑呵呵
C.飘飘然
D.眼睁睁
4、下面各组带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树冠(guàn) 火焰(yàn)
B.琥珀(bó) 疙瘩(da)
C.癌症(zhèng) 瞥见(biē)
D.慰藉(jiè) 松懈(xiè)
5、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尝与诸小儿游(曾经)
B.醉卧沙场君莫笑(沙地)
C.故为精卫(因此)
D.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
6、下面画横线的字理解完全正确的是( )
A.顾名思义(看) 取之,信然。(李树)
B.随遇而安(顺从) 人声鼎沸(鼎盛)
C.愤愤不平(很生气的样子) 炎帝之少女(年轻的女孩)
D.哄堂大笑(哄笑) 半江瑟瑟半江红(青绿色)
7、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震耳欲聋
B.无可耐何
C.若有所思
D.聚精会神
8、看拼音,写词语。
xī mén bào xí fù xiāng shēn yān mò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guàn gài gān hàn tú dì qiú ráo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解释下列词
题:_____ 只缘:_____ 不识:_____
【2】《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________”。除了《题西林壁》他还写了_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的感觉。
【3】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西林壁》前两句写__________,后两句写______,这首诗借写庐山的自然景象,还告诉我们_______。
【5】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6】《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 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 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 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10、阅读
椰子树伯伯说:“你说得对,人们也已意识到了,越来越重视环保了。你累了一天,早点儿睡吧!”“椰子树伯伯,晚安!”蒲公英点点头说。
蒲公英很快进入梦乡。她梦见自己住在美丽的大草原里,太阳笑嘻嘻地在天空看着她,微风带着她做柔软体操,蝴蝶和蜜蜂围着她飞来飞去,她快乐地笑了。
【1】请用“________”画出描写椰子树伯伯的话的句子,并体会这些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体现了蒲公英什么样的心愿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以蒲公英美丽的“梦”结尾,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我套上了老虎皮,带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批注:
【1】根据提示,将下列词语填在核实的横线上。
哄堂大笑 爬上场 脸上一阵热 啊呜啊呜直叫
描写“我”表演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观众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我”表演时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我”演的老虎窝囊吗?请结合课文内容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试着解答,把答案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文中的“我”是你的好朋友,演出结束后,你会对“我”说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钱塘秋潮
东南名川钱塘江的江口,极像一支巨大的喇叭,向内逐渐浅狭,致使潮波的传播受到约束,引起海潮倒灌,这样也就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钱塘秋潮。而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秋潮,则更是誉为天下一大奇观,苏轼曾为此留下了“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赞叹。这一天,钱塘秋潮涌袭而来时,潮头壁立,可达(3)5米之高,波涛汹涌,犹如万马奔腾,雷声滚动。“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正是钱塘秋潮的真实生动的写照。
每逢农历八月十八日,中外游客就会云集海宁盐官附近,观赏钱塘秋潮。中午时分,远处猛然间传来隆隆的响声,恰似闷雷在滚动一般。大潮来了!向东眺望,只见那潮头像一匹素练缓缓地向前涌动。转眼间,轰鸣的潮声更响了,大潮忽又化作无数挤挤挨挨的洁白如雪的天鹅,仿佛被什么驱赶着,急匆匆奔跑而过。潮声的声势更加浩大了,好似春雷炸响轰鸣,不绝于耳。素练突然变成了高耸的城墙,天鹅陡然化作了壮伟的潮峰。它好像凶猛的银龙直扑海塘,咆哮的雄狮横扫大堤;又恰似威勇的千军凌波争渡,奔腾的万马踏水而来。潮声震耳欲聋,浪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气势磅礴。相隔几分钟后,便可看到一阵从南面呼啸而来的回头潮,扑向从东边咆哮而来的浪头,翻翻滚滚,形成叠起的巨浪。紧接着,先到的潮头撞在北岸上,形成一股更为迅猛的回头潮,于是三股迅疾的潮头在江中猛然撞击。霎时间,激起十几米高的冲天水柱,发出崩云裂岸的轰然巨响。看吧,水柱画如山岳,巍然耸峙于源远钱塘;听吧,轰鸣响似雷霆,沸腾灌响在寥廓晴空,真是雄浑之极,壮观之极!
(1)照样子写出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霎时间 ( )( )( )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两处比喻句。
(3)本文采用了( )的写法,首先解释钱塘秋潮的成因,点明( )的秋潮是天下一大奇观,抓住( )、( )的特点,描绘出壮观景色。接着围绕潮声,分三步具体描述:起初像闷雷滚动,( ),像无数的白天鹅涌来,发出轰鸣;继之像( ),像( ),像( ),声势浩大,迅猛异常,潮声震耳欲聋;到高潮时,( ),水柱冲天,响声崩云裂岸。使人真切地感到钱塘秋潮每一阶段的具体景象,形成了全面而深入的印象,造成如身临其境之感。
(4)钱塘江秋潮的真实写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东坡是怎样赞叹钱塘秋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我七岁的时候,必须到学校上学了,可我并不觉得学校生活比我以前那种自由自在地沉浸在大自然中的生活更有意思。
我的教父就是老师。那间我坐在里面学习字母的屋子,我该称它做什么呢?的确很难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因为那屋子用处太多了。它既是学校,又是厨房;既是卧室,又是餐厅;既是鸡窝,又是猪圈。在那种时代,谁也不会梦想有王宫般美丽堂皇的学校,无论什么破棚子都可以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学校。
我们的教室后门外就是庭院。在那里,一群小鸡围着母鸡在扒土,小猪们自由自在地打着滚。有时候,我们中会有人偷偷地溜出去,回来的时候故意不把门关上,于是马铃薯的香味便一阵阵地飘到门外去。外面的小猪闻到这香味,一个个循着香味接通跑来,一边大声地呼叫着,摇着它们的小尾巴。它们用身体蹭我们的腿,把又冷又红的鼻子拱到我们的手掌里面找吃剩的面包屑。那圆溜溜的眼珠子望着我们,似乎在问我们口袋里还有没有干栗子给它们吃。接着就是母鸡带着它的小鸡雏们来看我们了。我们每个人都会热情地剥一些面包来招待这些可爱的小客人,然后美滋滋地欣赏它们吃东西的样子。它们这样东窜西闻了一圈之后,就会被怒气冲冲的老师挥着手帕赶回院子里去了。
在帮先生晒干草的日子里,我又认识了青蛙。它用自己作诱饵,引诱着河边巢里的虾出来;在赤杨树上,我捉到了青甲虫,它的美丽使天空都为之逊色;在收集胡桃的时候,我在一块草地上找到了蝗虫,它们的翅膀张得像一把扇子,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让人眼花缭乱。
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都能自得其乐。我对于动物的爱好也自然有增无减,这不是受到了遗传的影响,而是受到了好奇心的驱使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1】给这篇文章加个恰当的标题,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2】模仿第2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既是……也是……,既是……也是……”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3、4段,完成下面问题。
(1)在作者上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跑进了教室。它们是_______来了,最后被老师_________。
(2)作者又写了室外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动物。
【4】找出最后一段中两对意思相反的字或词,写在下面括号里。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意思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
(1)作者觉得学校生活比大自然中的生活更有意思。(______)
(2)作者认为自己对动物的爱好是好奇心的驱使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不是受到了遗传的影响。(______)
14、课外阅读
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美丽。细雨绵绵,增加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随着气候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夏天,漓江的水更清了。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玩水球…… 漓江洗去人们一天的疲劳,使人们感到轻松愉快。
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岸飘着醉人的桂花香。我们学习过后,荡着小船在江上游玩,那两岸的青峰分明地立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兴奋地抢着划桨……
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而变浅了,但水还是那么清,山还是那么绿。江畔的柑橘树已经挂满了累累果实,人们正紧张地收获。
漓江的四季都很美,我喝着漓江的水长大,一定要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1】给文章加上题目:___________
【2】文中有“绵绵细雨”“果实累累”形式的词语,我也能写几个。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中把 比作 。
【4】文中画“ ”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你能仿写一个句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是按 顺序,写了 、 、 、 漓江的美景,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15、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丹尼尔向管理局认错求情。 丹尼尔还公开向那棵树道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我家的小狗阿汪特别活泼。白天总是跑来跑去,有时候还会跳起欢乐的圆舞曲。晚上睡觉,它非要窝里、窝外地和我玩捉谜藏,总该安分了吧,好像浑身都有使不完用不完的劲儿。妈妈说,阿汪的活泼个性,跟它是否喜欢主人有很大关系。
17、综合改错。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厉。我做对了事,他总是给予承认和鼓厉;如果做错了事,他是决不会随随便便轻易放过我的,常常把我抬不起头来批评得,让我再也不敢犯这样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列病句。
①我首先第一个交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昨天晚上下了一天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深了对巴金爷爷的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造句
……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