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文山州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为之奈何

    B.沛公安在?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 2、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燕王拜送于庭

    B.见陵之耻

    C.以其无礼于晋

    D.具告以事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的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B. 继前两季掀起收视高潮之后,《我是歌手》第三季再度开播,韩红、孙楠、古巨基等歌星纷纷加盟。

    C. 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D. 他很后悔,不该和与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好朋友分道扬镳。

     

  • 4、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离死别,黯然销魂,姐妹俩不禁潸然泪下。

    ②他还是个孩子,犯点小错误是不足为训的,你不要太过责备。

    ③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④听说留学国外的儿子生病了,姨妈非常担心,但鞭长莫及,帮不上忙。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 5、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则何以哉 莫之能御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B.是折枝之类也 是寡人之过也 臣之所好者,道也

    C.加之以师旅 具告以事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百姓之不见保 若属皆且为所虏 舆薪之不见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宏毅”。《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周易集解》引干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合力,故曰自强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

    “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

    (摘编自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材料二: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

    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工夫。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从人忧慌失据,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已,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

    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

    (摘编自沈壮海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

    材料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意识,是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取得这次大考的胜利不能脱离民族精神的强大助力。可以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又被不断赋予新质。这体现在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之中。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主权。这不仅没能打垮中国人民,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忱,呼唤人们挺身而出,进行救亡图存的抗争。正是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历史的一次次磨难中拼搏奋起。

    民族精神也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从耄耋古稀之年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到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医护人员;从湖北、武汉当地医院的迎难而上到外省市医疗队的紧急驰援;从广大党员干部的守土尽责到联防联控的人民战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长城。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还是中国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障。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上下以伟大梦想精神为航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创新工作方式,发扬奋斗精神。疫情期间,脱贫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新的时代,中国人民正书写着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篇章。

    (摘编自《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抗疫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强不息”激励我们要发愤图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要仁厚宽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B.“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基因,勇者只要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

    C.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成就了勇士,使得勇士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

    D.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此次新冠疫情取得胜利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因此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

    B.真正的勇者要心系道义,坚守道义,并把困境当作机遇,在困境中修炼自己“勇者不惧”的品格。

    C.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体现“勇者不惧”的大勇。

    D.材料三第三段列举名言事例论证了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3】下列表述分别与材料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相符的一项是(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D.“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这三则材料论述的内容都与民族精神有关,但论述上各有侧重点,请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写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毫不吝啬的赞美的两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进行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写仙人们的出场做铺垫。

    (3)《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很快又变为五彩缤纷。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

    (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以泰山作比,说明要广纳人才才能就大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整体范围和居住感觉上来描写建筑的宏大。

    (2)杜甫诗《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是描写洞庭诗词中最为宏阔的一句,千古称颂。

    (3)《庖丁解牛)》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一句,写出了庖丁解牛之后,志得意满的神态,描写精妙。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是“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即使失去生命也心甘情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中,以“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送”的主题,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 11、根据提示内容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句子。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女主人公认为氓求婚无果不是由她自己造成的。

    (2)《涉江采芙蓉》中用“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得到莲花也不知送给哪个人的惆怅和寂寞。

    (3)《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曹操效法古人求贤若渴而望获得人才的开明胸襟。

    (4)《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用“________”这句表达了希望像飞鸟一样渴望自由生活的心情。  

    (5)《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一句直接交代了王羲之等人在会稽郡山阴兰亭聚会的目的。

    (6)《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客人的洞箫声让孀居之人不禁哭泣的效果。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愁

    石象之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匝地丝①。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注释:①帀(zā)地丝:遍地的丝绳。帀,“匝”的异体字,遍地、满地的意思。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追寻“愁”的踪迹,说它有时会不请自来,来了又赶不走,与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B. 诗人认为“愁”最容易潜入的机会只有一个,即风雨摧花春归去,落英遍地孤者见,最能使人愁肠寸断,思虑万千。

    C. 颈联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将“愁”比作“万顷连天草”、“千寻帀地丝”,突出了愁的绵长、纷乱、令人难以摆脱的特点。

    D. 五候指公、候、伯、子、男五等诸侯,本诗泛指达官贵人。“愁”无处不在,时刻相随,可达官贵人们却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不知愁为何物。

    E.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篇咏愁,鲜明生动,但与大多数写愁的诗篇不同,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旷达超脱的情怀。

    2这首诗通篇不着一“愁”字,却句句写愁。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封闭宫室,还军霸上,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B. 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C. 有功之人   诛:惩罚

    D. 毫毛不敢有所近   近:接近、沾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得复见将军此/樊哙覆其盾

    B. 待大王来/请剑舞

    C. 同命/沛公参乘樊哙者也

    D. 劳苦功高如此/立饮之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刚愎自大”性格的一组是 (   )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

    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③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④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⑤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A. ②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④⑥   D. 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鸿门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

    B. 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体现了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君王”,显然出项羽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的心理状态。

    C. 刘邦貌似心诚、吹捧的话语,使项羽轻易改弦更张。从中也可以表现出刘邦多谋善断、委曲求全、随机应变的复杂性格。

    D. 樊哙带剑拥盾入门,瞋目视项王,而项王赐之卮酒、彘肩,表现了樊哙的智勇双全,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同时也颇受项羽尊重。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2)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迎来充满希望的2021年。2020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一年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2021年恰是农历辛丑牛年,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的精神密码,作为一名高中生,你对哪种精神感受最深?

    班级计划举行“三牛”精神座谈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