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三明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句式类型,分类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④见犯乃死,重负国 

    ⑤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⑥臣所以去亲戚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⑦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⑧何以汝为见 

    ⑨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法 ⑩若知我不降明

    A. ①⑥/②③④/⑤⑨/⑦⑧/⑩

    B. ①/②③/④⑤⑧⑨/⑦/⑥⑩

    C. ①⑥/②③④/⑤⑨/⑦/⑩⑧

    D. ①⑥/②/③④/⑤⑨⑩/⑦/⑧

  • 2、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行李之往来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亡郑而有益于君

    D. 敢以烦执事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美丽的新疆伊勒克草原,我见一匹白马从东方飞驰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好呆坐在山坡上,我遥望天上熔铜般流淌的云霞,庆幸欣赏到难得一遇的奇观。

    ①眨眼间,它的身影和蹄声,闪入西天晚霞深处,消失得无影无踪

    ②它那竖起的马尾,像旗帜一样飘扬在花的草原上

    ③我擦擦眼睛,怀疑自己看到的是场梦境

    ④它飞经之处,茂草俯仰起伏,红花绽颜微笑,松林轻漾涛声,有一种地动山摇的气势

    ⑤它那颈部的长鬃随着动势飘拂,如大鹏垂天之翼在气流中搏击

    A.⑤②④①③

    B.②⑤①④③

    C.④⑤②①③

    D.⑤①②④③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微电影,从关爱孤儿、帮扶贫弱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多个方面已广泛发挥作用,艺术的力量已日益增强。

    B.要完善选人用人制度,不仅要看他们在台上怎么讲,而是要看他们在台下怎么做;不仅要看他们在人前怎么做,而是要看他们在人后怎么做。

    C.海航集团大力推动“空中通道”建设,旗下的航空公司新开辟了65条国际航线可以直飞“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

    D.卫生部专家组根据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诊断该患者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

  •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雪莱(1792—1822),英国现实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和政论作家、改革家,他的代表作是《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致云雀》。

    B.韩愈,字退之,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重用人才,极力传播中原文化,赢得了人民的千载崇敬,后人尊称他为“百代文宗”。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和学问。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D.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其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 《荒原狼》 《东方之旅》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由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也因此有54.640/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患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杨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离亮《调查:中学生阅读浅阅读》)

    材料三:

    此外,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3.9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3.69%,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

    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竞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中有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29.86%的同学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仅有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导致学校缺乏读书氛围。

    其实,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

      (摘编自2014年9月《中国教育报》的《聚焦大学生阅读缺乏症:浅阅读盛行,兴趣至上》)

    材料四: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但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人们无暇体会深阅读带给人类心灵的滋养。静水流深,现在我们有理由担心,阅读之浅,或许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涸辙之鲋,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摘编自刘瑾《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

    1下列分别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则材料:浅阅读的定义→浅阅读产生的背景及特点→浅阅读的常见内容

    B. 第二则材料: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专业人士的担忧→中学生阅读主流及困惑

    C. 第三则材料: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因素→阅读危机引发的人文、精神危机

    D. 第四则材料:浅阅读常态化的社会现实→大众阅读的现状调查→对浅阅读社会化的反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快感和心灵怡悦,有可能来自于阅读介质的新鲜感,以及阅读过程的主动参与。

    B. 一些青春小说缺少深刻的思想内涵,迎合了中学生不敢读大部头作品的心理,致使浅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C. 中学里已经流行浅阅读,所以大学里也已经很难遏止浅阅读的发展趋势,使“读书无用论”在校园里占据上风。

    D. 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阅读快乐是深阅读无法超越的,一些思想深刻的读本不受欢迎也是可以理解的,深阅读的兴趣需要引导。

    3据上述几则材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浅阅读”流行的主要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描写楚地秋色无际、秋水辽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庄子和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典故。

    (3)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快乐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2)杜甫《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周瑜的运筹帷幄。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两国攻打郑国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鸿门宴》中,刘邦想要返回宴席向项羽辞行,樊哙劝他不要因为细枝末节的小事而误了大业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 1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

    (2)在《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为国捐躯的精神的语句是“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对“真的猛士”的评论是“真的猛士,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西江月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释】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的景色之美,又表现出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的是月色,水月交辉,此句传神地写出了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内心因被贬职的失意,而“杜鹃春晓”写出了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了作者爱惜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绘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人物形象。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节选自《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B.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C.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D.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庚辰”,古代干支纪日中的一天。

    B.“寡君”,臣下对别国谦称本国国君。

    C.“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比“子”更亲切。

    D.“右”,也称为车右,古代战斗中指挥车上负责驾车和保卫主帅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感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杞子利用自己掌管郑国北门钥匙的时机让秦国偷袭郑国,秦穆公征求蹇叔的意见,希望得到蹇叔的支持,结果事与愿违。秦穆公坚持己见,蹇叔哭送秦师。

    B.秦国军队经过周朝国都北门,车上的武士都除去了盔甲,军容不整,并且三百辆兵车都超出乘坐人数的标准,王孙满看后认为秦军肯定会吃败仗。

    C.郑国商人弦高路遇袭郑的秦军,于是冒充郑国的代表犒劳秦军,以示郑国已预知秦国的来袭。同时,他又派人回郑国禀告,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一场大灾难。

    D.晋国的原轸主张伏击秦师,认为秦国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晋国攻打他的好机会,与前文中蹇叔所说的“师劳力竭,远主备之”相呼应。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棍棒之下出人才,不打不成器”

    有人说:“生命之花,在赏识中开放,在抱怨中枯萎。”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