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B.吉林市中心商厦一楼窗户全部焊有粗粗的铸铁护栏,一位消防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是消防法规所令行禁止的。
C.许多参与拦截上访群众的闲散人员常常受雇于当地政府部门,强行遣送,无端扣押,这无异于火中取栗,最后只能落个身陷囹圄的下场。
D.雨过天晴,我们站在山崖边欣赏着高山流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2、下列各组句子(①原句,②缩句)中,缩句的意思与原句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①祖父正在找五十年前的照片。②祖父找照片。
B.①学业的精深造诣来自勤奋。②学业来自勤奋。
C.①伏尔泰直接面对这种轻薄无聊而又凄惨忧郁的社会。②伏尔泰面对社会。
D.①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②立场是明确的。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B.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C. “伏惟启阿母”中“伏惟”是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D.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摹拟 簿膜 和颜悦色 熙熙攘攘
B.嗜好 谥号 全神贯注 吮痈舔痔
C.弹劾 隔阂 赅下之围 体贴入微
D.竣工 疏浚 全力以赴 座无虚席
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周树人——《狂人日记》
B.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少年中国说》
C.刘向——《战国策》——《鸿门宴》
D.徐志摩——《再别康桥》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①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②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③记念刘和珍君。
【1】文段中①②③处的“此”分别指的是什么?
【2】文中的“中国人”“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分别指代的是什么人?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描写炊烟渐起、山村景色朦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也难免落得“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下场。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和李白都在诗词中表达过对居高位之人的蔑视之情,它们分别是《沁园春·长沙》里的“____________”和《梦游天姥吟留别》里的“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借听众反应和景物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高超技艺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人认为表达的是消极情感,有人认为是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填空。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4)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表现琵琶女技艺初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侍坐》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运用隋朝大将灭陈的典故,感叹统治者不以历史为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注]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注]杜草,即杜若,香草名,草本植物,一般在六、七月里开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是诗人即兴所作,再现了清明节那一天诗人与众人小聚的情景。
B.颔联描绘了春风和煦、柳絮飞扬、厨房里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的景象。
C.颈联写诗人看到眼前园林里盛开的杜若,联想到两位贤友的品质和文章。
D.尾联诗人寄语两位贤友,希望有机会能乘车出发相聚,在落花前共饮美酒。
【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1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乙)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B. 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 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D. 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言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谋士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 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 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在(乙)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D. 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说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14、请以“再读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可以读书,如《论语》;可以读人,如母亲或父亲;可以读物,如都江堰。
要求:明确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