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只,不过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
B. 臣等不肖,请辞去 请求 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全,都
C. 独畏廉将军哉? 难道 见犯乃死,重负国 更加
D.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最终 如惠语以让单于 责备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阿尔法围棋”在他走出那步极具创造力的一招之后连续下了两步臭棋,那是连业余围棋选手都不会下出来的败招,无论你用多么发散的思维思考都不能不认为那两步棋有任何价值。
B. 现实生活中,面对功名、地位、金钱这些让人利令智昏的东西,一些腐败分子毫不自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C.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强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既要保持出口额的稳定增长,又要进一步重视进口,适当扩大进口规模。
D. 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之后,新生人口必然会增长,这一方面将会改变现有家庭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年人的负担和职责。
3、下列各组加点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相如庭斥之 B.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C. 臣乃敢上璧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下列有关课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汉末至南朝宋初的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B.《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
C.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隋唐之际,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浅底:指清澈可见底的水下。
B.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怅: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C.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指点:评论(国家大事)
D.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流:江中心水流急的地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套用农夫山泉的一则宣传广告语——“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来形容当下中国综艺节目非常贴切,“我们不生产原创节目,我们只是国外模式的搬运工”。像《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舞林争霸》《爸爸去哪儿》等等,基本是花巨资从国外买进版权的。《中国好声音》版权来自荷兰,《我是歌手》来自韩国,而《舞林争霸》来自美国。其实,电视综艺节目搞“拿来主义”已经由来已久,到国外购买版权,或者移花接木模仿类似节目,并形成“同质跟风和山寨模仿”的怪象,这充分表明,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缺乏原创能力,只是依靠购买和模仿甚至抄袭维持着短暂的繁荣。
那么,国内电视台为什么要付出不菲的版权费,而成为海外综艺节目的推广站甚至是收容所呢?
购买和引进这类电视综艺节目,一来我们的电视人不用殚精竭虑地创新,有现成的,花点钱拿来就是。二来这类电视综艺节目在国外已经获得成功,收视率有保证,不会有太大的风险。这就暴露出,我们本土电视人原创意识淡薄,原创能力也有限,根本不知道当今的潮流文化,也不知道观众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电视综艺节目,缘于这样的“底气不足”,只好花钱“借鸡来生蛋”和“拷贝无极限”。
更让人费解的是,我们引进国外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看重的是表皮、格式的东西,却不会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创作理念和制作模式。在国外,一档电视综艺节目,通常由独立的制作公司进行研究和设计,创意获得电视台采纳之后再投放市场,形成了一条比较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链,虽然我们国内有些电视台和影视制作团体同样设立有类似机构,但由于缺乏对文化产业的认知,缺乏对受众的调查,缺乏对市场研判的能力,导致原创的具有广泛市场竞争力的电视综艺节目乏善可陈。
照理说,人家有好的东西,你花钱买过来,这符合等价交换原则,但问题是,我们作为文化大国,依然在抄袭模仿别人的文化形式,实在有损形象。去年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的通知》,要求各广播电视机构对原创文化节目在立项、资金、人才、播出、评价、宣传等各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和充分保障。这说明,原创文化节目已经被重视。事实上,我们中国也有原创的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去年英国国际传媒集团宣布,从灿星制作订购模式节目《中国好歌曲》, 并负责其国际发行权和英国播出权。这是世界著名电视台从中国引进并进行国际发行的第一例,并且是中国原创综艺节目模式成功输出欧洲的第一例。
任何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都贵在创新,只有创新才有永恒的生命力。我们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资源,唯一缺乏的,就是创新。这就需要我们中国的电视人要用“最强大脑”去创作,才能催发一批真正的“中国好节目”。
(摘编深圳商报 《原创才是综艺节目永恒的宝典》)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能有现在的繁荣景象是依靠购买、模仿甚至抄袭来维持的,这种繁荣不会长久,是短暂的。
B.在国外,一档电视综艺节目前期的制作和后期的投放市场,通常是由独立的制作公司进行研究和设计的。
C.不了解当今的潮流文化,也不知道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电视综艺节目,这导致了国内电视综艺节目“同质跟风和山寨模仿”的怪象。
D.国内缺少原创的具有广泛市场竞争力的电视综艺节目,是因为我国没有独立的针对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的公司进行研究和设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制作者愿意花巨资从国外买进像《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节目的版权,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
B.在引进国外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时,只要学会借鉴他们先进的创作理念和制作模式,国内电视综艺节目就会取得成功。
C.国内电视台乐于购买和引进外国电视综艺节目,是缘于国内电视人创新能力的不足和原创节目风险大以及节目收视率等方面的影响。
D.花钱买外国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本身没有错,但我国作为文化大国,如果只是一味抄袭模仿别人的文化形式,实在有损形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电视台和影视制作团体如果想创造出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就要从认知文化产业、调查受众、研判市场等方面入手。
B.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的通知》,这说明原创文化节目已经被重视,国内电视综艺节目 “拷贝无极限”的现象有望得到改观。
C.灿星制作原创的综艺节目《中国好歌曲》成功输出欧洲,这表明我国的综艺节目已经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综艺节目质量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任何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都贵在创新,我国也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资源,如果再加上中国的电视人的创新,催发一批真正的“中国好节目”是大有希望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雨巷》)
(2)《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直接表现真猛士、真英雄不惧黑暗,不畏暴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环境特征与个人行为相结合,渲染了苍凉、悲壮的气氛。
(4)有子曰:“____________,而好犯上者,鲜矣。”(《论语·克己复礼》)
(5)子曰:“笃信好学,____________。”(《论语·待贾而沽》)
(6)_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
8、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_______,______”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_______,______”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 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
(3)《沁园春 长沙》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
10、名篇名句默写
(1)《蜀道难》中直接描写行人登蜀道之难的动作神态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典故写自己曾经沉迷于美好的梦想和有过殷切的思念,给诗歌营造了一种迷离的意境。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短歌行》)
(3)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4)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5)__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6)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7)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③,日暮聊为梁父吟④。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后主:指三国时蜀国后主刘禅,宠信宦官,最终亡国。还:仍然。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
【1】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登楼所见景色写起,锦江水夹带着朝气盎然的春色从天地间奔腾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图。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全诗即景抒情,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左氏博议·卷二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B.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于后世。
C.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
D.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指代对方,表示恭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郑是让秦国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
C.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D.烛之武不辱使命。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辞令从容,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为了深切缅怀惨遭日军屠戮的30万遇难同胞,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珍视,15家网络媒体平台共同推出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主题的大型网络在线公祭活动。
材料二: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石芫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胡欣的备课本在网络走红。这本“网红”备课本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获得了无数网友的点赞。翻开这本“网红”备课本,可以感受到一位乡村教师对教育、对学生倾注的心血和人民教师应有的风采、形象。
材料三: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电商购物节销售火爆,拉近供需对接,凸显市场强大活力。在网络消费快速发展的同时,产品虚假宣传、泄露用户隐私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读了上面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