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德宏州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的一句是( )

    A.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针松、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B.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C.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D.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

  • 2、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C. 居邑屋至不见敬   D. 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

  • 3、关于《乡土中国》内容的解说,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这种社会联系是熟习的,年老者可以预知年轻人将要遇到的问题,年轻人把年长者当做他们生活的参考蓝图。

    B.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把两性恋爱看成是进入生育关系的手段。乡土社会中不允许存在浮士德式的精神,因为它追求稳定。

    C.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人治和法治的区别在于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D.乡土社会中既有不民主的横暴权力,也有民主的同意权力,这两者之外还有教化性的长老权力。被教化者要学习的文化虽然是先于他存在的,但是被教化者也有一定的选择的权力。

  •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 决负约不偿城

    C. 空自苦亡人之地

    D. 与旃毛并咽之

  •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召有司案图   B. 羝乳乃得归

    C. 空自苦亡人之地   D.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名楼赋

    韦野

    久慕昆明风景秀丽的大观楼,一向无缘相识;更慕雄踞洞庭的千古名胜岳阳楼,也难得相见。说来幸运,一次偶然的边疆之行,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我从南盘江畔归来的头一天,就兴冲冲饱览了大观楼的风姿。游兴未尽,忽又至洞庭到岳阳楼探胜,登楼远眺,一览无余。老天也真作美,两次观光这江南名楼,均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和风助兴,引人浮想联翩,遐思不已。

    大观楼的幽雅壮美,不愧为春城的名胜,滇池的奇绝。登楼环顾,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池水浩淼,一片黛绿青碧,帆影掠过,如在诗意盎然的画中。在楼前近华浦中荡舟,水如明镜,亭榭似蜃楼,船绕竹丛、月桥.佛塔、亭台,似在翠羽丹霞之下,仿佛是“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四时景色涌进心胸,顿觉如置身祖国温暖的怀抱,畅饮着甘冽醇厚的美酒。此楼从康熙三十五年建成后,即成为昆明西城的名胜。多少骚人雅士常在此聚会宴游,多半是吟风弄月,歌功颂德。直到乾隆年间,才有寒士孙髯,出之不群,以豪迈的气概,酣畅的文笔,精巧的构思,严谨的对仗,傲然写出一副海内闻名的“古今第一长联”,上下两联竟达一百八十字,赫然震惊文坛。于是,大观楼威望倍增,名贯天下。“闻者莫不兴起,冀一登临为快”。我在楼前石阶上默诵楹联数遍,不禁心潮滚滚。

    如果说大观楼给予我的感受,归纳起来仅仅是一副古今第一长联而使它名声益振,像南天蓝空的巨星引人无不向往,那么,看罢岳阳楼之后,我这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感受,似乎更加突出而不可泯灭了。

    你看,岳阳楼雄踞城西,面临洞庭,登楼遥望,水波浩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我乘舟赴君山,一路自有与滇池不同之美感。洞庭之水的壮伟,磅礴的气势,广阔、雄浑的境界和绚丽多姿的景色自不必赘言。但回首仰望岳阳楼,和在滇池回眸大观楼,不免有大同小异之感。二楼同样临湖耸立,俯瞰水面,视野无碍;均是木制结构,典型的中国古建筑式的巨檐画栋。这些平常景象,在我国许多楼宇、寺庙里都是可以看到的。

    可是,为什么这两座并不富丽堂皇的楼却有那么大的名声呢?究其缘由,不在于外形的巧装打扮,位置的奇特险峻,建筑的高矮大小,而在于它们深邃的内涵,以及它们给人展示的精神与气质。阿房宫可谓富丽堂皇,千古绝有,“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但这是搜刮民脂民膏、 挥霍无度之果,被人焚为灰烬也就是情理之事,且落个昭著臭名。刘禹锡曾居住过的简陋的房屋,虽然满是苔痕草色,还时常受凄风苦雨的侵袭,却美名在外,只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而大观楼、岳阳楼也凭-联一文显其精神与气质。《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为朋友滕子京被贬所邀而作。此记虽有忠君之言,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给人以 启迪。试想,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代,“古仁人”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进亦忧,退亦忧”,是.何等不易啊!我想,这里络绎不绝的游者,大多并非是为古建筑而来吧。同样,我在大观楼前看到的情景也无不如此。“海内长联第一佳者”,不仅完美地描绘了大观楼前的景物,而且从云南历史写起,有力地抨击整个封建制度,让人洞察生活的底蕴,触摸时代的脉搏。虽然“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他们费尽移山心力,但“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孙髯更尖锐指出“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而他们所贏得的,只不过是“只杵疏钟,半江涣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历史不正是如此吗?范仲淹虽然登斯楼“宠辱皆忘”,也难免宦海浮沉,但其精神必定长留人间。千古雄文垂壁,古今第一长联悬门,这是我们民族的自豪和骄傲。虽遭历史战火的毁坏,却不绝于世,可见其精神的所在。

    若不是范仲淹的名篇在此,若不是孙髯翁的奇对在此,恐难有千里迢迢而来的游者。自然,名楼的湖光也美,色也美,水花也美,但这些绝不是名楼之美,更不是名楼的风骨!它们的真正的美,是先贤为永葆它们的生命和青春而赋予它们的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内涵,教你看后可纵贯古今,悟出做人应恪守与追求的信念。

    名楼为人增志才是真正的名楼。贫莫贫于无志,贱莫贱于无才。愿徒有空名而无益于人的楼阁,也可从岳阳、大观的络绎不断的敬仰者中悟出些什么,也谱一曲传世的绝唱。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偶然的边疆之行”“老天也真作美”,表面上是说自己很幸运,实则是表达自己对名楼的喜爱与仰慕之情。

    B.文章引用“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概写自己观览到的大观楼的美景,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

    C.文章第五段“可是”之后的问句,概括了作者游览大观楼和岳阳楼的总体感受,又自然转入论述两楼的精神与风骨。

    D.文章写游客“大多并非是为古建筑而来”,既是作者的猜想,也是作者的希望,希望游客观赏名楼,更要感悟名楼真正的美。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题为“赋”,铺陈叙事,笔法灵活,并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使得文章既不乏富有诗意的语言,又有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B.文章详写大观楼而略写岳阳楼,主要是因为《岳阳楼记》名扬天下,不知道岳阳楼的中国人很少;同时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

    C.文章引用了很多大家熟知的名句,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既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又可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D.文章语言雅俗共赏,极富特色,句式上多用四字句、对偶句、排比句,整散结合,读来朗朗上口,形象地刻画出“名楼”之美。

    【3】本文前部分先写大观楼后写岳阳楼,而后部分则先写岳阳楼后写大观楼,对此你如何理解?

    【4】本文表达上主要运用记叙和议论,请结合作品简析二者的关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笑子路是因为认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性的表达,与《红楼梦》中“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所表达的生活智慧相通。

    (3)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一直伴随着音乐的发展,古诗词中提到乐器的诗句数不胜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猿啼”,高急之声,似哭似号,古代诗歌中写到猿啼时多指哀音,诗人心中的哀怨、愁苦、凄怆、孤寂无以出之,故借猿啼而写出。如杜甫的“____________”,白居易的“____________”皆为千古名句。

    (3)《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凭自己的才能去治理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是绰绰有余的。即使这个国家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危急情况下,他也能使之转危为安。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诗经》诗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

    (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连用两个比喻,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由梦境而惊醒,又回到了现实的人间。

    (4)杜甫《登高》能让人在秋日的种种情景中品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琵琶女自诉身世,激起诗人情感共鸣:“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他们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千头万绪涌上心头的最好注脚。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________”一句,抒写自己壮志难酬,心情苦闷,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

    (7)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8)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谨庠序之教,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曰:鄙贱之人,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 ,谁得而族灭也?(苏洵《六国论》)

    (4)我最怜君中宵舞, 。看试手 。(辛弃疾《贺新郎》)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阐述自己对子路“哂之”原因的两句是 _________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弟子各言其志,冉有的“________ ”可以看出他谦虚谨慎的品格。

    (3)《静女》中用双关手法赞美心上人容颜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中用对写的手法,想象心上人征途回望,念念情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曹丕在《短歌行》中借“其物如故,其人不存”来表达对亡父的哀思,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相似的语境表达了对故国的哀思。

    (6)《鹊桥仙》中,在牛郎织女即将分别的悲伤气氛中,秦观却认为长久的真爱不受时空限制的乐观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比喻的手法肯定人民群众力量强大,建议君王谨慎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8)《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说明真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②接舆:春秋时楚国狂人,诗中借指裴迪。

    1从体裁来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诗中的“五柳”是指__________(人名)。

    2试结合“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一联,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西汉时,因为御史多失职,汉文帝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隐居,在院中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晋,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创立的朝代,分为西晋和东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

    B.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双亲去世,家里贫穷,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便解职回家。

    C.陶渊明清高不群。起初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任真自得。他有时坐在花丛中饮酒,酣畅时便抚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久前,有人在网上发布“迎客松是假树”的信息,面对网络谣言,黄山景区通过官方微信“中国黄山”正式辟谣:网传“迎客松是塑料树”“迎客松是假树”均为不实信息。有专家指出,只要认真留意迎客松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的样貌及其生长形态,“松树是假的”的谣言很容易不攻自破。

    生活在网络的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针对网络谣言泛滥的现象,学校开展“向网络谣言说不”的宣传周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宣传活动。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