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此天子气也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道:说,谈论。
B.臣之所好者,道也。 道:规律,法则。
C.道芷阳间行。 道:道路
D.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道:方法
3、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常”“大概”“猛然”“终于”“已经”“不”都是副词。
B. 短语“文化知识”“进行演习”“觉得舒服”“收拾房间”“结束演出”的结构都相同。
C. “马克思第一次彻底地解释清楚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句子的主干是“马克思解释规律”。
D. “蔬菜给虫子吃光了。”是被动句。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仅只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 。
A. 往往都既是最有才能的人,又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 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的人,但首先最耐得住寂寞。
C. 往往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 往往不但最耐得住寂寞,而且最有才能。
5、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不拘于时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何以解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草屋八九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人崔护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诗。该诗好就好在有感而发、清丽自然,昔时“人面”虽美,却未眩惑、沉溺其中;今日佳人难再得,也不至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是怅惘,可谓“哀而不伤”。兴起兴尽、抚今追昔之间,隐含了中国诗学中一个颇为精妙的传统——感兴。
“感”,“动人心也”;“兴”是“起情”,“有感之辞”“托事于物”。但凡人对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等有所感触,情动于中,诉诸文辞,皆是“感兴”。“感兴”的道理并不艰深古奥。说它精妙,是因为感兴的诗学是对生活中点滴兴会、感动的记录,并不期待对历史、人生和社会作出多么宏大、深刻的诠释,没有多么丰沛深厚的历史底蕴、宽广沉重的悲悯情怀、费解难懂的哲理玄思,也不刻意追求文辞的雕缛和用典等形式技巧,但它却具有某种天然、素朴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引人反复咀嚼、悉心品味。就像这句“桃花依旧笑春风”,惹得千载而下的读者为之怦然心动。“兴”虽起而有节、“情”虽动而无伤大雅,所以不忍释卷,只能陪他一起怅然若失。说到底,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过于执着,未免心为物役、堕入悲苦;看得太透,则又会寡淡枯寂、了无生趣。真正的趣味,只在于洞明世态、练达人情,在痴迷其中与冷眼旁观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度”。面对这个“度”,语言虽常有力不从心的无奈,没有办法也不可能直接描述它的刻度,却可借由一个个场景、情态的呈现,一次次兴会、感悟的传达,让人灵犀一动,心领神会。因而,在感性的诗学、感性的作品里,题材只是题材、抓手,通常不具备“主题”的宏大意味和“思想”的完整性、一贯性,如果非得给它冠以一个明确的主题,恐怕只能用“生活”这样一个意义繁复丰饶的概念了。
就古代而言,感兴的诗学传统蔚为大观,甚至有人将其称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于近现代而言,因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激烈动荡,加之西方诗学理论、文学观念的融入,凡此种种宏大历史命题统摄下的诗学主流,莫不汲汲于国家、民族、社会、历史等宏大主题的反思与重塑,其间人性、审美等超越庸常日用的抽象观念也成为权衡文学、艺术的重要尺度。感兴的诗学传统虽不绝如缕,却也无从伸张。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个具有“现代”品质的国家、社会和个体生活局面初具规模,生活与历史间的紧张、矛盾得以消解。一种“生活现代性”崛起的历史形态中,感兴的诗学才重见天日,于是我们看到了“前生代”作家创作的转变,也感受到“新生代”“晚生代”创作不同以往、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诗歌,明确呈现出一种拥抱生活、体味生活、吟咏生活的创作动向。这些作品有赞美、有质疑、有拥抱,也有反抗,但都在“我始终跑不出自己的生活”之大前提下,或是在商品的包围中“灵魂再度受洗”,或是感喟“缓慢的打工生活”。
或许新世纪诗歌所根植的现代性生活形态较之传统而言已然翻天覆地,但其在生活中感兴,借诗遣怀,试图以审美的方式理解和诠释生活本身的诗学意图,却是一以贯之的。甚至可以说,新世纪的中国诗学,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称之为“感兴的诗学”之复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性的诗学作品是对生活中点滴兴会、感动的记录,虽不追求文辞的雕缛和用典等形式技巧,但它却具有某种天然、素朴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
B. 感兴的诗学作品突破语言自身的拘谨,借由一个个场景、情态的呈现,一次次兴会、感悟的传达,让人灵犀一动,心领神会。
C. 感兴的诗学作品“兴”虽起而有节、“情”虽动而无伤大雅,既不为物役、堕入悲苦,又不寡淡枯寂、了无生趣,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智慧。
D. 感性的诗学作品不要求对历史、人生和社会作出宏大、深刻的诠释,因而作品也就不涉及历史底蕴、悲悯情怀、哲理玄思等思想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引用崔护的一首绝妙好诗,点出了本文的论证话题——感性的诗学传统。
B. 文章第二自然段通过分析论证,重点阐释了感性的诗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主要特点。
C. 文章第三自然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出了感性的诗学传统的发展脉络。
D. 文章最后结合新世纪的中国诗学现状强调了感性的诗学传统是历代一以贯之的主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古代,感兴的诗学传统蔚为大观,有人称之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而在近现代,它处于“虽不绝如缕,却也无从伸张”的境地。
B. 感兴的诗学在选材、主题、语言、技巧等方面都没有追求,只要对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等有所感触,情动于中,诉诸文辞即可。
C.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活与历史间的紧张、矛盾得以消解,这为感兴的诗学重见天日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使得诗歌创作面貌一新。
D. 新世纪的中国诗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感兴的诗学”的复兴,这一时期的诗歌在生活中感兴,借诗遣怀,表达了对生活的赞美、质疑、拥抱或反抗。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示什么事物都有个限度的句子是______ ,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
(3)《离骚》中写屈原忧愁失意,走投无路,十分迷茫困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曹操《短歌行》中表现朋友久别重逢,欢快畅谈的句子是____,____。
(5)《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诗句是___,___。
(6)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方式,一种是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另一种则是这样写的:____ ,_____。
(7)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话来批评:_______, __。
(8)《赤壁赋》中用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和反应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_____ ,____。
(9)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 ,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向东的军容之盛。
(10)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 , 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的结局。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即是,如“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这首诗,用“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女主人公记忆中她和氓少年时代偷快说笑的情景。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两句以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的形象反衬出山势的高险。
(3)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是:“_____,_____。”
(4)《雨霖铃》(柳永)中“_____,_____”二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2)《劝学》中,荀子通过乘坐车马到达千里、凭借舟船横渡江河等比喻,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白居易《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音乐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在明净光洁广阔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衬托了诗人豪迈的意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六国论》的结尾,苏洵用假设的方式警告宋朝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那就连六国都不如了。
(3)《阿房宫赋》中,指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③,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②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宋仁宗庆历八年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③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曾作《风赋》,认为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之分。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君为我新作”两句,反客为主地将亭子说成特意为自己所建,点明了与亭主的密切关系。
B.“长记平山堂上”三句实写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传达出作者当日在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C.“忽然”一词由静景突变为动景,写出了江面倏忽变幻、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
D.下片巧用典故议论抒情,否定了宋玉将风分为雌雄的错误做法,认为风本身并无贵贱之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愍帝建兴元年。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言于睿曰:“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祖逖将韩潜与后赵将桃豹分据陈川故城,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使千余人运上台,又使数人担米息于道。豹兵逐之,弃担而走。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及别将冯铁邀击于汴水尽获之豹宵遁,屯东燕城。逖使潜进屯封丘以逼之。冯铁据二台,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土渐蹙。
先是,赵固、上官巴等互相攻击,逖驰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皆受逖节度。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新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河上诸坞先有任子在后赵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坞主皆感恩,后赵有异谋,辄密以告,由是多所克获,自河以南多叛后赵归于晋。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石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逖牙门童建杀新蔡内史周密降于后赵,勒斩之,送首于逖曰:“叛臣逃吏,吾之深仇。将军之恶,犹吾恶也。”逖深德之。自是后赵人叛归逖者,逖皆不纳,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九月壬寅,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及别将冯铁邀击于汴水/尽获之
B.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及别将冯铁邀击于汴水/尽获之
C.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及别将冯铁邀击于汴水/尽获之
D.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及别将冯铁邀击于汴水/尽获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古代官职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簿籍及印鉴的佐吏。
B.河北,指地区名,即今河北省一带,是古代中原的核心区域。
C.互市,中国历史上中央或地方朝廷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
D.立祠,即建立祠堂之意。祠堂,后世建立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逖积极备战,让后赵王石勒担忧,石勒写信祖逖请求通商,祖逖没有回信,但听任双方贸易往来;石勒送还晋朝逃叛者的首级,使祖逖感激,缓和了双方关系。
B.祖逖部将与后赵军队对峙,祖逖设下计谋,用布袋装土伪装成大米,成功地威慑了敌人;后来又派军人截获了敌人的粮食,迫使敌人逃窜。
C.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发展生产,待人平等;他因对黄河流域的坞主有恩,获得回报,使得黄河以北很多人归顺晋朝。
D.祖遂从小志向远大,不愿苟且偷安,他义正词严地提出收复半壁河山,拯救中原的强烈要求,“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等历史典故与他有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②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5】后赵石勒担忧祖逖准备收复黄河以北的土地,采取了哪些做法示好祖逖缓和双方关系?
14、微写作
从以下三道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班里举办“读文学名著,讲智慧故事”读书交流活动,请将《红岩》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智慧故事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要求:尊重原著,语言生动。
②近日,网上热议:“如果将你一个人置身荒岛一周,你只能带一本书,你会带哪--本?”。 很多人选择带《老人与海》,请你结合这部书的内容,说一说带它的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练。
③《边城》这部文学作品给了我们很多感动,请以“ ,我想对你说”为题,给书中 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写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感情真挚,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