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白城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洎牧以谗诛

    A.秦人不暇自哀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苟以天下之大

  • 2、下列句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A. 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

    失其所与,不知 敢以烦执事

    B. 旦暮渡易水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既祖,取道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距关,毋内诸侯

    张良出,要项伯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 令将军与臣有郤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秦王说,与郑人盟

     

  •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在地方“专升本”的诸多利益诉求与冲动下,一些老牌高等专科学校改头换面加入综合性大学的群体,成为一批“四不像”大学。

    B. 全球资本市场已有好转迹象,世界经济不像半年前那样陷于如履薄冰的危险境地,但是,今年的预期增幅不会较去年大幅上升。

    C. 近日,提高语文作为母语学科重要地位的有关高考改革的言论,在母语教学被忽视的当下,真可谓空谷足音

    D. 美国“监控门”事件触发的新风波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抨击美国,其中不乏铁杆盟友,令美国左支右绌,理屈词穷。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美方一些人为暴力“开绿灯”,严重违背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违犯人类共同价值观,挑战人类道德与文明底线,实则为本国的未来“亮红灯”,不仅自毁信誉和形象,也将遭到暴力的反噬。

    B.在大多数普通乘客看来,高铁是否便民利民,最主要的判断标准就是购票方便,换乘畅通,服务到位,旅途安全等。

    C.调查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就是我们的责任。

    D.习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的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主,要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延伸粮食产业链。

  • 5、下列各句中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进兵略地至燕南界

    A. 樊於期乃

    B. 封之

    C. 太子

    D. 白衣冠以送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虚实之间

    我国史书写作传统中本有所谓“实录”之说,谓作史者应甄录事实,据实而书。现代许多讲史学的人,视此为金科玉律。却不知此仅为一偏之见。怎么说呢?史本有重口说与重文录之别。谓史应记实事者,书写文录之史学传统才会这么说。如果是口说传统,则根本无此要求。不但无此要求,甚至还会认为历史可以完全与事实无关,只是寓言。

    《左传》家征实,主张史就是据事直书。《公羊》家则说《春秋》或其他史书多是寓言,未必真有其事。清章太炎《读太史公书》曾力攻以史书为寓言之说,云:“甚矣,曾国藩之妄也。”其言曰:‘司马迁书,大半寓言。’史家之弊,爱憎过其情,与觏观失实者有之,未有作史而横为寓言者也。……若寓言者,可以为实录哉?”(《文录续编》卷二之上)实则以寓言者并不止曾国藩一人,康有为《春秋董氏学》、崔适《史记探源》都曾阐发史为寓言之义。因此我们只能说这是两种史观的对诤。

    口说者旨在发明文外隐曲,文字本非所重,更不必执着。文录者,谓史为史事之记录,必须确实不虚,因此两者分疆,颇不相侔。后世史书写作传统,较偏重于“以文字记录事实”这一思路,则是理势所必至的。

    在小说中,也发生了这种差别和争论。由于小说本属口说系统,稗官野史,虽或亦录诸文字,但巷议街谈、道听途说,本不以征实为其宗旨,文字记录,也不被视为“定本”,依据某一记述,可以再不断讲说谈论演申传述下去。宋元“话本”以及后世所谓“演义”,就很清楚地在名称上揭示了这种性质。然而,文字系统也在小说中出现之后,便开始有人以征实的要求来检视小说了。

    晋隆和(263年)中,有处士河东裴启,撰汉魏以来迄于当时言语应对之可称者为《语林》,颇为流行,然因记谢安语不实,为安所诋,书遂废。又,晋王嘉《拾遗录》十卷,有萧绮序,言书本十九卷,二百二十篇,绮“删繁存实”,合为一部,凡十卷。这都是在小说中要求记实之例。后世讲史演义,更是在这一点上备受批评。站在书写传统立场上发言的学者文人及史家,一致抨击小说叙述虚饰不安、添油加醋、捕风捉影,认为史书写作就应该是征实求真的。“历史又不是小说”,“历史小说或传记文学,可能太偏于文学而失真,所以不能等同于历史记载”,史学家们总爱这么说。

    这样的争论,在现今史学界实在意义非凡。因为历史究竟是真实抑或虚构的争议,也正发生在当前史学界中,而其中也涉及了“叙述”的问题。

    (摘自龚鹏程《文化符号学——中国社会的肌理与文化法则》,有改动)

    1根据文意,下列有关“实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期以来被史学界认为是金科玉律的“实录”之说是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的。

    B. 主张实录的历史学家重视文录,认为作历史应该记录实事,必须确实不虚。

    C. 章太炎批评《史记》中的作品大多是“寓言”,说明他是秉持实录史观的。

    D. 后世史书较偏重于“以文字记录事实”是和实录传统史书叙事发展相关的。

    2下面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左传》家重视口说,认为就是据事直书,要记录历史上发生的实事;《公羊》家重视文录,认为历史多是寓言,未必真有其事。

    B. 小说原来属于口说系统,本来也不是为了记录真实发生的史事,后来逐渐具备了征实的特点,文字记录也逐渐被人们视为“定本”。

    C. 宋元的“话本”,可以依据一定的文字底本不断讲说谈论演申传述下去;后世的“讲史演义”,则是在话本的基础上增强小说的纪实性。

    D. 学者们认为,历史不能等同于小说,我国写史传统强调的是实录,而小说叙述不免有虚饰不实之处,这反映了这些学者的书写传统立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对比手法写出物是人非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孤独无依的惆怅之情。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3)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_______________,身登青云梯。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想象丰富,“卷起千堆雪”的其实是“_______________”,写景化静为动的是“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与王国维“读书三境界”的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思颇为相近。

    (2)曹操《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之言来表达对贤才思慕萦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一吐自己“跻身朝廷”又被“赐金放还”的郁结悲愤情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具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侧面表现了洞箫声的悲凉幽怨。

  • 10、名篇名句默写。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场景中,通过动作描写体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线贯穿全诗始终,奠定了全诗的咏叹基调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反映了自己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3)酒往往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最好媒介,比如,白居易在《配琶行》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非常恰当地表现出自己遭贬又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闲望

    吴融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离开家乡越州入长安求仕,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②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四句写闲望所见,四组画面融为一体,通过对周围景物细致入微的描写,共同构成一幅工细优美的图景,着力突出一个“闲”字。

    B.雨是点点滴滴,花是一枝两枝,临水横斜,景致优美疏淡、色彩浓艳明丽。青山疏雨、临水野花构成一幅雄奇美丽的山野风景图。

    C.诗歌以“狂飞”写蛱蝶爱芳草,以“稳睡”写鸳鸯的惬意,动静结合,用词形象而贴切,其自乐自适的物情宛然在目。

    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的《渔家傲》有相似之处。

    2全诗情感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学必本于书。一卷之书,初视之,若甚约也。后先相参,彼此相稽,本末精粗,相为发明,其所关涉,已不胜其众矣。一编一简,有脱遗失次者,非考之于他书,则所承误而不知,同字而异诂,同辞而异义,书有隶古,音有楚夏,非博极群书,则一卷之书,殆不可遽通。此学者所以贵夫博也。自先秦、两汉讫于唐、五代以来,更历大乱,书之存者既寡,学者于其仅存之中,又卤莽焉以自便,其怠惰因循,曰“吾惧博之溺心也”,岂不陋哉!故善学者通一经而足,藏书者虽盈万卷犹有憾焉。而近世浅士,乃谓藏书如斗草,徒以多寡相为胜负,何益于学。

    昭武朱公敬之,粹于学而笃于行,尊所闻,行所知,亦无于为儒矣。然每悒然自以为歉,益务藏书,以栖架、藏于椟为未足,又筑楼于第中,以示尊阁传后之意,而移书属予记之。

    予闻故时藏书,如韩魏公“万籍堂”、欧阳充公“六一堂”、司马温公“读书堂”,皆实万卷,然未能绝过诸家也,最擅名者,回宋宣献、李邯郸、吕汲公、王仲至,或承平时已丧,或遇乱散轶,士大夫所共叹也。朱公齿发尚壮,为世显用,且澹然无财利声色之奉,傥网罗不倦,万卷岂足道哉。予闻是楼,南则道人三峰,北则石鼓山,东南则白渚山,烟岚云岫,洲渚林薄,更相映发,朝莫万态。公不以登览之胜名之,独以藏书见志,记亦详于此、略于彼者,盖朱公本志也。

    (节选自陆游《万卷楼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亦无于为儒矣                    苍山

    B.以栖架、藏于椟为未足       青,取之于蓝,而青

    C.最擅名者                           皆出于此乎

    D.为世显用                           其破荆州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以“假舆马者”“假舟楫者”设喻,用以说明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并没什么差别,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

    B.陆游认为,初读一本书会觉得简单,然而经过对不同书本的查考,常会有新的发现,也能纠正一些沿袭的谬误。

    C.许多求学之人会以“书读得太多就会迷失本心”为借口来掩饰自己的怠惰守旧,在陆游看来,这是十分浅陋的。

    D.朱敬之致力于藏书,在家中建起藏书楼后还特地赠书给陆游,请他写文章记录,并打算将陆游的文章传给后代。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故善学者通一经而足,藏书者虽盈万卷犹有憾焉。

    【4】两则文本都论及“学”,其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进行怀念。它可以是个人对亲朋的怀念,是国家民族对英雄的祭奠、对过去痛苦或荣誉的铭记。比如:三月五日,雷锋纪念日;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四日,青年节;七月一日,建党节;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对于青年学子而言,纪念日不应该只是一个符号或者一个假期,而应该从中寻找意义。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中任选两三个纪念日,写一篇“国旗下演讲”的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