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淮北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入下面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种特殊的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

    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

    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

    A. ③①②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①②③

  • 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輮以为轮

    C. 微斯人,吾谁与归

    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3、下列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B.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C.古代的纪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

    D.古代以农历每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下九日为汉代妇女欢聚的日子。

  • 4、下列括号中对句中加点间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善 (欣喜,叹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谛戍之众,非抗 (抵御,抵抗)于九国之师也 

    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太平,安定)

    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列举罪状)吕师孟叔侄为逆

    B. 以父母之通体行殆(危险),而死有余责 矫作 (假托,诈称)

    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人君当(主持,担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相如虽驽(怯懦), 独 (岂,难边)畏廉将军哉

    C. 王必(果真,假使)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约束,修养)

    追亡逐北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划船用工具)

    遂许斋王日,舍(安置)相如成专(传舍,宾馆)

    D. 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福祉)

    越国以鄙(把…当作边邑)远,君知其难也

    策(拄)扶老以流憩 时矫(昂起)首而遐观

    安土息(使…休养生息)民以待其敝(败坏)

     

  • 5、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无礼于晋(因为) 函陵(驻军)

    B得有以报太子(就) 秦王之金千斤(收购)

    C而右手其胸(刺) (临行祭路神)

    D进兵北地(夺取) 计不知所出耳(只是)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的聚会

    ①“米黄色的裤子,咖啡色的条绒夹克,戴着手套的双手就像插在口袋里。戴着棒球帽,脚下是永远不沾地的皮鞋。”这是史铁生延续多年的招牌打扮。

    ②这一次,史铁生仍穿着这一身,平躺在朝阳医院的临时手推板床上,呼吸渐渐微弱。

    ③晚上9点多,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赶来,轻轻翻开史铁生的眼皮,发现瞳孔已经渐渐放大。

    ④史夫人陈希米签了停止治疗的同意书,还要签一沓器官捐献同意书。陈希米问凌锋:“他这脊髓和大脑有研究价值吗?”凌锋说:“太有了。”还有那亮亮的角膜,凌锋问:“能捐吗?”陈希米忙点头:“可以,可以,完全可以。”史铁生讲过,把能用的器官都捐了。

    ⑤天津红十字会的人赶来,他们负责协调整个华北地区的人体器官捐献。凌锋说,2010_年,这么大的华北地区,只有5个人捐过,史铁生是第5个。

    20101231346分,史铁生在武警总医院停止了心跳和呼吸。再有4天,他就60岁了。

    ⑦开始肝脏移植手术,肝脏被飞驰运往天津。9个小时后,史铁生的肝脏在另一个人的身体里苏醒。

    18岁时,史铁生从清华附中毕业,去陕北插队。1971年夏末,在一次放牛时遇到暴雨冰雹,史铁生病倒,高烧,腰腿一天比一天疼。史铁生回到北京,一年多后,他的下肢彻底瘫痪。此时,他21岁。

    1974年,没有公费医疗和劳保,他只能摇着轮椅拐进不为人知的小巷,和大爷大妈们一起挣些糊口钱,每月15元,一干就是7年。

    201112日,熙攘的雍和宫大街上,一个小小的院门掩在一排香火店中。紧挨院门的一家小店门口,有人喊着:“姑娘,来算一卦,你一辈子都忘不了。”“小伙子,你别不信。”突然,那人脱下生意人的面孔,凑过来,成了街坊的样子,“你是来找史铁生的吧?看,他原来就住这间房。”

    很多年前,轮椅上的史铁生就从这里摇出家门,摇过只容一人通过的大杂院窄道,去不远处的地坛。史铁生的车轮压过地坛的每一块草地。他带着书,读一段,摇一段,有想法了马上停下,摇着走时可能又有更好的想法。他渐渐带上了本子和笔,到园子的角落偷偷地写文章。

    1979年,史铁生第一次发表小说《爱情的命运》,开始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一条路。生活刚刚展露一点欢颜,要命的尿毒症又来了。

    1983年,史铁生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该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十几家媒体拥到他家,他愁得不知如何躲,最后在门上贴字条:“史铁生一听有人管他叫老师就睡觉;史铁生目前健康状况极糟,谈话时间一长就气短,一气短就发烧、失眠,一发烧、失眠就离死不远;史铁生还想多活几年,看看共产主义的好日子。”但人真的上门来,他又常常不好意思说“不”字了。

    在王府井书店的角落里,何东看见一本装帧简陋的白皮小书《我21岁那年》。以硬朗著称的主持人何东在书店里一边看,一边哭。何东一直觉得这世界上没什么事情是应付不了的,最多一死。但当父亲得了癌症,医生宣布一点办法都没有时,他崩溃了。“我一个念书的人,六神无主,很少有书教人救自己,让人内心能面对自己,没有。”直到碰见史铁生的那本小书。何东又找史铁生的名篇《我与地坛》来看:“它告诉我,除了一个现实的世界,还有一个灵魂的世界。”

    1995年,一个香港记者问:“您的专业就是在家写作吧?”史铁生说:“不是,我的专业是在家生病,我业余写作。”生病越来越成专业的了,透析开始占去一星期中的3天时间和越来越多的力气。剩下的4天,每天也就能写两三个小时。即使这样,史铁生还是在4年里写出了十几万字的《病隙碎笔》。

    14日,史铁生60岁生日。“与铁生最后的聚会”在北京798时态空间画廊举行。此时,陈希米裹着粉色大披巾,戴上红围巾,彩色的水钻花朵型发夹,把头发高高别起。她微笑着讲,最喜欢朋友聚会的史铁生,这次终于不用因身体支持不住先撤了。发给朋友的邀请短信上,陈希米要求大家一不带花圈、挽联,二可带漂亮鲜花,三要穿漂亮衣服。

    史铁生最喜欢的外甥小水走上台。“不用悲伤,他已经说过很多次,这是他的节日。”

    【1】简析第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2】鉴赏本文正侧面相结合塑造史铁生形象的写作特点。

    【3】简析本文在叙述方法上的特色。

    【4】请结合你自己阅读《我与地坛》的感受谈谈对第段划线句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虞美人》中词人通过具体的物象,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的诗句:_____________

    (3)“楼”是个极易让人触景伤怀的建筑空间,正是倚楼远望,才不由地生发出诸多愁绪。古人选择楼阁亭台援愁入诗词,既绍续了文学缘情传统,更彰显出诗心愁肠的艺术魅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结尾部分再次向蜀汉后主提出建议,其中要刘禅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克强总理访美期间,在谈及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时,他引用了杜甫《望岳》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喻示我们同样需要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3)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一句,借孔明的房子以引出自己的陋室;“_____________”一句,借孔子的话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

  • 9、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3)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曰:‘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大同社会美景图。

    (2)《琵琶行》中多次以“月”表情达意,比如:“_________”渲染离别时凄切的氛围;“_________”表现环境的寂然,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之高超;“_________”表现琵琶女婚后的孤寂。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的结局。

  • 11、补写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刘裕在战场上的声威气势,“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宋文帝刘义隆在战场上的狼狈之态。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古曲有《梅花落》。

    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2本诗后两句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4分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

    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曰元靖。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 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 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 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 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 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人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但师长们告诫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