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鹤岗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科举考试的殿试中,一甲的第二名被称为

    A. 会元 B. 状元 C. 榜眼 D. 探花

  • 2、下列有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可谓是绝唱,诗人运用大量的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不仅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器官,而且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B.《孔雀东南飞》,它代表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诗》被誉为“乐府双璧”。

    C.《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眼中的贾府外观宏伟、布局讲究、陈设华贵、既庄严肃穆,又具有豪门贵族气质。

    D.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 3、下列加点字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罔民可为也

    A.夜缒 B.因人之力敝之

    C.子路率尔对曰 D.二败三胜

  • 4、下列各句中与“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的“鄙”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齐孝公伐我北 B.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C.肉食者,未能远谋 D.先帝不以臣卑

  •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使烛之武秦君,师必退  见:拜见。 B.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然而。

    C.且君为晋君赐矣  尝:曾经。 D.阙秦以利晋,君图之  唯:只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依据自己的国情,发展出不同的监察制度体系。在我国古代,虽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监察体系,但也形成了较高水平的对官员进行监督纠察的制度。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与官僚制度的形成有密切联系。在秦代,丞相掌政务,太尉掌军务,御史大夫掌监察。这种体制开创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格局。汉承秦制,监察机构称御史台,长官为御史中丞。唐代的监察机构形成了更严密的三院制,这种体制一直沿用到明清。对地方的监察制度,秦代也已形成,郡一级派有常驻的监御史。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监察区,设刺史负责监察之责。唐代对地方的监察由察院负责。明清时期,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派出巡按地方的官员称巡按御史,其权力相对较大,有“便宜从事”之权。对政府部门公务进行经常性的稽查和监察,开始于唐。到明清时设六科给事中,其主要取责为对六部公务进行稽查、监察。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当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从总体上看,它对调节统治者内部关系、保障统治机器正常运转、澄清吏治、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分析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职责、特点,可以总结出其中蕴涵的智慧。

    监察网络覆盖面广。在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的整个官僚体系都被纳入监察网络之中。监察制度不仅覆盖整个官僚系统,而且也涉及国家政务的方方面面,如行政监察、立法监察、人事监察、司法监察、经济监察、军事监察、仪制监察、文教监察、科考监察等。有时还派出御史进行专门监察,如巡仓御史就是为监察仓库而被特别派出的。这些监察制度囊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在实践中对于纠弹违法官吏、监督国家政务实施、贯彻政策与法令的实施等都体现出比较突出的制度功效。

    对监察官吏要求较高。严格监察官选任、规范监察官行为是贯彻实施监察制度的重要条件之一。历代选拔监察官首先要考察其道德品质,监察官必须清正廉洁、忠于职守、不徇私情、刚正不阿。其次,需科举出身,以保证其文化素养。再者,监察官要有地方工作经验。此外,监察官必须严格依法监察,如有失监、漏监或贪赃枉法,则加重处刑。如《大清律例》规定:科道官受人馈送、收人财物,以及买卖多取价利,较其他官员罪加二等处罚。御史纠弹要有实据,不得闻风言事,对于捕风捉影者予以制裁。古代监察官很受最高统治者的重视,比如,汉代中央最高监察官御史中丞和京畿地区的监察官在朝会中都有座位。元世祖也曾说:“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

    注重监察立法。随着监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监察立法也相应地有所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法典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使得监察活动有法律根据。不仅如此,监察立法也限定了监察权的行使,使监察官不得随意超出法律范围行事。清朝的监察法《钦定台规》,集历代监察立法之大成,包括训典、宪纲、六科、五城、各道、稽察、巡察和通例八类,内容十分完备。这也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重视法律作用的表现。这种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监察法体系,不仅具体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鲜明特色,而且在世界监察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植根于中华文化这一土壤,其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从总体上看,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对官员进行监督纠察的制度。

    B.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基本上实现了对中央和地方官员及国家政务的全方位覆盖。

    C. 中国古代对监察官的选拔标准高于其他所有官员,对监察官犯罪处罚也更严厉。

    D.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论述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与官僚制度的形成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B. 文章具体论证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的局限性及其积极作用,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表示了肯定。

    C. 文章通过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让现代人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

    D. 文章以清朝的监察法《钦定台规》为例,论证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建设过程中注重监察立法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负责地方监察的官员虽然历代名称不尽相同,但因负监察使命,更能快速晋升。

    B. 只要不断地扩大监察网络的覆盖面,就能更好地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及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C. 古代监察官的选任标准严格,监察官受皇帝重视。为鼓励他们尽职尽责,规定可闻风弹人。

    D. 监察立法不仅使监察活动有法律根据,也使得监察官对监察权的行使得到了约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采之欲遗谁?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

    (2)《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本是女子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借此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3)《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道路平而近的地方到达的有人会很多,与之相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注)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注)此诗作于神龙元年(705年),因朝廷政变,宋之问与崔融、杜审言等友皆遭贬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马上”二字看似寻常,却道出诗人境况;愁中又遇寒食暮春,虽平平道来,却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诗人着力刻画了江浦之上的环境以衬托心境,又从暮春的江景自然联想到自己的命运,借景抒情又触景伤怀。

    C.尾联作者想象春日里柳条新绿,万象更新,而这样的美景已与自己天各一方,以虚景传实情,以乐景衬哀情,令人肠断。

    D.全诗语言淡雅,简淡中却见新奇,“江浦”抒怀又眺望“洛阳”,贬逐“南溟”却怀思“北极”,两两对举,抒情言志相得益彰。

    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戚元鲁墓志铭

    曾巩

    戚氏宋人,为宋之世家。当五代之际,有抗志不仕、以德行化其乡里、远近学者皆归之者,曰同文,号正素先生,赠尚书兵部侍郎。有子当太宗、真宗时为名臣,以论事激切至今传之者,曰纶,为枢密直学士,赠太尉。有子恭谨恂恂、不妄言动、能守其家法、葬宋之北原、余为之志其墓者,曰舜臣,为尚书虞部郎中。元鲁其子也,名师道,字元鲁。为人孝友忠信,质厚而气和,好学不倦,能似其先人者也。盖自五代至今百有六十余年矣,戚氏传绪浸远,虽其位不大,而行应礼义,世世不绝如此,故余以谓宋之世家也。

    元鲁自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好论当世事,能通其得失。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皆以谓元鲁之于学行,进而未止,意其且寿,必能成其材,不有见于当世,必有见于后。孰谓不幸而今死矣!故其死也,无远近亲疏,凡知其为人者,皆为之悲,而至今言者尚为之慨然也。

    元鲁初以父任为建州崇安县尉,不至。以进士中其科,为亳州永城县主簿,又为楚州山阳县主簿。嘉佑六年三月二十九日,以疾卒于官,年三十有五。娶陈氏,内殿承制习之女;再娶王氏,参知政事文宪公尧臣之女;有子一人;皆先元鲁死,而元鲁盖无兄弟。呜呼!天之报施于斯人如此,何也?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余悲元鲁不得就其志,而欲因余文以见于后,故不得辞也。以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葬元鲁于其父之墓侧,以其配陈氏、王氏。将葬,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铭曰:

    行足以象其先人,材足以施于世用,而于元鲁未见所止也。生既不得就其志,死又无以传其绪,曷以告哀?纳铭于墓。

    (选自《曾巩集》卷四十二)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德行化其乡里 化:教化

    B. 能似其先人者也 能:才干

    C. 以进士中其科 中:考取

    D. 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 速:催促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戚舜臣是戚元鲁是的父亲,曾经担任尚书虞部郎中,他也有另外一个儿子叫戚遵道。

    B. 铭:是一种刻在器皿上用来鞭策勉励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字。

    C. 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D. 嘉佑:宋仁宗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一共八年。苏洵的著作《嘉佑集》的名字就是根据宋仁宗的年号来取的,同样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集《白氏长庆集》就是根据唐穆宗的年号来命名的。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

    (2)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3)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群书治要》成书于唐贞观五年,是由魏征等人选取与治国理政相关的理论经验编纂而成,是古圣先贤治国理政智慧精华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何交友的问题上,《群书治要》就为年轻人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群书治要·孔子家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在《群书治要·论语》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区分“益友”和“损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年轻人正处于学习、事业的起跑线上,能否交到好的朋友,直接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命运。曾国藩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900字。2.积极创造一流文面,规范涂改三处以上,最高分不超过四十五分;不规范涂改三处以上,最高分不超过三十六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