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特朗普如果认为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就可以把贸易伙伴的顺差“砸”下去,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只会干扰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
②文化的具体形式在不断变化,但文化的根本特质和精神是不变的,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正本清源,把一切工作自觉扎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中。
③每一层级的法官,都该抱持着终审的态度追求手上的案件达到最后正义,而不是师心自用,或以为可以心存侥幸。
④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⑤以上回顾的只是我个人的管窥蠡测,但这些足以说明启功先生既是一位学术渊深的大学者,又是书法、绘画大师和国学大师。
⑥今天,当我们向这些无私奉献的科学家致敬时,我们更希望包括汽车在内的所有中国制造业都能具体而微,学习大师身上的大国匠心。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一梁每一柱的作用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B.针对古建筑上信笔涂鸦的问题,市政府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期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个痼疾。
C.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活动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活动中也要提倡。
D.在清静的街道上,在鳞次栉比的住宅区,有一处很不引人注意的房舍,它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目标。
4、王允利用貂蝉除掉董卓的过程中用了哪些计策()。
A.美人计 B.连环计 C.反间计 D.苦肉计 E.声东击西计
5、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中的古代地理名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山东”在战国时泛称六国之地。以其在泰山之东,故名。
B.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内”是指黄河北岸的魏地。
C. “沛公欲王关中。”——“关中”一般是指战国至秦汉间,称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D.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是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微”视角下的“大”能量
彭榕
①网络谣言是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下,网络使用实体以特定方式传播的对网民感兴趣的事务、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解释。也有学者认为,网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由此可见,网络谣言是基于网民通过网络对某一事件表达立场、观点,并传递事件本身的信息(非全面也非客观),网络谣言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也并非完全与事实真相相悖,只是未经证实的一种舆论形态。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都经过求证,也不排除个别人通过微博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和言论,以制造舆论焦点的目的。
②绝大部分微博博主都来自社会底层,与传播新闻媒体、主流门户网站的从业人员不同,他们很少带有预设立场和功利性,但也缺少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微博博主发布信息更多是率性而为,其优势与不足都是显而易见的。绝大多数微博博主身上的“民粹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且往往以弱者面孔出现。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有话要说”的人越来越多,“屌丝”声讨“×二代”、官员腐败等能得到诸多网民的回应与关注,但往往很少有人去确认这些信息本身真实与否。这些现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谣言的产生和扩散。
③基于信任人际群体的传播特征。微博传播信息基本遵循博主发布信息,粉丝接收信息,并进行下一轮次传播这一规律,微博传播信息一般情况下是基于信任的人际群体。而信息在信任的人际群体里传播时一般会呈现出传播者不过多考虑信息的真伪而直接进行下一轮次传播的现象。这种基于信任群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插上了翅膀。
④网络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谣言一旦产生,就会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平台呈“爆炸式”的扩散,大量的网民和普通民众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接触到谣言信息。此时,有的民众会出于不同目的或相信或半信半疑,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民众的实际行动又反过来印证着谣言,从而引发谣言在更大范围的传播。例如,在“抢盐风波”中,网络传播盐要涨价或吃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的谣言,大批民众便涌到街头抢购,抢购行为也似乎印证了谣言的内容,从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抢购风潮。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一旦有公众将传闻付诸行动,必然会引发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难免酿成公共危机事件。
⑤由于微博发布信息多属于个体行为,受信息发布者素质、知识视野、判断能力等因素影响,多加入了发布者个人的理解,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事实。此外,在微博发布信息的过程中,不可否认有个别博主不经过求证,就将道听途说的信息通过微博发布出去,甚至个别怀有不良用心的博主歪曲客观事实来发布微博信息。在此,需特别指出的是,微博实现了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影响力大的博主发布的信息更容易扩散并引发二次传播。当这些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对公众有足够的吸引力时,网络谣言将不可避免地产生。
(节选自《人民论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谣言主要通过微博这个媒介传播没有事实根据、未经证实的信息,且这些信息反映的是广大网民感兴趣的事务、事件或问题。
B.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必须经过论证,符合事实。微博则明显不同,发布的信息无须经过论证,也有人借微博传播虚假信息与言论。
C.微博发布信息大多数属于个体行为,一般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主要与信息发布者的素质、知识视野、判断能力等因素相关。
D.网民传播谣言信息,一些民众出于不同目的相信和半信半疑,民众采取行动来印证着谣言,谣言在更大范围传播,从而酿成公共危机事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着谣言传播的原因及危害,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结构十分清晰。
B.文章第二、三段从客观事实出发,从两个层面阐述了谣言得以快速传播的深层次原因。
C.第四段中,作者列举“抢盐风波”一事,是为了论证谣言有二次传播的“爆发力”。
D.文章最后指出微博发布受发布者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发布内容的真伪,当发布的信息不能反映客观事实时,网络谣言必定发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发布信息的轨迹:首先博主发布信息,其次粉丝接收信息,基于信任,过虑筛选,他们就进行了下一轮次传播。
B.网民通过网络表达对某一事件表达的立场与观点,传递未经证实的信息即为网络谣言,其实这些谣言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与事实真相相悖。
C.绝大部分微博博主之所以发布信息率性,是因为他们来自于社会底层,很少带有预设立场与功利性,缺少媒体人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
D.微博传播的模式为一对多,网络谣言主要产生于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博主发布的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并引发了再次传播。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时犹豫不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例子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奉陪封大夫①九日登高
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②。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注)①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②中军:此处指代主帅。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两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饮酒登高,表现一派和熙欢乐之景。
B. 颔联用“霜威”“杀气”来正面描写封常清,表现其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
C. 颈联用“横笛”“娇歌”等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活动,又用“征雁”“塞云”来暗示边塞大战一触即发的严峻形势。
D. 全诗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诗人在描写节日里边塞将士欢愉活动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他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诗中的封大夫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9、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少子也。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高祖相国掾,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随府转右军参军,入补尚书外兵郎,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寻召为秘书丞,父忧去职。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
②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将葬,祖夕,僚故并集东府。晔弟广渊,时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义康大怒,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寻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③晔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④后以图主不轨入狱。晔本意谓入狱便死,而上穷治其狱,遂经二旬,晔更有生望。狱吏因戏之曰:“外传詹事或当长系。”晔闻之惊喜,狱吏笑之曰:“詹事尝共畴事时,无不攘袂瞋目。及在西池射堂上,跃马顾盼,自以为一世之雄。而今扰攘纷纭,畏死乃尔。设令今时赐以性命,人臣图主,何颜可以生存。”晔谓卫狱将曰:“惜哉!薶如此人。”将曰:“不忠之人,亦何足惜。”晔曰:“大将言是也。”
⑤狱中与诸甥侄书以自序曰:“于史书,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余博赡不及之,整理未必愧也。”晔《自序》并实,故存之。
⑥晔少时,兄晏尝云:“此儿进利,终破门户。”终如晏言。
(节选改编自《宋书·范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B.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C.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D.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职官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史,掾吏,掾属,掾佐。“相国掾”就是指辅佐相国的属员。
B.父忧去职,父忧是指父亲去世,类似的还有“丁父忧”“父艰”“失怙”等说法。古代父母去世,都要遵循服丧三年的守丧制度。
C.古代谓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不禄”,士死曰“卒”,庶人(平民)死曰“死”。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D.祖夕,古文中“祖”,出行时祭祀路神,祖夕既指出殡前一天晚上。在古代,祭祀制度是国家典章制度之一。
【3】根据原文的内容,以下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晔爱好广泛,在多方面有所成就。范晔爱读书,广泛阅读经史书籍,他很会做文章,能写隶书,熟悉音乐。
B.范晔生性洒脱,不拘礼节。刘义康的母亲王太妃去世,即将下葬,发丧的那天晚上,竟然随性地喝酒吃肉。
C.范晔不畏权贵,任性而为。他擅长琵琶,却不愿为皇帝演奏。直至皇帝直言请求,他才勉强答应。
D.范晔为人谦和,懂得反思。他认为在创作整理史书方面,班固的《汉书》十分优秀,无人能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
②晔本意谓入狱便死,而上穷治其狱,遂经二旬,晔更有生望。
10、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
我(们)更需要___________
要求:将补充完整的题目抄写到答题纸上,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