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B.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C.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
D.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①臣虽(即使)下愚,知其不可 ②亏(毁坏,减损)无为之大道哉 ③居(居住)域中之大
④不念(想、考虑)居安思危 ⑤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事物) ⑥虽董(督察)之以严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语言精练、绘声绘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的话,豪壮威严;项庄的话,似巧实拙。
B.《烛之武退秦师》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兴起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C.《庖丁解牛》这则寓言中,庄子采用夸张、对比、描摹、想象等多种手法,表现庖丁解牛技巧的纯熟,神态的悠然,动作的优美,节奏的和谐,身心的潇洒。
D.孟子用“以羊易牛”一例,肯定了齐宣王的“不忍”,认为齐宣王已具备“保民”的基础。同时也为下文论说齐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笔。
4、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勖xù 訾zī詈 蟋蟀 小溪淙淙 草菅人命
B. 肄sì业 翠幄wò 鸣啭 义愤填膺 晨光熹微
C. 委蛇yí 舷xián梯 屠勠 顶礼膜拜 殒身不恤
D. 炮páo制 滂pāng沱 觊觎 病入膏盲 汗流浃背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王伯伯到北京开会,受到同窗好友的热情接待,分别时,他连说:“叨扰!叨扰!”
B.明天是我的16岁华诞,我准备明晚邀请几位好友一起庆祝,到时,请你屈驾光临。
C.我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想向学校的刊物投稿,烦请您把我的这篇大作给予雅正。
D.我起身与叔叔告别,叔叔送我到大门口时说:“实在对不起,我太忙啦,就留步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罗马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塔西伦在《历史》一书中提到:“一旦皇帝成了人们增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都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在现代社会,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种现象便被称作“塔西伦陷阱”,它是当前我国社会公信度面临困境的侧面反映。自前社会的总体信任下降,除了自媒体的特性及其传播特点等工具原因之外,“塔西伦陷阱”的形成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信任具有“社会嵌入性”特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阶段、文化传统等“社会背景”对社会信任的水平、内容和特点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一个国家知地区的政府信任问题,必须在特定的行政生态环境(社会背景)下进行。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日益凸显,社会矛盾逐渐显现。转型期的资源分配不当、利益分配不均使得部分民众心理失衡,产生“仇富”的情绪。屡遭曝光的官员贪腐行为或官商勾结,更是刺痛着公众的敏感神经。
其次,从微观层面看,政府工作人员在作风、纪律、形象、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负面特征容易引起不信任的发生。媒体上曝光的个别官员学历、履历造假,抽“天价烟”,戴“豪华表”,都引发对政府工作人员执政能力、道德品行的拷问和质疑。此类事件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政府对民众的利益诉求不作为或态度不当,加之少数意图不轨者借助网络煽动群众,试图将群众与政府的矛盾扩大化,都导致政府滑入“塔伦陷阱”。
最后,从公众心理角度看,影响政府信任的直接因素有两点:一是公众对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期望;二是公众对政府整体角色与运作的认知。而“政府信任度=对政府的认知/公众期望”。公众期望的提高会致使其对政府满意度下降,从而产生对政府信任的不利影向。自媒体时代,政府通过互联网与民众进行沟通交流,增进了二者之间的了解,提高了公民时政府的认知度,但政府内部的一些不和谐声音也在通过自媒体散播出去,降低了公众的期望直。党的十八大之后掀起一阵网络反腐热潮,“公民记者”对政府机构和行政官员展开“全景监控”,网络舆论聚滴成浪,官员迫于压力快速辟谣,其态度的斩钉截铁反而更惹怀疑。民众步步紧逼,挖掘出事件真相,最终权力部门对官员腐败行为进行查处与遏制。由此可见,民众政府期望与认知的相对剥夺感、失落感成为其对政府产生不信任的最根本的原因。
在社会转型期,“塔西伦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政府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政府工作人员应当转变观念,积极塑造自媒体时代的新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职能卤正面认知,维护政府公信力。首先,政府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道德素养,时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本位的价值取向。只有时刻关注社情民生,刚正廉洁,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地取信于民。其次,通过新媒体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和话语形象也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应掌握说话技巧,多进行脱稿训练,塑造自己的诵话风络,尽量避免使用官话套话,塑造良好的话语形象。自媒体时代,政府面对危机事件和公信力的新挑战时,第一时间把握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便可引导舆论的走向。危机事件来临时及时应对,平日注重形象维护,双管齐下必将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重塑。
(摘编自《公信力的缺失导致政府跌入“塔西忙陷阱”》)
【1】下列所列的事项,属于“塔西伦陷阱”效应的一项是
A.放羊娃多次在沒有狼的时候喊“狼來了!教命啊!”,等到狼真来了,他的呼教设有奏效。
B.晚清政府腐朽无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盘剥百姓民不聊生,终致民怨沸腾、土崩瓦解。
C.武汉红会官微辟谣,网传“可凭介绍信去红会领取物资”说法不实,此举引发民众不满。
D.国家卫健委深切哀悼因发布华南海鲜市场疫情被训诫而后在工作中染病离世的李文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思路清晰,是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所问题一解决问题”的顺序结构全文。
B.文章主体使用了因果论证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塔西忙陷阱”形成的原因。
C.文章从工作人员的角度阐述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策略,提素养、树形象两不误。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塔西伦陷阱”的形成的社会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定区域内如果经济资源分配得当、经济利益分配均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B.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表现出了某种负面特征,导致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滑坡。
C.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与期望值密切相关,然而对政府期望值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对其信任度的提升。
D.平时注重形象维护、取信于民,危急事件时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及时应对,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重塑。
7、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①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他说他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__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居则曰:‘______________!’,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⑤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_______________,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⑥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⑦子曰:“__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⑧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⑨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⑩在《侍坐》中,冉有的志向是: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雨中花慢
苏轼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飏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①,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②不假余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注释)①“国艳”二句:指牡丹,“国艳带酒”指绯红色牡丹,“天香染袂”指贡黄色牡丹。②清商:指秋天。
A.这首词上片追述词人春日无缘赏花的缺憾,下片着重写对秋日牡丹的诸多感触。
B.“闻道”领起六句,写赏花的好去处,词人在“国艳”“天香”丛中流连忘返。
C.起句点明“花时”,暗含词人赏花的兴致,实际上词人面对的却是茶烟、春草。
D.结尾三句是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语浅情深。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功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B.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C.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D.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府,在本文中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
B.旄钺,又称白旄黄钺。白旄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旄钺指君主。
C.屯田,古代生产组织形式,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而组织的集体耕作。
D.陛下,陛本义是台阶,帝王的卫士在台阶两侧进行戒备,后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忠心辅佐,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没有才能,就可以取而代之。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候,可以说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
B.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当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责任应完全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C.诸葛亮治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将司马宣王忍不住称赞。
D.诸葛亮生活简朴,严格约束自己。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园和薄田为生,他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5】街亭之战,作为参战一方的蜀国,其自身的战败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一次大型晚会上,报幕员很有风度地走上台来。不知什么原因,她被绊倒了,台下顿时一阵哄笑。报幕员从容地站起来,很有礼貌地说:“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是为你们的热情而倾倒的。”她的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观众们被报幕员的优雅折服了。
生活中,什么可以让人优雅呢?是适宜得体的着装,彬彬有礼的举止,还是腹有诗书的风韵,化解尴尬的智慧,刚直不阿的气度,泰山崩前的从容……对此,你有何思考?请结合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