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有说是指五伦,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B.青衫是指青绿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绿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C.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通常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D.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如杜甫写昭君出塞“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上一个个漩(xuàn)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有了燎(liáo)原之势。
B.如何速成,仿佛成为年轻人成长的“紧箍(gū)咒”,这般不切实际的进取,其实已落入急于求成的窠臼,所谓的速成也成为海市蜃(shèn)楼般的幻影。
C.我们泅(qiú)渡历史三峡,胸藏百余年来的转型心智,追逐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参与五千年文明的涅(niè)磬重生。
D.总有一些人愿意坚守和思索,常常沉湎于思辨的世界,进入物我两忘的境(jìng)界,等待灵感火花迸(bìng)发的那一刻。
3、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抚” :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
B.“改元”,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只改一次年号。
C.“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 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陈述错误的一项是
A.扪参历井:参、井,星宿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蜀分别是井宿和参宿的分野。
B.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C.河内、河东: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这里是柳宗元的故乡,故称之为柳河东。
D.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圣人”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7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孟子主张仁政、民轻君贵。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目前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到53.9%,其中上海、厦门等14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70%,2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启动垃圾分类。那各城市的实施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西安:在一些老旧小区,垃圾“一桶扔”现象仍然存在。尽管有居民在家进行了垃圾分类,但到最后,垃圾仍是“一桶扔”;即便有分拣,物业管理员也只是出于经济需求,把废纸箱纸盒拣出来,并非从环保角度出发。
广州:2019年7月,很多小区原本用于垃圾分类的四色垃圾桶,只剩下了两色。有的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两个投放口被锁死,不再使用;有的甚至直接简化成餐厨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两个。
(摘编自《垃圾分类先看46份答卷》)
材料二:
垃圾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源头管控、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处置等一系列工作,处理链条其实很长。相较于末端的分类,源头减量更是基础所在。粗略统计,我国城市人口每年人均产生垃圾700斤。一定程度上,从源头上做减法,不仅能直接缓解后续分类的压力,还将间接遏制铺张浪费之风,着实是一种科学有效、事半功倍的治理举措。这样的设想并非凭空而来,不妨看试点单位的“成绩单”。据报道,北京会议中心多措并举,让人均垃圾产生量减少了30.6%。而显著效果的背后,其实并不是什么惊人的大动作,都是些不起眼的小改进。比如,酒店客房不再主动提供“六小件”,单这一项,每间客房每天就能减少近一斤的垃圾产生量。针对香皂利用率高、用量却小的特点,将重量从30克下调为20克。这些细微之举如此行之有效,垃圾减量的空间之大可见一斑。
(摘编自范荣《垃圾要分类,源头要减量》)
材料三:
垃圾分类既解决环境污染这一自然问题,也解决社会文明这一社会性问题,因此不能脱离中国的自然和社会国情来设计管理和运行,不能出言必学发达国家,甚至囫囵吞枣地照搬国外的垃圾分类模式。中国的垃圾分类和雾霾治理一样,很多东西要实现本土化。
在进程方面,垃圾分类需要5-10年,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先易后难。对于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可以率先开展;穷的地方和富的地方也可以用不同的分类办法。
垃圾分类工作,在规划方面,将垃圾分类纳入无废城市”建设的格局中予以统筹考虑;在制度落实方面,将农村和城镇垃圾分类分开管理,统筹好城市和农村垃圾分类战略和方式、要求,建立科学管理、部门协同和区域考核的体制和机制。垃圾分类不能搞运动,急功近利,要考虑周到,稳中求进,久久为功。
(摘编自常纪文《垃圾分类:时机正好,但要保持历史耐心》)
材料四: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9年7月1日正式生效至今,实施效果远超预期。过去十几年包括上海在内许多城市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但居民配合程度普遍较低,能自觉分类者只是少数。此次上海以最严的《条例》强制推进垃圾分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充分说明要使公众自觉开展垃圾分类,仅依靠宣传教育或奖励是不够的,需要发挥制度的作用。以制度保护环境对于提升公众的环境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垃圾分类需要发挥制度的力量》)
【1】下列不属于材料一中居民对“垃圾分类”认识的一项是( )
A.半数以上的人表示“大概知道一点”,这表明人们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存在着知识盲区。
B.有些人的垃圾分类意识薄弱,甚至还有人怕麻烦或不习惯而拒绝认真实行垃圾分类。
C.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因为垃圾分类太复杂而无法完全落实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要求。
D.即便对垃圾有分拣,也是出于经济需求把废纸类垃圾拣出,并非是从环保角度出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酒店不主动提供“六小件”、下调香皂重量等措施,显示了垃圾减量空间之大,也证实在源头上做减法是垃圾治理的有效举措。
B.中国垃圾分类和雾霾治理一样,要结合中国的自然和国情来设计管理与运行,不能出言必学发达国家,切忌囫囵吞枣地照搬。
C.中国可在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政府在垃圾分类规划和制度落实方面要考虑周全,稳中求进,久久为功。
D.上海利用《条例》,以制度强制推进垃圾分类,取得良好的成效,表明依靠宣传或奖励不能提升公众的环境责任意识和公共精神。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在垃圾分类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取得相应成效的措施。
7、默写
(1)《劝学》中用走路来形象弟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是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在《锦瑟》中以典故来比喻自己一生坎坷、满腔幽情,言简义丰,意境朦胧的是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以江水明月的寂静来衬托音乐声音的是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女冠子
柳永
断云残雨。洒微凉、生轩户。动清籁、萧萧庭树。银河浓淡,华星明灭,轻云时度。莎阶寂静无睹。幽蛩切切秋吟苦。疏篁一径,流萤几点,飞来又去。
对月临风,空恁无眠耿耿,暗想旧日牵情处。绮罗丛里,有人人、那回饮散,略曾谐鸳侣。因循忍便睽阻①。相思不得长相聚。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万绪。
注:①睽阻:离别阻隔。
【1】下列对于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观察视角不断变化,由外而内,自上而下,画面具有极强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B.上片选取典型秋夜之景,动静结合,声寂结合,营造出静寂的氛围,传达出凄苦之感。
C.下片“暗想”一词,由实转虚,回忆曾经美好的故人旧事,顺带点出“无眠”的原因。
D.全词以“断云残雨”起笔,用“好天良夜”收尾,遥相呼应,自然融合浑然一体。
【2】“千愁万绪”有哪些具体内涵?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令狐楚,字壳士,自言国初十八学士德棻之裔。祖崇亮,绵州昌明县令。父承简,太原府功曹。家世儒素。楚儿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七年登第。桂管观察使王拱爱其才,欲以礼辟召,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楚以父掾太原,有庭闱之恋,又感拱厚意,登第后径往桂林谢拱。不预宴游,乞归奉养,即还太原,人皆义之。李说、严绶、郑儋相继镇太原,高其行义,皆辟为从事。自掌书记至节度判官,历殿中侍御史。
楚才思俊丽。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自是声名益重。丁父忧,以孝闻。免丧,征拜右拾遗,改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母忧去官。服阕,以刑部员外郎征,转职方员外郎、知制诰。
楚与皇甫镈、萧俛同年登进士第。元和九年,镈初以财赋得幸,荐俛、楚俱入翰林,充学士,迁职方郎中、中书舍人,皆居内职。时用兵淮西,言事者以师久无功,宜宥贼罢兵,唯裴度与宪宗志在殄寇。宰相李逢吉与度不协,与楚相善。楚草度淮西招抚使制,不合度旨,度请改制内三数句语。宪宗方责度用兵,乃罢逢吉相任,亦罢楚内职,守中书舍人。
楚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然宽厚有礼,门无杂宾。尝与从事宴语方酣,有非类偶至,立命撤席,毅然色变。累居重任,贞操如初。未终前三日,犹吟咏自若。疾甚,诸子进药,未尝入口,曰:“修短之期,分以定矣,何须此物?”前一日召从事李商隐曰吾气魄已殚情思俱尽然所怀未已强欲自写闻天恐辞语乖舛子当助我成之
(节选自《旧唐书·令狐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一日召从事/李商隐曰/吾气魄已殚/情思俱尽然/所怀未已/强欲自写闻天恐辞语乖舛/子当助我成之/
B.前一日召从事/李商隐曰/吾气魄已/殚情思俱尽/然所怀未已/强欲自写闻天/恐辞语乖舛/子当助我成之/
C.前一日/召从事李商隐曰/吾气魄已殚/情思俱尽/然所怀未已/强欲自写闻天/恐辞语乖舛/子当助我成之/
D.前一日/召从事/李商隐曰/吾气魄已殚情思俱尽然/所怀未已/强欲自写闻天/恐辞语乖舛/子当助我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曹,汉代郡守有功曹史,简称为“功曹”。北齐后称曹将军,唐时,在府的称功曹将军,在州的称司功参将军。
B.弱冠,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C.进士,是我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D.拜,即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改”“移”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狐楚出生官宦。其祖父令狐崇亮曾任绵州昌明县令,父亲令狐承简曾任太原府功曹。
B.令狐楚为人孝顺。他没有参加王拱举行的宴饮活动,请求返回太原奉养双亲。
C.令狐楚处变不惊。当他父亲在军镇去世,军中混乱时他能迅速安定局势。
D.令狐楚有宿命观。病情危重,从不服药,认为寿命长短,命中注定,不须服用药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2)尝与从事宴语方酣,有非类偶至,立命撤席,毅然色变。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等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意蕴悠远的境界,也是现实生活中让人纠结的人生命题。你能联想到哪些动人的“等待”?你是否有过难忘的“等待”经历?“等”,还是“不等”,你如何抉择?“等待”带给你怎样的感悟和体会?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