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怒江州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以其无礼于晋

    B.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C. 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     欲呼张良与俱去

    D. 沛公安在     求人可使报秦者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非汉望也                                   皆为陛下成就

    B.吾母弟在汉                                单于子弟发兵

    C.惶恐饮药                                单于视左右

    D.明日复                                      叹曰

  •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运用比喻论证,指出“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看护人的责任,借此指出冉有和季路对于季氏之错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B.《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抓住梁惠王渴望民众拥戴的心理进行诱导,采用排比手法,给他描绘出“仁政”之后百姓安居殷富的景象,促使他实行“仁政”。

    C.《拿来主义》中,作者采用类比论证,用“大宅子”类比文化遗产,指出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会“占有,挑选”,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态度。

    D.《秋水》写大海的广阔只用“不见水端”四字,然而与黄河的“不辩牛马”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两相对比,河伯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然后向海神若发出由衷的感叹。

  •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邀游, 。——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②回到有人的地方,③时而到岸旁嬉戏,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A.③①⑥⑤②④ 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们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涉及隐私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泄漏贩卖的危险,网络信息安全确实令人堪忧。

    B.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不无裨益。

    C.近日,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董明珠虽然在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的职务没有发生变化,但格力“去董明珠时代”的拐点也许就要到来。

    D.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坚持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

    ①不久之前的报纸披露,有专家倡议部分恢复繁体汉字。人们可以从繁体的汉字之中读出古人造字的匠心,例如“愛”之中包含了“心”,“親人”必须相见,如此等等。繁体汉字的阅读和书写犹如拜谒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有机会再次向祖先表示由衷的敬意。

    ②当然,汉字的“繁简之争”由来已久。反驳的声音迅速传来。繁体汉字笔划繁杂,孩童的识字必须耗费巨大的精力,甚至有可能畏难不前。一些人举出了几个典型的例子——先生们,请默写“簫、齊、鸞、齡、靈、叢、釁”这么几个字,感觉如何?

    ③如果允许插嘴凑趣,我愿意追加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使用篆书书写。篆书不仅更为接近古代的象形文字,形象直观;而且,篆书的历史更为久远。繁体汉字来自祖先的创造,篆书来自祖先的祖先。不能抱怨这种要求的刁蛮无理,若根据专家的逻辑,篆书与繁体汉字无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罢了。

    ④相信我——提出篆书书写的意图并非制造某种夸张的调侃,而是再现文字史的概貌。篆书构成了文字史的第一个鼎盛期。众所周知,繁体汉字的流通大约中止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事实上,文字史内部另一个更大的转折是篆书退出日常的书写领域——时间大约是汉魏之际。我想指出的是,从篆书开始,或明或暗的汉字简化运动几乎始终活跃于文字史之中。总之,篆书、隶书、楷书以及相继而来的行书和草书无不包含了简化的意图。

    ⑤我不想纠缠每一个字的简化方案,也不想谈论隶书之后诸种字体性质各异的简化特征,我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是:那些专家为什么未能察觉文字史内部如此明显的演变倾向——为什么未能察觉,恢复繁体汉字恰恰与古人的理念背道而驰?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究竟是什么?

    ⑥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胜枚举。从四大发明到长城或者大运河,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绚烂的唐诗宋词,历史曾经将一笔又一笔享用不尽的财富转交给后人。这些财富的内容如此丰富,以至于许多人常常遗忘了最为重要的一笔——古人的创造精神。

    ⑦偶尔能听到一种舆论:我们这个民族温柔敦厚,拘谨含蓄,很少显示出蓬勃的创新冲动。这种观点显然不对——一个没有创新冲动的民族怎么可能留下那么多文化遗产?但是,多数人愿意承认另一个特征:我们这个民族崇尚古人,尊重传统,敢于自我作古、独树一帜的人并不太多。对于某些人说来,古人的辉煌业绩时常悄悄地转化为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牢笼。这时,一个问题愈来愈尖锐: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

    ⑧我想更多地提到“古人的创造精神”。相对于依循古制,创新远为艰巨。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创新不是单纯地依靠灵感、聪明和想象力,更为重要的是,创新还包含了历史条件的深刻洞察。创新意味着在最为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实施新的举措。为什么篆书消亡于汉魏之际?历史条件的改变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诱因。公务文字交流数量的急剧增加,书写工具的改变,这一切无不迫切地召唤另一种更为便捷的新型字体。这时,文字创新及时地赢得了一个空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的汉字简化存在相近的理由:文字交流的规模前所未有,书写工具的日新月异,大众的识字如何更为容易,孩童如何启蒙教育——这时,汉字的简化成为一项疏通瓶颈的文化工程。尽管如此,对于许多人说来,一个小小的不适已经足够瓦解创新的冲动。

    ⑨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至少可以从文字史的演变察觉,古人曾经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积极互动。如果想到的仅仅是恢复繁体汉字而没有意识到这些汉字的来龙去脉,没有意识到隐藏于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背后不懈的创造精神,那么,这种做法业已迹近于买椟还珠了。

    ⑩许多人已经熟悉了李鸿章的形容:现代社会的降临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科技,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各种剧烈的震荡纷至沓来。这时,古人的现成经验显然不够用了。期求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以前的古人完整地解答当前遭遇的问题,只能证明我们的平庸和懈怠。古人的业绩属于过去,古人给予我们的最大馈赠毋宁是:如何创造自己的时代。

    ⑪无论是争辩汉字的繁简还是别的主题,“古人的创造精神”必须成为我们关注的首要内容。

    (有删改)

    1根据文意,第③段中“专家的逻辑”是指什么?

    2联系全文,下列有关“繁简之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繁简之争不仅是选择汉字形体的争议,更显示出思想观念的差异。

    B.主繁方从字形的文化内涵角度强调恢复使用繁体字利于传承文化。

    C.主简方从书写的便利实用角度强调简化繁体字与传承文化不冲突。

    D.繁简之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恢复繁体汉字,因而是全文的中心话题。

    3概括第④段的大意。

    4简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5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试分析下列事例中所体现的“创造精神”。

    近几年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如淘宝、京东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中,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君子并非与一般人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来使自己得到提升。

    (3)韩愈《师说》中写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身上出现的奇怪的现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捣练子令

    李煜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1词中前三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越国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之,不仁;失其所,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C.失其所,不知    与:结交,亲附

    D.因人之力而之    敝:破旧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阙秦利晋

    A.越国鄙远 B.烦执事

    C.焉用亡郑陪邻 D.其无礼于晋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数语既点出战事爆发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烛之武临危受命,体现出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也说明佚之狐对他的外交才能了解之深。

    C.说退秦师是全文重点,烛之武似乎都在为秦国利益着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为了塑造烛之武的形象,本文集中笔墨重点表现烛之武如何说退秦师,而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字未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为了看到阳光,我们来到世上。为了成为阳光,我们存于世上。”

      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规范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