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泸州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B.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C. 蔡先生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这就是言传身教

    D. 其实,他越矫揉造作,人们就越看出他在弄虚作假。

  • 2、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B.《史记》中对刘邦有多种称呼:“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称刘邦为汉王源于他曾被封为汉中之王。

    C.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很多,如表授予官职的“除、授、拜”等;表罢免、降职的“罢、谪”等;表提升官职的“拔、擢”等。

    D.三省六部是隋唐时期国家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其中尚书省下辖六部,负责管理国家各方面具体事务,如吏部负责管理国家的典礼、科举、学校等。

  •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如果没有杜甫,我们对于安史之乱所能够知道的可能就是历史书上那些简单的、冷冰冰的东西,但有了杜甫,他的诗记录了十几年的漂泊和奔波,在路上所见的人和情景,他的病痛、他的思念、他的忧虑、他的极其复杂的所有情感。                              

    ①杜甫打开了我们中国人感觉系统里的那个盲区

    ②杜甫的伟大在于现在的人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从杜甫开始的

    ③他第一次把中国人的人生完整地放进了诗里

    ④在杜甫之前人的生活世界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不会被写到诗里的

    ⑤或者说他第一次照亮了中国人的人生。

    A.①③②⑤④

    B.①④②⑤③

    C.④②①③⑤

    D.④①⑤②③

  • 4、下列人物和事件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少平—当过“揽工汉”,后成为大牙湾煤矿工人。

    B.孙少安—开办砖窑厂,后来倒闭,从此一蹶不振。

    C.田晓霞—与孙少平相互欣赏,后成为省报记者,在一次洪灾中为救人不幸牺牲。

    D.金波—上学时经常与少平骑一辆自行车,后去青海当兵,爱上了一位藏族牧马姑娘。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法国尼斯的恐袭事件备受关注,事件发生几小时后,各个网络媒体关于这一事件报进的新闻的点击量都超过了6万次以上.

    B.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2016年6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64元/平方米,环比在经历连续8个月下跌后,本月微涨0.21%.

    C. 由于最近一段时间球队成绩不佳,俱乐部经过与亚森友好协商达成一致,从2016年7月15日起,亚森不再担任石家庄永昌主教练一职.

    D. 近日,工信部发出通知,移动终端经营商要本着“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对微视频、微记录、微电影等视听节目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旅游的火热,是消费升级不断加快的生动体现。2020年国庆中秋假期,某旅游出行服务平台数据上的乡村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68%。某旅行玩乐平台数据显示,由于需求旺盛,当前国内民宿客单价较去年同期提高32%,当地游的客单价也较去年同期提高31%。这些年,随着人们观念转变,旅游已从单一的观光行为,转变为集欣赏风景、健身休闲、文化娱乐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型度假服务。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凸显,自驾游、自助游、家庭定制游等旅游产品受到欢迎,为个性特点鲜明、体验互动感强、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还处在发展初期,存在规模偏小、缺乏特色、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有的地方乡村旅游季节性比较明显,旅游内容大多局限在采摘、钓鱼、烧烤等,旅游形式比较单一,不容易吸引回头客;有的地方缺少品牌意识,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为此,亟须加强引导协调,统筹安排,把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休闲游。各地应从全域视角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推动解决好乡村旅游中存在的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培育核心竞争力,优化乡村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旅游体验。

    各地乡村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乡土风貌、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地方特色,培育特色产品。还要针对消费升级特点,运用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延伸乡村旅游内涵,提升竞争力。比如,现在南京、成都等城市周边的一些乡村挖掘夜经济潜力,发力乡村夜游,适时推出美食节、灯光节等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新鲜的旅游体验。

    多姿多彩的乡村田园与现代繁华都市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期待相关部门和地方其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产品供给,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推动乡村旅游持续较快发展。

    (摘编自杜海涛《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人民日报》 2020年10月28日)

    材料二:

    乡村旅游具有行程少、时间短、方式灵活等特点。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乡村旅游已超越传统农家乐形式,逐渐向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转变。

    乡村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点,自然观光、亲子陪伴、健康养生、休闲度假、身心放松等需求不断增长,催生了特色民宿、夜间游览、文化体验、主题研学、康养旅居等产品和项目的开发。

    乡村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经常性的休闲活动,涌现出一批特色民俗村、田园休闲农庄、农业科技园、传统古村落、艺术小镇等。有的地方推行一村一品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深挖内涵,精心设计,打造精品。

    乡村旅游正从过去的一个个点、一个个村,扩展为一个个片区、一条条特色旅游带。如今,乡村旅游发展往往以一个重点村为核心,联合周边景区、行政村、自然村,打造集考察研学、参观游览、休闲娱乐、商务会议、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目的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已经从农家乐、采摘园等单一业态,转向多业态全产业链经营,实现创意设计、资源开发、餐饮住宿、文创商品、特色农产品销售、网络社交互动等全产业链运营。投资主体也日趋多元,既有农户个体或合伙经营,也有村集体投资经营,一些较有实力的企业也积极介入乡村旅游开发。

    当前,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不断增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给游客带来个性化、多样化的体验,提升了乡村旅游发展质量,从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摘编自王珂《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人民日报》 2020年10月28日)

    材料三:

    近些年,乡村旅游伴随着深化农村改革的步伐开始兴旺起来,领略田园风光、品尝农家美味、感受自然归真变成了一种时尚。然而更多的人在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之下,却开始慢慢淡忘乡村旅游背后乡村文化的低速跟进。我们应该看到乡村旅游的基础在乡村文化,不能忽视乡村文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反作用,而这种反作用要远远比单纯的构造产业链更值得重视和关注。因此,二者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深思。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土壤。即使现在有的地方互相争抢与历史名人相关的景点、文物等,甚至恶意去修改历史进行包装宣传以博眼球,即使现代化夸张元素的添加和以市场盈利为目的的装点,已经让名满天下的徽居淡去了太多的文化气息,我们也要看到有乡村文化的基础才有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能,无论是在乡村旅游的物质载体上,如文物、建筑等等,还是在乡村旅游的精神载体上,又如回归自然、淳朴厚重等都无不起源于文化自身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

    乡村旅游是乡村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二者相互影响。虽然在现实中,过于追求片面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关系断裂的问题,但是政府应当承担起乡村文化的保护责任,认识到乡村旅游背后乡村文化的价值,实现乡村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人们观念转变,单一的观光行为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现在人们更喜欢自助游、家庭定制游等富有特色、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B.2020年的“双节”期间,国内民宿客单价同比增长约三分之一,这体现出我国当下的乡村旅游市场火爆,需求旺盛。

    C.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时要充分注意到乡村经济与乡村文化两者间关系的协调,尤其要注意双方各自具有的反作用。

    D.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土壤,政府要充分重视,要采取恰当措施,解决乡村旅游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实现乡村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村旅游火热,消费升级不断加快,近年假期旅游平台订单数据激增,民宿客单价较去年同期明显提高,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进入成熟期。

    B.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产方式,为发展个性特点鲜明、体验互动感强、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契机。

    C.近年来,领略田园风光、品尝农家美味、感受自然归真变成了一种时尚,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和复合型旅游产品的打造。

    D.现在有的地方互相争抢与历史名人相关的景点、文物,恶意去修改历史进行包装宣传以博眼球,让我们看到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逐渐被人们淡忘。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复合型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的一项是( )

    A.赵庄发展乡村旅游,城里人驱车到采摘园摘瓜果蔬菜,体验丰富多彩的农家生活乐趣。

    B.商户小刘向游客展示传统民族工艺产品制作过程,提升游客体验感。

    C.民宿经营者小张既提供餐饮住宿,又销售地方特产,还与顾客进行网络互动。

    D.旅游名镇店铺林立,有面坊、茶坊、豆腐坊等,让人们能感受到明清以来的乡村生活。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某乡村小镇为脱贫致富,特开辟乡村旅游产业,请结合材料向该镇政府提出你的建议。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陋室环境的宁静、雅致,令人心旷神怡。

    (2)《曹刿论战》中,体现了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常常借用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来称赞官员对百姓多有惠政,地方治理成果斐然。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观刈麦》中,诗人面对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而深深自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从反面阐明学习要善于积累道理时说“________”,就没有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的办法;不积累细小的水流,就“_________”。

    (2)老子曾说:“大音希声”。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

    (3)南宋无门慧开禅师有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此诗所表意近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墨子·尚同下》“善人赏,恶人罚,则国必治”赏罚分明的治政理念在《出师表》同样得到很好体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关于秦亡的原因,有识之士众说纷纭。贾谊在《过秦论》中将其归因为“_________”,而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却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

  • 11、默写

    (1) _____________,闻人声亦惊起,_______________;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___________。(苏轼《石钟山记》)

    (2)然吾居乡,_________________,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__________,督尔获,__________,早织而缕,字而幼孩,___________。(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3)既无伯叔,__________,门衰祚薄,晚有儿息。___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4)或命巾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__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6)秦有余力而制其弊,________________,伏尸百万,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7)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 。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3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________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甲(       

    (唐)元稹

    昼静帘疏燕语频,双双斗雀动阶尘。

    柴扉日暮随风掩,落尽闲花不见人

    乙(       

    (宋)守璋

    草深烟景重,林茂夕阳微。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1】这两首诗标题相同,最有可能是(       

    A.早春

    B.晚春

    C.早秋

    D.晚秋

    【2】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押韵上看,甲诗和乙诗都是一二四句押韵。

    B.从选材上看,两首诗都选取典型意象写季节。

    C.从描写上看,甲诗视听结合,乙诗侧重视觉。

    D.从语言上看,两首诗都平实质朴,清新自然。

    【3】两首诗都围绕“静”字来写,请结合画线句,说说写法和效果有何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请结合以上《论语》选段,分条陈述如何才能使人“远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湖南耒阳的留守女孩钟芳蓉凭借676分的高分被北大录取,她没有选择大众推荐的热门专业,而是报考了“冷门”考古专业。她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报考考古专业,也是受到樊锦诗先生的影响。”

    材料二:

    双减落地,新东方股票缩水90%,业务关停、亏损和裁员成了不可避免的事实。企业突遇生存危机,俞敏洪积极带领新东方进行业务转型,进军直播带货领域,转战农产品销售,取得显著成绩。

    材料三:

    2022年颜宁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她说做出离美归国的选择,是为了借助这个平台,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依靠内在的驱动力,而不是外界的各种诱惑,能够无后顾之忧地去发掘、施展自己的潜力,从而做出原创突破,回馈社会。

    后疫情时代,社会急剧变化,个人在时代浪潮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以上人物的选择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