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泸州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已经收到了你群发的信息,你的新号码我已经惠存,以后我们要多多联系。

    B. 上周从你那里借的书我已阅读完毕,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明日我将会亲自登门璧还。

    C. 这次画展能够成功举办,得益于每个人的绵薄之力,我在这里向大家表达最真挚的感谢。

    D. 为了打破会场紧张而尴尬的氛围,我首先为大家垂范,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能调动大家发言的积极性。

  • 2、对下面一段话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年纪轻的时候,倒是敢说话,可是没有人理睬他。到了中年,在社会上有了地位,说出话来有相当分量,谁都乐意听他的,可是正在努力的学做人,一味的唯唯否否,出言吐语,切忌生冷,总拣那烂熟的,人云亦云。等到年纪大了,退休之后,比较不负责任,可以言论自由了,不幸老年人总是唠叨的居多,听得人不耐烦,任是入情入理的话, 也当作耳边风。这是人生一大悲剧。

    A.年轻人与老年人都敢于表达意见,但没人耐烦听取和采纳。

    B.年龄越大,言论越自由,说话越能得到听众的认可和喜爱。

    C.中年人处事多权衡轻重利弊,常不愿说出与众不同的言论。

    D.说者有意,听者无心,虽言论入情入理,但听者多不耐烦。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窗口服务行业,都要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促进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敬业奉献的精神。

    B.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C.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本赛季鲁能泰山队表现差强人意,遇强不弱、及领先时防守松懈的老毛病仍没有改观。

    ②南宋皇城经元兵的一把大火,早已灰飞烟灭,世人只能从历史记录里捕捉到雪泥鸿爪

    ③《朱子治家格言》自问世以来被尊为“治家之经”,在整篇家训中,最让人醍醐灌顶的句便是: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④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办,《朗读者》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获得了最佳季播电视节目奖。

    ③为人不可妄自尊大,须知人外有人;反之,妄自菲薄自己也不可取,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自信,也会一事无成。

    ⑥巴金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②⑤⑥   D. ①③④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家阿来认为任何好词佳句的存在都有上下文语境,一味寻章摘句,无助于读懂文章完整的意思。

    ②好友特地从大洋彼岸寄来了一些适合我父亲调理身体的药品,我敬谢不敏,最终只好收下了。

    ③目前城管、交警力量捉襟见肘,高负荷运作下,城区基础设施维护及路面环境整改问题显得更加严峻。

    ④苏童代表作《刺青时代》中描述了小拐触碰到哥哥的尸体时的心情:“感到曾经与他肼手胝足的那个身体突然变得如此恐怖如此遥远。”

    ⑤做大事业的人,绝不应当求田问舍,过分在乎自己的得失,小说主人公石越是深知这一点的。

    ⑥近日寒潮夹风带雨影响全城,但环卫工人依然牝鸡司晨,清晨五点就开始工作,成为街头一道“橘色”的风景线。

    A. ①⑤⑥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原创)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海德格尔的艺术观

    艺术是什么?海德格尔指出,他所谓的艺术绝不是柏拉图式的理念,即那种规定一切艺术现象之共同本质的最高概念,它不是时空之外,永恒不变的存在者。

    海德格尔对艺术的思考是从艺术作品入手的。海德格尔说,从表面上看,作品和一块石头、一把斧头没有什么两样,是一件物或器具,但实际上,作品比一块石头和一把斧头多一点什么,那多一点的什么使作品成了作品。换句话说,艺术作品自身自有其存在的特殊本源。

    在此,海德特尔批判了流俗的浪漫艺术观,后者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是作者,因为作品显然是作者的产儿。但海德特尔问道:作者又是谁的产儿呢?显然是作品使作者成了作者,是《浮士德》造就了作家歌德。如此看来,作品和作家互为因果,但是什么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呢?海德格尔认为还有一个第三者,即作为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之共同本源的“艺术”。而艺术的本源是“世界与大地的冲突”。因此,作品的真正作者不是作家而是世界与大地的冲突,是真与非真的冲突,作家只是这一冲突成为作品的中介而已,作家创作的具体任务就是在对此冲突的领会中勾勒这一冲突。

    海德格尔的“世界”和“大地”这一对概念充满隐喻性,它们主要指“意义化”(世界)和“无意义化”(大地)的对立冲突,以海德格尔之见,艺术作品建立了一个世界,同时了展示了大地,作品描述的存在者既显示(获得意义)又隐匿(失去意义)地出场,艺术作品因此成其所是。

    海德格尔举了一个著名的例子,“凡·高的一幅画,一双粗糙的农民的鞋子,别的什么也没有。实际上,这幅画描绘了无。”但是,海德格尔又说:“从鞋破损了的、敞开着的黑洞中,可以看出劳动者的艰辛的步履,在鞋的粗壮的坚实性中,投射出她在料峭的风中通过广阔单调田野时步履的凝重与坚韧,鞋上有泥土的湿润与丰厚。当暮色降临时,田间小道的孤寂在鞋底悄悄地滑过。”海德格尔以充满诗意的描述谈到他在凡·高《农鞋》中看到的农妇的世界与大地,以及在这世界与大地之间一双农鞋的“存在”。就此,海德格尔批判了艺术模仿说,后者基于自然实在的态度误以为艺术作品只是逼真地模仿摆在我们面前的东西,误以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东西就是它的全部存在。事实上任何可见之物的存在都在不可见的世界和大地之间。正是由于作品建立了一个世界并展示了大地,处于其间的存在者才因有意义而显现,因无意义而隐匿。

    由于作品存在于世界和大地的冲突中,因此,作品一经产生就呼唤人的保护或保存。离开了人的观赏和阅读,被创作和安顿在作品中的世界和大地的冲突就会消失,作品也就成了纯粹的物。

    正是经由作品的创作和保存,真之事件(即世界与大地的冲突)便以艺术的方式发生了,作为创作者和保存者的人也由此介入了世界与大地的冲突,遭遇到既澄明又隐匿出场的万物,从而进入到生存的历史。

    摘编自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品超越一件器具的部分,即世界与大地的冲突,构成了作品的本质。

    B. 作品是世界与大地冲突的产物,在作品行成的过程中,并没有作家主观意识的参与。

    C. 凡·高绘画中的一双农鞋既属于大地,又属于世界:既显现意义,又隐匿意义。

    D. 作品离不开欣赏者,否则它将丧失它的本质,从而沦为纯粹的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浪漫主义艺术观认为艺术的本源是作者,而海德格尔认为,作品是作者的本源,是作品造就了作者。

    B. 柏拉图的“艺术”理念,是一种超越个别艺术现象的最高概念,它是时空之外的,永恒不变的存在者。

    C. 海德格尔说凡·高画作中一双农鞋的“存在”,意味着它不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样东西,而且还显示意义。

    D. 因为作品的本源是世界与大地的冲突,因此,逼真地模仿一双农民的鞋子并不是艺术的全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家的真正使命是坚守艺术的本源,深刻领会并如实勾勒出世界与大地的冲突,从而重建人们对存在的记忆。

    B. 海德格尔批判艺术模仿说,主要原因是他认为艺术不仅要建立一个世界,还要展示大地。

    C. 海德格尔认为,一切可见之物的存在都在世界与大地之间。所以一旦迷失世界,它们就沦为器具或一件纯粹的物。

    D. 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读者看护了作品中世界与大地的冲突,另一方面作品使读者进入存在状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叙写了诗人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虽然距离遥远,也能共享美好月光愿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道遥游》中,庄子举例,鹏迁南海,凭借外力离开北海,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达自己即使遭受肢解的酷刑也不改变心志的坚定信念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3)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锦瑟》中的“______和《琵琶行》中的“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意象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感伤的两句是“     。”

    (2)《扬州慢》里的“     ”描写出了词人眼前的扬州一片荠麦丛生、萧条荒芜的景象。

    (3)《赤壁赋》中,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在游赤壁时,面对波涛滚滚、无尽无休的长江,发出了“   ”的人生短暂的慨叹。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3)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________________;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

    (4)嗟乎!大阉之乱,__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大,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5)江南忆,最忆是杭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其二)》)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全文的中心论点,在议论文中此称之为开门见山。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3)屈原《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曾子认为为人处世要每天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省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做法。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 春情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①这首词作于诗人南渡之前,丈夫赵明诚出仕在外。②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③扶头酒:容易饮醉的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词的开头三句写词人所处的环境,景象萧条,给人以寂寞幽深之感,兼以细雨斜风,则心境之凄苦,更觉怆然。

    B. 柳和花用“宠”“娇”来修饰,运用拟人手法,垂柳繁花,犹得天宠,备受人爱,表达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关心。

    C. 风雨之夕,词人饮酒赋诗,借以排遣愁绪,诗成酒醒之后,心境发生变化,一扫前愁,别有一番悠闲的欣喜。

    D. 词中“征鸿过尽”句点上片主旨,实写丈夫走后,词人欲寄相思,而信使却都飞走了,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E. 下片写词人枯坐愁闷,恹恹入睡了又感罗衾不耐春寒,渐渐从梦中惊醒,辗转难眠的忧愁和凄然溢于言表。

    2词中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中彦,才甫。少以父任仕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从下熙、河、阶、成州,授彰武军承宣使。

    王师得金、洋诸州,以中彦领兴元尹。师还,为秦凤经略使。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徙治北山,因险为垒。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

    皇统初,为宁州刺史。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

    正隆,营汴京新宫,中彦采运关中材木。青峰山巨木最多,而高深阻绝。中彦使构崖架壑,起长桥十数里,以车运木,若行平地,连通汴梁。明年,作河上浮梁。舟之始制,匠者未得其法,中彦手制小舟才数寸许,不假胶漆而首尾自相钩带,诸匠无不骇服,其智巧如此。浮梁巨舰毕功,中彦召役夫数十人,治地势顺下倾泻于河,取新秫秸密布于地,复以大木限其旁,凌晨督众乘霜滑曳之,殊不劳力而致诸水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构乱,既败,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还奏,上大悦,遣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以疾卒官,年七十五。百姓哀号辍市,立像祀之。

    (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

    B.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

    C.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

    D.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幼时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 招抚使,是宋代官名,战时临时设立的掌管军政的官职,战后即废除。

    C. 西羌是羌族的别支,战国时兴盛,旧在陕西四川塞外。羌族各部相攻杀掠夺,战祸频仍。

    D. 郊恩,皇帝因到郊外祭祀天地,礼成之后,对皇室、臣民所加的恩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中彦少年得志,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跟从睿宗攻下熙、河、阶、成州,被任命为彰武军承宣使;任秦凤经略使时,迁移治所,修筑营垒,扼守入川要道。

    B. 张中彦聪慧过人,善于营建。他让人崖谷架木,于深山中顺利运出大木;他制作的小船模型,让工匠都惊服,并到浮梁购买大船,用巧妙的方法解决其入水的问题。

    C. 张中彦处事果决,执法严明。他敢于惩治犯法的朝廷宗室,依法惩处盗窃的士兵;刘海作乱平定后,他处死了带头闹事的不法分子的。

    D. 张中彦善于处理民族关系,深受拥戴。西羌族依仗地势,不服管辖,他亲自约见其酋长,顺利同其约定招降办法;去世后,百姓号泣罢市,立像祭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

    (2)复以大木限其旁,凌晨督众乘霜滑曳之,殊不劳力而致诸水。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

    2016年4月,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说:“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

    2018年2月,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2018年5月,习近平同北大师生座谈时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作为身处前所未有的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索?请立足自身,放眼天下,据此写一篇文章,作为以“青春为何,青春何为”为主题的班会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