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 )
①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 ②全面贯彻新时代战略方针
③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④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王某在医院做手术,术后处于病危状态,虽然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仍不幸死亡。王某的亲属40多人对医护人员进行漫骂、殴打,还在医院设灵堂、烧纸等。由此其中的很多人因涉嫌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这是因为( )
①社会正常运转需要秩序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③社会规则保证社会秩序的实现④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短视频既可以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媒介,也可能成为青少年迷失方向的泥潭陷阱。面对各种各样的短视频,未成年人应该( )
A.抵制不良诱惑,远离网络世界
B.提高媒介素养,坚持趋利避害
C.审视视频内容,处罚违规行为
D.遵守法律规定,依法经营管理
4、小华的行为分别遵守了哪些社会规则?下列按照道德、纪律、法律的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
①小华接到诈骗信息后果断报警
②小华对乱扔垃圾小区居民进行文明劝导
③小华遵守学校阅览室的规定,安静地学习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5、小明所在学校组织了学农活动,在一周的学农活动中,小明了解了我们平时所吃的粮食是如何加工而来的,了解了我们吃的菜是如何上餐桌的。小明认识到没有这些农业,我们的生活一天都难以维持。下列与小明的认识相符合的是( )
①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③组织学农活动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应该在课堂上学习
④组织学农活动能让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有着50年教龄的语文教师杨维云,每天坚持两场直播,提供零基础拼音识字课程,为不识字的成年人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87岁海洋地质学家、两院院士汪品先,用当下时新的话语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国探索海洋的故事,传播海洋科学知识……“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中的这些老人能够感动中国的原因,在于他们( )
①勇担社会责任,服务和奉献社会 ②学识渊博,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③发挥余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④善于扬长避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对于社会新闻所述案件的法律性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序号 | 社会新闻 | 法律性质 |
① | 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主谋陈某志被判处 24 年有期徒刑 | 刑事违法案件 |
② | 曲某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被暂扣驾照 | 民事违法案件 |
③ | 游客杨某在长城上刻字造成城砖损坏,被罚款200元 | 刑事违法案件 |
④ | 孙某因在公共场合吵闹、扰乱社会秩序被依法拘留 | 行政违法案件 |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重庆江北区步行街推广“绿色”广场舞,数百名广场舞爱好者戴着耳机翩翩起舞,现场听不到一点音乐的声音,此举深得民众好评。这说明.( )
①健身应鼓励,市民不能干涉②爱好各不同,广场舞应支持
③遵守规则是享有自由的保障④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某校拟制作“我国科技发展成就”宣传栏,下列适合推荐的新闻内容是( )
①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②“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③我国首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9月28日开通运营
④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
①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②拒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③自觉遵章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树立法治意识,善用法律维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某学习小组对“责任的来源”进行探究分析,小组成员列举了以下几个生活中的小事。你认为其中责任的来源体现职业要求的是( )
A.在超市挑选完商品后,小强自觉排队扫码付款
B.周末在家休息期间,小乐主动帮妈妈择菜洗碗
C.疫情静默管理期间,张老师为学生线上授课
D.按照之前的约定,小美与同伴一起参加公益活动
1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下列名言与之寓意相近的是( )
A.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寄语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我们青少年要做到( )
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②漠视常规逞英雄,追求自我无底线
③志存高远有梦想,德才兼备挑大梁④见贤思齐学榜样,家国情怀有担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变化以及有些人为了追求所谓“高薪”,一些不法分子开始频繁组织国人非法偷渡出境务工。李某在有了前两年组织他人偷渡出境成功的经历后,于2022年4月又在国内组织胡某等人去云南旅游,途中提议一起偷渡境外去缅甸赚钱,并策划出具体路线。因胡某感觉不靠谱后几人不欢而散。后来李某被抓,2023年11月,人民法院审理了该案件,李某因多次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下列是对该案件有关的推导,其中传导路径合理的是( )
A.李某非法组织他人偷渡→违反规则、扰乱秩序→受到相应的处罚
B.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李某组织他人偷越边境到缅甸务工→危害了国家国土安全
C.李某法治观念淡薄→未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应合法有序表达爱国情感
D.胡某善用法律→如实供述犯罪事实→遇到非法侵害,依法求助
1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都渗透着劳动者的智慧,下列解读对应准确的是( )
①国兴我荣,国衰我耻——平等对待他人②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学会欣赏他人
③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④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文明有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对下列图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有( )
地区 | 农村居民 | 城镇居民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东北地区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20133元 | 49283元 | 622018元 | 266513元 | 256985元 | 57946元 |
与2021年比增长 | 6.3% | 3.9% | 2.5% | 4.0% | 3.2% | 1.3% |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①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比较大
③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已建成世界强国
④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要正视发展中的挑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下列对生活中“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是( )
序号 | 微行为 | 微点评 |
① | 小宁对好友逃课玩游戏的举动大加赞赏。 | 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
② | 小美阻止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 | 是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表现 |
③ | 小明每次见人总是用“您好!”来打招呼。 | 是文明有礼的表现 |
④ | 小杨看到小朋友落水,立即寻求附近大人帮忙救援。 | 是见义“智”为的表现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近年来,以“高薪工作”为名的电信诈骗行为时有发生,给不少人造成了财产损失和精神打击。在各地区“全民反诈在行动”宣传月活动中,以下做法不适合出现在宣传单上的是( )
A.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B.不要轻信陌生人电话里的花言巧语
C.坚决不用手机上网,并关闭手机银行
D.不要点击途径不明的短信链接
19、中学生小福发现几个社会青年正在对路人实施抢劫。他立刻躲在一旁,拨打报警电话。他可以提供的信息有( )
①保护好作案现场和受害人②虚张声势,与社会青年巧妙周旋
③抢劫发生的地点、时间等④实施抢劫的社会青年的体貌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近明,多地因不文明养犬引发的案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前有武汉女子因抵制小区有人不系绳遛狗而遭侮辱以死抗争,后有河南安阳又因为狗咬人案件引发无数人关注……下列关于不文明养犬行为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
①影响养犬者自身的形象,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
②表明我国人口素质偏低,加强教育和引导即可
③威胁他人生命健康和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利
④破坏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影响公共卫生和安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旗护卫队擎旗手张自轩在执勤的时候,正好碰见父母来看望他,看着就站在身边的父母没有打一个招呼。当父亲一句 “为何你不理我”,瞬间让他泪崩。后来,在记者采访时,他说:“我相信父母能理解我,因为我不仅是父母的儿子, 我更是祖国的战士。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你在我身边,我却不能抱抱你,这是一份遗憾。祖国的安全重于泰山,我一秒都不能懈怠,这是一种担当!”
结合材料思考:“自古忠孝难两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矛盾,维护国家利益必然牺牲个人利益。”请你对这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22、家住金山区朱泾镇某小区一单元302室的张先生家近来遇到了麻烦事,因为楼上402室陈大叔家的厨房下水道渗漏,导致自家厨房无法使用。张先生多次上楼与402室陈大叔沟通,但陈大叔认为:“漏水与自己无关,修房子是物业部门的事。”张老师听后非常愤怒,觉得跟陈大叔这种人没啥道理可讲,决定上楼用拳头教训教训陈先生。
请你对张先生和陈大叔的行为进行辨析,同时帮助张先生去维护合法正当的权益。
23、当前,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社交平台上的虚假信息屡见不鲜,其中一些“贫困求捐款”“帮忙找孩子”的信息,有的看似是在传递正能量,实则暗藏着虚假、欺诈。不仅侵害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基本权利,挑战了宪法的权威,而且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美美:网络是自由的,但并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们应学会依法行使权利,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亮亮: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我们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权威,坚决不作出违背宪法的行为。
24、根据报道,回答问题。
只因一言不合,就对自己的同学怒下狠手致人死亡; 为了寻求刺激,将马路上乞讨的老人摧残致死; 只为索取几块钱的上网费,将同龄人肋骨打断……各界惊呼: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1)导致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2)请谈谈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远离犯罪?
(3)远离犯罪我们青少年应学习哪些法律?(写出两部)
25、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材料一 小明周末去世博会游玩,发现个别游客破坏公共设施,私家车乱停乱放及小商小贩随意摆摊等问题。为此,小明想上前制止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妈妈却说:“这些事和你无关,不要多事。”
材料二 在安徽合肥,一位农妇热心搭载一位老太太坐“顺风车”,却不幸发生车祸导致老人罹难,愧疚的农妇和家人数次为老太太的子女送去赔偿费,一次次被拒绝。老太太的子女始终坚持一个“死理儿”: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有好报。
(1)你认为小明会运用哪些知识去劝说开导妈妈?
(2)请你对材料中农妇的行为进行点评。
材料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加大国家安全宣传力度,增强在校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及时发现、预防、控制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治安环境,2018年10月25日下午,磴口县关工委、教育局组织民警、消防战士到我校开展国安普法宣传和反暴恐演练活动。
(3)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通过本次宣传活动,你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怎样的认识?
26、 过去,季布从小为人正直,十分重视承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做到。他因此在当地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广受欢迎。乡亲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言”。
现在,某学校七年级5班学生在讨论,生活工作学习等等都离不开诚信,诚信做事,诚信做人,要从小,从现在抓起,因为诚信关系着我们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关于“诚信”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个切实可行的活动方式。
(2)看完“中国诚信档案”,请你谈谈诚信的重要性?
(3)建设诚信中国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作为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27、【远离校园暴力,康快乐成长】
材料一:校园暴力事件频见报端:因提醒同学值日打扫卫生发生纠纷,在长沙一中专学校就读的16岁女生小梦连续两天在宿舍内被班上的15名女同学围殴,导致鼓膜穿孔、肾挫伤;苏州一名初中男生为“夺爱”对同学实施暴力,致其脑出血……
材料二: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远离校园暴力,健康快乐成长”进行主题宣传,请你写出两种宣传形式。
(2)除了校园暴力,生活中,还有哪些因素会威胁到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请举例说明。
(3)请谈谈法律为什么要特别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4)“远离校园暴力、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围绕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向同学们发出倡议。(至少三点)
28、【智慧生活快乐你我】
材料一:原来性格开明的琳琳同学进入八年级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家里很少与家长交流信息与想法。除了必须的问答外不肯多说一句话;节假日在家也是闷声闷气,或者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与家长形同“陌路”。在家庭生活中,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在学校里不愿与老师同学有很多接触与交流,特别是单独的接触与交流;决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见解想法;甚至不愿向教师请教问题,宁愿把问题搁起来晾着。琳琳的父母非常着急,希望她能够早日走出困境,结交同窗之谊。
(1)有人认为,琳琳同学只要克服了这种不良心理,就能真正结交同窗之谊。请你运用《协调人际关系》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辨析。
材料二:某校八年级(1)班在期中考试之前举行了一次“文明礼仪与人际关系”的主题班会,班主任王老师最后总结时出示了以下三句名人名言,请全班同学共勉。
开得太早的情窦会很快地凋谢的。 一一乔臾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一一孔子
入其俗,从其令。
一一《庄子·山木》
(2)运用本学期所学《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感悟三句名人名言给我们的启示,并分别说明一条理由。
材料三:班级中小雨和小红是一对好朋友,一人擅长文科,一人擅长理科,他们在本学期学习中既相互竞争又互帮互助,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他们的故事体现了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