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中山在哪一城市宣誓就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A. 武昌 B. 北京 C. 南京 D. 重庆
2、为推翻腐朽没落的清王朝,众多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发动了一 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发动的侵华罪行( )
A.炮轰广州城
B.火烧圆明园
C.旅顺大屠杀
D.割占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4、“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对这副对联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B. 黄埔军校要培养有理解、有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人才
C. 黄埔军校培养的全部是中国革命的精英人物
D. 孙中山要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实现挽救中国危亡的革命理想
5、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代表团访问大陆,回顾历史,国共两党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共同参加过()
A. 五四运动和鸦片战争
B. 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C.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D. 北伐战争和解放战争
6、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A. 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7、这次会议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终于从严重的历史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长征。材料中的“这次会议”指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8、轰轰烈烈、席卷东南的太平天国运动迅速走向衰落的事件是
A.永安封王 B.定都天京 C.天京内讧 D.天京陷落
9、“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 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 )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10、以下是王丽同学学习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内容后设计的一道题。其中搭配错误的是( )
A. 李鸿章——洋务运动 B. 康有为——戊戌变法
C. 曾国藩——辛亥革命 D.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11、孙中山病逝时,世人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一幅挽联为“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据此上联判断孙中山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
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统治
C.禁锢了中国人民的思想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2、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件,叙述错误的是( )
A.七七事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B.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1943年,法西斯同盟中意大利最先宣布无条件投降
D.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13、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4、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神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生活方式和习俗变化的是
A.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服又大方
B.邮政电报和电话,传递信息真方便
C.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15、如图为《1799一1838年英国输入中国鸦片示意图》,鸦片输人中国
A.有利于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B.可以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C.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D.促进了中英两国的正当贸易
16、在一次专题学习中,某同学将该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地位概述为:她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她,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由此推测,文段中的“她”指的是
A. 长征的胜利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新中国成立
17、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B.青年学生首先发起运动
C.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D.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18、“我们闹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家,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江西革命根据地
19、表格式归纳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如表关于中国同盟会的表述是错误的是( )
时间 | 地点 | 机关报 | 政治纲领 |
1905年 | 檀香山 | 《时务报》 | 民主、民权、民生 |
A.时间
B.檀香山
C.《时务报》
D.民主、民权、民生
20、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实验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区成立43年的今天,国务院已把经济特区扩大到深圳全市,实现特区内外一体化,建立起了“大特区深圳也抓住机遇, 再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上述内容中深圳经济特区特别在( )
A.特殊的外交地位
B.特殊的经济地理位置
C.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D.特殊的经济国家地位
21、列举相关历史人物
(1)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的志愿军战士:_________
(2)“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____________
(3)“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国家主席:______________
2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
2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24、1942年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将军血洒疆场。
25、解放南京:__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__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____。
26、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英勇牺牲的是_______;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
27、1999年11月,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交接入列。
28、《南京条约》割_________________给英国;《马关条约》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日本。
29、在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了____________口号,__________运动学生们提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
30、一二·九运动背景:___________时间:1935.12.9口号:见88页性质:___________
影响:见88页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下列时间轴,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叙述。
3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在屈辱中抗争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一巴掌”是谁打的?签订了什么条约?
(2)“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该材料评述的战争是哪一场?此场战争中侵略者在哪里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3)如图为德国颁发的“为了胜利的战斗——中国战事纪奖章”,奖章将德国通用货币的图案“鹰抓蛇”改为“鹰抓龙”,侮辱中华民族之意昭然若揭。“中国战事纪奖章”所纪“战事”是哪次战争?侵略者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33、看时间轴,回答问题: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则于A点召开。这次会议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之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请任举一例)。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结论是在年代尺上哪一点年份上提出的?提出者是谁?
(3)上题中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请以C点代表年份发生的历史史实予以证明(任举两例)。
34、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哪一条约?该条约哪些内容有利于资本主义资本输出?
材料三:
(3)材料三中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中国遭到如此劫难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能获得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