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90年代,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
A.两会确立了“和平统一”的方针
B.两会达成了“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C.促成了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
D.直接促成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会面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打开中国市场
B.割占中国领土
C.保护鸦片贸易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3、2021年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助章" 获得者袁隆平在长沙不幸去世。下列选项与袁隆平相符的是( )
①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③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④获得“两弹元勋”荣誉称号⑤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4、如果以“近代文学艺术的繁荣”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以下素材不必选用的是( )
A.《向日葵》
B.贝多芬
C.《战争与和平》
D.《物种起源》
5、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的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6、学习和研究历史要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老师给某学习小组出示了几个时间点,告诉同学们,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一组时间点,这个学习小组的四个学生做出了下列解读,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C.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确立
D.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7、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的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临时约法》
8、通过对抗日战争历史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是
A. 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军队
B. 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的美军
C. 国民党军队
D. 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9、曾有日本学者表示:“朝鲜战争中,中国志愿军的表现已经证明,中国已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蹂躏和践踏的封闭国家了,这个国家已经真正觉醒了”。后来逐渐从各种官方文件里删去了对我国的侮辱性用词,普遍改称为“中国”和“中华”。由此可见,“朝鲜战争”( )
A.打败了日本
B.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了中日建交
D.推动了日本的文化改革
10、芮恩斯在《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中写道:“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 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 )
①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②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③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④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读《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该表凸显了中国当时( )
项目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A.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可行性
B.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
C.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D.发展电力工业的紧迫性
12、1978年《光明日报》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促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B.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C.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D.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
13、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台湾的国家是
A.日本 B.法国 C.俄国 D.英国
14、洋务派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
D.汉阳铁厂
15、海基会和海协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16、“灯闪着,风吹着, 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正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诗。这 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运动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7、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的领袖是( )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华尔 D. 洪秀全
18、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都是( )
A. 开辟通商口岸 B. 打开中国市场 C. 开展平等贸易 D. 控制清政府
19、“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们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和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00年前,正是这样的一群青年学生,开启了中国的一个新时代。下列关于“新”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A.建立了新的政府 B.建立了新的革命政党
C.新的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新中国从此建立
20、1971年11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因为( )
A.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21、近代社会不仅在政治制度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经济、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1)1765年,纺纱工____________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2)英国机械师____________改良了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人类进入“____________”。
(3)1814年,英国____________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运行成功。从此,人类进入“火车时代”。
(4)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____________的广泛应用为重要标志。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____”。
(5)英国著名生物学家____________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 )运动。1966年夏,( )全面发动起来,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23、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
24、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中国发生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________。
25、根据称谓写出历史人物
﹙1﹚“铁人”___________。
﹙2﹚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
﹙3﹚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_______。
26、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_______发展的特征;鲁迅的《_______》,深刻剖析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7、意义:___________。
28、如下图人物是____,他领导了____,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年,转折点是____。
29、填空题: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0、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和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召开地点
B.亚非会议召开的地点
31、中共七大召开的地点在哪里?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32、2018年习近平多次阐述“两岸一家亲”理念,一以贯之。台湾问题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历史因素,有大陆先民筚路蓝缕传薪火,有甲午战败遭受殖民统治,有1947年“2·28”事件造成的历史创伤,也有国共内战延续等。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它的创建有何意义?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的哪次武装起义,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为抗击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列举打击日本侵略者嚣张气焰,坚定人民抗战胜利信心的两次战役名称。
(4)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33、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请回答
(1)说一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是由于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的签订有什么影响?
(2)“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革命的发生?领导者是谁?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3)1921年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使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34、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告别了“弱国无外交”的耻辱。中国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赢得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国际上的尊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材料二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2)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材料三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3)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材料四 进入新时期,中国更加积极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1981年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到2011年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建交。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材料五 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城,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摘自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5)根据材料五并联系现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6)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哪些关于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