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位同学通过梳理教材进行主题学习,找到了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等史实。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国共两党的合作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法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A.“亚罗号事件” B.“马神甫事件” C.虎门销烟 D.黄巾起义
3、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我国设立的国家公祭日是为了哀悼( )
A.被日军残害的东北同胞
B.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C.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民
D.为中华民族解放献身的革命烈士
4、英法联军之役完结后不久,沙俄又以调停战争有功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定两国“共管”的中国领土划归沙俄。这段材料意在强调( )
A.中俄《北京条约》的签署遵循双方自愿原则
B.沙俄调停战争有功,其获取土地是应该的
C.沙俄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攫取了大量利益
D.中俄《北京条约》划定了中俄的国界
5、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海军最早创建于 ( )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鸦片战争时期
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6、邮票是历史的见证,下图邮票反映的是
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我国自制汽车出厂纪念(1957年)
A.一五计划的成果
B.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
C.大跃进的“成果”
D.改革开放的成就
7、人民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的考验是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8、与“毛泽东”“弥天大勇”“身系天下安危”“赴蒋介石的鸿门宴”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
C.北伐战争
D.转战陕北
9、历史学习中要关注单元主题和目录,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签订”,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是(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0、1954年,毛泽东提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和平赎买政策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1、今天的中国正走向富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为挽教民族危亡作出贡献的仁人志士。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是( )
A.聂耳 B.曾国藩 C.张謇 D.荣宗敬
1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洋务运动
13、毛爷爷参加了第一宝成表大会,下列符合他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历的是
A.听到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B.参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C.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纳”的口号
D.为土地改革做准备
14、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这个讲话总结的是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
A.原因
B.结果
C.经过
D.影响
1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八路军、新四军 ②工农革命军 ③红军 ④解放军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
16、下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为此侵略者
A.占领了更多的领土
B.获得了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特权
C.把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
D.得到了高额的赔款
17、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材料表明李鸿章的观点是
A.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编练海军是错误的
B.西方的军事技术徒有虚表
C.编练海军等措施没有实现“自强”的目的
D.西方技术在提高国家实力方面不如中国的传统文化
18、下图是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它深刻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C. 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 北伐战争的推动
19、下列事件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严重失误的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中共八大 ③“大跃进”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20、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的是( )
①全面改革开放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③全面深化改革④全面依法治国⑤全面从严治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1、我国于____________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______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大批的英雄模范人物。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3、根据提示,列举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近代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2)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我国近代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24、召开:1945年4月,中共在延安召开______全国代表大会。
2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 ,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21年,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__。
26、洋务运动时期,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1966年,中国组建_________;现阶段,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总管、_________、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28、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而英勇牺牲的英雄是________。在大庆石油大会战中,面对“井喷”险情,跳下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的“铁人”是_________。
29、(1)建国后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转折点的会议是________。
(2)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总理兼外交部长是________。
(3)我国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4)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是________。
(5)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创举是________。
(6)筹建新中国时,确立了我国的国歌是《________》。
(7)标志祖国大陆获得基本统一的事件是________。
(8)新中国成立时,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是________。
(9)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________”战略布局。
(10)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________。
30、北伐和西征: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了________和________。北伐军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________时期。
31、规定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是?哪个条约的签订使得外国侵略者在华鸦片贸易合法化?
32、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爆发于何时何地?
(2)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列举一个最能体现这一运动性质的口号?
(4)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3、在2020年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中,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作为英雄的城市--武汉在历史上也见证了无数重大事件。
(1)在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这里诞生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请问这个官办钢铁企业名称是什么?并再写出一个中国其它地区这一时期的军事工业。
(2)这里有“首义之城”的美誉,见证了推翻清朝,实现共和的历程。请问这个“首义”是指什么起义?
(3)这里出现了武汉工人参加的中国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事件,请问该事件是什么?
(4)在这里发生了基本上消灭吴佩孚主力的战役。请问该战役是什么?
(5)在这里召开的重要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并随后按照会议精神他领导了武装起义。请问会议和起义各指什么?
(6)在这里发生了武汉会战,请问它在抗战中有何影响?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天国梦)
材料一 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在纵横数十年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在纵横数十年后失败了”?
(富强梦)
材料二 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到1900年废子国变(八国联军侵华)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向锐《西风渐选七十年》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取得“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请列举出这场“运动”中的两个代表人物。
(维新梦)
材料三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仍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大旗,要求改革封建的社会制度,维护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他们的思想理论和政治实践,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而且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民族的意志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的性质和目的。请归纳戊戌变法发生的背景。
(4)上述三则材料中的“梦”都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