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巴彦淖尔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在西安事变纪念馆中,有一主题陈列名为《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陈列》,“历史的转折”在这里是指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C.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2、五四爱国运动留下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准确的是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B. 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D.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3、它创办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它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它”成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义和团运动时期

  • 4、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是

    A.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承办APEC会议

    D.中国承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 5、鸦片战争的民族英雄中,领导禁烟运动的钦差大臣是

    A.琦善 B.黄爵滋 C.林则徐 D.关天培

  • 6、如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A.工业项目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成为工业化国家

  • 7、1876年,上海某著名的中文报纸描述了中国人见到火车的情景:“沿途的农民看到火车冒着烟驰过,而且车上满载了衣着华丽的人,没有不‘诧为奇观’的”。该报道很可能出自( )

    A.《民报》 B.《海国图志》 C.《申报》 D.《新青年》

  • 8、下图所示《申报》发行的具体时间为

    A.1931年 B.1937年 C.1938年 D.1945年

  • 9、国防是维护国家主权的盾牌。1966年,我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其担负的主要任务是(     

    A.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

    B.海上巡逻

    C.空中侦察

    D.两栖作战

  • 10、下面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间轴,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 11、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陆续将东南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同时整修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的军费预算,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国防工业

    B.开发西部经济

    C.巩固统一战线

    D.支撑长期抗战

  • 12、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在反封建斗争方面最为突出的不同是(  )

    A.建立了与封建王朝对峙的政权

    B.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C.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实属空前

    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 13、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经过初步探明,考古队认为,该船是中日甲午海战沉没的战舰。下列人物曾经最有可能在这战舰上与日作战的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宝贵

    D.关天培

  • 14、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下列哪一次战役

    A. 朝鲜战役

    B. 黄海海战

    C. 威海卫战役

    D. 南海海战

  • 15、“中国人走向民族复兴是从跨过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敢于和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较量,还能战而胜之……这是极为了不起的事情。”材料强调抗美援朝胜利(     

    A.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实现了中国的民族独立

    C.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D.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16、下列对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联俄、联共、依靠农工   B. 联俄、反共、扶助农工

    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 联俄、反共、依靠农工

  • 17、英国《泰晤士报》某日报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者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该报道描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A.背景

    B.内容

    C.影响

    D.成果

  • 18、近代化就是向西方国家学习,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行民主化的过程。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四次近代化的探索。其中政治近代化的历史事件有

    A.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 19、孙中山说:“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里的“民贼”是指( )

    A.张作霖

    B.袁世凯

    C.段祺瑞

    D.冯国璋

  • 20、史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的是(       

    A.电影作品《我的父亲焦裕禄》

    B.焦裕禄日记

    C.图书《焦裕禄的故事》

    D.某同学课堂笔记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发现青蒿素,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____

  • 22、《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英国获得了________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通商口岸________的权利。

  • 23、19274月,蒋介石发动了____________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国民革命失败。

  •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4)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5)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是:

  • 25、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_____),人民幸福。

  • 26、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___是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为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提供帮助的国家。而___________采取敌视态度,纠集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干涉中国内政。

  • 27、请你给材料图片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28、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_____、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_________ 的序幕。

  • 29、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_,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无法实现也未能实行。19世纪末,由山东、直隶一带兴起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是______

  • 30、______年,英美俄日等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向北京进犯;______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 32、2018年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5周年。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走近伟人——毛泽东”的探究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1)图一是长征时期的毛泽东,他写下大气磅礴的诗篇《长征》。请答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及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2)图二是毛泽东赴重庆前,在延安机场留下的“挥手之间”。有人说,1945年8月毛泽东敢冒风险到重庆,是一身系天下安危。请分析毛泽东等中共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这次谈判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有什么历史意义?

    (3)图三是毛泽东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对哪里的重点进攻?图四,这一命令下达以后,解放军发动了什么战役?

    (4)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伟人毛泽东一生的主要事迹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 33、“三民主义由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而来,它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1)请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地点?

    (2)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本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发出的“中国的声音”是指提出了哪一外交原则?该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被形容为“梅开三度”

    (3)材料三中甲处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美正式建交是在什么时候?

    材料四:2018年6月9—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召开。此次峰会是2018年中国第二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截至2019年9月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布局是怎样的?并列举一例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