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近代作品,其中①处可填( )
A.《渔光曲》
B.《狂人日记》
C.《黄河大合唱》
D.《定军山》
2、《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列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增辟通商口岸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下列是对中国1903年一个家庭四兄弟情况的描述,其中与史实不符的一项是( )
A.老大在日本开设的工厂上班
B.老二因参加义和团被捕杀害
C.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所宅子
D.老四远赴重洋去美国留学
4、2012年11月,中共胜利召开了十八大。回顾历史,下列有关中共一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南京召开
B.中共一大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C.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D.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5、下图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发表的文章中涉及“革命”一词所占的比例。1923-1926年比例急剧增长的原因是( )
A.武昌起义的爆发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国民革命的影响
D.南昌起义的爆发
6、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
①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万隆会议的召开
④抗美援朝胜利
⑤三大改造的完成
A、②①④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④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③
7、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D.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8、我国从“东亚病夫”到世界体育强国,这其中的变化说明了
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群众性体育运动普遍开展
③党和政府重视体育运动发展 ④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迅速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9、小说《平凡的世界》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主要时期是(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后
10、热干面是武汉最有名的小吃之一。在古代,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之外,还有各类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11、“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下列革命党人参加“斯役”的是
A.孙武 B.秋瑾 C.黄兴 D.孙中山
1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13、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政府政策的放宽 C.列强侵华的放松 D.社会思潮的推动
14、如图是1994年我国台湾地区发行的中国国民党建党100周年纪念邮票。国民党将下列哪一组织的成立作为自己的创党之始?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强学会
D.中华革命党
15、1984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促使其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实行政企分开
C.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确立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经济建设
D.思想道德教育
17、义和团运动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其主要历史影响是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B.开启了中国思想启蒙的先河
C.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D.阻止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步伐
18、在香港九龙地区有一条分界线“界限街”,始于1860年,大清帝国将九龙半岛南部一大半割让给英国,界限街的由来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北京条约》
19、20世纪某一年“上海信大祥绸布商店”更名为“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商店”,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20、上海见证了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下列报刊创办于上海的有
①《新青年》
②《申报》
③《东方杂志》
④《解放日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1997年的十五大把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2、袁世凯就职: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___________________。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3、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_____________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24、中共二大:时间、地点、内容:P67意义:___________。
25、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
26、________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________多万斤。
27、《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中的①处是___________(地名);《第一个五年计划 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的②处是___________(地名)。
28、1953年,__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原则。今天,这一原则已成为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29、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________”的错误,肯定了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议确立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________的标志。
30、______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交接入列。
31、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请结合中国现代外交发展年代尺提示的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政策和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分别写出 1972 年中美、中日"越洋握手"的史实。
(3)写出1999年"洗雪国耻"的史实? "金砖会晤"反映出中国怎样的外交布局?
(4)回顾中国现代外交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32、回眸过去,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场自救运动,这场运动前期的口号是什么?
(2)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运动,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请说出这里的“创举”的含义。
(4)在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民主和科学的影响下,后来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谁?
(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命运,请问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33、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图一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图二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
(1)图一场景发生在 ①(事件)以后,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②。
(2)图二场景发生在③ 年的辛亥革命后,这场革命的领导人④建立⑤ (国家名称)。
图三中国地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图四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3)图三场景发生在⑥ 年,日本侵略者曾在此地的大屠杀中屠杀中国人⑦ 以上。现在,终于低下了头。⑧ 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4)图四场景发生在 ⑨ (战役名称)以后,⑩ (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34、自1840年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德国《前进报》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次写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的名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图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局?这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直接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谁?“神圣的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