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因为那次会议,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是党史上伟大的转折。我们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史上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2、中国近代文艺作品成就突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以下文艺作品及其作者搭配不正确的是
A.徐悲鸿——《愚公移山》
B.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C.茅盾——《狂人日记》
D.周立波——《暴风骤雨》
3、咸丰十年八月二十八日大臣宝鋆上奏:“至二十三日,惊闻二十二日酉刻夷匪闯入圆明园,奴才等闻信之下,曷胜愤恨。旋于二十五日夷匪由园退回,当即委派司员前往探听。随据禀称:园内殿座,焚烧数处…”材料反映的史实应出自
A.《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纪实》
C.《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D.《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宪法》
5、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
A. 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B. 主张和平解决
C. 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D. 支持事件制造者
6、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南昌起义的发动
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7、“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新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是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改革开放时期
D.“大跃进”运动时期
8、《红军长征》剧本中反映遵义会议一幕的是
A.《铁流——革命理想》
B.《突破——浴血奋战》
C.《霞光——实现转折》
D.《会师——万众一心》
9、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
①《孙中山》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10、梁启超的代表作有《少年中国说》《新民说》《变法通议》等。由此可见,他当属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11、被称为抗战时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是( )
A.北平
B.瑞金
C.西柏坡
D.延安
12、“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是指( )
A.无偿没收
B.赎买政策
C.联产承包
D.实行股份制改革
13、19世纪末期兴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大致经历了揭幕、宣传、实施、落败四个阶段。以下事件中具有揭幕意义的是( )
A.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B.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C.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
D.各地纷纷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14、以下不属于《辛丑条约》签订后,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是( )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猛回头》
D.《资政新篇》
15、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次战争?
A. 鸦片战争
B. 中法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波黄河,挺进大别山。这标志着( )
A.全面内战爆发 B.战略进攻开始
C.战略决战到来 D.战略决战胜利
17、下列革命团体或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的是( )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复兴会
D.华兴会
18、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叙述,属于史论的是( )
A.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会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C.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D.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19、问世于全面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经历71天的民间征集,在1000多首作品中脱颖而出,1949年成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这体现了新中国
A.对既往历史与民意的尊重
B.取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追求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D.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20、某一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为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网络搜集到以下几幅照片。其中,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A.
B.
C.
D.
21、某学校举办了“光辉历程”的纪念活动,请根据所学知识将内容补充完整。
主题一 历史的选择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1949年10月1日,_______________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主题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50-195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1953-1956年________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1958年大跃进和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22、中国近代史上的开端是(战争):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23、秦汉时期最重要的历史特征是_______。
24、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战败,刺激其开展(_____),重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_____) 战争后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_____)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 ”道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辛亥革命之后,因封建制度受到冲击而得到发展;(_____) 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 短暂春天 ”。一战后,(_____),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近代民族工业受到(___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推残,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25、19世纪30年代面对鸦片的泛滥,________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53年,为了推翻清政府,太平天国开始进行________和西征。
26、1956年,毛泽东在科学文化工作中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______”,学术问题上“______”。
2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_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在解放战争中实行_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
28、黄海海战中,与舰同沉,壮烈殉国的英雄是________。威海卫战役中,_________舰队全军覆没。
29、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A_______________:在中法战争中,扭转战局的是_______________指挥的镇南关大捷。
30、1860年10月,主凶________联军火烧圆明园,________成为帮凶,趁火打劫。
31、阅读下列有关周恩来的资料卡,回答问题。
(1)卡片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
(2)卡片二时间周恩来曾在哪一军校中担任政治部主任?该军校是谁创办的?
(3)卡片三涉及的是哪次事变?该事件是哪两位人物发动的?
(4)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周恩来。
32、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国共两党进行了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和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列举国民党进行的2个战役或会战
(3)国共两党关系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33、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人民逐渐铸就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她激励中华儿女不懈前行,取得了一个个重大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五四运动的胜利,是全国人民广泛参与、共同斗争的结果。这一运动产生了怎样重大的影响?其凝聚成的“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2)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为中国革命撒播了燎原火种。如图她反映了哪一历史史实?该事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长征》组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更开颜”一句,反映了哪些史实?请你就此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
3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为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他们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封建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最佳对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侵略中国的原因。为此英国发动了什么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件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
——吴玉章《辛亥革命》
(2)材料中的“亡国条约”和“东方小国”各指什么?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英雄将领是谁?
材料三:开国宗叔台鉴:……我自东北事变、上海抗战之后,悲愤交集,誓不求中华民族之解放,当不为民族炎黄子孙之一人!决心从容、仓促离家……这是为国牺牲坚决的立志!救国才能顾家,国亡家在!……
宗侄高捷成敬上
民国二十六年四月十日
——摘编自《重读抗战家书》
(3)材料三中“民国二十六年”是公元多少年?根据材料三概括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举例说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各举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