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就会竖立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孙中山先生以其丰功伟绩备受世人敬仰,其中有( )
①成立同盟会 ②参加黄花岗起义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发起护法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八国联军不包括( )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西班牙
3、“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行使主权
②“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③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④“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图1所示巨著的作者是
A.孔子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正确的是( )
A.①段,主要任务是走向社会主义制度
B.②段,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③段,出现大跃进等“左”的错误
D.④段,优先发展重工业
6、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他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
A.公然镇压革命
B.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C.出卖维新派
D.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
7、“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 孙中山继续革命
8、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土地改革为发展生产力和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9、在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造成北京城珍宝大量流失的侵略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阿古柏占新疆大部分地区
10、201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的形式确定每年的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年制造此惨绝人寰事件的是
A.日本侵略者 B.荷兰殖民者
C.葡萄牙殖民者 D.英国殖民者
11、毛泽东说:“我们打仗,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在毛泽东此军事思想指导下,不久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C.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开始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
12、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创立了中国同盟会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C.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共产党合作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13、“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颁行布告……如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水不叙用……”这是哪次侵略战争带来的后果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我”的身份应是( )
A.农民
B.手工业者
C.工人
D.民族资本家
15、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材料表明五四运动( )
A.实现了民族平等
B.促进了民族觉醒
C.实现了人民民主
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16、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一定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经是北洋军阀领袖。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下列历史史实不能说明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制度,倒行逆施的是
A.镇压“二次革命”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逼迫宣统皇帝退位
D.修改总统选举法,可指定继承人
18、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这里的“好处”包括
①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签订了《瑷珲条约》
③割占了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④北京东交民巷成为使馆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在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农村发生的变化是
A.农民连同土地牲畜都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B.农民的土地都属于人民公社所有
C.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0、电影《地道战》《地雷战》等反映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故事,从这几部电影中你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采取的斗争方式是( )
A. 消耗战 B. 攻坚战 C. 阵地战 D. 游击战
2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到______,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22、(题文)填空题。
(1)1926年,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其北伐的对象是____、孙传芳和_______。
(2)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_。
(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一年后,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______胜利结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
23、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荣辱,请写出下列发生在北京的史实。
(1)1860年,英法联军摧毁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2)1895年,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
(3)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的反帝爱国运动:
(4)1919年,发源于北京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4、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_____________________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5、______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______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6、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发表《_________》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7、从鸦片战争开始,英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步步侵占我国香港地区。
(1)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割____________给英国。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北京条约》,割____________给英国。
(3)___________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28、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中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____
29、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战败,刺激其开展(_____),重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_____) 战争后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_____)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 ”道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辛亥革命之后,因封建制度受到冲击而得到发展;(_____) 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 短暂春天 ”。一战后,(_____),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近代民族工业受到(___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推残,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事件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挽救了党和红军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为了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党和政府确定2005年为“红色旅游发展年”,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了红色旅游的整体思路和主要措施。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使它们成为主题鲜明的红色旅游基地。请将下列主题形象的序号填入相应的位置
①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②千里跃进,将军故里 ③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④艰苦卓绝,革命奇迹
A.沪浙红色旅游区 B.雪山草地红色旅游
C.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D.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2)根据《纲要》规定,我国发展红色旅游的“八个内容”之一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重要事件展现中国人民为夺取全国胜利、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奋斗历程”。请结合该内容,写出解放战争后期的四场大战役名称。另外,你认为四场大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条。
(3)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目的是让我们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更好地为现代化服务。作为中学生,你打算怎样继承先烈们的革命事业?
32、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时间。列举两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人物。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伟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孙中山创建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是什么?它包括哪三项内容?
(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是个分裂与动荡的时期,然而,透过历史的表象,又可发现这也是一个文化交流与融合频繁发生的时期。而且其交融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影响之深远,在中国文化史上都殊为可观。
( 1 )图一位于什么地方?
( 2 )图二的作者是谁?他还有什么传世之作?
( 3 )文化交流与融合“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除材料一的内容外,还有哪些成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 4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两则材料,谈谈艺术、科技和社会现实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