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年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重庆市专用)(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山寺钟鸣昼已昏 昼已昏:指黄昏时分

    B.渔梁渡头争渡 喧:吵闹

    C.鹿门月照开烟树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中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D.岩扉松径长寂寥 岩扉:山岩

  • 2、按句式对下列句子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   ②秦,虎狼之国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⑥此不知人之祸也   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A.①②⑥⑧/③④⑤⑦ B.①⑥⑦⑧/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使我讨厌的是,在事情变得困难时,他就撒手不干了,让我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B. 实际上到现在为止非美安保条约还是一空头支票,能否兑现还要看美国亚太战略的重点在哪儿。

    C. 俗话说,七月流火,随着立秋的到来,各地的气温也渐渐地降了下来,人们也终于舒缓了过来。

    D. 那野蜂巢筑在樟树梢上,中间隔着房屋顶,又距离我那么远,没办法,八竿子打不着

     

  • 4、下列哪种作物不是原产自中国?(  

    A.棉花 B.白菜 C.大豆 D.荔枝

  •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诞生于西方的歌剧传入中国在其生根生长的过程中面临着“ ”的困境。编剧在对作品进行本土化 时,既尊重汉语四声规律,依字行腔,又追求抒情性和音乐性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得作品 地展现了中国歌剧的民族特色。

    A. 橘生淮北则为枳 改造 淋漓尽致

    B. 东方不亮西方亮 创造 淋漓尽致

    C. 东方不亮西方亮 改造 酣畅淋漓

    D. 橘生淮北则为枳 创造 酣畅淋漓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城三月(节选)

    萧红

    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像地衣那样绿,透出在这里,那里。郊原上的草,是必须转折了好几个弯儿才能钻出地面的,草儿头上还顶着那胀破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幸的钻出了土皮。放牛的孩子,在掀起了墙脚片下面的瓦片时,找到了一片草芽了,孩子们到家里告诉妈妈,说:“今天草芽出土了!”妈妈惊喜的说:“那一定是向阳的地方!”抢根菜的白色的圆石似的籽儿在地上滚着,野孩子一升一斗的在拾。蒲公英发芽了,羊咩咩的叫,乌鸦绕着杨树林子飞,天气一天暖似一天,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杨花满天照地的飞,像棉花似的。人们出门都是用手捉着,杨花挂着他了。

    河冰发了,冰块顶着冰块,苦闷的又奔放的向下流。乌鸦站在冰块上寻觅小鱼吃,或者是还在冬眠的青蛙。

    天气突然的热起来,说是“二八月,小阳春”,自然冷天气还是要来的,但是这几天可热了。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

    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在榆树还没变黄之前,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

    春来了,人人像久久等待着一个大暴动,今天夜里就要举行,人人带着犯罪的心情,想参加到解放的尝试……春吹到每个人的心坎,带着呼唤,带着盅惑……

    我有一个姨,和我的堂哥哥大概是恋爱了。

    我这个姨,她不是我的亲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她与我的继母也没有血缘关系了,因为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的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的原来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翠姨还有一个妹妹,她的妹妹小她两岁,大概是十七、八岁,那么翠姨也就是十八、九岁了。

    翠姨生得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她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的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她伸手拿樱桃吃的时候,好像她的手指尖对那樱桃十分可怜的样子,她怕把它触坏了似的轻轻的捏着。

    假若有人在她的背后招呼她一声,她若是正在走路,她就会停下,若是正在吃饭,就要把饭碗放下,而后把头向着自己的肩膀转过去,而全身并不大转,于是她自觉的闭合着嘴唇,像是有什么要说而一时说不出来似……

    那时候都流行穿绒绳鞋,翠姨的妹妹就赶快的买了穿上。因为她那个人很粗心大意,好坏她不管,只是人家有她也有,别人是人穿衣裳,而翠姨的妹妹就好像被衣服所穿了似的,芜芜杂杂。但永远合乎着应有尽有的原则。

    翠姨,她没有买,她犹疑了好久,不管什么新样的东西到了,她总不是很快的就去买了来,也许她心里边早已经喜欢了,但是看上去她都像反对似的,好像她都不接受。她必得等到许多人都开始采办了,这时候看样子,她才稍稍有些动心。

    这一天,我们去了店铺,没有。又去了几家小铺子。小铺子里有三、四双,非小即大,而且颜色都不好看。翠姨有意要买,我就觉得奇怪,原来就不十分喜欢,既然没有好的,又为什么要买呢?让我说着,没有买成回家去了。

    过了两天,我把买鞋子这件事情早就忘了。

    翠姨忽然又提议要去买。

    从此我知道了她的秘密,她早就爱上了那绒绳鞋了,不过她没有说出来就是,她的恋爱的秘密就是这样子的,她似乎要把它带到坟墓里去,一直不要说出口,好像天底下没有一个人值得听她的告诉……

    在外边飞着满天的大雪,我和翠姨坐着马车去买绒绳鞋。

    我们身上围着皮褥子,赶车的车夫高高的坐在车夫台上,摇晃着身子唱着沙哑的山歌:“喝咧咧……”耳边的风呜呜的啸着,从天上倾下来的大雪迷乱了我们的眼睛,远远的天隐在云雾里,我默默的祝福翠姨快快买到可爱的绒绳鞋,我从心里愿意她得救……

    市中心远远的朦朦胧胧的站着,行人很少,全街静悄无声。我们一家挨一家的问着,我比她更急切,我想赶快买到吧,我小心的盘问着那些店员们,我从来不放弃一个细微的机会,我鼓励翠姨,没有忘记一家。使她都有点儿诧异,我为什么忽然这样热心起来,但是我完全不管她的猜疑,我不顾一切的想在这小城里,找出一双绒绳鞋来。

    我们的马车,因为载着翠姨的愿望,在街上奔驰得特别的清醒,又特别的快。

    雪下的更大了,街上什么人都没有了,只有我们两个人,催着车夫,跑来路去。一直到天都很晚了,鞋子没有买到。翠姨深深的看到我的眼里说:“我的命,不会好的。”我很想装出大人的样子,来安慰她,但是没有等到找出什么适当的话来,泪便流出来了。

    注释:《小城三月》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对爱情、自由、幸福的向往与追求,以及最终被传统的宗法制度所吞噬而香消玉殒的故事。本文节选自开头第一章。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而这篇小说写翠姨却是以动作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沉静、美好的形象。

    B.小说中翠姨的妹妹是个陪衬人物,她的急躁恰好反衬翠姨的犹豫,她的粗心大意反衬翠姨的心思细腻:姐妹间的对比,更突显出翠姨这个人物形象。

    C.翠姨对不十分喜欢的绒线鞋也“有意要买”,这是她的动摇与妥协;在受到“我”的劝说后,她更坚定执着于自己的喜好,这也为后文买鞋未果的悲哀埋下了伏笔。

    D.本文叙述了一件买鞋的小事,主人公翠姨却因没买到鞋而说自己“我的命,不会好的”,这说明翠姨是一个被封建迷信思想毒害的可悲的旧式女子形象。

    2有人这样评价萧红小说语言“有童真”“独具诗意”。这篇小说开头5段写景的语言很有特点。请找出三处描写进行赏析。

    3请分条简析这篇小说叙述翠姨故事的突出特点和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离骚》多用香草美人寄寓情感的写作特色,体现了对屈原高洁人格的赞美。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明媚的春光抒发落寞无奈之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3)“梦”是古典诗歌的常见意象,诗人们经常借助各种梦境来抒情达意,寄托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用河流和洼地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两句诗使用燕昭王不惜重金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达报效朝廷的决心。

    (3)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写出三峡春冬时节水之秀美。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辛弃疾对百姓安于异族统治、忘却国耻的沉痛之情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景象描写之中。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响角度描绘了激流冲击山崖、响彻山谷的情景。

    (3)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言不讳地批评那种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的人。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还是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文乐》中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人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分别写出了乐曲的欢快流畅和低徊冷涩。

    (3)文天样《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了相似的信仰和决心。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天津桥春望

    雍陶[注]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雍陶:晚唐诗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文言文阅读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馀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块①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②,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燕③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④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民庶称之。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⑤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注】①苫块:古人父母居丧之时,以草垫为席,土块为枕。②童竖:童仆。③燕:通“宴”,宴席。④造次:匆忙、急促。⑤触涂:处处。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至洁之行,或致疑 物:他人

    B. 哀毁逾 制:常礼

    C. 自矜持 雅:儒雅

    D. 遂无者 觉:发觉

    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高洁的言行往往不被信任,都是因为其言行高洁,名声广播,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

    B. 作者认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实的,往往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

    C. 东莱王怀疑某一士族不过徒有虚名,于是设宴叙谈,并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

    D. 邺下少年当初为了虚名,故意对百姓体恤,升官后,本性暴露,不再体恤百姓,于是功绩被毁。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

    (2)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4作者认为,伯石、王莽、“大贵”三人的共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10 年前,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小组在豆瓣网成立,拥有10 余万成员。这是由于一些50 后父母用过去时代留下的印记教育子女,也用自己的生活思维规定子女的前途路线,造成了新生代80 后子女的叛逆。中国年轻子女与原生家庭代际矛盾第一次以如此撕裂的状况展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10 年后,这个小组已进入“雪藏”状态,当初那些“不听老人言”的年轻人有的已经妥协,有的则仍在现实生活中继续坚持着自己的选择,但愤怒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理解和沟通,以及对更好生活的追求。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你联系个人的生活与感悟,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敞开心扉谈谈你对代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