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细菌或真菌,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是为了( )
A.使培养基的表面看起来很粘稠
B.使培养基闻起来很香,容易吸引细菌
C.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
D.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2、鲫鱼在游泳时的动力主要来自( )
A.胸鳍和尾鳍的摆动
B.所有鱼鳍的协调运动
C.尾鳍的摆动
D.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
3、在下列条件下,播种在土壤里的种子,可能萌发的是( )
A.种子的种皮受到少许损伤
B.土壤的湿度不适宜
C.土壤板结,缺乏空气
D.土壤的温度不适宜
4、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感染后会引发慢性胃炎。使用公筷能有效地预防幽门螺杆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B.可被抗生素抑杀
C.进行出芽生殖
D.使用公筷可杀死细菌
5、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从运动系统的组成看,划龙舟运动中起杠杆作用的是( )
A.骨
B.骨骼
C.骨骼肌
D.关节
6、一只青蛙一年平均要吃掉1500只昆虫,其中绝大多数是害虫。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和幼体发育过程没有脱离水的限制
B.蛙卵的卵壳起保护作用
C.在生殖季节,雌雄抱对,雌蛙将受精卵产入水中
D.发育经历了受精卵、幼蛙、成蛙三个时期
7、涡虫和水螅都有口无肛门,但它们却分别属于不同动物类群。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
A.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
B.身体呈两侧对称还是辐射对称
C.身体有无分节
D.体表有无外骨骼
8、如图两个○分别代表蜘蛛和蜜蜂,阴影部分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则阴影部分表示的是( )
A.附肢分节
B.有两对翅
C.有三对足
D.属于昆虫
9、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下列“动物一运动方式一身体结构”搭配错误的是( )
A.蛇一爬行一四肢
B.蚯蚓一蠕动一肌肉和刚毛
C.海鸥一飞行一翼
D.蝗虫一跳跃和飞行一两对翅、三对足
10、蝗虫的集群行为常会给庄稼带来严重的灾害。研究发现,蝗虫在野外每平方米不少于50只时,才会出现集群行为,且数量越多会越早确定行动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的这种集群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B.集群行为的现象说明蝗虫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C.这种集群行为有利于蝗虫的繁育和防御天敌
D.在每平方米蝗虫密度大于50只时采取灭蝗行动更有效
11、蛔虫是一种常见的线形动物,有关蛔虫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蛔虫有口无肛门
B.蛔虫的身体细长如线
C.儿童容易患蛔虫病
D.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
12、水螅、海蜇和珊瑚虫排出食物残猹的结构是( )
A.肛门
B.口
C.胞肛
D.体壁
13、如图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过程表示呼吸作用
B.c代表二氧化碳,d代表氧气
C.血管甲是肺动脉,含氧量高
D.血管乙中的血液将回到右心房
14、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具有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
A.恒温动物氧气消耗量少
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温动物体型更大
D.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15、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会飞的都是鸟
B.哺乳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
C.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都能奔跑和跳跃
D.会游泳的都是鱼
16、绝大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以下有关鸟类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方面体现错误的是( )
A.鸟类心跳频率低,体温低而恒定
B.鸟类骨骼轻、薄、坚固,有的骨内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
C.鸟类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D.鸟类直肠短、无膀胱,食物消化吸收后的残渣很快排出
17、下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哪组生物不符合该图分类( )
A.①艾滋病毒②银杏③肾蕨④海带
B.①蘑菇②红豆杉③满江红④紫菜
C.①熊猫②油松③玉米④水绵
D.①蜗牛②苏铁③墙藓④衣藻
18、下列动物与其结构特点不匹配的是( )
A.海葵—体表有刺细胞
B.涡虫—身体两侧对称
C.蛔虫—消化器官发达
D.蜗牛—体表有外套膜
19、截至2023年11月12日,监测数据显示,本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以A(H3N2)亚型为主,其次为B(Victoria)系。全国报告127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下列有关病毒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和细菌都很微小,要用高倍光学显微镜才可以看到
B.病毒像细菌一样,具有杆状、球状的形态,所以可归类为杆病毒和球病毒
C.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胞的细胞壁不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D.病毒主要是营寄生生活,也能与人类共生,如疫苗
20、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可能是( )
动物 | 甲 | 乙 | 丙 |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 32 | 65 | 5 |
A.丙、甲、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
21、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 细胞,它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 ;而抗原则是指引起人体产生 的物质。
22、蕨类植物不仅有真正的______,而且体内具有______,因此能较好地适应陆地环境。
23、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___,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___。
24、就地保护是指在____生活区域中对濒危生物实施保护。迁地保护是将濒危生物_____原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25、根据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问题: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状的_____构成;辨认它的前端可根据_____所在的位置;用手触摸蚯蚓腹面会感觉有许多小突起,即_____,辅助蚯蚓的运动。蚯蚓的运动方式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水擦拭蚯蚓的身体以保持体表湿润,其原因是________。
(3)蚯蚓吃土壤中的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者。
(4)若要探究蚯蚓走迷宫是否是学习行为,至少要用2条以上蚯蚓做实验,这种做法是为了设置_____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探究蚯蚓是否喜欢湿润的土壤,实验变量是_____。
26、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 依次流动的。
27、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填出图中各部分名称。
①___,②___,③___,⑥___,⑦___。
(2)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___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___活动的。
(3)关节对运动的意义:在运动中起到___的作用。
(4)伸肘时(图甲),肱二头肌___,肱三头肌___;屈肘时(图乙),肱三头肌___,肱二头肌___。
28、请写出下列词语表明的运动方式。
鹰击长空_______;万马奔腾_______;鱼翔浅底_______;东滚西爬_______。
29、冬季来临,医院中的流感病人有所增多,请分析回答:
(1)病毒不具有________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_____组成。
(2)流感病毒属于那一类病毒?_____________
30、如图是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写出要点:
(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在“颈长”这个性状上,存在着 .
(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地面缺乏青草等食物时,颈长的个体容易获得高处的食物,颈短的个体不容易获得高处食物.由此看出,颈长对长颈鹿来说是 变异.(有利的或不利的)
(3)图③说明,颈长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颈短的个体因缺乏食物饿死则被淘汰.这个过程叫做 ,这个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4)从上图可以看出,导致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 .
31、用线将以下动物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32、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33、如图是用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______;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______。冷凝装置模拟的是______。
(2)B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______,实验后可检测到其中含有______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34、资料分折:
材料一:玉米的高杆和矮杆是一对相对性状。用两棵高杆玉米进行异花传粉,把所结的种子种下去,发育成的子代植株既有高杆又有矮杆,其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将同一品种的矮杆玉米种子分成两等份,分别种在两块肥力不同的地里。结果是种在较肥沃地里的玉米茎轩明显高于贫瘠地里的玉米茎秆。
材料三:在我们北方的秋、冬季节,同学们会经常吃到甜脆的大苹果。苹果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促进胃肠蠕动、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
请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材料一可知,在玉米的高杆和矮杆这对相对性状中,矮杆属于________性状。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用R和r表示,则亲代两棵高杆玉米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由于土壤肥力不同,导致种植在两块地里的玉米茎秆高度不同,这样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的变异。
(3)材料三中提到的苹果,为了保持其优良性状,农业生产上常用__________的方式繁殖后代。该繁殖方式需要将接穗和__________的形成层紧密贴合在一起,以保证成活率。苹果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降压、降血脂、促进胃肠蠕动、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