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翱翔在大海上的海鸥,原本以捕食鱼类为生,但随着人类对海鸥的喂食,部分海鸥开始主动抢夺人类的食物,下列有关海鸥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海鸥捕食鱼类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B.海鸥抢夺食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C.海鸥的“抢食”行为更能适应复杂环境
D.海鸥的“抢食”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消退
2、下表是某水域生态系统流进各营养级的能量数值表,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其构成的食物链是( )
生物种类 | a | b | c | d |
能量(J/m2) | 1.4×107 | 8.7×107 | 8.8×104 | 1.6×106 |
A.a→b→c→d
B.c→d→a→b
C.b→d→a→c
D.b→a→d→c
3、河南人民通过不断努力,让物种得以保护延续和繁衍,其中三门峡库区已经由大天鹅迁徙的停歇地变为越冬地,大天鹅在迁徙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鸟类特征中与其产生大量能量无关的是( )
A.有喙无齿
B.心跳频率快
C.用气囊辅助肺呼吸
D.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4、某同学在野外采集到一棵植物,经细心辨认后发现,该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其根只能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和无机盐。下列关于该植物的猜测正确的是( )
A.该植物属于蕨类植物
B.该植物长得比较高大
C.该植物可以监测空气质量
D.该植物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活
5、下列有关绿色开花植物部分结构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和图乙中的新植物幼体都是由①②③④共同构成
B.一粒完整的甲和乙分别属于种子和果实
C.图甲中的②、图乙中的③和图丁中的②都能发育成茎
D.种子萌发时,图甲中的③发育成图丙中的⑧
6、科研人员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培育出了抗虫棉。以上实验说明( )
A.基因控制性状
B.性状控制基因
C.基因就是性状
D.基因与性状无关
7、在一位健康女性体内,一个口腔上皮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为
A.22条+X
B.22条 +XX
C.22对+X
D.22对+XX
8、“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出自毛泽东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中的句子。这里的“小虫”指的是血吸虫,下列关于血吸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吸虫和蛔虫都属于线形动物
B.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C.血吸虫有口有肛门
D.血吸虫的消化器官很发达,但生殖器官简单
9、下图是家鸽骨骼模式图,牵动家鸽两翼完成飞行动作的肌肉主要着生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10、绦虫和血吸虫都是扁形动物,营寄生生活,他们最发达的器官是( )
A.生殖器官
B.感觉器官
C.消化器官
D.运动器官
11、科研人员在黄山发现新物种“黄山小麝齣”,如图是其上、下颌骨及牙齿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门齿,②为犬齿
B.该动物牙齿分化,与其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C.牙齿分化能提高摄取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D.推测该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12、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语言”的是( )
A.乌贼释放墨汁
B.黑长尾猴发现蛇、豹、鹰时发出不同的叫声
C.孔雀开屏
D.蜜蜂的圆形舞
13、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蚯蚓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细长
B.身体分节
C.具有外骨骼
D.足分节
1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都是白居易描写燕子繁衍后代的诗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的是燕子的筑巢行为
B.“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描述的是燕子的育雏行为
C.燕子能产有硬壳保护的卵,卵壳上有许多肉眼可见的气孔
D.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几个阶段
15、某同学发现家里储存的橘子长出了青绿色的毛,他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该“毛”属于( )
A.乳酸菌
B.霉菌
C.大肠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16、CCTV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豆腐乳、酸奶、葡萄酒、酱油等发酵食品,其中主要利用细菌发酵的是( )
A.豆腐乳
B.酸奶
C.葡萄酒
D.酱油
17、下列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胸肌发达,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B.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C.消化能力强且粪便排出及时,使能量充足、体重轻
D.用气囊和肺呼吸
18、下列能构成人体运动系统的是( )
A.骨、关节和肌肉
B.关节和肌肉
C.手和脚
D.骨、肌腹和肌腱
19、生命能够通过生物的生殖而延续。下列关于生物生殖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孢子生殖是绝大多数真菌的生殖方式
B.无性生殖是绝大多数昆虫的生殖方式
C.植物既能进行有性生殖,也能进行无性生殖
D.秋海棠利用叶片繁殖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营养生殖
20、“羊入虎口”比喻置身于危险的境地。如图为羊和虎的牙齿分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虎的牙齿
B.①门齿用来切断食物
C.②犬齿用来撕裂食物
D.③臼齿用来研磨食物
21、动物之间交流信息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2、证实:巴斯德证实细菌不是________发生的,而是由_____产生的。
23、在生物圈中,一般把个体___________、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
24、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它们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25、始祖鸟化石的发现说明了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 。
26、请将下列动物类群所对应特征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①——(___) ②——(___) ③——(___) ④——(___) ⑤——(___)
27、如果你是一位足球迷,在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有时会因为异常兴奋和紧张而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下图是整个反射过程示意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问题。
(1)当精彩的画面进人你的眼球,会在[ ]_____________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视觉是[ ]____________产生的。
(2)[B]肾上腺产生的肾上腺素进入肾上腺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调节心脏等的机能,从而出现图示中[C]现象,这一调节过程叫__________调节。通过图示的反射过程可以看出,此调节过程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控制下完成的。
28、猎豹以迅速奔跑的方式追逐猎物。奔跑时,它的心跳和呼吸都加强加快,体温升高。这些现象说明,动物的运动,是在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各个___________互相配合完成的。而完成奔跑等动作,又主要依赖于由___________和骨骼肌构成的运动系统。
29、生物的遗传和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30、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的_____中。根据病毒宿主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大类:_____病毒、_____病毒和细菌病毒。
31、(二).请把动物的类群与相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32、病毒个体微小,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判断对错)
33、在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约200次尝试,遭受多次轻微电击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小鼠在类似的实验中,总能很快从迷宫中找到食物,不需要多次错误尝试。请根据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小鼠是____动物,比蚯蚓要高等,所以小鼠的学习能力比蚯蚓______。
(2)在目前已知的地球生物中,人类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因此人类__环境和___环境的能力也是最强的。
34、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株,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用A、a表示);种子的圆粒和皱粒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用B和b表示)。某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种子的圆粒和皱粒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______________;通过图2中的实验_________可以判断性状的显性和隐性。
(2)图2实验二中亲代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其子代圆粒再进行自交,产生的子二代圆粒的基因组成比例可以用图3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来表示。
(3)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应先将作为母本的豌豆花在花药未成熟时进行______处理。
(4)根据图4中的杂交实验______,可判断______是显性性状。
(5)红花甲的基因组成为______,红花乙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6)图4杂交实验②中,子代红花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7)若杂交实验③的子一代红花植株进行自花传粉,理论上应有占比为______的红花植株产生的子二代全为红花植株;有占比为______的红花植株产生的子二代有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