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关于超声和次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的振动频率比较大,音调比较高
B.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胎儿的情况,说明超声能够传递能量
C.科学家可以利用超声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D.渔民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利用次声的穿透能力
2、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烧杯和试管中都装有冰水混合物。在烧杯内还有冰剩余之前,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烧杯和试管中的冰都在熔化
B.烧杯中混合物的温度在持续上升
C.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但是不能熔化
D.试管中的混合物温度在持续上升
3、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B.甲、丙的音调不同和响度相同
C.乙、丁的音调响度都不同
D.甲、丁的音调、音色都相同
4、生活中有很多常识的数据,下列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身高约为
B.的短跑成绩约为
C.步行的速度约为
D.脉搏正常跳动次所用时间约为
5、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中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 )
A.“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B.“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
6、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镜花水月”光的折射
B.“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C.“立竿见影”光的反射
D.“雨后彩虹”光的直线传播
7、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制作糖画时,糖汁(非晶体)凝固过程的图像是( )
A.
B.
C.
D.
8、橡皮擦是学生必备的文具之一。在使用过程中,橡皮擦会产生碎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时,橡皮擦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B.使用时,橡皮擦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C.橡皮擦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使用过程中橡皮擦的质量不变
9、如图,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蜡烛放在图中0~30cm区域时,应用此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B.当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变大
C.若蜡烛放在图中30~40cm区域时,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
D.若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10、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B.全新的铅笔长约
C.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为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是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
C.缩短与声源的距离,传入人耳声音的音调变高
D.医院墙上贴着的“静”字,是通过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13、下列词语中的“高”字是指音调的是
A.高歌猛进
B.请勿高声喧哗
C.女高音歌唱家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4、“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先生的中国梦,意思是水稻下面可乘凉,这是因为水稻下面形成了阴影区域,下列词语描述的现象与该阴影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日食月食
B.杯弓蛇影
C.镜花水月
D.海市蜃楼
15、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B.晶体熔化图像
C.同种物质的m-V图像
D.晶体凝固图像
16、《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如图所示,下列节气名与其有关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图1谷雨中“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图2白露中“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图3大雪中“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图4霜降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7、甲、乙二位同学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甲的图像为直线,乙的图像为折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10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
B.10~20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C.20~30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D.0~30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18、小明坐在行驶的高铁列车上,若说他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铁轨
B.路边的树木
C.小明乘坐的列车
D.身边走过的乘务员
19、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不是对这一原理的应用的是( )
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
B.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D.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中,剧烈的振动使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
20、下面各图是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做出过大量贡献的科学巨匠,以下选项中与其对应的成就有错误的是( )
A.图1是哥白尼,他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地心说
B.图2是伽利略,实验物理学的先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图3是牛顿,建立了运动三大定律,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D.图4是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实现了物理学新的革命
21、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B倒扣着放入容器中。给容器中的水加热直到沸腾一段时间,下列相关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且能够沸腾
B.B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A、B两杯中的水都能够达到沸点
D.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B杯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
2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知识,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高于20Hz的声叫做超声波
B.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
23、王瑞同学在语文课上学习诗歌辞赋时,发现很多词句描述了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他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夜半钟声到客船” ——人们是通过音调辨别出钟声
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脸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可以以江岸为参照物
24、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壁会变黑,这一变化中组成灯丝的物质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和凝华
B.汽化和凝固
C.升华和凝固
D.升华和凝华
25、如果你在一个非常小的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该同学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___________。
26、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仪器可以用来比较______的大小;如图乙所示的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其排开液体的体积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7、噪声是由发声体的______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喇叭”这是在____控制噪声,茂密的森林具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它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
28、马拉松赛距离约21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70min,这名选手跑完全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_____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29、如图是关于声音传播的实验.把电铃放入玻璃罩内,通电后电铃发出声音,用抽气机从罩内往外抽气,会听到铃声__________,由此可推断,__________。
30、如图,在斜面上将一个重5N的物体匀速拉到顶端。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2N,斜面长4m,高1m。则拉力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____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克服摩擦力做功____________J。
31、小丽和小宇两同学用1根棉线、2只纸杯制作出“土电话”,通过“土电话”能实现门窗关闭后教室里外的通话,“土电话”说明_____能传声;将棉线换成细钢丝后听到的声音更清晰,说明了细钢丝_____________。
32、小明作为志愿者参与学校运动会,了解了很多运动知识,比如在百米赛跑中:
(1)计时员应该在 _____开始计时;
(2)若某个计时员在听见发令枪声后开始计时,则运动的成绩是 _____(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3)若某个计时员正确操作计时,记录该运动员的成绩为12.5s,则该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_____m/s。
33、钢琴、吉他、笛子等,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我们仍然可以区别出来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34、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A、B两点距容器底的高度相同。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F甲___________F乙;A、B两点的压强___________
(两空均选填“>”或“=”或“<”)。
35、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杠杆处于__________状态(选填“平衡”或“不平衡”)。在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_______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相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____________。
(4)在实验课上,小宇经过试验,获得了如表数据: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4 | 5 | 5 | 4 |
于是小宇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小宇的结论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
36、某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停靠站 | 到达时刻 | 开车时刻 | 里程/km |
上海 | … | 18∶00 | 0 |
蚌埠 | 22∶00 | 22∶15 | 484 |
济南 | 03∶04 | 03∶12 | 966 |
北京 | 08∶00 | … | 1463 |
(1)列车由上海站驶往北京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这列火车向着山崖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3秒后司机听到了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司机鸣笛时距山崖多远?
(3)若这列火车长240m,以20m/s的速度通过一个长2000m的隧道,这列火车通过隧道用了多长时间?
37、小红一家人去桂林旅游,美丽的桂林山水令小红全家人十分陶醉。在两座相距1200米的大山之间,小红爸爸大喊一声,小红听到了好几次回声,心里十分快乐。小红测出了头两次回声时间间隔是5秒,则他们离两座山的距离各有多远? (设声速v=340m/s)
38、下表是大英火车站的火车时刻表,仔细阅读,计算回答:
(1)从达县到成都,乘哪次列车最快?为什么?
(2)达成(达县----成都)线全程总长394.6km. 5642 次列车和5633次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3)估计5642次列车和5633次列车在什么时刻,离成都多远处相遇?
39、在图中画出蜡烛MN经小孔在半透明纸上所成的像M′N′。
40、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在发声,根据图中给出它们发声时撞击轻质小球的情景,大致画出示波器B中显示出来的波形图.
______
41、罗在湖边看到了奇怪的现象:水中的鱼的附近有只小鸟,如图所示,A点是小罗眼睛所在的位置,B′点是看到的小鸟的虚像位置,C′点是看到的鱼的虚像位置.请在图中画出:
(1)小罗看到水中小鸟的光路及小鸟的实际位置B;
(2)从鱼射入小罗眼中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