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40m/s
B.利用声呐,可以测绘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C.“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快
D.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2、关于公式,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ρ越大
B.对于同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C.对于同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D.对于同种物质,m与V成正比
3、超声波测速仪可以根据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测量出汽车速度。如图,设超声波测速仪连续发出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6s,该超声波测速仪所收到的这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8s,已知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时距超声波测速仪170m,则汽车的速度为(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A.20m/s
B.30m/s
C.40m/s
D.50m/s
4、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该过程放热
B.“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该过程放热
C.“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该过程放热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5、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合理的是( )
A.7.6m=7.6×100cm=7.6×102cm
B.7.6m=7.6m×100cm=7.6×102cm
C.7.6m=7.6m×100=7.6×102cm
D.7.6m=7.6×100=7.6×102cm
6、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1cm处的过程中,所成像的大小一直变大
D.当u=20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7、如图所示,2023年5月30日上午,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载着带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飞船点火升空。升空过程中( )
A.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B.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D.以发射塔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8、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很低,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空气凝华形成的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9、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物质在甲状态时有固定的形状、无固定的体积
B.物质从丙状态转化为甲状态的过程中,一定要先转化为乙状态
C.物质从乙状态转化为丙状态的过程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D.DE段对应的温度一般随气压的增大而降低
10、我们之中的小男生,成长过程中声音逐渐变的低沉浑厚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
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
11、自2023年12月中旬起,全国大面积降温,北方迎来铺天盖地的茫茫大雪。山东省威海市市民形容自己出门宛如北极科考,如图1;南方人被驶向黑龙江省漠河市的列车冰霜震惊,如图2,网友调侃“这和住在冰箱里有什么区别”;还有很多人尝试了在极低温度下泼热水成冰的挑战,如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幅图中的物态变化为凝固
B.三幅图中的物态变化为凝华
C.三幅图都出现冰这种物质,冰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图2中,列车的“窗花”在玻璃外侧
12、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13、下列数据最接近我们生活实际情况的是( )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 1.5m
B.正常人 1min的心跳约为20次
C.初二同学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11m/s
D.中学生做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
14、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乙与丁
B.甲与丙
C.乙与丙
D.丙与丁
1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记录分别是:14.72cm,14.73cm,14.92cm,14.71cm。该物体的测量结果应是( )
A.14.71cm
B.14.72cm
C.14.73cm
D.14.77cm
16、我国寒冷地区的气温会达到-50℃,最高气温达到40℃。如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物质 | 水 | 水银 | 酒精 | 乙醚 |
熔点/℃ | 0 | -39 | -117 | -114 |
沸点/℃ | 100 | 357 | 78 | 35 |
A.水温度计
B.汞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17、在班班有歌声活动中,同学们合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响亮’指声音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好
D.频率小
18、如图是空调的制冷剂在室外机(冷凝器)和室内机(蒸发器)之间循环的示意图,关于制冷剂在室外机(冷凝器)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和吸热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需要吸热
19、如图是一张初三毕业创意照片。利用视觉错位技术一次拍摄而成,不需经过后期再处理。在拍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手通过镜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学生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学生通过镜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0、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D.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21、如图所示,为了培养学生安全出行意识,某校携手交警大队组织开展了“安全才会快乐”的户外交警体验活动,体验者小玉对有关物理量进行了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交通指示灯距离地面约3dm
B.绿灯熄灭后黄灯每次亮起时间约1s
C.行人正常步行速度约4km/h
D.汽车鸣笛声音的强弱等级约30dB
22、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
C.古代日晷
D.手影游戏
23、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物质是非晶体,B物质是晶体
B.A、B物质熔化时都需要吸热
C.B物质加热到5min时的状态是固态
D.A物质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
24、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为14dm
B.人们正常交流时的响度约90分贝
C.正常人的脉搏跳动100次所需时间大约为1.5min
D.初中学生步行1km的路程经历的时间大约为100s
25、如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是______。
26、下列各图反映的是超声波的应用,甲图是利用超声波能够______,检查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情况;乙图是利用超声波能够__________,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丙图是利用超声波具有_____,清洗眼镜镜片.
27、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出同一木板的长,其记录结果如下:15.62cm,15.61cm,15.59cm,15.28cm,15.62cm,该同学所用刻度尺分度值是 ______,物体的真实长度接近于 ______。
28、“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中,“霜”是由水蒸气______形成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句中,“露”是由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9、在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中,小明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他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相机(相机说明书上的相关描述如下:“每秒拍照2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的放大图,EF段纸锥运动的路程是______cm,EF段纸锥下落的速度是______m/s。
30、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地、同向行驶,它们的运动信息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做_____运动,经过4s时,它们相距_____m。
3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著名的_____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__________实验测量出大气压强的值.
32、如图所示,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以看出,此镜片对光有 作用,所以这镜片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33、2008年南方雪灾中,一辆大客车由于刹不住车滑到公路边,因为当时路面有冰雪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会变_____,由于汽车具有_____,在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将比路面没有冰雪时远。针对这种情况请给司机师傅驾车时提一个建议:_____。
34、凸面镜对光有 _____作用,可增大视野(如汽车上的观后镜,街道拐角处的反光镜)。
35、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_____,证实了“影与形无异”;
(3)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蜡烛A的像,是它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___________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___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5)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点燃蜡烛的像好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玻璃板太厚
B.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离点燃蜡烛一侧
C.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向点燃蜡烛一侧
36、如图所示,往B管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上升,这是什么原因?
37、冬季里,王雄妈妈喜欢做冻豆腐涮火锅,她买来 1kg 鲜豆腐,体积约为 800cm3,豆腐含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 63%。王雄妈妈将鲜豆腐冰冻后,然后解冻,让水全部流出,形成数量繁多的孔洞(解冻过程中忽略孔洞的体积变化),豆腐整体外形不变,变成了不含水分的海绵豆腐,在锅中涮时可以充分吸收汤汁( 冰=0.9×103kg/m3, 汤=1.1×103kg/m3)求:
(1)鲜豆腐的密度:
(2)海绵豆腐的密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海绵豆腐在涮锅时所有孔洞吸满汤汁后,海绵豆腐的总质量。
38、中国高铁轨道线的铺设方法是将多条长钢轨铺好后再焊接成超长无缝钢轨。每条钢轨长500米、重达30吨。(g取10N/kg)
(1)以上对钢轨的描述有个物理量的表述不恰当,请你指出来并将它改正;
(2)上述钢轨的横截面尺寸如图。将一条钢轨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它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39、在图中,在商场门口有一个用细绳系住的气球,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地面上。由于有风的作用,气球静止时绳偏离了竖直方向。请在图中画出氢气球的受力示意图。
40、AO为入射光线,作出反射光线。
4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牛,现把一只重为1牛的钩码挂上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把钩码画在图中正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