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明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的活动中,认为光斑是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在地面上的,所以光斑的形状可能与树叶间缝隙的形状相同,就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2、下列测量工具与所测物理量对应错误的是( )
A.刻度尺—测量长度
B.电子表—测量时间
C.温度计—测量温度
D.量筒—测量质量
3、星光中学有一个150m×70m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如图),吴老师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丙
4、《西游记》是大家都喜爱的国产动画片,不看画面只听声音。就能分辨是孙悟空还是猪八戒在说话,这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5、下列对中华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花明月暗笼轻雾——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秋阴不散霜飞晚——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6、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陆两栖飞机“鲲龙号”水上试飞的情景。若认为“鲲龙号”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大桥
B.远处的楼房
C.试飞的飞行员
D.河边停靠的船
7、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在AB段温度升高,开始熔化
B.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没有吸热
C.海波的凝固点是48℃
D.8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8、如图所示,是1kg水从0℃被加热到10℃过程中,密度随温度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始终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
B.1℃时水的密度比5℃时的小
C.温度升高,液体的体积一定增大
D.温度不同,液体的密度一定不同
9、在学校附近的道路旁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工人佩戴防噪声耳罩
C.在高速路旁设置隔声板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10、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因此铁的质量大于棉花的质量
B.铁块从20℃加热至1200℃,质量不变,密度也不变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使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油比水轻”漂在水面上,是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11、纳米陶瓷作为高科技材料应用广泛,它具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浸透、完全无磁性等特点,但它不可用于下列哪项技术中( )
A.纳米陶瓷刀
B.银行卡芯片
C.“嫦娥二号”外表涂层
D.装浓硫酸的容器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传递信息
C.武汉鹦鹉洲大桥桥头的“隔音蛟龙”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着手控制噪声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方面着手控制噪声
13、图是一款3D打印笔,使用时在笔中装入塑料条,接通电源加热一段时间,塑料条受热变软、变稀后被挤出,在常温下可制成各种立体造型。此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凝固
B.升华和凝固
C.汽化和液化
D.熔化和凝华
14、下列词语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镜花水月
D.树影斑驳
15、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长9.60cm,分度值为1cm
B.物体长9.6cm,分度值为1mm
C.物体长4.60cm,分度值为1mm
D.物体长4.6cm,分度值为1mm
16、下图所示的“海市蜃楼”在我国古书《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记载。如图所示光现象中与“海市蜃楼”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手影游戏
B.池水变“浅”
C.水中倒影
D.激光准直
17、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作用,人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某次实验用显微镜清楚观察到载物片中被观察的物体,其中物镜的焦距是2.5cm,则:物体到物镜距离可能为( )
A.5cm
B.3cm
C.2.5cm
D.1cm
18、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B.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9、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1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t2,则t1、t2的关系为( )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确定
20、如图所示,小明将气球套在瓶口上,保持不漏气。然后将瓶子放到热水中,瓶内密封气体的物理量不变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温度
21、如图所示,这是张老师正在讲课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讲课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讲课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C.门外迟到的同学通过音色判断出是张老师在讲课
D.课堂上同学们保持安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2、对于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根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小与它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速度大小与它运动的时间成反比
C.速度大小与它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的时间成反比
D.速度大小与它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均无关
23、如图所示,公园围墙外的小路形成一个规则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同时出发沿逆时针方向紧贴围墙绕公路匀速行走,已知甲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48分钟,乙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68分钟,从甲第一次看见乙开始计时,到甲又看不到乙时,所经历的时间为( )
A.4分钟
B.3分钟
C.2分钟
D.1分钟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物距
B.b为焦距
C.若向右移动蜡烛,该凸透镜的焦距变大
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始终不可能在光屏上成像
25、2020年6月4日至10日,第21届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在武汉体育中心游泳馆举行,如图所示,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的过程中,施力物体是______,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继而运动员被跳板弹起说明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最终运动员会落到水里是受______作用。
26、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隔墙有耳”说明___________能传声;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_______声波产生;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___。
27、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36.1mm、30.2mm、36.2mm、36.0mm、35.9mm.其中一次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
28、如图所示,小红穿着轮滑鞋用手推墙,发现自己却远离墙运动,这说明 ___________,同时也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的,在小红远离墙运动的过程中,她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将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如图是我国最新研发的隐形战机,机翼的横截面积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这是利用了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______的原理,从而使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压强差,为飞机提供升力。当该飞机水平加速飞行时,飞机受到的动力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受到的阻力。
30、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5mg=25×______kg=______kg;
(2)350kg=350×______t=______t;
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移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呈现出一个清晰的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向左移动凸透镜,当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凸透镜位于光具座______cm位置处。
32、在测定液体密度时,小华测量液体的体积V,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做出了m-V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1)容器的质量是______g;
(2)该液体密度是______g/cm3。
33、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这是一种 现象,说明了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发现它们会粘在一起,这说明 ;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它们会相互吸引,这说明 .
34、(1)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总是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内/外)表面;响尾蛇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高温气流辐射的____(红外线/紫外线),对其进行有效攻击;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能吸收绝大多数来自太阳的_____(红外线/紫外线);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农业灌溉中采用喷灌技术,或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比如新疆的坎儿井,好处就是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和渗漏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2)如图所示: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____(凸/凹)透镜,所成的是_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2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cm.
35、以下是同学们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些有关声现象的实验。
(1)如图1所示,小亮将系在细线上的泡沫小球靠近音叉,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______,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2)如图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里,我们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用抽气机抽掉空气,我们发现,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
(3)如图3所示,小莹同学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她拿一塑料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些,一次快些,实验表明:塑料片划得越快,塑料片振动得越______,产生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由此表明音调由______决定。
36、书包的背带通常会做得扁而宽,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37、如图(a)所示,物体在牛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向右方向运动,它的
图像如图(b)所示。求:
(1)物体受到的阻力f;
(2)物体运动了6秒,求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W;
(3)拉力F的功率。
38、我国约有 4 亿人需配戴近视或远视镜,组成眼镜的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
(1)一块体积为 3×10-6m3 的玻璃片的质量是多少?
(2)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为 24g,若用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一副镜架的质量。
39、如图所示,画出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40、如图所示,分别通过凸透镜焦点和光心的两条光线射到凸透镜上,请画出这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
41、如图所示,用6牛的水平力将一个重为3牛的物体压在墙壁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对墙壁的压力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