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它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10m/s
B.24m/s
C.25m/s
D.50m/s
2、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能发挥作用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松紧、长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
3、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4、对比以下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0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10km/h的速度在路上行驶
C.一物体从40m高空落下用了2s
D.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5、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物理书的宽度约18dm
B.冬天洗澡时觉得舒适的温度约23℃
C.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时间约1s
D.初中生步行速度约5m/s
6、如图所示,甲、乙实心球的体积相同,将甲、乙两种实心球混合放入调节好的天平左、右盘中,此时天平平衡,则为( )
A.2:1
B.1:2
C.4:3
D.3:4
7、借景抒情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以下对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山头云作雾,树杪鹊鸣烟”——雾是液化形成的
B.“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霜是凝固形成的
C.“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露是熔化形成的
D.“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升华形成的
8、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寒冷的冬天河水结冰是因为水凝华了
B.打开冰箱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因为酒精升华了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
9、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三个好朋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的方式去上学.小张骑电动车以20km/h的速度平稳前进;小王以3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蹬骑山地自行车全力前进,他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0.36k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10、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支2B铅笔约长18dm
B.小刚跑步速度72km/h
C.两个鸡蛋质量大约100g
D.1瓶500mL的矿泉水质量大约1000g
11、小涵在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她移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12、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为39.5℃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
C.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60dB﹣70dB
13、下列关于热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海鲜下面铺碎冰保鲜——冰熔化吸热
B.用保鲜膜包裹蔬菜——减缓水的汽化
C.从冷柜里取出的矿泉水,其外壁“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被液化
D.树上的雾凇——凝固
14、如图所示,甲是观察冰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为0℃,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
D.由图乙可知,冰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不断升高
15、下列数据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小明的大母指甲盖的宽度为10cm
B.教室天花板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m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为5m/s
D.教室黑板的高度约为10cm
16、2023年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中国队在女子反曲弓团体射箭项目中获得亚军,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下列图中实例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镜子中的宝宝
B.放大镜看字
C.标志塔下的影子
D.太阳周围的光圈
17、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下面表格的信息,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项目 | 水 | 水银 | 酒精 | 乙醚 |
熔点/ | 0 | |||
沸点/ | 100 | 357 | 78 | 35 |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18、关于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B.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
C.测量长度时要估读,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好
D.利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19、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20、如图所示,苍鹭正在向上飞离平静的水面,在这一过程中,苍鹭在水中的像是( )
A.虚像,且像的大小不变
B.虚像,且像逐渐变小
C.实像,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小
D.实像,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大
21、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物体放在距离透镜焦点5cm处,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正立的像
B.放大的像
C.实像
D.虚像
22、关于密度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飞机用密度较大的新材料制造,可以减小质量
B.拍摄电影中山石滚落砸伤人的镜头,为了减小质量,常选用密度很小的泡沫塑料做道具
C.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冰后密度变大的缘故
D.气体会因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所以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站立逃离比贴近地面爬行更好
23、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家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下列科学家与其贡献相符的是( )
A.伽利略创立了日心说
B.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
C.爱因斯坦建立了量子力学
D.阿基米德发明了电话
24、小明五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1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B.18.50cm中最后一位“0”无意义,可以去掉
C.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D.最后结果应记作18.43cm
25、小聪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云和雨的形成”,如图所示,请写出整个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在盘子里放冰块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6、如题图所示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 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达到制冷的目的。电冰箱正常工作时制冷剂会在冷凝器里发生___________,在冷冻室里(内含蒸发器)发生___________(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达到搬运热量的目的;制冷物质被压缩机压缩后进入冷凝器时发生的物态变化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7、如图所示,一盏探照灯的灯光与水平面成50°角射向水池,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亮,在逐步向水池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将看到池底的光斑 ___________(填“不会”、“向左”或“向右”)移动。同时,光入水后的传播速度将 _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28、平面镜成像特点是:成的像是 像,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29、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________。如,铁变成铁水过程有状态变化,属于物态变化;但糖泡成糖水过程没有状态变化,不属于物态变化。
30、用洗衣机给湿衣服脱水时,是利用___________(选填“衣服”或“水”)具有惯性;货车超载会使货车的惯性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降低车的灵活性,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31、校园的公布栏上张贴了这样一则公告:由于气候较冷,各班暂停拖地。目的是防止水发生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_____低。
32、我县莲花湖公园已建成开放性城市公园,各式现代建筑依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_所形成的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_________进入了水中。
33、南海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在这片海域里有着丰富的文物。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对文物之一“南海1号”古沉船整体打捞行动正式启动,我国打捞工作者下潜至水下25m处发现了这艘古船,并在船上发现了一个铜钱,该铜钱的面积是4×10-4m2,则铜钱受到海水对它的压强______Pa,压力是______N。(海水密度1.03×103kg/m3)
34、图中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 直线运动。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35、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将一块玻璃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取两支的蜡烛甲和乙进行实验,如题图1所示: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____(选填“明亮”或“黑暗”)环境中进行;
(2)小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甲,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乙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一边移动、一边眼睛在______(选填“A”、“B”、“C”或“D”)处观察,直到看上去蜡烛乙和蜡烛甲的像_________,此时蜡烛乙的位置即为蜡烛甲的______的位置,记下这两个位置,这时还可以说明像与物体的_______,移动蜡烛,重做实验;
(3)小明了解到平面镜是在平板玻璃的背面均匀地镀上了一层金属膜制成的,如题图2所示;他有一个疑问:物体是通过镜子的AB面反射成像还是CD面反射成像呢?于是他将一支铅笔的笔尖贴在镜子上,如题图2所示,眼睛从侧面观察,若发现________,则说明物体是通过镜子CD面反射成像。
36、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2×10-2m2,高40cm。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2m,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已知:酒精=0.8×103kg/m3,
铁=7.8×103kg/m3,
铝=2.7×103kg/m3)
(1)求A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
(2)将13500g实心铝块放入A容器的水中后浸没,求溢出的水的体积。
(3)将(2)中溢出的水倒入B容器中(不考虑液体混合时的体积变化),再将未知质量的实心铁块放入B容器中,浸没后,液面恰与B容器口相距5cm,求B容器中铁块与液体的总质量。
37、如图所示,在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中,有一项对抗性实验,甲、乙两人站在平衡板上,滑轮组将平衡板提升至一定高度后,两人在平衡板上挪动,并保持平衡板平衡,若甲的质量为55kg,乙的质量为45kg,平衡板质量为900kg,且质量分布均匀,重心在点O;
(1)当平衡板在水平地面上时,甲静止站在平衡板上,与板的接触面积为0.05m2,则甲对平衡板的压强为多大?
(2)甲、乙两人竖直在平衡板上,滑轮组将平衡板匀速提升至离地面5m的高度处,提升的过程中平衡板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拉力为6250N,求在此过程中:
①平衡板提升两人所做的功为多少?
②在提升平衡板和人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38、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节水型洁具逐渐进入百姓家庭。所谓节水型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L以内的洁具。某家庭新安装了一套耗水量为5L的节水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次耗水量为9L。问:
(1)1000kg的水可供这套节水型洁具冲洗多少次?(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2)该家庭每月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设平均每天使用10次,每月以30天计)
39、按要求完成下列个图.
(1)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画出图1中物体AB所成的像A′B′;
(2)如图2,要将一束太阳光AO反射到室内的B点,请你在O点正确的画出平面镜.
40、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光线,请画出折射光线大致的入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41、如图所示,甲图中折射光线过光心;乙图中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丙图中S`点是点光源S的像。请在甲、乙两图中分别画出入射光线,在丙图中画出反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