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B.不同种类的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温度、状态有关
D.密度单位kg/m3比g/cm3要大
2、下列热现象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是凝华过程
C.把0℃的冰,放入0℃的水中,冰会熔化
D.化雪更比下雪冷,是因为雪熔化时要吸热
3、在一段平直的大道上,有甲、乙、丙三辆小汽车依次向梵净山方向行驶,已知甲车最快,乙和丙快慢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梵净山方向行驶
B.以丙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C.三车向梵净山行驶,是以梵净山作为参照物
D.以丙作为参照物,甲、乙两车向梵净山行驶
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的路程之比为 16∶3,运动时间之比为 4∶1,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A.16∶3
B.3∶4
C.4∶1
D.4∶3
5、在杭州举行的第19届亚运会跳水项目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国选手全红婵以总分438.20夺得冠军。全红婵站在距离水面10米高的跳台上,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全红婵在水中的倒影距离她20米
B.当全红婵跳向水面时,她的像会变大
C.全红婵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一个像
D.全红婵在水中的倒影是跳台上的全红婵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实像
6、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下列各项中不必要的是( )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的实验台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
C.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一定要等指针静止下来
D.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7、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 )
A.等于0°
B.小于30°
C.等于30°
D.大于30°
8、2020年6月21日,我国多地可以看到罕见的日环食,天文爱好者用墨水成像、小孔成像、相机拍照等方式观看或记录了这一天象奇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形成的原因是光发生了折射
B.太阳通过照相机镜头所成的是虚像
C.太阳在墨水中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D.太阳通过小孔成缩小的实像
9、小明和家人在湖里同船游览时,他认为座位上的妹妹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垂柳
B.他乘坐的船
C.河岸
D.天上飞过的飞机
10、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 s-t 图像,图乙是 b 车运动的 v-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 s 内,a 和 b 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6 s 内,a 车的平均速度是 15 m/s
C.0∼2 s 内,a 车速度大于b车速度
D.4∼6 s 内,以 a 车为参照物,b 车向南运动
11、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依据图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像说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甲、乙图像不同,说明物质不同,密度一般不同
C.质量相同时,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
D.甲的密度是乙的4倍
12、如图是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折射与反射的四幅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3、声,看不见,摸不着,有的声(如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们甚至无法听到。那么声真的能传递能量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小宇自己动手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小宇想到了两种直观表现声能的方案:第一种,如图甲所示,在声源前放一个轻小的塑料片,通过观察塑料片是否运动来做出分析与判断;第二种,如图乙所示,在声源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通过观察烛焰是否运动来做出分析与判断。你认为第__________种方案较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兰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五次测量同一本书的宽度,测量值分别为:12.42cm、12.43cm、12.43cm、12.20cm、12.44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cm
B.5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
C.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12.428cm
D.应该去掉数据“12.20cm”,是为了减小误差
15、“男低音歌手引吭高歌”.这里低和高的含义是( )
A.前者低指响度,后者高指音调
B.前后都是指音调
C.前者低指音调,后者高指响度
D.前后都是指响度
16、小明在岸上看见鱼在水中游玩,看到的“鱼”是( )
A.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D.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17、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语音识别系统主要是辨别声音的音调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能被反射
D.道路边噪声隔离墙是在发源地减弱噪声
18、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蜡烛适当靠近光屏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19、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20、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可扫码实现手机支付或进出场所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被扫描的二维码是光源
B.通过手机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缩小的实像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需将二维码靠近手机
21、如图所示为小李用照相机拍摄的石拱桥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小于2f
B.桥的倒影看起来比较暗,是由于有部分光折射进入了水中
C.若小李想把石拱桥拍得更大一些,可以将相机镜头靠近石拱桥,同时镜头向后缩
D.若小李想把石拱桥拍得更大一些,可以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同时镜头向后缩
22、二十四节气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下列四个节气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立春——冰化成的水
B.白露——草上的露珠
C. 霜降——枝头上的霜
D.冬至——房檐上的冰
23、下列四个探究实验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①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探究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③探究发声体音调的高低与其材料、长短、粗细及松紧程度的关系
④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与方向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4、关于误差与错误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
B.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再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
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测量方法也能减小误差
25、建文同学多才多艺,不仅钢琴弹得好,小提琴拉得也很棒。当她用不同的力弹钢琴时,钢琴发出声音的____不同。她弹钢琴、拉小提琴时,你是依据____的不同来分辨琴声的。
26、如图所示,小雯乘坐地铁时发现严禁携带有“异味”的物品,这是因为“异味”物品的分子在______,导致整个密闭空间充满了异味,影响其他乘客;且温度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这说明了分子的运动快慢与______有关。
27、某地质勘探队将设备装在木筏上渡河,若不载货物,人和木筏共重为G,木筏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木筏总体积的1/3,则此木筏的载货重最多为______。
28、如图,将重力 G=3N 的金属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并浸没在水中,由图可知浮力大小 F 浮=___________N, 当向烧杯中加入食盐并搅拌均匀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如图所示,是班上几个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去外地时的情景示意图。当火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站台上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_____;站台上的同学们看到火车开动了,他们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_____。
30、(1)如图甲所示该木块长度为_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的读数为_________s;
(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_________。如图丙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图丁所示的温度计读数是_________℃。
31、如图所示,杂技演员在表演蹦床节目。某次她被蹦床弹起,在离开蹦床之前的C到B过程中,弹性势能主要转化成______;离开蹦床后,演员由于具有______,继续从B点上升到A点。
32、“入座即静,入座即学”就是指进入教室就要安静下来,不要讲话,坐在位置上就要开始学习,“静”是通过在______减弱噪声;我们上课时为了防止对面班级对我们的干扰,关上门窗,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33、关于教学楼的运动状态.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教学楼是_________的:若以正在走向学校的学生为参照物,教学楼是_____的.
34、如图所示,这些工具中在使用时,能省力的是______,费力的是______,属于等臂杠杆的是______,只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不能改变用力的大小的是______(均选填字母序号)。
A.瓶盖起子
B.镊子
C.旗杆顶部的小轮
D.铁皮剪刀
3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 像的特点 |
1 | 20.0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2 | 16.0 | 倒立等大的实像 |
3 | 12.0 | 倒立放大的实像 |
4 | 6.0 | ? |
(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___;
(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______的成像情况.
36、如图所示,是我们祖先移动巨大石料的示意图,先使边长为2米的立方体石料的一边离开地面,垫上圆柱形木棒,然后用1000N的水平推力使其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10s,到达B点。已知使石料一边刚刚离开地面,在C点所用最小力的大小为7.5×104N,AB长15m。试问:
(1)移动巨大石料时在下面垫上圆柱形木棒是为了什么?
(2)水平推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立方体石料的密度是多少?(参考数据:≈1.4)
37、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 7:30 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留了几个车站,在当日 16:30 到达乙地, 列车行驶途中以 108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 500m 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 30s。求:
(1)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38、(9分)质量为1.6 t的大象,平均每一只脚的触地面积约为400㎝2。一个女士的质最为52㎏,每只高跟鞋的触地面积约为13cm2。g取10N/㎏,当大象和该女士都静静地站立在同样松软的泥地上时,问:
⑴大象与人的重力分别是多少?
⑵试通过计算比较,大象与人谁会在泥地上陷得更深?
39、根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画出正确的光学仪器。
40、请按题目要求作答。
(1)如图1所示,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______)
(2)请完成图2、图3中的光路图;(_______)
(3)当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它的反射光线如图4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_______)
41、请在如图所示中O点画出处于下落时的篮球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