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摧毁了敌人的防线。
B. 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中国人每年“舌尖上的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 千人合唱爱国歌曲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挺好》将一些原生家庭的伤疤赤裸裸地揭开,过于触目惊心,又过于真实。
B.阳春三月,汶上莲花湖湿地公园的杏花、桃花、梨花争相开放,观看者趋之若鹜。
C.千百年来中法两国文明在时间的长河里奔涌交汇,中法两国文明的对话也是鳞次栉比。
D.主席台上,站在王老师左边的是一位威武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B.《标准汉语》的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C.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D.小张明天要去北京参加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知识竞赛。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
(2)奥林匹克主义曾在许多个世纪里,一直主导着古希腊社会。
(3)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
A.比喻 拟人 反问
B.比喻 对比 设问
C.拟人 比喻 反问
D.拟人 比喻 设问
5、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现初夏的时令特点。
【2】试分析“闲看儿童捉柳花”中“闲”字的表达效果。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①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②采菊东蓠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④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⑤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⑥_______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⑦杜牧在《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晏殊的《浣溪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了对人世兴衰、时光流转的感叹,对仗工整。
7、(题文)名著阅读。
他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请你写出关于他的另外两个故事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岩井俊二导演的电影《你好,之华》里有句台词:“愿你活成最好的样子。”
②女主角的故事其实在追问:那些学生时代令人难忘的“女神”,后来有没有活成“最好的样子”?
③其实未必。甚至有可能青春期就已经是她们的人生巅峰期。像《红楼梦》大观园中美丽又脆弱的姐姐妹妹们,后来经历的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④这个过程,恰如村上春树所说:“不管是樱、萤或枫,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它的美丽。……人们亲眼看到鲜艳的色彩在眼前凋零,会不自觉地松一口气。当目睹一场美丽的盛宴消逝时,反而能找到安心感。
⑤这正是日式审美中所谓的“物哀”。一阵清风吹过,花瓣无声飘落,面对这种悲哀即便内心已汹涌如海,表面也只是云淡风轻,将之化成一种对命运的接受乃至品味,哪怕是面对生离死别。
⑥关于离别、失败等生命不可承受之绝望,物哀式的审美提供了一个视角:化悲痛为力量,就是将自己充分地沉浸到人间烟火中去。同样受伤,“吃货”更容易恢复元气。苏轼被贬到“天涯海角”,惊叹于生蚝“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很快忘了自己身陷绝地之苦、政治生命面临终结之痛,并一本正经地修书给儿子,让他千万不要公开生蚝的秘密真可谓“垂死病中惊坐起,吃喝玩乐又一年”。
⑦除了美食,琐事为何能够治愈我们?当非常投入地准备一份早餐或打扫一间院子,体会每个动作和细节,把个中感受无限拉长,就像把视频以四分之一的速度播放的时候,给人的感受就完全变了——电影镜头里,伴着音乐和簌簌落下的缓慢的雪花或旋转的落叶,男主和女主说好谁也不回头,各自走向再也没有对方的未来。即便是失恋和分手,也变得浪漫。
⑧究竟什么是最好的样子?在人群熙攘之处,心中不免寂寥:我们仿佛永远也达不到别人眼里“最好的样子”——不如此人美,也比不上那人活出自我,甚至不如从前的自己无知无畏、精气十足……生活告诉我们,“最好的样子”其实就是当下的经历:一箪食、一瓢饮、一场付出……和别人无关,只和眼下的选择和承受有关。
⑨哪怕我们像落叶,在兜兜转转、纷纷扬扬的那一瞬间,也可以是最好的样子。
【1】在作者看来什么才是“最好的样子”?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分析第3-5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9、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1)题目: 因你而
(2)在城市,在乡村,在纵横交错的路上,总有一些路标为你指明方向;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在书中,在电视里,在网上……在人生的路上,总有一些人、事、物为你在迷惘中指明前景,懈怠时注满动力,他们也是路标。请以“路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
(1)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字数600字以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中心明确,字迹工整、清晰。
(3)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4)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