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藤野先生》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B. 《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是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他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D.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到有人在路上摔倒,生性耿直热情的他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B.困难和痛苦接踵而至,她却像没事一样,整天笑呵呵,依然精神抖擞地来给学生上课。
C.一辆小轿车纷至沓来停到了路边,车上走下几个年轻人,有说有笑的。
D.型挖掘机和装我机在山谷里作业,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好像要震塌整个山谷。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是( )
A.万恶不赦(赦免) 触目伤怀(心)
B.人迹罕至(稀少) 好意难却(推辞,拒绝)
C.名副其实(辅助的) 从容不迫(急促)
D.不言而喻(明白) 不能自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4、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B.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
D.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喏喏。
5、阅读下面首诗,完成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钢雀春深锁二乔”的妙处
【2】“借物兴叹”是杜牧咏史绝句《赤壁》中的主要写法,请你结合诗句:“折载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说明这一特点。
6、《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础、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下面,请你也来参加!
(1)请在下面对联横线处填入一个恰当的选项,将其补充完整。(只填序号即可)
人似秋鸿来有①__,事如春梦了无②__。
A.情 B.信 C.痕 D.声
(2)请从表格中识别并写出一句关于春节的完整七言诗句。
把 | 花 | 后 | 符 |
桃 | 总 | 新 | 梨 |
换 | 清 | 旧 | 落 |
7、名著阅读
苏维埃中国四巨头(自右至左)。
本图片出自于《 》一书,作者是________,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有两个孪生天才即______和____”许多中国人实际上把他们看作一个人。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念烟火味
徐立新
①傍晚,在下班的途中,我闻到了一股浓烈而久违的烧烤味——羊肉串正在炭火上嗞嗞作响。新冠肺炎爆发期间,城市里的饭店、路边摊皆关闭,烟火味消失殆尽,生活也随之少了热气腾腾。而今,烟火味渐回街巷,这一幕让我激动不已!
②烟火味,是故乡和母亲赐予我的平生第一味。我出生在乡下,儿时的饭菜饮食,以及成长的每个日子,无不浸染着烟火之味。
③那时,我们村是清一色的砖瓦平房,一个个烟囱笔挺挺地立在各家屋顶之上。一日三餐,一缕缕炊烟从烟囱里飘出来,带着各自的滋味,钻入我的鼻腔,让我得以轻松地识破各家铁锅里的烹饪秘密:粗茶淡饭,抑或美馔佳肴。
④烟火味袅袅而起,村庄便活了。对母亲而言,烟火味就是家之味。做饭炒菜时,她总在厨房里忙碌着,一会灶下添柴加火,一会锅前淋油下菜,母亲就在这烟火里忙碌了一辈子,燃尽她柴米油盐的一生。
⑤受母亲影响,我也对烟火味情有独钟。空闲时,会为她看火加柴,感受柴火烟、油烟在身边四散弥漫开来,继而,嗅到诱人的菜饭之香。那些烟火,为锅灶镀了一层层温暖之色,也让母爱之味历久弥深。
⑥经年的烟火味,经母亲之手,如柔水般,从厨房里渗出来,伴我穿过童年,来到青葱岁月。
⑦那一年,正在县城读书的我,寒假前期末考试考得不好,回家途中又逢冬雪飞降。到家时,鞋袜全湿,冷得直哆嗦。母亲立即让我坐进火厢,原来她已早早生起了火盘,设下温暖等我归来。得知我考试不利,她说,没事,下次努力进步就是,“就像你脚下的鞋袜,偶尔会湿,但只用烟火烤熏一下,就会干起来的。”果然,鞋袜很快便干了,全身也热乎了起来。之后,母亲又从火盘里掏出一个烧熟的、烟火味十足的红薯。屋外,大雪纷飞天地间,而我的心头已冰消雪融:盆中炭火犹旺,手中红薯犹热,母亲将烟火味揉捏得既暖心又热肺,我还有什么可耿耿于怀的呢?
⑧烟火烹饪平淡,日子就有了难以割舍的滋味。烟火味,还造就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呵护。她常说,任何时候,家里都不能没烟火味。在母亲看来,家里烟火味越浓,便是人丁越兴旺,亲情越浓烈。她期盼儿女后辈们常回家,人多,厨房便往来不绝,烟火味便一遍一遍流出厅堂,窜出院门,带出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⑨母亲还喜欢筹备家族聚会,凝聚族人。佳节时令,总要把全族人召集起来,吃顿团圆饭。她和婶娘们,就是宴席的“大厨”,在院子里摆开几口大锅,让柴火在锅下噼啪地烧着,白烟在空气中肆意地缭绕着,菜在锅里咕噜地响着。母亲乐见坐等开席的族人们在明火朗烟中,聊着天、打着牌。她说,这样的日子才是入了味的。
⑩母亲在烟火味中,烹饪出乡间美味,为家人、族人凝聚情义。她和乡下很多女性一样,用与生俱来的烟火味,打理着村庄的一个个日夜,让如我般的孩子们,在故乡的烟火味中成长、远行。
⑪定居城市后,我发现越来越难以和烟火味亲近了——厨房和餐厅里的烟火味,被死死屏蔽在后堂里,让人难以见到,难以闻到。好在,夜宵排挡摊上依旧有烟火味,一个个临时支起来的锅灶,在夜色笼罩下烟火四起,猛火和青烟在肆意地撩拨着一颗颗不眠的心,慰藉、熨贴着一个个疲惫的灵魂,让人有家的温暖。饱腹的是食物,抚慰人心的,则是那烟火之味。
⑫儿时背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不知小火炉的深意所在。现在才明白,诗人眼中,炉火正旺便是寒冬腊月里的烟火味,是他待友会朋不二的邀约之词和款待之物,就像母亲当年用火盘、火厢迎接失落的我一般。
⑬人到中年,我最念烟火味。烟火味,就是活泼泼的生活味,生动而暖人心脾。
(《合肥日报》2020年6月7日 有删改)
【1】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围绕“烟火味”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划线句。
母亲将烟火味揉捏得既暖心又热肺,我还有什么可耿耿于怀的呢?
【3】文章以“最念烟火味”为标题,有哪些作用?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5】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对选文结尾“烟火味,就是活泼泼的生活味,生动而暖人心脾”这一句话的理解。
【链接】
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
……
地摊经济让更多的人,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安心地找到属于自己的“摊位”。小地摊,大民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只有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有归属感,更有烟火气。
(朱珂《盐阜大众报》2020年6月5日)
9、阅读下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问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頂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可能风雨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