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核舟记》作者是明末的魏学洢。文章通过对一个长不盈寸的核舟的描述,赞美了雕刻家的精湛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
B.“信天游”是陕北民歌,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贺敬之的《回延安》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列为“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D.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北宋时期的田园诗人。他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因此更加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他笔下的“桃花源”就寄托了他美好的社会理想。
2、下面句子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是沧海桑田,海枯石烂,最爱你的永远还是你的父母!
B.春天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望向窗外草长莺飞的温暖景象——我不禁感到惬意极了。
C.为人做事应该正大光明,而不应该偷偷摸摸。
D.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3、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
B. 你如果总是这么盛气凌人,将来会失去很多朋友。
C. 同学们尽情领略了秦始皇兵马俑的雄姿,对兵马俑的写实造型艺术和精美的制作工艺啧啧称奇,长吁短叹。
D.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B.老师骇人听闻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学生因上网而荒废了学业的例子。
C.面对困难,只要我们意气用事,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的办法总会有的。
D.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王刚和他的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组成一个名为“绿色先锋”的课外活动小组。
5、课外诗歌阅读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第二句中的“绿”用得新奇生动,请作简要分析。
6、借景抒情是古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诗人们也喜欢用“美景”来渲染“思乡”这个永恒的主题。如崔颢在《黄鹤楼》中以登楼所见的明丽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再如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摹的江上月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若仙境,却又平添了几分乡愁。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缓的,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
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要受到阻碍。母亲忐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在在工作过程中,他必须凭记忆整页整页,甚至整张整张地背诵,因此母亲有时觉得他疯了。他写字的时候,母亲不敢走进他……
他见到母亲如此不安,不由得笑了起来,并安慰老太太说,他还没到完全“发疯”的地步。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
(2)文中的“他”是指______,他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______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______的精神。
8、散文阅读,完成各小题。
在那欢快的歌声里
费伟伟
①童年的记忆里,有一块地方是回荡着歌声的。
②我的家乡是无锡。很小的时候,学校成立了几支“小红花”——少儿文艺宣传队。我有幸入选,常参加的节目是一头一尾:头里器乐合奏,我拉手风琴,还打过锣;尾就是大合唱。有时受演出场所限制,或邀请单位的原因,器乐合奏会减人,两架手风琴减一架,那肯定减我——我是进了“小红花”才学的。
③有时也会减些别的节目,但合唱一般会保留,老师说观众喜欢。那时我很是不解,唱得很一般呀,比如我吧,自己还不知道自己什么水平吗?
④当然,我唱得还是挺认真的。本来节目就少,再不认真,万一像器乐合奏那样给“除号”了呢?再说,合唱人多热闹,多好玩呀。
⑤因为人多,淘气的孩子就会加些小动作。有一次,唱完最后一声,大家举手张开,做一个造型,后排就有人往前排那人的夹肢窝碰了下。于是,歌声还没落地,台上便突然扬起一串银铃般的笑。台下自然就笑倒一片。是故意?还是无意?故意无意自然都不会有人承认,那个笑出声的就吃了批评,虽然实际效果并不差——一群小孩子嘛,观众谁会计较这个。
⑥到了领唱环节,季亮从边上跨前一步,站到麦克风前。季亮和我同桌,个头儿全班最小,但此时俨然换了个人,自信满满,抬头挺胸,声遏行云。观众们悄声私语,啧啧称赞,令我羡慕不已。这辈子都不可能有这份荣光!我那时暗暗想。
⑦山不转水转。谁想到呢,这辈子还真有这么一天,我居然也跨前一步,出列领唱。
⑧那是二十年后,单位搞汇演,每个部门都出节目。我所在的部门合唱了《长征组歌》中的一曲。
⑨“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嗨——”
⑩那一刻,时光倒转,我仿佛回到了“小红花”,也像季亮那样,抬头挺胸,唱得深情而自信。
⑪台下的目光顿时袭来,那是我二十多年前站在舞台上时从未见过的。虽然领唱只有几句,但那歌声,伴着那些目光,后来常浮现眼前。
⑫同事告诉我,不是你唱得多好,但演唱时你那个投入劲儿、那个自在劲儿,还是挺有感染力的。
⑬旋律,可以通往语言到不了的地方,而自信、自在,更可以让这份欢快生出翅膀,超越语言,超越旋律……
——《人民日报》2019年11月9日有删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于是,歌声还没落地,台上便突然扬起一串银铃般的笑。
【3】文章第④段“当然,我唱得还是挺认真的”在文中有何作用?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自信、自在,更可以让这份欢快生出翅膀,超越语言,超越旋律……”的理解。
9、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只乌鸦在飞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鸽子。鸽子问:“你要飞到哪?”乌鸦说:“其实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声不好,所以我想离开。”鸽子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声音,飞到哪都不会受欢迎的。”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