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与分享”主题交流活动中有一个“好书分享”的环节,小明准备了如下文字作为分享稿开头部分。请帮他调整语序,使语意连贯。( )
①我们应有这样的古风:沐浴双手,然后捧卷。
②这一道道亮光,将给我们这一叶叶扁舟暗空下的引航,直至寻找到风平浪静且又万家灯火的港湾。
③在一番庄严肃穆的感觉之中,你必将得到书的神谕。
④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
A.④②①③
B.①④③②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悄然(qiǎo) 周济(jì) 记载(zǎi) 屏息敛声(pǐng)
B.翘首(qiáo) 蹒跚(pán) 遏制(è) 杳无消息(yǎo)
C.绯闻(fěi) 倔强(jué) 遒劲(jìn) 潜滋暗长(qián)
D.诘责(jié) 濒临(pín) 题跋(bá) 春寒料峭(qiào)
3、将下面句子重新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站在球体极目远眺,黄浦江上巨轮如梭,连绵入海,所有风光尽收眼底。
②在黄浦江边,矗立着一座高达四百六十八米的广播电视塔。
③乘上电梯,只需四十秒钟,便可到达263米高的球体上。
④走进塔正面,“东方明珠”四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⑤当夜幕降临,巨大的球体光彩夺目,群星争辉,展现出迷人的景象。
⑥眺望塔身,两个巨大的球体,如红宝石闪亮耀眼。
A. ②⑤⑥③①④ B. ②⑥④③①⑤
C. ④⑥①③⑤② D. ⑤⑥③①②④
4、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歼灭(jiān) 悄然(qiāo) 着陆(zhuó) 燕然(yān) 屏息敛声(bǐng)
B.仲裁(zhòng) 澎湃(bài) 殷红(yān) 轩邈(miǎo) 肆无忌惮(dàn)
C.创伤(chuāng) 镌刻(juān) 瞭望(liáo) 遁形(dùn) 丢三落四(là)
D.翘首(qiáo) 娴熟(xián) 羸弱(léi) 缥碧(piǎo) 属引凄异(zhǔ)
5、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各题。
别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②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③。
【注释】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②浓烂:形容鲜花灿烂。③离声:离别歌曲。
【1】这是一首送别诗,采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请结合第四句简要分析。
【2】“柳”与“留”谐音,故“柳”是送别诗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请准确写出含有“柳”字、前后连贯的另外两句送别诗。
6、默写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3)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其二)》)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6)________________,绿水逶迤。(欧阳修《采桑子》)
(7)李清照《渔家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感情基调。
(8)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典故写出将士们忘身报国的决心。
7、名著阅读。
⑴《水浒传》这部名著家喻户晓,它的作者,现在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__________,该书许多故事充满了智慧,请结合具体的情节,谈谈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下列关于《水浒传》的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本书第四十回以后,斗争更加波澜壮阔,起义队伍在斗争中不断壮大,更多的好汉上了梁山,到“英雄排座次”时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B.《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为金老父女凑盘缠时,史进摸出二两银子来,鲁达不收,丢还了他。是因为鲁达嫌他“不爽利”,这从侧面也能衬托出鲁达的仗义疏财。这个细节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C.《水浒传》人物语言的性格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人物的语言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对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养而形成的思想习惯有时也能准确的表现出来。
D.武松武艺高强,嫉恶如仇,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大闹飞云浦等故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转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他,再次与他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一位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了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留下“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中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里,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跑到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了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根据文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本文主要描写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分别为:
①在车站,善良的年轻人转身没人入群,“我”来不及向他道歉。
②______。
③______。
【2】第①段中的加点词“打捞”能否换成“寻找”?请简述理由。
【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4】下列对文章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转身”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第③段对“年轻人”运用了语言、心理描写进行刻画,充分表现了“他”的文雅谦和。
C.第⑤段中一句“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的“文明”与“孤苦”相对,警示了人们在发展进步之时,勿忘给孤苦的人群带去文明的关怀。
D.全文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和描写为主,间有抒情和议论,深刻揭示了“转身”的内在意蕴。
【5】简析文章第⑦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9、按要求作文。
在小鲁迅眼里,那平桥村的社戏最美;在刘成章眼里,那气势磅礴的腰鼓最美;在吴伯箫眼里,那静悬庭院的灯笼最美;在陶渊明眼里,那阡陌交通的田园最美……
请以“在我眼里,___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