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的最大特点是实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必修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要用事实说话。
B.《钱塘湖春行》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七言绝句。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C.《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D.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轩昂 躁热 粗糙 油光可见
B.简陋 落弟 俭朴 震聋发聩
C.窒息 仁慈 蒙昧 为富不仁
D.慰勉 畸形 泻气 诚皇诚恐
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力子原是蒋介石的私人秘书,蒋派他担任陕西省省主席,目的是促成国民党与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B.日本侵略热河,南京没有做任何抵抗,张学良背黑锅,屈服下台,去欧洲考察一年,取得了一个大胜利戒了吸毒的恶习。
C.由于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蒋介石在第五围剿时采用封锁和防卫建筑的体系,红军又放弃了运动战术,红军在这次反围剿中失败了。之后被迫退却,于1934年10月举国迁移——长征。
D.刘子丹是陕北一个新的侠客,他憎恨富人(地主和高利贷者),多次组织农民起义,戮杀官员、稅吏和地主;之后他的部队在共产党的指导下在陕西迅速壮大,为陕甘宁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很倔,不听任何人的劝告,一个劲儿地奋勇直前,真是不到黄河不死心。
B.在喜迎国庆演讲会上,我班张浩同学声音洪亮,震耳欲聋,博得了阵阵掌声。
C.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原本美丽的海湾现在海枯石烂,这个场景真让人痛心。
D.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辅相成,两者平衡发展才能真正建立安全高效的对外开放体系。
5、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颔联以“_____”一语承上,以“_______”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其赏析。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学校的最后一年,母亲去世了,这样我更不想回家了。那年夏天,我决定到北平去,当时叫北京。当时湖南有许多学生打算用‘勤工俭学’的办法到法国去留学。法国在世界大战中曾经用这种办法招募中国青年为它工作。这些学生打算出国前先去北京学法文。我协助组织了这个运动,在一批批出国的人里面有许多湖南师范学校的学生,其中大多数后来成了着名的激进分子。徐特立也受到这个运动的影响,他放弃了湖南师范学校的教席到法国去,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不过他到一九二七年才参加共产党。
我陪同一些湖南学生去北京。虽然我协助组织了这个运动,而且新民学会也支持这个运动,但是我并不想去欧洲。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够,我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那些决定去法国的学生从现在任中法大学校长的李石曾那里学习法文,我却没有这样做。我另有打算。
【1】文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
【2】“我”的许多同学在“我”的协助下去了欧洲勤工俭学,“我”为什么不想去?
【3】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请你简要评价一下文中的“我”。
8、(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①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④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⑤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⑥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⑦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⑧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地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⑨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⑩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⑪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⑫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⑬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⑭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⑮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
② |
③ |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①“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中“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3】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4】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9、任选其一写作
(1)我们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但匆匆前行的脚步,却让我们忽略了原来就在身边的 美好:幸福、关爱、信任……温暖的亲情、纯真的友谊、美好的春天……
请以“原来 一直都在我身边”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